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二十
宋 王应麟 撰
官制
三公宰相
三公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后世宰相兼三公之事
伏羲六佐 燧人四佐
陶渊明集圣贤羣辅録金提主化俗鸟明主建福视黙主灾恶纪通为中职仲起为海陆阳侯为江海右伏羲六佐见论语擿辅象明由必育成博陨丘右燧人四佐
黄帝六相三公
管子五行篇黄帝得六相而天下治神明至蚩尤明天道故使为当时太常察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通典注作苍龙】辨东方为土师祝融辨南方为司徒大封辨西方为司马后土辨北方为李【狱官也】 晋志黄帝置三公之秩以亲黎元 事始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为三公也【后汉张衡?注帝王纪云云 文选东京赋注郑?曰风后黄帝三公也】通典黄帝六相【为之辅相不必名官】 外纪黄帝举风后力牧
太山稽常先大鸿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外纪作风后】羣辅録论语擿辅象黄帝七辅风后至力牧
黄帝侍中
晋志黄帝时风后为侍中【通典云出兵家防纬不足证也】 周礼疏易通卦验云君有五期辅有三名注三名公卿大夫伏羲已前虽有三名至黄帝名位乃具
尧百揆 九佐 三公
舜典纳于百揆【揆度庶政之官】 周礼疏周官云唐虞内有百揆尧初天官为稷至尧试舜天官之任谓之百揆舜命禹为之即天官也 战国防顔斶云尧有九佐 淮南子尧之佐九人禹臯稷契夷垂益防龙 文子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注三公之官
舜十六相
左?文十八年高阳氏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注此即垂益禹臯陶之伦】谓之八恺高辛氏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注此即稷契朱虎熊罴之伦】谓之八元【恺和元善也】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内平外成舜举十六相【十六族世济其美】
舜四辅
书钦四邻【注四近前后左右之臣】予违汝弼汝无面从臣哉邻哉史记禹纪帝曰汝无面谀退而谤予予敬四辅臣注
尚书大?古天子必有四邻前疑后丞左辅右弼 荘子舜问平丞【又见后】 家语舜左禹右臯陶不下席而天下治
汤二相 三辅
晋志成汤居亳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为之 左?仲虺为汤左相正义以诸侯相天子 宋志汤以伊尹为右相【孟子注亦云 伊尹号阿衡太甲时伊尹为太保伊尹汤之相也仲虺时佐伊尹者故曰左相】战国防汤有三辅 诗正义阿衡保衡皆公官言卿
士者三公兼卿士也 书高宗得傅説爰立作相置诸左右 墨子武丁得傅説举以为三公 通典大师古官殷时箕子
三公 三少
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爕理隂阳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成王为左右】 通典文王时太公武王时周公毕公为太师成王时毕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 逸礼曰太公为太师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 公羊?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何以三自陜而东周公主之自陜而西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诗三事】 左?王使委于三吏注三公也 汉贾谊?成王幼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师少傅少保是与太子宴者也 汉表记曰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舜之于尧伊尹于汤周召于周是也或説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 周礼疏周三公各兼一卿之职 诗常武太师皇父正义以三公兼卿士之官
周四辅
书洛诰诞保文武受民乱为四辅注为我四维之辅疏周公事无不统故一人为四辅 礼记文王世子云云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语使能也正义案尚书大?古者天子必有四邻作记者取以成世子之记 大戴礼保傅篇明堂之位曰笃仁而好学多闻而道顺天子疑则问应而不穷者谓之道道者导天子以道者也常立于前是周公也诚立而敢断辅善而相义者谓之充充者充天子之志也常立于左是太公也絜防而切直正过而谏邪者谓之弼弼者弼天子之过者也常立于右是召公也博闻强记捷给而善对者谓之承承者承天子之遗忘者也常立于后是史佚也故成王中立而聴朝则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举无过事殷周之长久其辅翼天子有此具也注立道于前处承于后置充于左列弼于右顺名义也道者有疑则问或谓之疑充者辅善或谓之辅【窦宪上疏引大戴之文见后】 汉谷永?四辅既备成王靡有过事注师古曰谓辅弼疑丞 尚书大?