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主位,包括皇帝及其后妃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身边要有许多奴才侍候。因此,就招进了许多太监和宫女,供役后宫。尽管地位卑微,但他们却是宫廷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1.太监的前世今生
太监自战国时就已存在了,以后历朝历代,相沿不替,几乎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也就是说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要给宫廷太监留上一笔。
太监的来源
清宫的太监约有3000名,比之明朝,不及三分之一。其来源多为民间招募。当然也有极少数为战争俘获或年幼犯罪而施以宫刑。
直隶(今河北省)是产太监最多的地方,大概是近水楼台吧。如,河间、大成、南皮、任丘、青县、静海等地,昌平、大兴、平谷、宛平也有一些。这些太监,一般都是十分贫穷人家的孩子,不然,谁忍心把孩子阉割做太监呢?由于贫穷而走投无路,在那个时代,将其“净身”成为太监,送进宫去,是其出路之一,否则,饥荒年月,就会饿死孩子。
将孩子阉成太监,最迟不可超过10岁,一般5、6岁为最佳时期,否则,就会有性命之忧。孩子阉割之前,是要立有文书的,是与孩子家长签订,生死不论,表明是自愿净身,否则,持刀人是不会动手的。而且,手术费也很高,要5、6两白银,甚至更多,再加上40多天的护理费,要近百两银子,哪里拿得出呢?只好立借据,将来还上。动手术时,孩子承受着难以形容的痛苦,一般要昏死过去,当醒来时,已经一周过去了。
割下之物,一般用香油浸泡,再藏于石灰之中,用红布包住,贮于“升”中,挂在手术人的房梁之上,是对孩子将来幸福生活的祈盼,名为“步步高升”,“鸿运高照”。将来入宫后,有了钱,可以赎回此物,待死后,同尸体同殓一棺,才算完整的尸体。
然而,入宫的道路也是极为艰辛的,需要有宫里人照应,需要托关系、送礼。但这些穷人家的孩子拿什么送礼呢?只好等待机会。
太监的生存环境
太监虽为不全之人,但毕竟是由男性转化而来,因而,相对宫女来讲,还是比较有力气的。所以,太监在宫中一般干些力气活,粗活或笨活,但也有例外。
晚清太监照片在宫中,太监几乎无处不在,比如乾清宫、乾清门、昭仁殿、南书房、上书房、坤宁宫、东西十二宫、养心殿、御书房等处,这是紫禁城内。此外,在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东、西陵等处,只要是皇帝后妃们经常活动处所,就有太监。
此外,宗室王公和一、二品文武大臣家里,也可按制役使太监。康熙四十年,为了规范王室以外使用太监的人数,曾立下规矩,规定:亲王25名,世子、郡王20名,贝勒15名,贝子8名,入八分公6名,公主10名,郡主5名,县主4名,不入八分公3名,公以下至一、二品大臣均1名。此后,至嘉道年间,又多有更易。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生活在宫中的太监,受的清规戒律很多,有的不堪重负,或自杀,或逃跑。造成宫中太监严重不足,而逃跑之太监,有的更名改姓,投靠王府,因为王府中相对要宽容些。这就造成宫中太监不敷使用,而王府太监过多过滥,引起了皇帝的不满,多次下谕戒止。
太监入宫后,其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入宫时,每人都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费用,作为补贴家用。
太监入宫后,会有不同的发展,那些口齿伶俐、会讨主子欢心的太监,发展会很快,得到重用和提升,相反,那些头脑笨拙的太监,一辈子也不会有出路。
宫中太监分等级,定品秩。自康熙十六年敬事房设立起,太监便分为总管、副总管,到康熙末年,明定敬事房设五品总管1名,五品太监3名,六品太监2名。雍正元年,定敬事房大总管为四品,副总管为六品,随侍处首领为七品,其余各处首领为八品。乾隆七年,按宫中现行则例定:“凡宫内等处太监官职,从现今四品为定,再不加至三品、二品以至头品。”从此规定,太监官职限定在四品以下,这对防止太监滥用职权,干预朝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然而,到同治、光绪年间,揽权的西太后竟然破坏了祖宗家法,先在同治十三年,赏李莲英四品顶戴花翎,并加赏貂皮马褂。光绪五年,被任命为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赏月薪20两,接着,赏加为三品花翎,超越了祖制规定。直到光绪二十年正月初一日,李莲英奉旨被赏加二品顶戴花翎,月薪银为48两,真是平步青云。
按乾隆七年宫中则例规定,不同等级的太监,收入会有很大差别,大致如下:
四品太监,月银8两,米8斛(一斛5斗),公费银1两3钱;五品太监月银6两,米6斛,公费银1两2钱;六品太监月银5两,米5斛,公费银1两1钱;七品太监月银4两,米4斛,公费银1两;八品太监月银3两,米3斛,公费银7钱3分3厘;无品级太监略有区别,总的来说为月银3两,米3斛,无公费银。这些银两和米物,均由内务府造册,由户部支给。
清宫太监的收入确实不低,拿一个月银3两的普通太监来说,他一年可收入36两白银,要比当朝九品文官年俸33两还多出一些。不仅如此,这些御用太监遇有万寿、元旦、冬至三大节,或皇帝登基、大婚、亲政等喜庆日子,肯定要有不同的赏赐,那收入就更为可观了。难怪那些穷人要冒着生命危险给孩子净身,送进宫中做太监呢!
