首页 »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 »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全文在线阅读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荣格生平著作年表

关灯直达底部

一、童年和学生时代(1875—1900)

1875年7月26日

生于瑞士东北部康斯坦斯湖畔的克里维尔。

1879年

全家迁往靠近巴塞尔的克莱恩—许宁根。

1881年

在巴塞尔上学。

1884年

妹妹出生。

1896年

父亲去世。

1898年

开始研究神秘现象。

1990年

决定当一名精神病医生。

二、学者和医生生涯:第一阶段(1900—1907)

1900年

被任命为苏黎世布尔霍尔兹利精神病医院的助理医师,在著名精神病医生尤金·布洛伊勒尔手下工作。

1902年

赴巴黎学习,在皮埃尔·让内指导下研究理论精神病学。

返回布尔霍尔兹利后开始语词联想的研究和实验。

开始发表最初的论著。

《论所谓神秘现象的心理学和病理学》(文集,第1卷)

《一名囚犯的癔病性昏迷案例》(文集,第1卷)

1903年

与爱玛·罗森巴赫(1882—1955)结婚。

《躁狂性情绪失调》(文集,第1卷)

《假性疯狂》(文集,第1卷)

1904年

《假性疯狂的治疗意见》(文集,第1卷)

《癔病性误读》(文集,第1卷)

1905年

任苏黎世大学精神病学讲师和布尔霍尔兹利医院高级医师。

《心理学对事实的诊断》(文集,第1卷)

《一例癫痫病患者的联想分析》(文集,第2卷)

《联想实验中的反应时间》(文集,第2卷)

《记忆的实验性观察》(文集,第2卷)

《精神分析与联想实验》(文集,第2卷)

1906年

赴维也纳,初次与弗洛伊德会晤。

《联想、梦、癔病症状》(文集,第2卷)

《联想实验在心理病理学中的意义》(文集,第2卷)

《精神分裂心理学》(文集,第3卷)

《弗洛伊德的癔病理论》(文集,第4卷)

1907年

《联想实验之心身关系》(文集,第2卷)

三、学者和医生生涯:第二阶段(1908—1912)

1908年

赴维也纳出席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

1909年

开始研究神话。

辞去布尔兹霍利医院职务,开始私人行医。

和弗洛伊德一道赴美讲学;接受克拉克大学荣誉学衔。

《父亲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文集,第4卷)

《梦的分析》(文集,第4卷)

1910年

赴纽伦堡出席第二届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担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联想方法》(文集,第2卷)

《谣言心理学的一个贡献》(文集,第4卷)

《论对精神分析学的批评》(文集,第4卷)

《一个孩子的心理冲突》(文集,第17卷)

1911年

《对布洛伊勒尔精神分裂症理论的批评》(文集,第3卷)

《数字在梦中的意义》(文集,第4卷)

《转变的象征》第一部(文集,第5卷)

1912年

受梦的召唤,开始转向内心的觉醒。

《关于精神分析学》(文集,第4卷)

《转变的象征》第二部(文集,第5卷)

《心理学的新路》(文集,第7卷)

四、学者和医生生涯:大师阶段(1913—1946)

1913年

与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学派决裂。辞去苏黎世大学教席。对无意识的种种意象进行紧张研究。

《精神分析理论》(文集,第4卷)

《精神分析的基本层面》(文集,第4卷)

1914年

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主席职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无意识在心理病理学中的重要性》(文集,第3卷)

《论心理学中的理解力》(文集,第3卷)

《精神分析中的一些关键:荣格和洛伊的通信》(文集,第4卷)

1915年

致力于神话和梦的研究。

1916年

《精神分析与神经症》(文集,第4卷)

《〈分析心理学论文集〉序言》(文集,第4卷)

《无意识的结构》(文集,第7卷)

《心理超越功能》(文集,第8卷)

《梦心理学的基本层面》(文集,第8卷)

1917年

《〈分析心理学论文集〉第二版序言》(文集,第4卷)

《无意识心理学》(文集,第7卷)

1918年

认识到自性是心理发展的目标。

《无意识的作用》(文集,第10卷)

1919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本能与无意识》(文集,第8卷)