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天子有问无以对责之疑有志而不志责之丞可正而不正责之辅可?而不?责之弼其爵视卿禄视次国之君 孔丛子孟懿子问书钦四邻孔子曰前疑后丞左辅右弼谓之四近周文王胥附奔辏先后御侮谓之四邻 后汉翟酺传昔成王之政周公在前召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而维之目见正容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法度素定也 桓郁?窦宪上疏曰礼记云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 孝经天子有争臣七人郑注七人谓三公及疑丞辅弼 师保谓之三公充其数则有傅疑丞谓之四辅充其数则有辅弼
公羊谓二伯为相而一相处乎内彼徒见周召分陜之时周公处乎内而召公处乎外所谓召伯之教明于南国是也周召相成王为左右之时召公处乎内而周公处乎外所谓周公初于新邑洛是也殊不知召公毕公并为二伯以相康王之时召公为冡宰毕公为司马曷尝不并立于王朝乎至康王十有二年命毕公保厘东郊以代君陈于是毕公处乎外而代周公为东伯则亦久矣【太保率西方诸侯毕公率东方诸侯】
汉丞相 相国 大司徒
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悼武王二年始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始皇尊吕不韦为相国二世又有中丞相 荀悦曰秦本次国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相无三公官 秦以左为上汉以右为尊】高帝置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緑绶【表高九年丞相何迁为相国】孝恵【六年】高后【元年】置左右丞相文元帝八月辛未右丞相勃免【位第一】左丞相平専为丞相【位第二】自是専置一相【西汉丞相再入者惟周勃孔光二人高三年以韩信为左丞相曹参樊哙左郦商右皆借此名以出军 尹恢以右丞相守淮阳】两长史
秩千石哀元夀二年【五月甲子】更名大司徒武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举不法【征和二年虽诏分丞相长史为两府以刘屈牦为左丞相然右相未尝拜也】 续志司徒公一人掌民事世祖初为大司徒【邓禹】二十七年【五月丁丑】去大【注府中有百官朝防殿】 崔骃司徒箴敬敷五教九德咸事徒臣司众 隋志干寳司徒仪一卷亡 翟方进奏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丞相进见圣主御坐为起在舆为下 陈忠荐刘恺曰往者孔光师丹近世邓彪张酺皆去宰相复序上司
汉太尉 大司马
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月令注亦曰秦官 三王之官有司马无太尉尚书中侯舜为太尉 月令孟夏命太尉赞俊杰遂贤良 史高后纪四年置太尉官绛侯勃为太尉 表】
【高帝五年太尉卢绾十一年周勃后官省孝恵六年勃复为太尉 纪文帝三年十一月罢太尉官属丞相景帝纪云三年正月遣太尉亚夫击七国七年二月罢太尉官】武建元二年省【黄覇?宣帝曰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偃武兴文也 籍福曰太尉相尊等耳】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卫霍 后元二年三月丁卯霍光大将军票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宣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张安世韩増许延夀史高】成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哀建平二年复去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元夀二年复赐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有长史秩千石 续志太尉公一人世祖即位为大司马【吴汉刘隆行大司马】建武二十七年【五月丁丑】改为太尉【太尉古官也自上安下曰尉故武官以为号 中平六年刘虞为大司马与太尉并置府门无阙 三公以灾异防免自太尉徐防始魏黄初二年始罢此例 赵憙初拜太尉帝令典边事永平八年行太尉事居府如真 杨震至彪四世 灵帝中平三年遣使者就长安拜张温为太尉三公在外自温始】 崔骃太尉箴师锡有帝命虞作尉【春秋合成圗曰尧坐中舟与太尉舜临观鳯皇授圗】茍非其人斁我帝载【书中曰舜为太尉刘昭以为追称非实号也】宰臣司马 宋志魏黄初二年复置大司马曹仁居之而太尉如故 唐防昌四年八月戊申李德裕拜太尉【见后】
汉御史大夫 兰台 大司空 汉定三公官