太监虽然有发迹的时候,但这些刑余之人,永远没有政治地位,被人瞧不起。因而,康熙皇帝曾说太监是“最为下贱,虫蚊一般的人”,乾隆皇帝也说太监乃“乡野愚民,至微极贱”。他们除了低眉顺眼,战战兢兢地干好本职工作之外,一律不准高谈阔论,哗论是非。
这些太监在宫内随时都要下跪,无论是在假山石上,沙岸旁边,台阶之上,有主子到来,或传谕旨就必须马上跪下,绝不允许抬头而过。所以,低眉顺眼是其天职。
太监的生理特征使性别变得模糊,发出的声音也发生变化。而他们的隐私部位,由于和常人不同,便要塞上大毛巾,无论冬夏都如此,以防尿液渗出来。倘换的不勤,将骚味传给主子,会遭到毒打。
太监入宫服役期间,为防止净身不彻底,要到宫外去“刷茬”。这主要是为宫里后妃的安全着想,怕太监入宫后再长出什么来。“刷茬”地点在景山东北角黄化门外,有一个大庙,庙墙后面有几排房。敬事房便安排在这里为每一个太监安全检查,遇有不合格的太监,要坚决刷掉,以免生出是非。
所以,在清宫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每年都有近3000名太监供役在紫禁城内,这些“虫蚁之人”,毕恭毕敬,丝毫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有低头侍奉主人。直到有一天他们老了,再也干不了活了,便被轰出宫去,挨度余生。
由于太监身体条件的特殊性,造成了其特殊的心理特征:阴险、狡诈、多疑、谨小慎微。他们往往想掺和事情,如果遇到没有原则的主子,那就麻烦了。比如,晚清的慈禧太后,就曾豢养了安德海、李莲英这样的不法太监,祸乱朝纲,威胁内廷,许多人饱受其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有这样的机会为非作歹,那些没有能力接近皇帝的太监,也只有规规矩矩服侍,认认真真做事,才会免于刑罚,更不要说兴风作浪了。
太监的本分
较之明朝,清廷约束太监更加严苛,基本上未出现太监干政的局面,这主要还归功于制度严格。
先是,早在顺治十年,顺治帝就曾颁上谕一道,对太监规定“六不许”:
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
二、职司以外,不许干涉一事;
三、不许招引外人;
四、不许交接外官;
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
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因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
其次,在顺治十二年,顺治帝又命工部铸成一块大铁牌,立于交泰殿门前,刻严禁太监干政上谕:
皇帝敕曰:中宫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专擅威权,干预朝政;开厂缉事,枉杀无辜;出镇典兵,流毒边境;甚至谋为不轨,陷害忠良,煽引党类,称功颂德,以致国事日非,覆败相寻,足为鉴戒。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窍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接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顺治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制定了严格的治罪条例,更成为清宫管理太监的宝贵经验。主要在康、雍、乾、嘉、道时期,制定了许多治罪条例:
太监犯赌治罪条例;逃走太监分别治罪条例;逃走太监私投王公门下治罪条例;太监和女子自戕自尽分别治罪条例;宫殿内误遗金刃等物分别治罪条例;太监私藏军器治罪条例;太监偷窃官物治罪条例;太监越诉治罪条例;太监轻生将首领等分别治罪条例;逃走太监越省远扬治罪条例;为民太监越省远扬治罪条例;吸食鸦片烟治罪章程……
宫殿监处分则例,共分三等十二条,其中,头等罪五条,二等罪三条,三等罪四条,条目缕析;各处首领太监等处分则例共分三等十五条,头等罪二条,二等罪八条,三等罪五条,条目明晰;总管内务府治罪条例,其内容无所不包,不仅范围包容广,治罪也极严格,条目多达50余条。
这些清规戒律,使得清宫太监几乎是噤若寒蝉,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
尽管如此,由于他们生活在皇帝身边,仍有人可以找到适当的时候干预朝政,结交外官,从中牟利,清宫廷史中有许多事例。
第一个便是顺治朝的太监吴良辅。顺治十五年,他与大学士陈之璘等串通勾结,并接受贿赂,事发,许多官员受到惩处。而吴良辅却受到皇帝包庇,顺治十八年,就在顺治帝死前5天,顺治帝自知不治,恐日后有人追究吴良辅的罪过,便让吴良辅落发,到悯忠寺出家为僧。但就在顺治帝崩御后第3天,吴良辅被斩首示众,成为第一个祭刀的太监。
