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拜占庭同情》
刘慈欣
著名科幻作家,畅销书《三体》作者,雨果奖得主
《拜占庭同情》是一篇关于区块链的科幻小说,而我正是在前往乌镇参加区块链大会的路上读完它的。近年来,区块链技术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技术层面,区块链并没有什么太超越的地方,它实质上只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而已,由众多的节点同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不过,这项技术却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它首次建立了一个基于数字网络的信用系统,而在这之前,这样的信用系统都是由国家建立的,在这样的信用系统的基础上,网络由信息的传递进化到可以传递价值,可以进行像货币发行这样的以前只能由实体国家从事的行为。比特币就是区块链在货币发行方面的一个成功的应用,这是网络朝着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另一个世界迈出的一大步。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信息透明的特点,呈现出了一个在体制和结构上与现实社会完全不同的未来网络社会的雏形。
区块链技术有着浓厚的科幻色彩,但以我的阅读经验来看,类似的东西在以前的科幻小说中没有出现过。在《拜占庭同情》中,区块链技术被应用于传统的慈善事业中。这篇小说中并没有太超前的科幻构想,只是由现实向前迈了一步,把区块链与VR技术结合起来,使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亲身感受灾难,身临其境地感受受难者的痛苦。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数字信用系统,使人们得以绕过在信用和效率上早已失去信任的那些传统的慈善中介机构,个人可以直接向捐赠对象捐赠。小说生动地描述了感受者通过网络VR技术对灾难现场刻骨铭心的感受,以及由此带来的强烈同情心。
如果小说的描述仅止于此,那它只是展现了一个普通的科幻构想。《拜占庭同情》却进一步深刻地描述了区块链和VR构成的先进技术可能产生的复杂的社会和政治效应。通过亲临现场般的体验,由苦难带来的强烈震撼固然能够激发人们巨大的同情心和爱心,但同时,也可能由此掩盖了理智的判断,掩盖了对灾难背后复杂起因的分析和认识,由感情冲动所带来的非理性的捐赠行为,在使一部分受难者受益的同时,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难,给更多的人带来痛苦和毁灭。另一方面,那些人们试图借助区块链和VR技术绕过的传统的慈善中介机构,同样可以用这项技术在大众中产生有利于自己的影响力,用其所掌握的优势资源重新取得控制地位。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分别代表了在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的两种力量:感性和道德所驱动的力量,理性所驱动的力量。对于这两种力量,小说在最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是非判断,只是留给人们对于先进技术所带来的复杂后果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