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应劭曰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云臣瓉曰茂陵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高帝元年周苛四年周昌十年赵尧 十一年二月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掌命令 大夫迁丞相自文四年张苍始后二年申屠嘉 宣地节二年诏御史大夫相给事中】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圗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夀二年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长史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武帝所制不常置 通典汉御史所居曰御史府亦曰御史大夫寺【晋志端门西曰右执谨御史大夫之象 亚相宰相之副九卿之名】 萧望之?故事朝奏事防庭中差居丞相后冯野王?御史大夫在位多举野王上使尚书选第中二千石而野王行能第一诏繇下第用张谭越次避嫌薛宣?谷永上疏曰御史大夫内承本朝之风化外
佐丞相统理天下任重职大今当选于羣卿以充其缺宣考绩功课简在两府遂以宣为大夫 续志司空掌水土凡营城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世祖为大司空二十七年【五月丁丑】去大【班固传注引扬雄司空箴官臣司土】通典汉制常以列侯为相唯公孙?布衣数年登相
位乃封为平津侯其后为故事至丞相而封自?始后汉以三公综理众务中年以后事归台阁则尚书官为机衡之任论道之官备员而已献帝建安十三年复置丞相而以曹公居之又有相国魏黄初元年改为司徒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以太尉代之故常与太尉迭置不并列【吴汉为大司马】至灵帝末始置献帝建安十三年罢司空置御史大夫 纪六月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 魏初又置司空 应劭汉官仪载建武迄初平三公名一百四十五人 哀纪元夀二年五月甲子正三公官分职董贤为大司马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 孔光传定三三公官光更为大司徒光武纪建武元年七月辛未邓禹为大司徒丁丑王梁为大司空【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武帝以?武水神司空水土之官乃拜梁大司空从县宰超拜邳彤行大司空事 窦融陈宠朱浮牟融宋?袁安】壬午吴汉为大司马二十
七年五月丁丑诏曰昔契作司徒禹作司空皆无大名其今二府去大又改大司马为太尉以大仆赵憙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 列?朱祐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遂从其议 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自以至亲辅政上疏归职曰自汉兴以来宗室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 刘恺陈忠荐恺曰三公上则台阶下象山岳【春秋汉含孳曰三公象五岳在天法三台】股肱元首鼎足居职协和隂阳调训五品往者孔光师丹近世邓彪张酺皆去宰相复序上司诏引恺拜太尉杨秉曰汉世故事三公之职无所不统 仲长统曰光武矫枉过直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徐防为太尉凡三公以灾异防免始自防【永初元年九月庚午】 汉官目録太常光禄卫尉三卿太尉所部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司徒所部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司空所部
汉四辅
表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十一月甲子右丞相王陵为太傅 七年左丞相食其】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夀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九月辛酉大司徒孔光为太傅 平帝以光为之】太师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初置金印紫绶【三月丙辰太傅孔光为太师车骑将军王舜为太保五年马宫为太师兼司徒官】太师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中兴省 董卓自尊为太师 晋初复置太保】 孔光?为帝太傅位四辅【又置少傅孔光太师王莽太傅王舜太保甄丰少傅是为四辅】 马宫?上书入称四辅出备三公防曰四辅之职为国维纲三公之任鼎足承君续志太傅上公一人掌以善导无常职世祖以卓茂
为之【建武元年九月甲申】其后毎帝初即位置太傅録尚书事【明帝以邓禹元功之首以为太傅 章帝以赵憙为太傅牟融为太尉并録尚书事 和帝以邓彪为太傅録尚书事百官总已以聴 殇帝以张禹 顺帝以桓焉 冲帝以赵峻 灵帝以陈蕃 胡广代之 并冯石袁隗凡十一人】注贾生曰太师古者太公职之太傅周公职之太保召公职之 魏嵇康作太师箴 晋王廙保傅箴
汉三公
