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电影,当演员,袁隆平过足了一把当电影明星的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花园里——中国杂交水稻的故事》彩色专题片拍摄成功后,袁隆平的名字风靡了欧美的水稻制种界。
袁隆平也没有想到,自己因拍电影全家搬进了一座小楼。可是电影拍完,他会不会再搬出这个新“家”呢?袁隆平心气平和,住在哪里不重要,将杂交水稻产量再提高一步,这才是他真正的心愿!
自1979年以来,按照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安排,袁隆平曾多次赴美、日、英、法和意大利等地讲学,他还帮助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发展中国家,指导当地的技术人员种植杂交水稻。
1981年6月5日,袁隆平正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搞研究,忽然一封国内的加急电报送到了他的手里。这封急电内容急迫,让他立刻动身回国,必须在第二天赶到北京。
袁隆平真的不知道是福是祸,他急忙收拾了一下,乘当晚的飞机直飞北京。到了到北京后,他这才知道了消息,原来有一个大好事在等着他。他殚精竭虑,不畏艰难的探索,终于感动了幸运之神,他的努力,终于有了超值的回报!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一个月之前,国家科委发明奖评奖委员会对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行了认真的评审,最后一致认定,这项发明的学术价值、技术难度、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都很突出,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准备对籼型杂交水稻科研组以及袁隆平等人授予特等发明奖。
颁奖大会在1981年6月6日举行。国家科委、农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表彰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王震、方毅、万里出席了颁奖大会。除了奖章和获奖证书,还有一笔十万元的奖金。这笔奖金,袁隆平得到了5000元,剩下的钱分给了所有参加过杂交水稻研究的科研人员。
方毅颁奖完毕,还发表了语重心长的讲话。他在讲话里首先肯定了袁隆平的成绩:“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丰富了水稻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为中国争得了荣誉。美国、日本、印度、意大利、前苏联等十几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杂交水稻的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都还处在实验阶段,而我们是走在前面了。”
方毅在讲话中说道:“这项重大发明的成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了农业科技人员良好的学风和高尚的品德,显示了团结协作的伟大力量。今天的大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授予特等发明奖的大会。我国第一项特等发明奖授予农业方面的发明,这说明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有雄厚的基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说明农业科学技术大有可为。”
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宣读了国务院发来的贺电。
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籼型杂交水稻是一项重大发明,它丰富了水稻育种的理论和实践,育成了优良品种。在有关部门和省、市、自治区的领导下,大力协作,密切配合,业已大面积推广,促进了我国水稻大幅度增产。为此,特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参加发明、推广这项成果和参与组织领导工作的科技人员、农民、干部致以热烈的祝贺。
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有力地表明科学技术成果一旦运用于生产建设,能够产生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殷切期望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继续奋进,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务院党中央不仅肯定了袁隆平的成绩,也对杂交水稻今后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一生为共和国的事业鞠躬尽瘁的周总理的诗句。袁隆平此时此刻,心情异常激动,他手捧特等发明奖的奖章和证书,一股为杂交水稻事业继续奋斗的壮志豪情在他心中澎湃激荡。奖章和证书,是冲锋号,更是催阵鼓。袁隆平不能原地止步,他要继续努力,相信杂交水稻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袁隆平在授奖大会上表示,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把荣誉当作动力,去勇攀新的高峰。他说,杂交水稻虽然已成功地应用于生产,但它还有缺点,也还有很大潜力,需要继续努力去改进和完善。特别是在选育强优势的早稻、多抗性的晚稻,发掘更好的不育细胞质源,提高制种产量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要下更多的功夫,争取早出成果,发挥更大的增产作用。