1920年

去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旅行考察。

《神灵信念的心理基础》(文集,第8卷)

1921年

《心理类型》(文集,第6卷)

1922年

购置波林根地产。

《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文集,第15卷)

1923年

母亲去世。

1924年

访问美国新墨西哥州普韦布洛印第安人。

1925年

访问伦敦。

在苏黎世开办第一届研讨班,学员来自世界各国,研讨完全用英语进行。

赴非洲旅行探险。

1926年

从非洲返回瑞士。

《精神与生命》(文集,第8卷)

《分析心理学与教育》(文集,第17卷)

1927年

开始研究曼荼罗。

《心理的结构》(文集,第8卷)

《心灵与大地》(文集,第10卷)

《欧洲的女性》(文集,第10卷)

1928年

与理察·威廉(卫礼贤)合作,翻译介绍中国古代典籍。

研究炼金术和曼荼罗象征。

《自我与无意识的关系》(文集,第7卷)

《心理能量》(文集,第8卷)

《分析心理学与世界观》(文集,第7卷)

《现代人的精神问题》(文集,第10卷)

《一个学生的恋爱问题》(文集,第10卷)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文集,第11卷)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文集,第17卷)

《无意识在个性教育中的意义》(文集,第17卷)

1929年

《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对比》(文集,第4卷)

《体质和遗传在心理学中的意义》(文集,第8卷)

《评〈金花之秘〉》(文集,第16卷)

《现代心理治疗的种种问题》(文集,第16卷)

1930年

《人生诸阶段》(文集,第8卷)

《美国心理学的复杂性》(文集,第8卷)

《心理学与文学》(文集,第15卷)

《现代心理治疗的若干侧面》(文集,第16卷)

193l年

《分析心理学的基础假设》(文集,第8卷)

《原始人》(文集,第10卷)

《心理治疗的目标》(文集,第16卷)

1932年

《心理治疗者与神职人员》(文集,第11卷)

《历史背景中的弗洛伊德》(文集,第15卷)

《〈尤利西斯〉:一段独白》(文集,第15卷)

《毕加索》(文集,第15卷)

1933年

第一次埃拉诺斯聚会。

《个性化过程之研究》(文集,第8卷,第1分册)

《现实与超现实》(文集,第8卷)

《心理学的现代意义》(文集,第10卷)

《克劳斯兄弟》(文集,第11卷)

1934年

创办日内瓦国际心理治疗医学会,出任第一任主席。

第二次埃拉诺斯聚会。

《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文集,第8卷,第1分册)

《情结理论回顾》(文集,第8卷)

《灵魂与死亡》(文集,第8卷)

《今日心理学状况》(文集,第10卷)

《梦的分析的实际用途》(文集,第16卷)

《人格的发展》(文集,第17卷)

1935年

第三次埃拉诺斯聚会。

《个性化过程的梦象征》1936年修改为《与炼金术相关的个体梦象征》(文集,第12卷)

《对〈西藏亡灵书〉的心理学评论》(文集,第11卷)

《实用心理治疗的原则》(文集,第16卷)

《什么是心理治疗》(文集,第16卷)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在伦敦的讲座,1968年以单行本出版于纽约和伦敦。)

1936年

获美国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头衔。

第四次埃拉诺斯聚会。

《炼金术中的宗教观念》(后来作为《心理学与炼金术》的第三部分发表,文集,第12卷)

《集体九意识的概念》(文集,第9卷,第1分册)

《关于原型,特别涉及阿尼玛概念》(文集,第9卷,第1分册)

《沃丁》(文集,第10卷)

《瑜伽与西方》(文集,第11卷)

1937年

第五次埃拉诺斯聚会。

在美国举办研讨和讲座。

《左西莫斯幻相》(文集,第13卷)

《决定人类行为的心理要素》(文集,第8卷)

《实用心理治疗的现实》(文集,第16卷)

1938年

获英国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并成为英国皇家医学会成员。

应邀赴印度旅行,出席加尔各答大学第25周年校庆。

第六次埃拉诺斯聚会。

《母亲原型的心理侧面》(文集,第9卷,第1分册)

《心理学与宗教》(文集,第11卷)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七次埃拉诺斯聚会。

《关于再生》(文集,第9卷,第1分册)

