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前的那些爱 » 五代前的那些爱全文在线阅读

《五代前的那些爱》第二十五回 问君何如东流水,一洗铅华万古愁

关灯直达底部

——李后主的故事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谈到那位有名的南唐后主李煜,都是把他当作一个伟大的词人来景仰的,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来鄙夷的。我们之所以对李煜充满了同情,就是因为他的词,和他词里的那种深沉的亡国情怀。但李煜在亡国之前,事实上就已经是一个独步当世的杰出词人了。

我们来看他早年的一首词,词牌名叫《菩萨蛮》,词是这样写的: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是一个女子与情郎幽会时的场景。说有一个大家闺秀,夜里要和情郎去幽会,她怕惊动了家里人,就悄悄地提着裙子,拎着鞋子,穿着丝袜踩着凉凉的台阶,一付小心翼翼的模样。终于溜出来了,终于见到了心上人,躺在情郎的怀里,还不停地诉说着刚才偷偷溜出来时的惊心动魄。

按道理,这首词不过写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中的约会场景,虽然当事人觉得惊心动魄,但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更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为什么这首词就那么有名呢?据说,当时宫里宫外,好多人都在传唱这首词。要知道词在当时就是通俗歌曲、流行歌曲,要按现在的说法,那就是这首词一创作出来就荣登了南唐流行金曲榜的“TOP ten”十大流行金曲之列。那么这首词为什么这么流行呢?是不是就是因为这是皇帝亲自写的,大家要卖他个面子、拍他的马屁呢?

事实上,在得知宫里宫外开始传唱这首词的时候,词作者李煜就后悔了,他可不想成为别人的话柄,因为这首词里的那对偷偷幽会的男女主人公根本就是他自己和他当时的秘密情人周女英。原来,这就是这首词荣登流行金曲榜的真正理由,就是因为它描绘的正是当朝天子的隐秘的私生活。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让我们觉得奇怪的疑问也就来了。第一,一个皇帝跟情人约会,难道还要偷偷的幽会吗?第二,一个皇帝约会如果也必须采取偷偷的幽会的方式,那么这个跟他幽会的女子又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知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皇帝、当朝天子与情人约会要采取偷偷的幽会的方式的,比较著名的只有三位。一个是宋代的宋徽宗赵佶,他跟李煜一样,都是个艺术上的天才,也都是政治上的低能儿,有一段时间,他跟那个著名的名妓李师师约会,为了怕别人说堂堂天子跟妓女约会,所以偷偷地挖个地道通到李师师那儿,以求掩人耳目;另一个比较有名的就是春秋战国时的齐庄公,他勾搭上大臣崔杼的老婆,就趁崔杼不在家,偷偷地到崔杼家楼下对着崔杼老婆的窗口唱情歌,结果后来被崔杼杀了。第三个有名的就是李煜和小周后了。我们说宋徽宗因为是和妓女私会,而齐庄公则因为是和别人的老婆私会,所以都要偷偷摸摸的,但李煜是和自己后来的老婆、当时的情人小周后约会,而且是段正大光明的爱情,为什么也要采取这种偷偷摸摸的幽会的方式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小周后的姐姐——大周后。

大周后的名字叫周娥皇。她和小周后周女英都是三朝元老、大司徒周宗的女儿。巧的很,这姐妹俩的名字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用的正是古代尧舜禹时期尧的两个女儿的名字。尧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而舜最后死于苍悟之野,娥皇与女英在湘水边哭夫而死,最后都化为了湘水之神。更巧的是,李煜生下来有个奇特的地方,就是左眼重瞳,就是有两个瞳仁,所以他的名字叫李煜字重光,重光就是指他的重瞳,而娥皇、女英嫁给的舜也是个重瞳子,而且是历史上最早有重瞳记载的一个人。所以民间就有种说法,是说大小周后与李煜之间的情感纠葛,是一段前生注定的姻缘。

