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怒吼的平原
一一个历史的转折
保卫永定河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终于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面抗战,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非常的时期,却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深入地发动人民群众,掀起了抗战的怒潮。八路军在敌后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更是一场战争的奇观,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真正的人民战争。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对于六九一团全体官兵的命运,也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
“七七”事变发生后,关于开战后六九一团的行动问题,我们又派李晓初到北方局去请示。李晓初精明强干,虽然到六九一团工作刚半年时间,却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在六九一团发展党的组织,发展群众抗日运动,做出了显著成绩。尤其是为六九一团留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组织上和思想上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他这次去北平,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回到石家庄,他和我交谈后,又原原本本地向党组织传达了北方局的指示:国民党军队肯定会很快溃退,你们就留在敌后找地方党,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这期间,六九一团内党的组织发展很快,特别是我带去的一个营起了很大作用。这时团长、营长,连、排主要干部差不多都是党员或“东抗”队员,党的组织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这支队伍。我们遵照北方局指示坚决行动,七月中旬从石家庄出发时,在火车上就提出了“向敌后退却,北上抗日”的口号,经过党员和“东抗”组织分头进行思想动员。由胡乃超和杨鼎昌等负责,成立了抗日俱乐部,创办了抗日旬刊,作为全团政治思想指导和抗日宣传活动中心。
六九一团能够留在敌后,又在冀中根据地坚持下来,首要的条件是冀中广大人民对革命斗争的支持和鼓舞。冀中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这里是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冀中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文化较高,靠近平、津、保,交通发达,人民思想开通。这里有悠久的革命传统,清朝末年,这一带曾经活跃过义和团的组织。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重,义和团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那种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成为鼓舞后代子孙继续奋斗的巨大力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曾在这片土地上,燃起过熊熊的烈火。辛亥北方革命协会,为配合南方的斗争,在任丘举行起义,动摇了清王朝的专制政权,进一步坚定了人民打倒封建统治,建立共和民主制度的信念。五四运动在这里更有着深远的影响。高阳县布里村办起的中国第一所留法勤工俭学技工学校,保定育德中学开办的勤工俭学预备班,很多人远涉重洋到法国以及德国、比利时等国家深造,归国后成为一代著名革命家,为国为民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在这一带广大的农村及周围的城市,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在农村中,工作基础尤为深厚。保属特委工作的突出成绩,即是在一九三二年七月发生的二师学潮,和在九月发生的高蠡暴动,以及博野、藁无、定县等地的农民武装斗争。虽然斗争都未能取得胜利,特委及在各地的党组织也遭到破坏,但却在保定古城,在冀中平原上,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一九三六年保属牛氏三杰顽强抵抗高阳、任丘、安新三县保安团的包围袭击,壮烈牺牲的事迹,更成为鼓舞平原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