袁隆平一时间成为全国当时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明星”。1981年6月7日,《光明日报》一版的社论《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一曲凯歌》中,热情洋溢地肯定了杂交水稻研究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同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醒目的标题和照片,报道了这一消息,同时发表了《争当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勇士》的社论,社论重点赞扬袁隆平等同志,赞扬了他们发扬主人翁的责任感,埋头苦干,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为国争光的奋斗精神。
袁隆平接过沉甸甸的奖章和证书的那一刻,他才真正感觉到属于他、属于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属于所有战斗在科研第一线工作人员的春天,真正来到了。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袁隆平培育的三系法水稻基本获得成功。但这只是杂交水稻的初级阶段,如果深挖下去,将三系法水稻变成两系法水稻,那么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增产效果。两系法水稻虽然那时只是袁隆平头脑中所勾勒出的一个雏形,但他坚信,不久之后,这个雏形,一定会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
当年7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派了一个摄制组,由著名导演劳克带队,特地到中国为袁隆平拍摄专题片。中国杂交水稻在美国经过两年试种,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美国西方石油公司为了更好地推广杂交水稻,精心撰写电影脚本,准备来我国拍摄一部题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花园里——中国杂交水稻的故事》的彩色专题片。
湖南省农业厅、农科院,还有当时的安江农校,在接到农业部协助美国摄影组拍摄纪录片的通知后,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西方石油公司撰写的电影脚本已经通过了审查,袁隆平本人就是这部片子不可替代的主角。
袁隆平住的那间小平房太过寒酸,拍在电影里影响画面的质量不说,也显得我国对科学家的重视不够。几方面领导经研究一致认为,想要更好地宣传杂交水稻,必须要让袁隆平的生活像个世界一流科学家的样子。
当时,安江农校新建起了一栋相当漂亮的科研小楼,这座新楼就暂时成了袁隆平的新家。
唐朝的宰相李义琰曾经说过:事难全遂,物不两兴,既有贵仕,又广居宇,若无令德,必受其殃。古代的人都知道,人不应该只贪图享乐,如果乐得过度,是会带来灾祸的。
袁隆平住的那间房子虽然狭小,但想想还有很多科研人员居住条件、工作条件还不如自己,袁隆平也就心满意足了。让他们全家搬进漂亮的小楼,袁隆平心里并不愿意,可是为了拍电影,他也只好按照领导的吩咐去做。袁隆平一家搬进小楼后,经过一番“包装”出现在美国专题片中,摄影组组长劳克眼里的袁隆平俨然就是一副大科学家的样子了。
劳克是美国的著名导演,他经多见广。但在拍片的时候,袁隆平的一家却让他惊叹不已——贤惠的邓哲不说,袁隆平80多岁的老母亲华静女士竟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袁母用英语和劳克沟通,竟没有一点障碍,这让劳克一行不仅感到亲切,也感到非常震惊。他经过冥思苦想,最后也释然了——安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果真藏龙卧虎、奇人辈出,否则也不会出现袁隆平这样伟大的人物!
袁隆平既是这部专题片的“演员”,又是片子中的现场翻译。他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面对摄像机的镜头,讲述了杂交水稻诞生的经过,给看过影片的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这部影片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高度赞誉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称赞袁隆平“解决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吃饭问题”。
一部好的影片是可以引起亿万人共鸣的。这部影片在美国播放之后,反响非常好。很多美国人通过这部片子,重新认识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杂交水稻的出现,使中美两国的合作翻开了新的一页。这其中不乏袁隆平这个科学使者的功劳。
随后这部片子在日本电视台开播,一场杂交水稻的风暴几乎在一夜之间席卷了日本全境。杂交水稻也成了日本人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时髦话题。当时的情形是,如果你不知道中国的杂交水稻,不知道袁隆平,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落伍了!
后来在日本出版的《神奇的水稻的威胁》一书中称:“杂交稻这一海外传奇,给日本带来了风暴。”甚至有些西方人把杂交水稻誉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鉴于袁隆平在世界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专题片拍完后,袁隆平就在小楼中正式定居下来。由于学校的住房紧张,袁隆平就将小楼让出了一半,让他的学生李必湖也搬了进来。现在,李必湖的身份也是今非昔比,他也是远近闻名的水稻专家了。这座小楼,便被人称作了专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