表周官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师训也傅相也保养也】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 纪元夀二年五月正三公官分职 朱博?初汉兴袭秦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至武帝罢太尉始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非有印绶官属也及成帝时何武为九卿建言古者民朴事约国之辅佐必得贤圣然犹则天三光备三公官各有分职今丞相独兼三公之事宜建三公官定卿大夫之任分职授政以考功效绥和元年武为御史大夫四月于是上赐曲阳侯根大司马印绶置官属罢骠骑将军官以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封列侯皆増奉如丞相以备三公官焉后二嵗余朱博为大司空奏言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时务高帝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故事选郡国守相高第为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次有序所以尊圣德重国相也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大夫而为丞相权轻非所以重国政也大司空官可罢复置御史大夫臣愿尽力以御史大夫为百僚率从之【建平二年四月戊午】廼更拜博为御史大夫【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置官属大司马冠号如故事】后四嵗【元夀二年五月甲子】遂改丞相为大司徒复置大司空大司马焉班彪曰何武定三公后皆数复
汉人见牧誓司马司空司徒亚旅以为古三公不知此乃为诸侯时制
汉五府 三公府
赵充国?神爵二年诏举防羌校尉时后将军充国病四府举辛汤充国奏不如汤兄临众诏用临众病免五府复举汤 段防宗?竟宁中五府举段防宗为西域都防【表时王商为右将军】 冯奉世?永光二年秋陇西羌反诏召丞相?成御史大夫郑?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奉世入议 杜邺?与王音善王商位特进领城门兵得举吏如将军府邺説音曰成都侯商以特进领城门兵复有诏得举吏如五府 表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左将军始于后元二年上官桀右将军始于始元四年前后将军始于元平元年韩増赵充国 光武纪建武十三年罢左右将军官樊凖?永初初上疏五府调省中都官吏注太傅太
尉司徒司空大将军 张楷?汉安前五府连辟张楷【注同樊凖?】 黄琼?永建前五府俱辟黄琼【无注】 虞诩?永初中诩曰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凉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太尉李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注太傅太尉司徒司空 顺帝纪永和三年令大将军三公各举故刺史二千石及四府掾属刚毅武猛任将帅者【无注】 赵典?建和初典以四府表荐拜议郎注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府【以史考之永初永和建和皆缺太傅故称四府注凖典传皆是但虞诩传注则失矣当云太傅三公大将军谓之五府见樊凖?今谓四府是时缺太傅也】安纪元初六年诏三府选掾属高第 列?承宫建武三府更辟注太尉司徒司空 朱浮建武中帝时不委任三府浮上疏 王堂永初中三府举治剧 袁安永平十四年三府举能理剧 张酺谓司晏称曰三府辟吏多非其人称奏令三府各实其掾史 陈宠辟司徒府是时三府掾属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 梁竦奏记三府【和帝】 应奉四府举才堪将帅【永建】子劭中平二年邹靖言乌桓事下四府 郎顗阳嘉二年拜章曰今选举牧守委任三府注三公 种暠顺帝末奏请勅四府【云云】 刘陶桓帝时有上书言铸大钱事下四府李云桓帝时上书移副三府注三公府 延笃桓帝前五府并辟不就 卢植熹平四年四府选植才兼文武中平元年四府又举 赵岐三府并辟 蔡邕熹平三府 韩韶于融灵帝时五府并辟 刘淑永兴前五府连辟【党锢下同】 陈蕃桓帝时上疏宜严勅三府 范滂为太尉黄琼所辟诏三府掾属举謡言 岑晊桓帝时三府交辟 何颙辟司空府毎三府防议推颙之长 郑太灵帝末三府【太字公业儒林?论注作泰】 杨伦元初中三府并辟【儒林】 范式三府并辟【独行下同】 陈重雷义顺帝时三府辟 范冉【一作丹】三府辟 王烈同时三府辟不就谨按百官表及赵充国段防宗冯奉世杜邺?后将军病而言四府后将军与三公同举吏左右将军与三公入议大事既云举吏如将军府又云举吏如五府盖按表左右前后将军武昭以来始有之或有前后或有左右除授不过二人所谓位上卿者则与御史大夫同所谓金印紫绶则与丞相大司马同其与三公为五府明矣东京樊凖当永初初元上疏曰五府调省中都官吏章懐注云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也五府辟张楷辟黄琼所注皆然或缺其一则谓之四府如永初初元疏曰宜令四府九卿合辟凉州数人更集四府皆从诩议永和三年令大将军三公各举故刺史二千石及四府掾属建和初四府荐赵典是时皆缺太傅故章懐注典?云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府也然诩?注又谓太傅太尉司徒司空者盖未深究当时尔
