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我回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参加校庆活动。我和很多学弟学妹交流了大学时的一些事情,包括自己创业的故事。或许是我的故事听起来容易让人激情澎湃,不久之后便有一个即将毕业的学弟发邮件给我,说听了我的分享,觉得自己和我很像,有激情,有冲劲,现在他面临毕业,但并不想找工作,而是想创业,做一个影响力很大的产品。
我觉得有创业精神是好事,人总要有点理想,于是就问他打算做什么产品,心想自己或许能为他提供些经验和帮助。结果这位小学弟说他也很迷茫,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创业时找到了风投,融了不少钱,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但说到具体的产品方向时,他却完全没有概念。这件事让我陷入了沉思,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
很多大学生在刚毕业时,会对这个社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或许是一种理想主义,比如要研发某种足以改变世界的产品,或者要创立公司赚大钱。我觉得,有些理想主义无疑是件好事,但同时要有现实主义的做事方法。正如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仍需脚踏实地。
我的这位小学弟可能并不知道,虽然我在大学的时候便已折腾创业,也曾走南闯北地进货买材料,但我的“大学创业故事”还有后半段——大学毕业时,我并没有继续创业,而是进入了当时国内的一家大型软件公司方正集团,从最基础的程序员做起。
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我也陷入了迷茫。我在大学时真的是无所畏惧,觉得自己很牛,便义无反顾地创业,这也让我有机会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创业的内涵。我发现创业是个大工程,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有点不切实际。于是我决定先进入一家公司,从基础做起,学习了解一家真正的公司是如何运作的,为未来的创业打下基础。
很多刚毕业大学生的迷茫,往往来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也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什么都不知道,自然就会迷茫。我平时不经常跑步,如果突然让我去跑马拉松,站在起点时我肯定也会迷茫,因为我从没跑过这么长的距离,心里没底。但如果先让我跑5公里或8公里,我相信自己还是能够坚持下来的。如果让我坚持跑上几个月,再和其他跑过马拉松的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习,我相信马拉松对我来说就不会是问题了。
要想做到不迷茫,做事时就不应该设定脱离实际的宏大目标。创业是条艰辛的道路,如果目标过于宏大,与自身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自然无法找到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比如我的这位学弟想要创业去做个影响全世界的产品,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很快便会觉得失望,压力随之而来。看不到结果和希望的创业,对当事人来说无疑是种煎熬。
因此,我对这个小学弟的建议是:在保持一些理想主义的同时,更应该像王健林先生说的那样“先实现一个小目标”。王健林的小目标是一个亿,你也应该针对自身情况设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小目标。比如,先找到第一份工作,并将之做好。
第一份工作,并不代表任何人的身价,也不代表任何人一辈子的职业,但一定是年轻人步入社会非常重要的一课。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很多人现在经常说“我要去创业”“我要改变世界”,但你连养活自己的本领都不具备,如何改变世界?所以这无疑是一句空话。创业初期,不管是员工还是老板,都需要以一当十,创业者更是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如果你在实际工作中连最基础的工作都无法胜任,比如,作为产品经理做不好产品,作为工程师写不好代码,作为市场公关写不好文案,那你凭什么创业成功?所以,一定要先做好你的第一个产品,编好你的第一行代码,写好你的第一个文案。
去找一份工作,把这份工作做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超出其他人的期望,通过这份工作让自己学会一些技能,然后再去实现理想主义的目标,我觉得这才是年轻人初入社会时比较现实的做法,也是我鼓励一些优秀的产品经理走上创业道路的原因。
如果你能研发出一款脍炙人口的产品,就意味着你能够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并拥有解决用户需求的技术手段,不妨试试用你多年积攒的人脉和资源自己做些事情。要知道,那些优秀的创业者,很大一部分是技术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