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与“西洋”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近代以来,在汉语中“东洋”基本指日本,而在日本则多指亚洲。而“西洋”,清末以后多指泰西,即欧美。在当代随着郑和下西洋历史的普及,“西洋”在汉语中几乎成为明代北印度洋海域的代称。人们不禁会问,在历史上“东洋”与“西洋”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要回答这个提问,就不能不涉及古代中国对海域的命名。
中国人虽然很早就熟悉了西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海区,但史籍文献中有关这片地区内海洋的名称却很不一致,有时同一海区在不同的文献中以不同的名称出现,例如今阿拉伯海,在不同的文献中分别被称为“西海”或“东大食海”;有时同一名称指不同的海洋,例如“南海”,时而指中国以南诸海,时而指印度以南今斯里兰卡周围的海区,名称使用相当混乱。直至唐末以后,才产生了“东洋”与“西洋”这两个大概念,文献中对东南亚—印度洋海区的命名渐渐统一,并在民间一直沿用到清代。当然,在不同的时代,“东洋”和“西洋”的含义也不一样。后来在“东洋”、“西洋”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南洋”的名称。明末以后,随着西方近代地理知识的传入,中国人渐知世界是球形的,也慢慢了解了西方人对世界大洲大洋的划分和命名,并用以取代了中国的传统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