大周后比妹妹大十岁,她和李煜基本上是同岁,史载李煜和大周后两个人在文学艺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李煜不用说了,周娥皇的音乐造诣据说在当时的南唐是独步天下的。她曾经在李煜父亲李璟的生日宴会上弹奏琵琶,李璟对她的技艺十分称赏,把一把珍贵的“焦桐”琵琶赠送给她。所以她和李煜的这段婚姻绝对是郎才女貌的“黄金搭档”。事实上,李煜和大周后的夫妻感情也确实很深,两个人又有共同语言,又能相敬如宾,所以夫妻生活很和睦。说有一次夫妻俩在一起饮酒,喝到一半,大周后举杯邀李煜起舞。你看,在古代能让皇帝为自己跳舞的,我看遍史书,这还就是唯一的一次记载,说明这夫妻俩的感情生活还是很平等的。李煜一点儿也不生气,还很高兴,但他说要我跳也行,但你要先给我而且是现给我谱一首新曲子我才跳。大周后也不推辞,顷刻而成《邀醉舞破曲》、《恨来迟破曲》两首,于是这位南唐天子就为了一个女人翩翩起舞起来。我们不说大周后即兴作曲的这种超凡的音乐才华,也不说李煜能马上依新曲而舞的舞蹈艺术,单只是这种夫妻生活,就够得上那句“琴瑟之合”的赞誉了吧!

所以对于两人这种温柔缱绻的爱情生活,李煜后来写过很多词来描绘和纪念过。但是,正是这段美好婚姻生活的记载也让李煜后来背上了背叛大周后的骂名。

后来,大周后得了重病。而且祸不单行,她和李煜四岁的小儿子这时候也得急病死了。大周后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伤心,病得就更加厉害了。说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饮食他都要亲自照顾,汤药也一定要亲口尝过才喂给妻子。冬天的晚上,他整夜整夜地守在妻子身边,睏极了也只是和衣而卧,衣不解带。但这一切都不能挽救大周后的生命。大周后把心爱的焦桐琵琶和自己臂上一直佩戴的玉环留给李煜作纪念,又亲自写了要求薄葬的遗书。于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64年的十二月去世了,时年二十九岁。在大周后死后,《南唐书》记载“后主哀甚,自制诛刻之石与后所爱金屑檀槽琵琶同葬。又作书燔之与诀,自称鳏夫煜。其辞数千言,皆极酸楚。”就是李煜为了深刻悼念自己的亡妻,把周娥皇最喜欢的焦桐琵琶与她同葬,还写了篇感人至深的哀悼文章,在文章里,这个一国的皇帝、当朝的天子竟然自称是“鳏夫煜”。可见他对大周后的感情了。

有人会说,这李煜表现得很深情啊,很出色啊,那绝对是一个温情的好丈夫,怎么就背叛了大周后了呢?

原来就是在大周后重病期间,发生过一件小事。

陆游的《南唐书》里记载:“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褰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故后主过哀以掩其迹云”。也就是大周后还在重病的时候,李煜已经把周娥皇的妹妹周女英悄悄接到宫里来了,结果大周后还不知道。不巧有天她刚好看到就问“你什么时候来宫里的?”周女英当时还小,也不太懂这里头的忌讳,就坦白地说“姐夫已经把我接来好多天了”。大周后一听这话,心里凉了半截,大概是对李煜对自己的那份感情太失望了,所以此后至死,都一直面向着墙躺,再也不回过身来看李煜一眼。因为这件事,所以陆游猜测李煜和大周后两个人最后感情是破裂了,而李煜在大周后死后表现得那么哀伤,不过是要掩盖他和小周后的私情而已。

后人大多采用了陆游的这种说法,像宋人王铚的《默记》,清代吴任臣的《十国春秋》大都直接沿用了陆游的这种说法,而那首描绘李煜与小周后在大周后重病时幽会的《菩萨蛮》就成了李煜背叛大周后的佐证。

