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与蝌蚪团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耳熟能详的俗语,被百度十分贴切地运用在了互联网创新应用模式之中。
百度推出百度知道平台后,不断进行系统优化和数据库更新,但用户使用率仍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经过百度的搜索引擎科研部门研究发现,“知道”平台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直接给出答案的,没有做更多的解释说明,比如“提问:苹果是什么?回答:水果。”等类似句式。也就是说,很多用户在对百度知道平台进行发问时,更多是想通过提问获得更多关于一个事物的具体定义、解释,而非直截了当的“YES”or“NO”。
然而,无论从互联网中所拥有的相关资料情况看,还是从网页搜索的排序规则看,百度知道并没有真正地达到用户需求。为此,百度打造出了“百度百科”这个专门为用户答惑解疑的单独产品。
百科的特点很明显,“平等、公正、自由”是其上线以来,一直都坚持的互联网原则。在人人平等的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权编写百科全书,每个人都有对百科的支配权力,百度百科正是用这种形式,为互联网用户打造了一个最透明的信息内容平台。
对很多用户而言,借助百度不仅能自主学习、增长见识,还可以分享自己的博学和智慧,百科通过对每个人大脑中分散知识碎片的整理,通过不断累积,逐步形成全人类最全面、最开放的共享知识库,这是令人为之激动之事。故此,使用和编写百度百科全书的用户,就能很自然并发自内心地尊重和信任百度百科。从编写工作的意义上看,百度百科要比百度知道重要得多。
“百度百科”诞生于2006年4月,一上线便大受互联网用户的追捧,因为这对那些求知若渴和追求真理的人来说,绝对是一场精神层面的饕餮盛宴,这使得百度百科得到的关注度及使用率始终都处在高速攀升的状态。“百度百科”上线仅20天时,其就已经拥有了超过30万的注册用户,并且将编写词条增加至10万余条,成了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中文知识百科全书。这种现实已然证明,百度百科初战告捷。
一时间,百度百科在互联网世界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一部分人会因求知欲沉浸在百科的无尽知识体系中,另一部分人,则开始研究起百度百科成功的原因。最后他们发现,百度实施的全民行动计划,是促成百科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全民的推动下,编写百科全书成为了网络流行趋势,也给互联网用户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知识搜索体验平台。可见,互联网百科全书要比传统中的百科全书更具备优势。一方面,传统的百科全书是由固定编辑编写完成,在特定知识领域范围内,相对于未来不断发展的知识内容略显狭隘。百度百科却完全不需考虑这个问题,成千上万的网民参与进来,信息量会随之变得愈加丰富,且其可拥有无限个编写者。
另一方面,传统百科全书存在致命的弊端。一旦编写定稿就不能再做修改,强行修改成本过高,且周期很长。而百度百科每一分钟都会出现新的词条,在下一分钟词条就已有了新的变化,使相关知识的准确性和解释不断更新。
随着网络快速发展,社交网络渐渐成了年轻人运用网络的主流形式,因此越来越多的新鲜词汇频繁出现。一些网络流行词汇,如“雷”、“囧”、“山寨”等完全不会被传统百科全书接纳的敏感词语,也都先后被写入百度百科全书之中。这些词语只要开始在网络中流行起来,就会第一时间被编辑到百度百科的词条之中,它们能反映互联网用户真实生活及整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只要通过百度百科搜索,很容易就会得到最新鲜、最确切的解释。
随着百科上线时间的推移,百科的拥护者也变得越发坚实,对百度百科的依赖和喜欢程度也越来越深。百科的热心用户甚至自发形成团队,从此百科亲友团有了属于自己的名称——百科蝌蚪团。
百科蝌蚪团内并不缺少人才,他们是一群有能力、乐于追求新知识,并致力于将百度百科打造成全世界最权威的知识海洋的优秀成员。他们对百度的贡献很大,除去一些特殊词条的增、改操作外,还会协助管理员进行百科的“绿化”维护,同时监督一切恶意行为,使一些不正当的词条解释及时被更正。此外,百科词条规则的合理性也一样会被监督,以便及时对不合理之处进行讨论,从不同的意见中总结出问题的最佳答案。
