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吕正操回忆录 » 吕正操回忆录全文在线阅读

《吕正操回忆录》第38节:破路和拆城(1)

关灯直达底部

破路和拆城

由于敌人是使用汽车、装甲车、骑兵的快速部队,平原地形,有利于敌,不利于我。敌人占了城池,凭坚固的城墙据守,不利于我军攻夺。为了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冀中军民遂发起了破路、拆城改造平原地形的规模巨大的运动。

冀中平原毫无山丘之阻,交通异常便利,周围有几条铁路,内部有纵贯南北的平大公路,有横贯东西的津保公路(有两条,分为南路和北路)。此外,各县城间大都可通汽车;村与村之间道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阡陌之间,小路极多,也可通行人马和自行车。这对敌之“扫荡”、机械化部队之使用甚为有利。于是全冀中军民在“破路就是抗日”的口号下,对所有道路进行了全面破坏。这一工作,从一九三八年一月开始,到秋季基本完成。后来,敌人又强迫群众平路修路,而群众修后又破,于是破了修,修了再破,成了群众日常斗争的一部分。

开始破路时,是拦道挖横沟,群众来往耕作运输极感不便,而敌人的快速部队仍可绕道通过。后来改为顺道挖沟,破路工程变成了筑沟工程。沟的宽度、深度、角度等都有统一规格。纵横贯连各村庄的大道沟,深达两米多,宽三米左右,大车可以通行无阻。每隔几十米,筑圆形土丘一个,围绕土丘筑上下道,两辆车对向而行在这里可以错开,也可以防止敌人顺道沟射击,一举两得。道路纵横变为道沟纵横,从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可以在沟内行走,不使沟上人发现。沟口连接村沿,这便利了我们的行军作战、伏击、迂回、运输,而使敌人的机械化部队无用武之地。

刚发动挖路时,部分群众不了解其中意义、表现得不够热心。但经过多次战斗,他们看到了道沟对于我军民的重要作用,于是积极起来,形成热潮,男的挖路,女的送水送饭,所有道路很快都被挖掉。我们提出的“多流一滴汗,少流一滴血”的口号,群众在实践中体验到了。一九三九年冀中发大水,许多地方因为沟多,分散了水量,减少了水害,保证了部分秋收。因此群众说:“八路军是活神仙。”

随着战争的发展,道沟也逐步发展改进,群众也学会做工事了,在道沟两侧挖了各种作战掩体和防空洞,既便于我方军民作战,又便于转移。但日军的汽车、坦克、炮车等却无法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