事实上,我是不太赞成陆游的这种“后主过哀以掩其迹”说法的。原因我想至少有三个方面。

首先第一条就是,李煜在大周后重病期间以及她死后的那种深情哀悼的表现没有装的必要,而且要装也不可能装成那样。我们知道李煜当时的身份是一个皇帝,在中国古代所有的皇帝中,对女人有真情的那是凤毛麟角,把女人当玩物的那是比比皆是。即使唐明皇好像对杨贵妃三千宠爱集一身,当面临政治前途的选择时,也还是毅然决然地抛弃了那个他曾经海誓山盟过的绝代佳人。所以作为一个皇帝,李煜除非是真地对大周后有真情,否则他绝对没必要要表现得有真情。况且他不是一个善于伪装的人,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评论李煜是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人,就是说他的纯真性格。他在大周后死后放弃皇帝的身份而自称“鳏夫”。在大周后的葬礼上,他悲痛万分,只能拄着拐杖才能行走。如果这些都是装出来的,那李煜就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词人,而应该去做一个小品演员了。而且,他在此后的一生里,即使与小周后结婚之后,他还不时有怀念大周后的词作出现,这些词往往都是些感人至深的创作精品,我想要是虚情假意的话,没必要装一辈子,装得这么辛苦吧!这些都说明了李煜对大周后的感情是真实的,是深厚的,是完全不必要用什么悲哀的样子才能渲染的。所以也就不存在用哀伤“以掩其迹”的说法。

第二个理由,正是这首《菩萨蛮》,也表现了李煜对大周后的在乎。我们前面讲过,如果这时候李煜已经完全移情别恋了,他作为一个皇帝完全没必要偷偷摸摸啊,你看词里表现出的完全是一幅偷偷约会的场景,就是怕有人知道,怕谁知道呢?我想,在李煜,当然是怕大周后知道。那么李煜为什么怕大周后知道呢?当然是怕伤害了她,引起她的误会,伤害了夫妻间的感情。这反过来说明李煜对大周后还是非常在乎的。当然,我们不排除这时候因为大周后长期重病在床,李煜已经喜欢上了来宫里探望姐姐的周女英。这里要顺便强调一下,据有些野史的说法,周女英是来宫里探望生病的姐姐的,并不是李煜刻意把她接来的。但为什么来了一段时间之后,只与姐夫见了面,却没与姐姐见面,史料里也都没有交代,可能是怕她见了姐姐重病的样子伤心,也可能有别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周女英与李煜在这段时间产生了感情,那倒确实是史有其实的事。但我们退一步说,这也很正常,李煜作为一个男人,我们就不提他作为一个皇帝了,在古代的那个男权社会里,就算是在现在,你也不能因为他对大周后曾经有过的感情,就要求他要从一而终吧!我们的文化总是赞美、推崇那种绝对的、唯一的爱情,好像一次生命只能为一段爱情而来,那样才值得被称颂。事实上,这对于生命本身是并不公平的。为什么一段生命只能有一段真挚的爱情呢?枯木尚能逢春,老树还发新芽,我们为什么要对自己的生命那么苛刻呢?只要在前后每一段婚姻与爱情里你都是真情、真心地投入,我觉得那就是值得称颂的人间真爱。所以虽然李煜在大周后尚未离去之前就与小周后发生了私情,这未免稍嫌早了点儿,但结合他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生活环境来看,我觉得这并不能就说成是他对大周后的背叛。

那么有人或许会问了,要说不是背叛,为什么大周后会至死都面向墙躺,不再见李煜一面了呢?

