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今罪无所,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又可以为京观乎?
——《左传》〗
晋军用了整个晚上的时间渡河,楚庄王则在第二天中午来到了黄河岸边。河边一片狼藉,晋军来不及带走的辎重到处都是。庄王用很凝重的表情看着对岸,摇了摇头。
“大王,咱们把晋国士兵的尸体埋起来,在上面做个京观,让子孙后代都记得我们大胜晋国人的武功,怎样?”潘党提出一个建议。什么是京观?就是纪念碑。
楚庄王把眼神收回来,看了潘党一眼,摇摇头,然后说了一段非常有哲理的话,就是上面的这段话,这段话本应该成为当今联合国的座右铭的。
这段话什么意思?翻译一下:有些道理不是你能够明白的。从字面上看,武就是止戈。从前周武王消灭商朝之后,曾作《周颂》说:“把干戈收藏起来,把弓箭也收藏起来。我将追求美德,并把这一愿望体现在夏乐中,以求永久保有天下。”……所谓武功,就是要清除残暴,消灭战争,保有天下,巩固功业,安定百姓,调谐诸国,积聚财富,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子孙后代不忘记祖先的显赫功业。如今我使两国士兵的尸骨暴露荒野,这是残暴不仁;夸耀武力使诸侯畏惧,这也是没有停止战争。既没有消除残暴,又没有停止战争,怎么能保有天下?再说晋国虽然战败,但仍然存在,我又怎么能巩固功业?我所做的违背老百姓意愿的事情还有很多,百姓怎么能够安定?缺少德行而勉强和诸侯争霸,怎么能够和谐各国?乘人之危为自己谋利,以别国的动乱来求得自己国家的安定,还要以此为荣,怎么能增加财富?武功有上述其中七种德行,而我一种也不具备,又拿什么向子孙展示?我们只在这里修建一座庙,向祖先报告我们的这次胜利就行了。古代圣明的国君出兵攻打不听王命的国家,杀死首恶,那才建造京观以警戒罪恶。现在,晋国人并没有什么罪恶,他们的士兵也都是为国尽忠,我们又怎么能用他们的尸体作京观呢?
楚庄王的话表达了一个意思:战争是为了和平。最伟大的武功就是消灭战争,让老百姓生活富足。
辩证吧?
“止戈为武”,这是成语吗?似乎不是,这是哲语,而这句哲语来源于楚庄王。
楚庄王只在黄河边上修建了一座临时的祖庙,祭祀了祖先之后,就撤军回国了。
【楚庄王的忧虑】
在回国的路上,楚军路过申叔时的家,楚庄王就住在了申叔时家中。
大王来住,申叔时当然十分小心,用最好的房间、最好的仆人、最好的饭菜来招待,端菜上饭都是自己亲自动手。
可是,楚庄王似乎并不高兴,从早上到中午都在发呆发愁,连饭也不吃。
申叔时有点害怕了,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大王。到了中午,申叔时战战兢兢来送中午饭,发现楚庄王的早饭还没吃。
“大王,我们战胜了晋国人,应该高兴才是啊。可是大王您好像情绪不高啊,是不是我招待不周,导致您食欲不佳?”申叔时小心翼翼地问。
“啊,这不关你的事,是我自己有些担忧而已。”楚庄王笑笑说。申叔时是他很看重也很尊重的,所以他才会住在这里。
“担忧什么?”
“我听说,国君有才能,又有有才能的人帮助他,就可以成就王业,譬如周武王;国君才能一般,但是有有才能的人帮助他,就可以成就霸业,譬如齐桓公和晋文公;国君才能本来就差了,而且臣下的才能还不如国君,这个国家就有灭亡的危险。如今,我的才能就比较差了,可是还没有发现比我更有才能的臣下,我很担心国家的前途啊。而且,世界上总是有圣人,每个国家也都有贤人,而我却不能发现他们任用他们,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啊,我吃不下饭啊。”楚庄王这番话,说得申叔时目瞪口呆。见过谦虚的,没见过这么谦虚的;见过清醒的,没见过这么清醒的。
庄王这段话见于《说苑》,原文如下:“吾闻之,其君贤者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又有师者霸;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君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恐亡,且世不绝圣,国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
关于楚庄王的话,多说几句。
其实在春秋,具有反思精神的国君非常多,似乎是个国君都会反思一下。这么说吧,周文化是具有反思精神的。但是,能够在战胜劲敌之后还要反思的,只有两个人,晋文公和楚庄王,而楚庄王的反思显然更彻底,也更深刻。
不要以为庄王仅仅是在作秀或者过度谦虚,庄王的话应该发自肺腑。首先,庄王的能力确实在他的臣子之上,楚晋大战,可以说是庄王一手策划操纵的,而楚国将帅们要么没有必胜之心,要么缺乏计谋。与当年晋文公的团队相比,楚庄王确实有发出这样感慨的理由。
至于亡国之论,并非危言耸听。楚庄王在,可以控制大局,但是,他知道,一旦自己不在,没有人能够掌控这个国家。
那么怎么办?