第二个便是太监高云从案。此案发生于乾隆三十九年,正在踌躇满志的乾隆大帝,因为身边奏事处太监高云从将人事机密外泄而大怒。高云从在窃知大内机密后,暗中结交大学士于敏中、军机大臣舒赫德、尚书蔡新、总管内务大臣英廉等,企图借势安排自家人。事发,上述大臣受到等级不同的严厉处分,太监高云从则被立正典型。
第三个是安德海案。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其相貌英俊,口齿伶俐。但他恃宠而骄,在宫中跋扈得很,甚至连同治帝也不放在眼里,得罪了很多人。同治八年,他捏称钦差去江南采办龙衣,在山东泰安地方,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捉拿,奉密旨就地正法,时年他26岁。处死后,相传,将其裸尸济南街头,一方面表示大清处置太监法制严明,另一方面也为慈禧太后正名,因为有人说安德海为假太监,与太后关系过从密切。
第四个是寇连材案。寇连材是成年后被阉入宫为监的。他于光绪十九年入宫做太监,二十一年到储秀宫慈禧身边当差。光绪二十二年,清廷甲午败讯传来,全国哗然,忧国忧民的寇连材出于爱国的考虑,毅然上疏言政,死谏国事。因其上疏中有规劝太后归政光绪之类的话,捅了慈禧的心窝子,她便大发雷霆之怒,以“犯法干政”“越分擅奏外事”为罪,将其押赴市曹斩首,时年20岁。
第五个是光绪帝和珍妃太监被杀案。光绪帝亲政后,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实行变法,废除了许多旧的制度,引起了保守派的反对。后来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变法失败,谭嗣同等6人被杀,光绪、珍妃也分别被囚禁起来。这其实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与太监这些奴才们无多大关系。可是,愤怒的慈禧太后不能直接将光绪帝、珍妃处死,却以他们身边的太监为替罪羊。分别将光绪的太监杨瑞珍、杨昌恩、张得明,以及珍妃身边太监戴恩如以“干预国政,搅乱大内,往来串通是非”为名,交内务府大臣,杖责而死。
可见,这些被处死的太监,有的是参与了朝事,有的则纯属受到株连。而清末闻名显赫的二品顶戴大太监李莲英,虽屡有干政之嫌,也曾与外官结交,受贿颇为巨大,却没能受到宫规处罚。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死后,还未过百日,在宫中生活了50多年的李莲英便悄然离开了紫禁城。隆裕太后为感谢他在宫中服役多年,将其以二品休致,带月薪60两钱粮退休养老去了,真是太监中闻所未闻之事。
2.宫女的幸与非幸
在清宫档案中,尚未发现皇帝使用宫女的记载。因此,姑且可以这样定义,后妃们使用的青年女子称为宫女。在清宫,各处使用的宫女总有几百人之多。雍正八年,各处每月宫女260人,乾隆二十六年,各处每月宫女约190人……而到光绪、宣统朝,各处宫女每月只有100余人,随着帝王后妃的日益减少,宫女的使用数量也大为减少了。这也说明,在清宫中,皇帝一般是不使用宫女的,在档案中只记载了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等位下宫女使用额数及待遇情况。那么皇帝宫内使用女仆吗?应该说使用的是些年长的女仆,一般在40—50岁之间,无子女,无牵挂的孀妇,在皇帝宫内负责铺床或其他一些不适合太监干的细活。
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好色帝王使用年轻宫女的可能性,但这些宫女并非宫规额定,应带有随意性。倘内廷主位侍寝时,带来宫女被皇帝看中,也会被皇帝择日召幸或留于宫中侍寝,到那时,宫女的身份就要发生变化了。
宫女的来源
清宫选拔宫女,最早于顺治十八年,规定:“凡内府佐领下,内管领下女子,年至十三,该佐领内管领造册送会计司呈堂会奏,交总管太监请旨阅看。”即内务府满洲上三旗下校尉、厩丁、披甲人、护军、苏拉、匠役、闲散人、笔帖氏、领催、库吏、铁匠等包衣之女,俱应入内选拔。
宫女选拔时,不仅要求身体健康,身上没有疮味,没有残疾,而且还有年龄要求,十三四岁为最佳,因为这时的女孩子尚未成熟,后宫主位调教起来比较方便。
奇怪的是,有时选拔宫女的时候,皇帝要亲自验看,“人齐,内监捧牌入宫门告,皇帝亲览焉。”又不是大选秀女,为皇帝选后妃,仅是为后妃选挑那些役使的宫女,皇帝为什么要亲自验看呢?恐怕好色的皇帝也是别有图谋。
宫女的生存环境
太监在后宫之中并不承应宫内事务。比如传官房,侍候穿衣、洗澡等,都由宫女负责。所以,后宫之中,不同等级的嫔御,会有人数不等的宫女承应侍奉事物。
所以宫中规定:皇太后宫中备12名,皇后宫中备10名,皇贵妃位下8名,贵妃位下8名,妃位下6名,嫔位下6名,贵人位下4名,常在位下3名,答应位下2名。
这些宫女一旦被挑选入宫,会根据其不同的出身,按等级选用。如雍正七年上谕:“嗣后凡挑选使令女子,在皇、妃、嫔、贵人宫内者,官员世家之女尚可挑入。如遇贵人以下挑选女子,不可挑入官员世家之女。若系拜唐阿、校尉、护军及披甲闲散人等之女,均可挑入。”这种高级人家女子侍候高级主子,低级人家女子侍候低级的嫔御,是否使那些出身寒门的宫闱之人有些气馁三分呢?