《意识、无意识、个性化》(文集,第9卷,第1分册)

《印度的如梦世界》(文集,第10卷)

《印度能教给我们什么》(文集,第10卷)

《序铃木〈禅宗导引〉》(文集,第11卷)

《纪念弗洛伊德》(文集,第15卷)

《纪念理察·威廉》(文集,第15卷)

1940年

第八次埃拉诺斯聚会。

《三位一体观念的心理学考察》(文集,第11卷)

《儿童原型的心理学》(文集,第9卷,第1分册)

1941年

第九次埃拉诺斯聚会。

《弥撒中的转变象征》(文集,第11卷)

《帕拉拉塞尔苏医生》(文集,第15卷)

1942年

《神灵墨丘利》(文集,第13卷)

《帕拉塞尔苏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文集,第15卷)

1943年

成为瑞士科学院荣誉院士。

第11次埃拉诺斯聚会。

《东方人的冥思》(文集,第11卷)

《心理治疗与一种人生哲学》(文集,第16卷)

《有天赋的神童》(文集,第17卷)

1944年

摔断腿;心脏病发作;大病中产生一系列新幻觉。

第12次埃拉诺斯聚会;荣格因病缺席。

《印度的圣人:序海因里希·席美尔的〈自性之路〉》(文集,第11卷)

《心理学与炼金术》(文集,第12卷,此书以1935年和1936年提交埃拉诺斯聚会的两篇论文为基础)

1945年

获日内瓦大学荣誉博士头衔(此衔专为庆祝荣格70诞辰而颁发)。

第13次埃拉诺斯聚会。

《童话中的精神现象学》(文集,第9卷,第1分册)

《梦的性质》(文集,第8卷)

《大难之后》(文集,第10卷)

《哲学之树》(文集,第13卷)

《医学与心理治疗》(文集,第16卷)

《今日心理学》(文集,第16卷)

1946年

第14次埃拉诺斯聚会。

《心理的性质》(文集,第8卷)

《〈当代事件随笔〉序言》(文集,第10卷)

《与阴影之战》(文集,第10卷)

《移情心理学》(文集,第16卷)

五、退休与晚年(1947—1961)

1947年

退隐于波林根塔楼。

第15次埃拉诺斯聚会,荣格缺席。

1948年

第16次埃拉诺斯聚会。

《论自性》(稍后合并为《远古》第4章,文集,第9卷,第2分册)

修改和重写早期论文。

1949年

第17次埃拉诺斯聚会,荣格缺席。

1950年

第18次埃拉诺斯聚会,荣格缺席。

修改和重写早期论文。

《关于曼荼罗象征》(文集,第9卷,第1分册)

《〈易经〉德文本序言》(文集,第11卷)

1951年

第19次埃拉诺斯聚会。

《论同步性》(文集,第8卷)

《远古:自性的现象学研究》(文集,第8卷,第2分册)

《心理治疗的基本问题》(文集,第16卷)

1952年

《同步性:非因果性联系》(文集,第8卷)

《序怀特的〈上帝与无意识〉》(文集,第11卷)

《序韦尔布娄斯基的〈卢西弗与普罗米修斯〉》(文集,第11卷)

《答约伯》(文集,第11卷)

1953年

修改和重写早期论文。

1954年

《狡徒形象中的心理学》(文集,第9卷,第1分册)

1955年

爱玛·罗森巴赫·荣格去世。

《曼荼罗》(文集,第9卷,第1分册)

《感通之秘》(文集,第14卷)

1956年

《我为什么写〈答约伯〉》(文集,第11卷)

1957年

《未发现的自性:现在与未来》(文集,第10卷)

1958年

与秘书安妮拉·雅菲合作,撰写自传《忆、梦、思》。

《飞碟:现代神话》(文集,第10卷)

《心理学的良心观》(文集,第10卷)

1959年

《分析心理学中的善与恶》(文集,第10卷)

《沃尔芙〈荣格心理学研究〉》(文集,第10卷)

1960年

《迈占尔·塞拉诺〈示巴女王之访〉序言》

1961年6月6日

病逝于苏黎世库斯那赫特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