“怎么办?老申,你认为应该怎么办?”楚庄王把问题抛给了申叔时。
“大王其实已经说过了,止戈为武啊。战争必然带来战乱,带来欲望和仇恨,如果大王能够避免战争,国家就会安定,人民就会安心,野心家就不会产生。”
“老申,你所说的,正是我所想的。”楚庄王高兴起来,他知道,能够理解自己的,也许就只有申叔时了。
当然,说句公道话,楚庄王是很贤能的国君了。
【又一次暗箭伤人】
究竟是谁射死了襄老?
答案是:一个朋友。
这个朋友是谁?巫臣。
当初楚国灭了陈国,捉到了夏姬,去捉夏姬的就是巫臣。
巫臣显然没有想到三十六岁的夏姬竟然还是那么妖冶动人,似乎岁月完全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印记。巫臣命令士兵守门,自己则将夏姬抱上了床。
云消雨散之后,巫臣的感受是:陈灵公死得值。
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夏姬娶回家,一生一世永不分离,与她一起慢慢变老。
夏姬同样也爱上了巫臣,这个楚国人英俊潇洒,懂得爱惜女人,还会讲黄段子。夏姬强烈地感受到,与巫臣相比,自己所认识的男人们简直就是一坨狗屎。
“等着我,我要娶你。”巫臣动情地说。
“我等你,海枯石烂,我也要等你来娶我。”夏姬也动了真感情。
于是,就有了后面巫臣极力阻止庄王和子反娶夏姬的故事。眼看就要成功了,谁知道连尹襄老横刀夺爱,看着夏姬极不情愿地被襄老带走,巫臣心如刀割,暗自发誓:该死的襄老,让你不得好死。
战争给了巫臣机会。
巫臣是一个很博学的人,他知道公孙子都的故事,他认为公孙子都不够聪明,因为他纯属意气用事,没有考虑后果。
巫臣要聪明得多,他看出来楚庄王是决心要与晋国人决战,所以他看到了机会。不过,他没有傻到要用自己的箭的地步,所以他偷偷地在魏锜献给潘党的麋鹿身上拔下了魏锜的箭。
战斗非常混乱,巫臣根本就没有心思追杀晋国人,他的追杀目标是襄老。可是,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下手机会,直到他几乎绝望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
荀首带着晋军杀回来了,而襄老因为贪婪地搜集晋国人的财物而没有及早撤回,于是成了荀首的猎物。
巫臣确实是个博学的人,看到荀首的军旗,再联想到荀罂被捉,他猜到了荀首是要活捉襄老。可是,巫臣想要襄老死。
在荀首出箭的时候,巫臣在侧面也已经悄悄地射出了魏锜的箭,而这支箭与荀首的箭同时到达目的地。
“让你跟我抢老婆?哼。”巫臣悄悄地走了。
所以,宁可跟人抢老妈,不要跟人抢老婆。
【巫臣的妙计】
襄老死了,但是,襄老的尸体始终没有找到,掉井里了?还是被野狗吃了?
襄老的儿子叫黑要,老爹生死未明,对他来说只能说是喜忧参半。为什么说是喜忧参半?因为他早就对后娘垂涎三尺,爹死了固然伤心,但是后娘很轻易就可以到手了。
果然,耐不住床头寂寞的夏姬上了黑要的床。
幸福了几天之后,有客人来了。
“巫叔,您来了?”黑要对客人挺尊敬,这个客人就是巫臣。巫臣跟襄老的关系一向不错,黑要叫他叔叔。
“孩子,我打听到你爹的消息了。”巫臣说。其实不用打听,他早就知道。
“啊,我爹他?”
“孩子,你可要坚强啊。答应我不要上吊,也不要抹脖子,我就告诉你。”巫臣搞得挺正式的样子,好像很关怀黑要。
“我,我不会上吊。”黑要明显松了一口气,傻瓜才猜不到巫臣要说什么,他现在可以确信后娘今后就是自己的了。
“你爹他,他,他为国捐躯了,呜呜呜呜。”巫臣说完,还假装哽咽了几下。
“呜呜呜呜,爹啊。”黑要哭了,不想哭也要假装哭,还要挤出几滴眼泪来。
巫臣假装擦眼泪,在指缝里观察黑要,他看出来了,黑要根本不伤心。所以他知道,黑要把后娘给上了。
在来之前,巫臣是制定了两套计划的。A计划,如果黑要对夏姬没有企图,巫臣就以帮黑要把襄老的尸体弄回来为条件,娶了夏姬;B计划,如果黑要对夏姬有企图,就要用B计划了。
所以,以下为B计划。
“孩子,你知道你爹的尸首在哪里吗?”
“我,我不知道,呜呜呜呜……”
“你想把你爹的尸首弄回来吗?”