和太监一样,宫女入宫,其生活状况明显优于入宫之前。她们在宫内可以得一份很优厚的待遇。每天她们可以享受猪肉1斤,白老米7盒5勺,黑盐3钱,随时鲜菜12两,已算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了。而且,每遇宫中喜事,还会有很多受赏的机会。
但是,这些宫女在宫中还是很郁闷的,有时会想念家人,却也无法见面,也只有偷偷流泪。而她们在宫中服役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年满25周岁,或至少已服役10年了,才可以出宫去,或回娘家,或嫁人。但在那个时代,已年届25岁的女人,就是老姑娘了,还会找到称心如意的男人吗?
宫女在宫中活动的范围相当狭小,不似太监那样,可以承应外差。因而,宫女必须学好规矩,才能侍候好主子。
宫中规定:凡大臣进宫奏事、讲书时不许放女人行走;非奉本主使令,不许擅相交语,并嬉笑喧哗;太监在内廷当差,女子在宫内答应,各有内外,务当断绝来往;凡外间闲语,无故不得向宫内传说等。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条例,规范宫女的言行。
有时,没有差使,宫女会想自由一些,比如想吃一些爱吃的东西。像鱼、虾、韭菜、蒜等,可是,一旦遇有传差,主人叫去,闻到味道,就会遭到惩罚。所以,这些宫女夏天连西瓜也不敢吃,怕坏肚子误差事。宫女在闲下来的时候,会被要求学习针织女红,以培养其心灵手巧和磨炼心志,有时还会要求她们学习满文,以不忘本。有诗为证:
红烛烧残午夜余,六宫人静碧窗虚。
闲翻译本黄金案,细细临摹学国书。
可是,即使如此,这些苦命的宫女也总会有挨打受处分的时候。比如乾隆四十三年,性情暴烈的惇妃,不知何故,竟将伊宫内的一名宫女殴打致死,令人发指。一个身份高贵的妃子,对日夜侍候自己的宫女不但不奖赏,反而指使太监将其打死,可见,宫女的命运完全操纵在主人手里。
宫女遭受折磨时,不敢顶撞主子,心眼小的人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这种事情的发生,使得主子感到大不吉利,于是,为刹住自杀之风,规定:
凡太监、女子在宫内用金刃自伤者斩立决,欲行自缢自尽,经人救治者绞监候;太监、女子在园庭欲行自缢自尽,经人救治者,发往伊犁给兵丁为奴;太监、女子在宫内自缢、自尽身死者,将尸骸抛弃荒野,其亲属发往伊犁给兵丁为奴;太监、女子在园庭自缢自尽,身死者,尸骸免其抛弃,其亲属发往乌鲁木齐给兵丁为奴……
这些戒律宫规,真使得那些娇小女子们欲活不能,欲死无门,不知如何是好了。
宫女的归宿
宫女们也有头脑灵活、长相俊美之人,也有想通过接近皇帝来得到帝宠,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人。果然,一些宫女成功了。
可是,这种借机接近皇帝的做法是要冒风险的。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皇后或皇太后处置,二是遭皇帝处置,因为她们毕竟不是后宫嫔御,如果不是皇帝特别看中,那是绝对不允许献媚取宠的。
所以,大多数宫女还是希望早一天服役完毕,找个机会出宫去。服役十年期满再出宫,实在是难熬的岁月。因而,有的宫女便想方设法表现出自己的缺点,如笨拙,而被遣出宫。可是,一旦被发现就不得了。咸丰七年,寿康宫佳嫔位下两名宫女因表现笨拙而被退出宫,咸丰帝认为“殊属可疑,其中必有别情,不准隐讳,所说若何,可密封具奏”。这说明,有宫女假装笨拙,欲出宫而去,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