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仿佛若有光:女主播抑郁症日记 » 仿佛若有光:女主播抑郁症日记全文在线阅读

《仿佛若有光:女主播抑郁症日记》警惕!这些表现也是抑郁症的信号

关灯直达底部

正如我们在蒋术的日记中所看到的,她能正常工作,好像抑郁症并没有影响她和他人的关系,但是那种痛苦的、自责的、自残的、仿佛已经到达生命绝境的感觉不知向何人诉说,说了好像也没人能懂,只有她自己知道……

抑郁症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是感知一切情绪和立即付诸行动去改变的能力。比如,高兴、愤怒、悲伤、兴奋时,你都能马上笑、发脾气、哭泣、兴致勃勃;而当自己处于一种糟糕的情境中的时候,会马上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并迅速着手实施。抑郁状态则恰好相反,抑郁不是悲伤,而是丧失了活力,因此而变得麻木、迟钝、做事拖延。每一天,身体是行尸走肉,而内心却自我折磨、痛苦万分……由于内耗过大,总是感到非常疲惫,像是有什么东西用厚厚的帷幔将自己和世界隔开了,而且不停地摧毁和伤害着自己。

以下心理信号同样也需要引起你的警惕。

1.情感隔离:隔离就像是在你的经历和感受之间拉上了一道闸门,你能意识到门外发生的事情,但是你却感受不到随之而来的情绪。或者是你故意不去感受它,此时,这种隔离就像是一种自我保护。在一些缺乏爱的家庭里,多年来家庭成员之间不仅不去表达情感,就连相互之间表达情绪的能力也好像丧失了。这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家庭氛围让他们感觉到,向自己的父亲、母亲或是伴侣表达情感和情绪是危险的,有可能遭到亲人的言语攻击,甚至亲人有可能日后旧事重提,伤害了自己。因此,家庭成员把自己都变成离开了水的鱼,尽量不去表现生命活力,就那么半死不活地待着,这样反而是安全的。但如果一个人的童年长期陷于这样不健康的家庭氛围里,看到每个家庭成员都戴着“面具”彼此隔离着,从不相互表露真实的情感和情绪,只是凑合地活着,那么这样的孩子在成年后产生“习得性无助”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而这种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家庭氛围,也会增加每个家庭成员患抑郁症的风险。

2.不明原因的躯体化症状:这是病人在用身体表达愤怒,这些总也检查不出来病因的难受的症状其实是心理信号,和真实的身体状况没有什么关系。我们都见过这样一些人,或者我们自己就是如此:总有难以缓解的疼痛,不是腰酸腿疼就是肩膀疼;或者总是感觉很疲惫,休息后依然觉得疲惫;容易因各种刺激而发脾气;或者动不动就呕吐、眩晕、胸口闷、心慌心悸、拉肚子或者肠胃不好;有时候喉咙里像是堵着什么东西;去医院反复做各种检查,结果又确实没什么问题。其实这是病人在用身体表达“你帮不了我”或“你对不住我”“我病了,所以你应该优待我”“我病了,所以你不能对我期待更多”。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弱势控制”,虽然病人的身体是不自觉地表现出莫名其妙的不舒服,他自己也确实感到不舒服,但这只不过是“内在愤怒的躯体化”,与身体无关,而是与心理有关。其实这是在伤害自己,也在伤害亲密关系,而且自己还不需要为伤害负责——都是别人害的。

3.拖延: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网络的出现,拖延症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明明前三天能从容做完的事,一定要拖到最后三小时才手忙脚乱地拼命赶;明明事先安排好的计划,一定要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去实行;明明知道有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但就是要东瞅瞅西转转,一会儿瞄两眼pad,一会儿刷刷朋友圈;好不容易打开电脑了,又逛会儿淘宝,上会儿贴吧,再看看微博上谁跟谁又打起来了,然后……你困了!可这一晚你什么也没干。后来你发现自己干什么都拖,拖到自己忍无可忍时还在拖,你终于在日复一日的与自己的对抗中,将你的拖延症由早期拖成了中晚期,成为来自“拖拉星球”的“超级名磨(磨蹭)”。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资深心理咨询师简·博克说:“全世界拖延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互联网是罪魁祸首。……网络越来越成为人类逃避工作的首要借口和避风港。网络触手可得,一天24小时,一周7天永不停息,随时可供打发时间,任何时候都可以在上面冲浪、聊天、看电影、玩游戏,这比工作要容易得多。”

