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康熙: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生卒于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登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并且收复了台湾和抵制了沙俄侵略。接下来就由小编来揭秘下历史上的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大帝”。如果说他是中华帝国众多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一点也不为过。他在位时期,智擒鳌拜,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订《尼布楚条约》,西征蒙古,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爱民如子。
康熙大帝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好学敏求,崇尚节约。在位61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的一个黄金时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
康熙被称为“最博学的皇帝”,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仅谙熟儒家典籍,而且通晓音律、自然、天文、历算、地理。即使按现在的标准,他也称得上是个奇才。皇帝读书,主要读经学、史学、文学和艺术等。但是,康熙帝还对算学、天文、地理、光学、医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身边聚集了一批中外科学家,特别是一些耶稣会传教士。顺治二年(1645年),日耳曼人汤若望向清廷进呈历法,被定名为《时宪历》,颁布使用。汤若望作了掌管天文与历法机构的钦天监监正。到康熙帝时,在清朝耶稣会传教士的国籍,有意大利、法兰西、日耳曼、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士、墨西哥等。康熙是一位开明的皇帝,他对有科学知识的耶稣会传教士,一概给予信任、使用与尊重,并向他们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康熙帝很喜欢数学。耶稣会传教士法兰西人白晋、张诚,葡萄牙人徐日升等,每日(或隔日)在紫禁城养心殿,用满语向康熙帝讲解几何学、代数学和三角学。当康熙帝到瀛台或到畅春园时,他们也随同前往。讲完之后,康熙帝背诵定理,并作习题。康熙帝重视天文学。他命耶稣会传教士比利时人南怀仁为钦天监监正,让南怀仁将观象台旧仪器加以改造。他亲自观测日食,南巡至南京,登观象台,观察星象。他主持编著了《数理精蕴》、《律吕正义》等书,前者介绍了传人中国的西方数学,后者记述了传人中国的五线谱,对后来天文学、数学与音乐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康熙帝喜欢亲自做科学实验。他为了观察风向,在宫廷院落中设立小旗,用来查看风向、风速,还在一些地方设点测风,又命各省作晴雨风雪奏报。从中得出“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雨”的结论;他对人体解剖学有极大兴趣,还亲自解剖冬眠熊。他在58岁那年,巡视永定河,亲置仪器,定方向,钉桩木,作测量记录。康熙帝亲自主持,历时30年,在各地实测的基础上,用近代方法绘制了《皇舆全览图》,即全国分省地图。康熙还关注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方面和他并列的只有同时代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