这就要说到第三个理由了,陆游在《南唐书》中写这一段大周后惊问小周后的故事时,在前面加了两个字:“或谓”。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听有的人说”,或者是“有一种传说是说”。也就是陆游对于这个故事的内容也不确定。此前并没有哪一部史书明确记载过这个故事,此后人们也大多据陆游的说法而来,但陆游本人对这件事都不能完全确定,又怎能把它作为李煜在大周后死后“哀而以掩其迹”的理由呢?所以大周后这种听说妹妹进宫了数日就至死把脸对着墙而不再看李煜一面的说法,我估计有很大的可能有民间演绎的成份。另外按史书中对大周后“通书史”的描写、以及她和李煜婚后生活的表现,还有她临死前将心爱的琵琶与臂上的玉环赠与李煜的表现来看,她不应该会做出这种“至死面不外向”的绝情之事。也就是说陆游和陆游之后的文人以这种很虚妄的事来判定李煜在感情上完全背叛了大周后,我觉得那是不能成立的。

李煜在大周后死后,并没有马上娶周女英为妻。而在为大周后守丧的期间,小周后也只是“少以戚里间入宫掖”,就是偶尔以亲戚的身份来到宫中与李煜相会。直到两年之后,李煜才正式娶周女英为妻,周女英也才正式被称为小周后。

李煜对小周后的感情依然很深,《南唐书》记载“后主甚爱之,被宠过于昭惠”,就是李煜爱她更甚于当时爱她的姐姐。只是小周后反倒不如她姐姐的命好。南唐不久就亡国了。小周后随着李煜一起被押送到大宋都城汴梁。接着,最悲惨的苦难岁月便到来了。

宋人王铚在《默记》一书中引龙衮《江南录》记载“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宛转避之。”就是大宋的那个流氓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垂涎小周后的美色,经常把小周后宣进宫里,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不让回来。每次小周后从那个流氓皇帝的身边回来,都要悲愤地大骂李煜。为什么要大骂李煜呢?就是骂他你这个没用的男人,连自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让我这样的背负屈辱,被人欺负。这时候可怜的李煜只好以泪相对,默不做声,甚至有时要躲开小周后。但这并不能就说小周后对李煜就没有感情了。我们说这种骂不过是悲愤之语,口里是一回事,心里实在又是另外一回事。《十国春秋》里记载:“小周后以后主暴殒,悲不自胜,亦薨。”就是说在李煜死后,小周后也随之殉情而死了。所以她对李煜就像李煜对她,彼此虽在困境中,但却终究还是相互扶持,相互深爱着对方的。

那么李煜是怎么死的呢?清代诗人赵翼有句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煜正是在国家不幸与人生的巨大不幸里,激发并创作出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悲情巨作。其中就有那首导致他死亡的名作《虞美人》。我的一位老师叫陈少松,他是国内研究古诗词吟诵的专家。他是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的弟子,也是从钱先生那儿学来的南派诗词吟诵的方法。我跟着陈老师学了点皮毛,据说古人在吟诵《虞美人》这首词时应该是这样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词是要依平仄而吟诵的,所以像这首悲情巨作,我觉得用吟诵的方法来解读,更能体会到其中那份旷古的悲凉。据说当时人都是用这种吟诵的方法来读诗词的,所以当时的宋太宗赵光义也听到了这首词,也被这其中的悲痛所震撼。但他震撼了之后,不是同情李煜,而是怕李煜有二心,所以就派人赐李煜牵机药,把李煜给毒死了。

李煜死的那晚,正是他四十一年前来这个世界上的那个日子,也正是中国人对男女情感寄托着美好愿望的那个日子。这个多情的种子李煜李重光,他的生日,和他的忌日,竟然都在七月七日的“七夕”之夜里!这更加平添了后人的无限感慨。我们不禁感叹,是造化弄人,是命运的劫难,才让他的人生、他的情感表现得那么丰富而动人!

事实上,我们沿着时光的轨迹,从远古走到唐五代,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都体现出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是人性的力量赋予了爱情吸引我们的力量,是命运的力量赋予了爱情震撼我们的力量。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每一场经典的爱情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一种深刻的存在。所以我不得不感慨,我们东方情爱文化的深厚与博大。

唐五代以后,宋代拉开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另一场盛筵。爱情随即折射出别样的异彩!

让我们期待那些更美丽、更丰富的存在:《宋元明清的那些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