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有一幅漫画,画中有一个人要挖井找水,他在地上挖了很多深浅不一的坑,有的地方马上就要挖到水了,但因为他浅尝辄止,没有在任何一点上真正持久地挖下去,结果他一点水也没有找到。
这幅漫画至今令我记忆犹新。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琐碎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组成的。产品经理要想做好产品,就要在一个点上形成足够的压强。很多产品经理始终在行业内默默无闻,他们缺少的不是策划能力和点子,而是持之以恒地将事情做得非常深入的能力。
所谓持之以恒,简单地说就是重复。美国的管理学大师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被誉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他的畅销书《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曾连续20多周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我建议没读过这本书的产品经理都买一本看看。这本书中提出了著名的“10000小时法则”,通过分析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格拉德威尔发现,无论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还是著名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要想在某个领域成为杰出专家、成为高手中的高手,10000小时是最基本的投入。
我发现写程序也是如此。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至少要写10万~15万行的代码。如果连这个量级的代码都没有完成,那说明你还不会写程序。运动员更是如此,无论是学跆拳道还是打网球,都有很多动作需要不断重复,可能每天都需要重复成百上千次。
有些年轻同事跟我抱怨:我每天的工作都是简单地重复,枯燥无味没意思。我个人认为,如果你觉得这种重复(仅是简单的重复)毫无必要,那你应该想办法优化它。很多计算机软件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解决重复劳动的问题。但如果这种重复是必要的,比如像打球一样必须重复才能找到手感,那你就有必要深入思考一下,如何用你的头脑在这种必要重复的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积累,为你的未来打下基础。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们在气沉丹田之后,能够击出势大力沉的一拳,非常厉害。但如果你连最基本的马步都还没有练扎实,一切都是空谈。
任何新的领悟与发现,都是在不断重复中得到的。
我曾在微博上推荐过一篇文章,叫作《我的助理辞职了》,相信很多读者朋友都看过。它说的是有个助理帮总经理贴票据的事儿。在多数人看来,这个工作既烦琐重复,又没有意义。但这个助理建了一个表格,把所有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等记录下来。时间一长,她就发现这些商务活动背后的规律,总经理没交代的工作她也能处理得很好。她对于重复工作的态度和在此基础上琢磨出来的方法,让她的工作不再局限于贴票据的助理工作,实际上拓展了自己的职业路径。
中国有句俗话,叫“勤能补拙是良训”。“勤”字,说的就是对重复的态度和重复的方法。我在早期创业时也做过很多重复的事,有时候也会厌倦、退缩,甚至想打退堂鼓。
那时,为了发展代理商,我一天要跑两三个城市,跟每个客户重复讲代理政策以及做代理的好处,最后累得几乎要虚脱,话都说不出来了。
我当时也不想干了,但此时我看到了专写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先生的《非常营销》一书。书中的一段话,恰恰描述的是他不厌其烦地在全国走访上千家经销商和代理商,一遍又一遍地讲重复的话,最终打动每个经销商和代理商。看完以后我颇受触动,抱怨的话再也不说了,接着去跑下一个城市。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如果你放弃了,之前的努力便全都打了水漂;反之,如果你能够咬咬牙坚持下来,就有可能取得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但我在编程的时候比谁都能坐得住。别人顶多坐两三个小时就得出去透气吸烟,但我除了吃饭喝水,可以10个小时一动不动地坐着编程。即使有人在旁边玩游戏、看电影,我也能完全无视,全情投入手头的事情。
很多人只看到成功人士光鲜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为成功做出的积累。前文中我说过“第7个馒头”的故事,当你吃了第7个馒头以后终于吃饱了,于是别人就开始研究你吃的第7个馒头是用什么面粉做的?为什么吃了这个馒头就饱了呢?他们没有看到你前面还吃了6个馒头,这6个馒头就是我提到的10000小时的积累。
管理学的经典著作《从优秀到卓越》[1] 中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企业就像一个巨大而沉重的飞轮,无论是谁去推,这个飞轮都纹丝不动。但是只要大家咬着牙不放弃,坚持推下去,终有一天,在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之后,飞轮就会慢慢转动起来,拥有了自己的势能。如果继续推它,飞轮就会越转越快。360公司每天都有无数琐碎的事,我也经常要开很长的会、要跟很多人谈话,每天要把讲过的话重复一遍又一遍。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很枯燥,不要怕重复,我和大家一样,都是推轮子的人。
[1] 吉姆·柯林斯. 从优秀到卓越[M]. 俞利军,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