拖延症的形成也有着很复杂的心理因素,仔细看来,这些因素和形成抑郁症的心理原因真的很相似。

A.由于生活目标长期没能实现而产生的自我挫败感;

B.由于过分追求完美而导致的心理压力:一直想做到最好,于是一直开始不了;

C.由于不能承受试错而产生了心理压力。害怕被抱怨和被指责,因此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特点。

拖延症有可能是抑郁症的前奏。假如你陷入“拖拉星球”无法自拔,建议你找心理医生做做抑郁症测试量表吧。

4.生活漫无目的,并为此感到内疚: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叹息“活着可真没劲”,可事实上你看到他的状态往往是懒散着什么都没做。真正的懒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懒”而有内疚感,懒汉往往自得其乐;但是有抑郁倾向的人,往往因为自己“打不起精神”,不能投入地热爱生活,找不到生活的动力和价值而对身边的至爱亲朋感到万分愧疚和抱歉,进而不停地自我指责——你看我都这么懒了,你们还对我这么好,你们应该放弃我,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5.停不下来的自我虐待和被动攻击:常常强迫自己拼命工作,觉得只有忙起来才能找到价值感,不敢停下来,停下来就觉得空虚、混沌,甚至绝望,比如我们很常见的“工作狂”;常常故意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很乱,或者故意破坏亲密关系、故意做出令亲人伤心的事,然后跟自己生气,不停地埋怨自己“没办法,我就是这么差,我是个衰人、烂人、霉人,我不能改变自己,我就是没有办法好好生活”,比如那些令人头疼的家庭中的“问题少年”;常常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旺盛的斗志和所谓的“正能量爆棚”,整个人犹如打鸡血一般亢奋——“欧耶,我是最棒的!”不停地催眠自己“我很强大”,可是又在独自一人时陷入虚空悲伤的感受里,自叹自怜,觉得自己弱小、无助,甚至卑微如蝼蚁;一会儿目空一切,一会儿妄自菲薄(这也是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有强迫行为出现,强迫自己一次只能完成一件事,强迫自己完成任务的顺序不能被打乱,头绪一多就完全不知所措,并伴有恐惧感;时常有虐待自己的行为或有受虐倾向,允许他人用暴力或冷暴力的方式长期虐待自己,而对此非常麻木,并不感到愤怒。

6.消极的自我对话和被动的状态:“我不行!我没用!我糟糕之极!”“我有毛病!我活着对不起很多人!”“我的人生没有希望了!我厌恶我自己!”

一旦生活出现了波折或者不顺,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就会首先出现这些自我指责的声音,仿佛是脑袋里藏了一个停不下来的批评者。这些批评的声音如背景音乐一样,吵得人无法专注于解决问题,使人陷入沮丧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更无力行动!

因此他们总是被动的,仿佛被更强大的某种力量或者某个人的意志所操纵,不可能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状态真正地负起责任来。其实那个操纵他们的声音,是他们对自己的“不接纳”。

7.不断否定他人:一个人对自己充满指责,就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正的宽容和友善,即便表现出“与人为善”的好脾气的样子,也不过是一种讨好,并不是对他人的真正接纳。我们常常见到很多对孩子非常严苛的父母:孩子做什么都是错的,孩子怎样表现都不能令她完全满意。孩子考了99分,她会因为那失去的1分而对孩子大加指责;孩子永远都不如邻居家的“小明”懂事听话,甚至成年后孩子给她买礼物也都会被斥责是在乱花钱。总之,无论如何,孩子的表现都不能令其满意。还有一些伴侣的关系也呈现出非常挑剔的破坏性,比如,有些妻子永远挑剔丈夫: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不懂浪漫、不负责任、不够爱自己、对家庭的付出不如自己多。她们不停地将自己的丈夫跟别人的丈夫相比较,不断地表现出对婚姻的失望透顶,总之就是这辈子跟这么个人结婚实在是亏大了。但是她们又将不肯结束关系的原因归为“为了孩子,凑合呗”,而自己并不去经营和改善关系,只是自顾自地寻求道德上的满足感,将自己活得不幸的“罪魁祸首”由丈夫转嫁给了孩子,最后将自己不幸福的人生完全归结为:你们毁了我,都是你们害的!

8.其他具有破坏性的行为:比如,暴力或冷暴力、暴饮暴食、嗜睡、拒绝运动、滥用药物、酒精成瘾、上网或游戏成瘾、性成瘾、吸毒……

以上这些都是你的行为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快,帮我,别被表面现象迷惑,我可能是有抑郁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