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俄罗斯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位高权重者更应该考虑如何善用自己的权力,考虑怎样去改善人民的生活,这对掌握俄罗斯最高权力的普京来说更是如此。
在普京心中有一个英雄,他就是俄罗斯帝国最杰出的的皇帝——彼得大帝。据说,普京当年在圣彼得堡工作时,当时政府规定每个办公室中都可以挂两幅画像,从原先强制性挂列宁与基洛夫画像到后来自己挑选,大多数人都选择挂当时的总统叶利钦的画像,只有普京一人挂起了彼得大帝的画像。
是时,当上总统的普京更是把彼得大帝当成自己今后工作当中模仿的对象。他希望自己能像彼得大帝那样,将俄罗斯建设成为强大富饶的国家,他也有信心可以重振俄罗斯的威名。
从整个国家环境看,俄罗斯具有非常优厚的条件。俄罗斯是一个幅员广阔、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国土面积大于美国,科技水平与军事实力也与美国不相上下,两国之间唯一的差距就在经济水平上。但这并不是难以跨越的差距,普京相信凭借俄罗斯优厚的基础,一定会重现当初苏联的辉煌,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强国。
普京向全体俄罗斯人民许诺,要将俄罗斯建设成为超级大国,俄罗斯人民也将全部期望寄托在这位新任总统的身上。其实,在普京成为代总统之前,他就为如何改变俄罗斯现状发表过一篇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在文章中他写道,想要让俄罗斯恢复以往的地位,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要改变俄罗斯软弱的政策,尽管政府为改革提出了不少建议,但空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要付出实际行动,一个国家的强盛兴衰,与这个国家内部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
普京在文章中还强调,想要改变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必须先要改变俄罗斯当前不景气的经济状况。他清楚,俄罗斯国际的地位之所以日益降低,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衰退。走一条振兴经济之路是此时和未来的俄罗斯都必须坚守的原则。
同时,普京还认为应加强俄罗斯军队建设,提高俄罗斯的军事水平,毕竟一个强大的军队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安定。对于一个国家内部而言,发扬民主政治才是强国之道。
在叶利钦执政期间,俄罗斯才刚刚从苏联分离出来,苏联的解体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巨大打击。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滑,社会中充满着不安定的因素,人民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同时,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作为俄罗斯的首位总统,叶利钦并没有将俄罗斯带出苏联解体的阴影,反而使其一度陷入颓势的泥潭之中。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曾经公开表示,俄罗斯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可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了,它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区域内的小小国家而已。
叶利钦已经无能为力,他将这遍体鳞伤的俄罗斯交给普京的时候也犹豫了,因为他知道想要拯救俄罗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清楚普京担任这个总统的压力有多大。在他将总统之位交给普京时,他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普京,一定要照顾好俄罗斯。
照顾好俄罗斯,话虽简单,但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叶利钦自己也知道,经济大衰退、贪污腐败严重、资本家横行,这些问题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桎梏,只有一一解决了,才能真正解救俄罗斯。然而,这项任务的艰巨也是可想而知的。
普京也知道,俄罗斯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不仅失去了世界一流大国的地位,甚至还面临着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要想重整旗鼓,必须付出巨大努力,而振兴俄罗斯的重任只能由俄罗斯人自己完成,不能依靠其他人。
俄罗斯除了面临国内的不利环境的影响之外,还面临着国际上的威胁,但归根究底还是综合国力羸弱的问题。普京清楚地意识到,振兴经济,提高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办法,此外无他。
苏联解体之后,叶利钦理应扮演一个引导俄罗斯走出阴霾的领路人角色,但他并没有担起这个重任。他虽然可称为俄罗斯历史上的开国元勋,但似乎并无扭转乾坤之力。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50%,相当于美国的1/10。这个原本系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俄罗斯,全球经济总量的排名仅是第16位,甚至排在印度、巴西等后面。
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不如从前。俄罗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高收入群占总人数的10%左右,最低收入群也占总人数的10%左右,但两者的收入相差却高达14倍!由于经济衰退,很多人的收入已很难满足基本的日常需要。自1992年开始,俄罗斯的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现象。老人、小孩及其他体质较弱的人,在这个困难时期很难存活下去,死亡率远高于出生率。
