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处于逼仄环境的动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名家解读
古人写文,喜用比喻,喜欢用“尺泽之鲵”“井底之蛙”“燕雀”等与“江海”“大鹏”“鸿鹄”等志向高远、境界开阔的东西对比,以此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庄子就喜欢用这种夸张的对比,来使自己观点的攻击性更强。(康震)
辨析
“鲵”是两栖类动物,俗称“娃娃鱼”,不要误写成“蜺”或“猊”。“尺泽”是指“尺把大的小池”。
你知道吗?
和“尺泽之鲵”相近的词,还有“矮人观场”和“井底之蛙”。前者见于王士禛《香祖笔记》:“予观宋景文近体,无一字无来历,而对仗精确,非读万卷者不能,迥非南渡以后所及。今人耳食,誉者毁者,皆矮人观场,未之或知也。”后者出自《庄子》:“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字里字外
“尺泽之鲵”出自《对楚王问》:“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是不是有什么不检点的行为?为什么士人百姓都不称赞你?”
宋玉答道:“是的,是有这种情况。希望您先宽恕我的罪过,听我把话说完。话说有个人在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他唱《阳阿》《薤露》,城里跟着他唱的只有几百人;等到他唱起《阳春》《白雪》时,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而已;最后引其声而为商音,压低其声而为羽音,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城里跟着他唱和的就剩下几个人了。如此看来,歌曲越是高雅,跟着他唱和的人也就越少。
“所以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鲲鱼。凤凰展翅高飞,翱翔于九千里高空,穿越云霞,背负苍天,脚踩浮云;那终日在篱笆下面跳跃的小(yàn)雀,怎么能和凤凰一样了解天地的高远!鲲鱼早上从昆仑山脚下出发,中午便已经在渤海边的碣石山上晒脊背,到了夜晚,已经游到孟诸过夜;那尺泽之鲵,怎么能和鲲鱼一样知道江海的广阔!
“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鲲鱼,士人之中也有杰出人才。圣人高远的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越世俗之民,一般的人又怎能明白我呢?”
例句
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宋玉《对楚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