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hao123揽在自己怀中的百度,有了在纳斯达克挂牌的实力。此时,已没人能阻止其迅猛发展,对手若想与之竞争,唯一的办法不是下绊子,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用实力说话。
在与百度的数次较量中,Google已经明白,若不加快发展速度,自己世界搜索引擎霸主的位置终将会被百度取代。因此,拓展海外市场已成了Google最重要的战略计划,更是当务之急。尽管其在很多国家都大受追捧,可在中国市场却表现平平。
中国庞大而又特殊的互联网市场,业已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咖们关注的焦点。Google希望快速在这片市场站住脚,否则也会面临后浪推前浪的危险。只是,百度风驰电掣的发展速度,却让其望尘莫及。为此,Google邀请了众多研究中国的专家及学者,就中国市场为其出谋献计。
Google辗转难眠,百度却顺风顺水。2004年第一季度的搜索流量份额,百度已大幅超越Google,仅第一季度的收入,就达520万美元之多。
随后,百度迁至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为攻入纳斯达克做着最后的准备。Google疲于应对中国市场,百度则吹响了上市号角。
李彦宏在筹备百度上市方面表现的很低调。当时,很多投资银行都看出了百度要上市,每家银行都想做百度股票的承销商,最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高盛两家银行拔得头筹,成为主承销商。承销商银行派出相关工作人员进驻百度,并辅助其处理上市的相关事务。
为了让此次上市能获开门红,百度在招股说明书上下了不少功夫,所有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开10个小时左右的会议,这样的快节奏准备,让百度有更多时间对招股书中的数据内容进行更新,保证内容的时效性。
2004年4月,李彦宏提议对百度的股份进行拆股。所谓拆股,即是将百度现有股票一分为二,此举的好处是,所有员工的持股期权会翻一番,这是李彦宏对百度人发放的“福利”。当时,十多个曾在百度的持股人都因故离开了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百度用尽了各种办法将他们找到,并签署了有关拆股的法律文件。
被找回的这些人根本没想到,离开百度多年之后,百度仍没有忘了他们,心中对百度、对李彦宏的感激难以言表。
为了加快百度上市的步伐,李彦宏决定在上市前进行第三次融资。当时,百度CFO的位置空缺,为了不影响第三次融资的进程,眼下最重要的,即是找到一个能担此重任的能人。
有人向李彦宏推荐了一位财务顾问,此人在全球范围拥有9年的全面财务顾问经验。李彦宏看了资料后,当即拍板,认定他就是百度未来的CFO。
他是谁?他就是百度未来的财务之神——王湛生。
两人见面后,李彦宏向王湛生详细介绍了百度目前的财务管理情况,王湛生了解详情之后,并未表现出多大兴趣,居然拒绝了李彦宏的邀请。
李彦宏不打算放弃,从经验来看,王湛生是最合适的人选,此后他经常约王湛生见面。如此软磨硬泡,王湛生出于李彦宏的颜面,便答应去百度试一试,同时愿意帮助百度进行上市前的第三次融资。
王湛生询问李彦宏,百度现在的估值是多少,李彦宏说1.5亿美元,这让他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他根本想象不到,2003年还在亏本的百度,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赚了这么多钱。
王湛生找来了百度2003年的财务报表,可任他怎么算,都算不出百度会有如此之高估值。他对百度产生了怀疑,便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研究百度的财务上。不久,百度在短时间内又赚到几百万美元,这样的成绩摆在王湛生面前,他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他开始认可百度,认可李彦宏。
CFO的问题解决了,募集资金的计划也随即提上日程。按照估值,百度的募资金额为1.5亿美元,每股价格6美元多。当年,百度第一次融资时的股价只有20多美分,第二次融资也仅1美元多一点。此时却翻了几倍,让人惊叹。
按照百度每股6美元的价格计算,不到4年的时间,其“本益比”将会是此时的200多倍。王湛生当时和李彦宏开玩笑,叫他千万不要把这个估值告诉那些投资商,不然投资商肯定会大叫,Robin疯了,怎么可能有200倍?!
李彦宏不在乎是否保密,反倒觉得王湛生这个玩笑很有趣,他想测试一下。当他提到本益比翻200倍时,投资商的确表现得很惊讶,虽然没有大叫,可仍露出怀疑的神情。对于这些潜在投资人的反映,李彦宏不慌不忙地解释说,不应该往后看,而要往前看,去判断百度一年、两年后的价值,而不是去看百度过去挣了多少钱。
2004年6月15日,百度宣布,包括全美三大风投商的德丰杰在内的8家风险投资公司,对百度的总投资金额约1470万美元。如此巨大的融资额数,如此之多的投资公司,却未曾使融资进度受到丝毫影响,不到半年时间,全部谈判结束。而对李彦宏来说,他希望投资百度的公司并不只限于这8家。
值得玩味的是,在这8家投资公司中,居然出现了Google的名字。对于Google的投资数额,百度从未对外公开过。百度和Google多年来一直都是竞争对手,此时Google作为百度的投资人出现在中国市场,让一众业内人士浮想联翩,没人知道两家公司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李彦宏对此适时地做出了回应,他说:“Google作为我们的一名股东,我们要努力为之带来回报;而作为竞争对手,我们一定要超过Google,要做得比Google好。”
李彦宏觉得,搜索产业的潜力不可估量,需要业内更多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将搜索产业做大,至于谁投资了百度,已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了。
对百度而言,Google参与投资,绝不单纯是为了赚钱。它很可能是在效仿雅虎收购3721的方式,堂而皇之地打入中国市场。
是时,国内大多数网站老板都先是将自己的网站做大,接着卖个好价钱,最后过上安逸的生活。可这不是李彦宏的风格,他追求的是不断挑战。对于Google投资百度,李彦宏说,百度和Google会分开运作,不会走3721的老路,不会让Google注资太多,并将其所持股份控制在百度允许的最小范围内。
如此看来,与其说Google选择了百度,不如说百度“主动”让其选择。
百度已确定在美国上市,而在美国,百度的知名度自然无法与Google相比。此时有了Google这个股东,“从众”心理会让很多人相信,百度是个优秀的网站,不然Google怎会投资?这也是在变相地向美国用户推荐百度中文搜索引擎。
百度与Google的联手,更像是在为统一搜索引擎市场做准备。百度是双字节市场霸主,Google是单字节市场的王者,在综合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两强相争,不如强强联合,共分天下。
话说回来,对于Google的参股,百度也是无法直接拒绝的,虽说百度具备与Google抗衡的实力,但Google想要将处于弱势的百度扼杀在纳斯达克门外,也不是太难的事。综合来看,让Google参股,对百度有利无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百度上市节奏越发明快之时,百度高层发生了人员变动。2004年12月14日,公司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欢送会,欢送的人,正是为百度做出卓绝贡献的“首席策略官”徐勇。
徐勇表示,在百度融到包括Google在内的8家公司的投资后,他开始有了辞职创业的想法。2004年10月,在百度的一次会议上,徐勇就表示了自己想要离开百度的想法,他认为,成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出来的,百度的进一步融资,已经说明其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此时也比较适合自己离开。
徐勇离开,李彦宏感到很失落,但他支持徐勇的决定,他说:“徐勇先生在百度近5年的成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公司各方面已经进入良性的运营轨道,盈利情况越来越好,所以我们对他这一决定表示理解。他对百度各项业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相信他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多成就。”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将离开,队伍还得继续前进。此时的百度,全身披挂整齐,只等着站在耀眼的舞台上,敲响震撼人心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