除了这些关于民生的问题,普京最头疼的还是俄罗斯当时的政治局势。
叶利钦执政时期大力推行私有化,这导致很多地方的土财主们都纷纷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在将很多大型企业收入囊中之后,他们居然又打起了政府的主意,企图将政府也私有化,这的确是“私有化”的无节制表现。
叶利钦执政期间,并没有合理规划政府内部结构,致使很多家族在政府内部生根发芽。
环境复杂,问题繁多,解决难度大。面对如此满目疮痍的俄罗斯,普京并没有退缩,身为俄罗斯新任总统的他,必须扛起重建俄罗斯的重任,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方。
千疮百孔的俄罗斯,此时看来似乎没得救了,“破罐子破摔”似乎更合适。不过,人有优缺点,国家也不例外。俄罗斯地位下挫,危机重重,可它毕竟继承了前苏联大部分资源,它的实力及影响力仍不容小窥,这也是当时俄罗斯选举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原因之一。
普京担任总统后,世界各国媒体都在猜测他属于哪一个派别。有人说他是“民族主义者”,有人说他是“民主派”,也有人说他是“反共分子”,更有人说他是“专制主义者”,遗憾的是,无论哪一个标签都不能完整地概括他。
普京既不是左派,也不属于右派,且不是完全的保守主义者,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其实,他并没有那些学者们分析的那么复杂,如果真要给普京划分为一个派别,恐怕“务实派”才是最适合的。对普京来说,不管采用什么政策,不管走哪条道路,只要能解决俄罗斯眼下的问题,其他问题都无关痛痒。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最佳途径,面对俄罗斯如此错综复杂的问题,普京细上加细。
俄罗斯经济衰退,其实这一结果早在俄罗斯独立之后就已埋下了种子。
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之后,叶利钦采取的一系列不合适的经济改革政策,加快了俄罗斯经济的衰退。当初,苏联的经济主要是依靠工业及农业发展起来的,但在当时的俄罗斯,工业、农业都已大不如前,在叶利钦执政的几年里,俄罗斯工业生产总量下降了46%,农业生产总量下降了40%,原本依靠工业与农业发展的经济,此时彻底陷入了困境,甚至是绝境。
经济的衰退,导致俄罗斯国家收入远远达不到预算收入的水平,而达不到预算收入,又仍然按照预算支出,必然会导致入不敷出的情况出现,可悲的是,这样的情况年年如此。长期的预算赤字导致俄罗斯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存活下去,为了继续正常运行,借外债在所难免。
那一时期,高额的外债使其不堪重负,而其偿还能力又未随着时间的推移提升,这便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即便外债不是主因,也是主因之一。面对这样的窘境,政府自然要插手其中,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其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措施,可不痛不痒的政策在庞大的外债面前也无能为力,回天乏术。
更火上浇油的是,叶利钦在执政期间采用了盖达尔的“休克疗法”,政府开放物价,全凭自由度不可控制的市场去调控,这种完全小看了市场经济所存在的问题的放任之法导致了极端的恶果,俄罗斯发生了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
据悉,1992年,也就是“休克疗法”实施的那一年,当时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500%,尽管之后政府对价格进行了干预,使得通货膨胀率略有下降,但依然很高。从1992年到1999年这7年间,俄罗斯的商品价格共上涨了6168倍。
通货膨胀的另一大弊端是货币贬值。由于俄罗斯经济衰退迅速,通货膨胀率高,外汇储备几乎为零,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俄罗斯货币卢布的汇率急速下跌,甚至到了千禧年——2000年,俄罗斯人民人均月收入还只有30美元,而这只是平均收入,至于那些低收入人群,或许连如此可怜巴巴的收入水平都达不到。可想而知,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状况有多么糟糕。
当时的俄罗斯也有发展较好的重工业,比如燃料、国防等,只是这些行业需要的劳动力远小于俄罗斯闲散的劳动力,大量工人没有工作,社会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相较于发展良好的重工业,俄罗斯的轻工业发展力度却相当不足。也就是说,俄罗斯的经济结构非常不平衡。如果说经济体制的改善需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那么经济结构的改造则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叶利钦的“休克疗法”等于初步建立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结构,但因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根深蒂固,还没有去除干净,而新的市场经济建立得又不够完善,故此才会出现衔接断裂的情形,有经济专家称,俄罗斯正处于“经济转轨阶段”。
这种转轨,理论上来说是好的,意味着经济结构的大变身,是符合俄罗斯发展进程的,只是其所转换的这条“轨道”还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还有很多体制需要完善。经济上的问题错综复杂,假使政策上稍有差池,那么俄罗斯的经济很有可能引发新的经济危机,甚至可能使得经济陷入瘫痪状态。
面对俄罗斯这样的“烂摊子”,谁都会头疼,但如果因解决起来困难就放弃解决,那么问题永远都不会被攻克,正因为俄罗斯现阶段的“烂”状况,所以更需要有人出头去管它。
普京,就如俄罗斯眼前这片阴霾之中的一道光,他指引俄罗斯一步步走出困境,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