“当然想啊,呜呜呜呜……”
“那好,叫你娘出来,我有话跟她说。”
黑要尽管有些不情愿,可是事关自己父亲的尸首,不得不听巫臣的。
黑要让人叫来了夏姬。夏姬看见巫臣,两眼顿时放出光芒来;巫臣看见夏姬,瞳孔立马放大若干倍。
“夫人啊,节哀顺变啊。襄老的尸体据说是被晋国的荀首给带回晋国了,说要和公子谷臣一块用来交换他儿子荀罂。前两天郑国的皇戌给我来信,说是他和荀首的关系很好,愿意帮你把襄老的尸首给要回来,不过有个条件,要你自己回郑国去接。你要是能去接,现在就告诉我,我好给皇戌回个话。”巫臣一边说,一边使眼色。
夏姬多么聪明的人啊!
“呜呜呜呜,我的老公,你死得好惨哪。人死了,尸体还不得安生,别说是去郑国,就是去晋国,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去把你的尸体给接回来啊,呜呜呜呜……”夏姬痛哭起来。别说,演得挺好。
“那行,黑要,你赶紧向大王提出请求,放你娘回郑国接你父亲的尸首。要快啊,慢了你爹就成虫子了。”巫臣趁热打铁。也是,当时是夏天,慢了就只能接骨头了。
黑要点着头,还要满口感谢,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叔叔,就是害死自己亲爹的凶手,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后娘给骗走。
什么叫被人卖了还要给人数钱?就是黑要这样的。
楚庄王很快接到了黑要的申请,说是要让夏姬回郑国去接父亲的尸首。
说心里话,庄王还在想着夏姬呢,不过他很矛盾,因为所有跟夏姬有一腿的人都死得很惨,除了两个老公和陈灵公之外,孔宁和仪行父也在不久前双双暴毙身亡。
换了是别人,爱去哪去哪,大笔一挥就批了。可是这是夏姬,庄王还真犹豫。正在犹豫,看见了巫臣,他决定向巫臣请教一下。
巫臣算准了黑要的申请很快会到,所以这几天一直在朝廷晃荡,好随时探听消息。如今被庄王问到这件事情,心中暗喜。
“嗯,这事我看行。据我所知,荀首是荀林父的弟弟,荀罂是他最喜欢的儿子。如果他把谷臣和襄老的尸体弄到晋国去了,当然是要换荀罂的。而皇戌和荀首关系好,他做中间人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如果我们能够让夏姬去郑国接回襄老的尸体,就等于告诉他们我们愿意换人,到时候就可以用荀罂把谷臣给换回来了。”巫臣当然大力支持,还把谷臣给捎上,利用楚庄王急于把儿子换回来的心情,促使他立即放夏姬走。
“嗯,我看也行。”楚庄王同意了。
于是,夏姬回了郑国。临行前夏姬假惺惺地对天发誓:“要是得不到襄老的尸首,我就不回来了。”其实,她压根儿就没打算回来。
而巫臣立即通过皇戌偷偷向郑襄公请求娶夏姬。郑襄公当然愿意,当即同意。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巫臣现在不敢把夏姬娶回来,打死他也不敢,那样的话,就算庄王不杀他,子反和黑要也要杀了他。
怎么办?等待机会。
【和平使者】
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国击败晋国。两年之后,也就是楚庄王十九年,楚庄王决定为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
现在,楚庄王是和平主义者。
“冯,你去趟晋国,转达我对晋国国君的问候,同时表达我们希望和他们和平相处,建立友好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楚庄王主动派出儿子公子冯前往晋国,表达善意。
“那,要向郑国借路。”公子冯提出要求。按照国际惯例,经过一个国家的时候,应该向这个国家借路,以示尊重。怎么借路法?基本上,也就是开个单位介绍信之类。
“不用了,郑国是我们的盟友,直接去吧。”楚庄王觉得没必要。
于是,公子冯走了。
“申舟,你去趟齐国,转达我对齐国国君的问候,同时表达我们希望和他们和平相处,建立友好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楚庄王派出大夫申舟前往齐国,表达善意。
在楚庄王看来,如果楚国、晋国和齐国三个大国之间能够和平相处,世界和平就来临了。
申舟是谁?就是申无畏。
“那,要向宋国借路。”申无畏请求,去齐国要经过宋国。
“不用了,我们又不攻打他们,借什么路?公子冯去晋国,也没有向郑国借路啊。”楚庄王觉得没必要。事实上,他准备在与齐国建立友好关系之后,也派使者去宋国联络感情。
“大王啊,郑国是个开明的国家,宋国是个比较傻的国家,两个国家不一样啊。不向郑国借路,没问题。可是不向宋国借路,恐怕会被杀啊。”申无畏解释。其实还有一点他没有说,当初楚穆王和宋昭公在孟诸打猎,宋昭公忘了带火种,申无畏鞭打了宋昭公的仆人,尽管宋昭公已经不在了,但是宋国人一定还记得这个仇恨的。
“尽管放心,没事的。”楚庄王坚持。
“大王啊,这样的话,我必死无疑啊。”申无畏几乎是在哀求。
“他们要敢杀你,我就讨伐他们。”楚庄王把话说到这个分上,申无畏不敢再说什么了。
临行之前,申无畏把后事吩咐好,一脸愁容地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