蝌蚪们会出现在每一个角落,各种各样的讨论帖、任务、活动中都会看到他们的身影。百度投诉吧,是他们最常出现的地方,在维护吧内恶意行为的同时,还会与投诉用户商讨最合理的投诉处理意见,从而减轻百度贴吧在这一方面的负担。为此,百度推出了各种优质版本的光荣榜,为的就是鼓励那些为百度作出过特殊贡献的蝌蚪团成员及维护百度的热心用户。
在百度眼中,蝌蚪团是百度与用户之间最直接的桥梁。每一位成员都竭尽所能地为百度贡献心力,虽说贡献微小,却在无形中为百度积攒了巨大的能量,百度若想撼动整个互联网领域,就必须拥有这股看似羸弱的强大力量。
那么,互联网用户为何会如此心甘情愿地维护百度?理由很简单,百度创造了一个更加与时俱进的学习模式,使知识和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令复杂的知识脉络结构更清晰地呈现在用户的面前,对世界知识文化的延续和拓展意义非凡。
在技术上,百度百科集合搜索引擎技术、百度贴吧、百度知道,联合打造了一个庞大的知识搜索体系,填补了网页搜索上的不足,使用户的搜索结果更加丰富,并在多个层次上满足了用户的搜索需求。
百度百科的出现,不仅创造了更加适合这个时代的百科全书,也为用户创造了更新颖、更优质的知识搜索体验。
在形式上,百度百科做到了让用户对互联网有更多正面的认知。互联网中无奇不有,对有求于它的人来说,它是宝藏,其强大的信息量让人为之倾倒,从学术到娱乐,从娱乐到经济,内容新鲜丰富,应有尽有。
不过,在百密一疏的信息时代,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在繁杂的互联网大洋中,总是会夹杂着一些不健康、不文明、不现实的现象,这会让年轻的一代变得迷茫,甚至沉迷在幻想的虚拟世界中,对此,很多家长十分忧虑,担心不受控制的互联网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于是,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看似不利的事物“赶尽杀绝”,由此产生的一个最极端的方式,便是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
而随着百度百科的出现,青少年开始从信息封锁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他们能更准确、更直接地从互联网中获得真实、客观的历史论据和科学信息,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对知识的兴趣亦大增。慢慢地,很多家长改变了态度,将孩子们“推向互联网,送进百科中”,更将百度百科亲切地称为孩子的“小助手”。
不过,对于这样的“小助手”,亦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质疑:百度百科中的内容,是正确和权威的吗?这个问题,其实早在百度百科刚上线后,就已被摆在了台面,即百度百科全书的编写是全民行为,如何在用户知识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保证其正确性和权威性?
为此,百度百科的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做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复。
首先,百度百科虽然在形式上来看是开放的,但在具体操作上却少了很多随意性。当用户发表新词条时,一定要接受来自其他用户的审核和考验,任何人都有权对新提出的词条进行求证和修改。同时提供词条以及词条解释的用户要具有责任感,要明白这并不是一个人在随便的自说自话,而是在为另一个人提供帮助,以及对某一事物的认知过程。这样一来,会在潜意识上激发用户的敏感神经,使其对待百科的态度更加严谨、客观、有责任感。
其次,词条的解释可由任何人来编写,可以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是一个行业专家。一般来说,专家的解释相较于普通人会更具权威性。不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若在多年后,专家不具备更新词条内容的能力时该怎么办?所以,这时就需要多人来共同管理,不断地有用户为词条更具时代性而作出努力,词条的质量也将越来越高。
解决了这些问题,百度百科的发展更加顺风顺水。对此李彦宏并未表现出太多情绪,仍在为新产品不懈努力着,因为他知道,努力从来没有终点,胜者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