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4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4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4》燠yù热rè

关灯直达底部

释义

闷热。

名家解读

“燠”这个字很少见,右部的“奥”很容易误将下边封口,多写一横。其实,“奥”的本义是房子里边,下面的“大”是两只手,举着一个东西在房子里边,所以,下边不能封口。(张一清)

辨析

“燠热”出自《周书·王褒传》:“江南燠热,橘柚冬青;渭北冱寒,杨榆晚叶。”“燠”读作yù,不要读成ào,意思是闷热。

你知道吗?

古代对夏天有很多称呼,“孟夏”是夏季的第一个月,“仲夏”是夏季的第二个月,“季夏”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槐夏”是因为槐树开花在夏季。“溽暑”指盛夏,是夏季最炎热的时候。“暮夏”是夏天将尽的时候。形容天气炎热、闷热的词语也很多,比如“焦热”“沸热”“毒热”“郁热”。

字里字外

在炎热的夏季,我们通常用空调来降温,那么,在电器尚未出现的古代,中国人用什么方法在燠热的季节里消暑降温呢?

最方便、实用的降温工具当然是扇子了。扇子在我国历史悠久,相传最早的扇子是虞舜所制的“五明扇”,到了殷周时期出现了用野鸡尾羽制成的“雉尾扇”,这些长柄扇用于贵族仪仗,为出行遮尘纳凉。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挡住太阳,手轻轻摇动就可以产生风,所以古人也把扇子称为“摇风”或“凉友”。

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供人们消暑的“凉屋”。凉屋一般建在水边,利用一种类似水车的装置推动扇轮摇转,这样,凉气就会一阵一阵地传到屋中。还可以利用机械将水送到屋顶,水会沿着房檐流下来,制成一面人工水帘,屋子里自然会凉快起来。

除了避暑的装置以外,古人还善于利用饮食达到消暑的目的。在清朝,一到伏天,北京地区的街市上就会有暑汤出售,人们用紫苏叶、藿叶、甘草等熬汤,以此达到健脾补中的效果。此外,还有多种消暑的冷饮,比如用甜瓜、杏仁、葡萄干、鲜胡桃等料制成的冷饮,食用起来冰凉爽口。

例句

天气燠热而沉闷,空中没有一丝儿微风。

沈从文《八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