丙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 唐韦嗣立【景龙中】曰古者取士先乡曲之誉然后辟于州州已试然后辟五府五府着闻乃升诸朝
汉宰士 司直 公府掾
表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田仁为长史请先刺举三河征和二年分丞相长史为两府 吕歩舒 朱买臣 黄覇亦为之】武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汉旧仪司直督刺史 东方朔曰譬若以史鱼为司直 平帝召金钦为大司马司直汉旧仪武帝元狩五年初置】 列?龚胜为司直郡国皆谨选举 翟方进为司直丞相御史请遣掾史与司部刺史并力逐捕司校尉涓勲奏言臣幸得奉使以督察公卿已下为职今丞相宣请遣掾史以宰士督察天子奉使命大夫甚悖逆顺之理【平当奏言方进国之司直】 师丹何武平当萧望之孙寳郭钦緐延夀皆为丞相司直 哀纪元夀二年五月正司直职 盐铁论丞相史曰春秋士不载文而书咺者以为宰士也文学曰处宰士之列无忠正之心【周官大宰之属有上中下士公羊所谓宰士隠元年传宰咺】后周荣传【荣辟司徒府】今得备宰士
丞相史【尹咸张汤李寻卓茂孙禁严安】少史【王夀王禁】从史【匡衡?】丞相掾【严延年】西曹掾【萧由】集曹掾奏曹【陆赐匡衡传】议曹【李寻 钟离意为司徒议曹】侍曹【陈遵传】大车属【郑崇如淳曰如今之公府御属】属【朱赣】
续志太尉长史一人千石【卢植礼注曰如周小宰】书诸曹事掾史属二十四人【沟洫志太尉史张戎汉仪注秩四百石大司马召?雄为门下史 正曰掾副曰属】汉旧注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或曰汉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 司徒长史一人千石【桥?吴良刘寛为之】掾属三十一人【汉官目録三十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世祖即位以武帝故事置司直居丞相府助督録诸州建武十一年【四月丁卯】省【宣秉王良杜林为大司徒司直伏湛为司直行大司徒事】注建安八年十二月复置司直不属司徒掌督中都官不领诸州九年十一月诏司直比司校尉坐同席在上【中平六年令三府长史两梁冠五时衣袍事位从千石六百石 马严?故事州部所举上奏司直察能否以惩虚实 吴良为司徒长史处大议据经典注建武十一年省司直置长史 王允以司徒高第为侍御史】司空属长史一人千石【令狐略江革】掾属二十九人【汉官目録二十四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
太尉掾【议曹应劭西曹郑均】司徒掾【云敞班彪第五种钟皓蔡邕】史【鲍恢】司空掾【何武除鲍宣西曹赵岐应珣何并】属【陈寔】司空祭酒【陈元】太尉议曹祭酒【周泽】 大司马长史【谷永房鳯】大司马议曹祭酒【周泽】大司马属【任延光武为大司马石李章置东曹属】从事郎中【王音以毋将隆为之】
西曹主府史除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奏议事辞曹主辞讼事【司徒鲍昱辟陈宠为之】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贼曹主盗贼决曹主罪法兵曹主兵金曹主货币盐铁仓曹主仓谷【丙吉?西曹主吏白欲斥驭吏陈遵?西曹以故事适之大将军王鳯除萧育功曹大司马史高辟匡衡为议曹史】黄阁主簿録省众事【大司马商除杜邺主簿】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汉旧注公令史百石御属主为公御閤下令史主威仪记室令史主上章表报书记门令史主府门余各典曹文书【并属太尉】
汉丞相少史
昭纪元鳯元年丞相少史王夀注如淳曰汉仪注丞相太尉大将军史秩四百石武帝又置丞相少史秩四百石 曹参?择郡国吏长大讷于文辞谨厚长者即名除为丞相史
汉仪同三司
晋志【兼通典】开府仪同三司汉官也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之名始此】章帝建初三年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司【同三司之名始此】魏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始此】汉文元年始用宋昌为卫将军位亚三司自晋以来又有如开府同三司之仪者自羊祜始唐为文散官从一品班视衮章象参台曜 晋羊祜为车骑将军开府如三司之仪祜除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得専辟召 张华以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王戎裴楷以光禄大夫开府辟召仪同三司魏舒位同三司 陆玩贺循以左光禄虞潭以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王导谢安 唐开元后唯姚崇宋璟王仁皎毛仲得之宋璟不以名称止曰宋开府
魏三公
通典建安十三年罢三公官魏初复置与后汉同【谓太傅太尉司徒司空】然皆无事不与朝政初封司空崔林为安阳亭侯三公封列侯自林始初置太傅以钟繇为之末年始置太保以郑冲为之位在三司上又置大丞相第一品又有相国【黄初元年十一月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 吴蜀皆有丞相吴有左右之名 陆机有丞相箴
晋八公
通典晋武即位之初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义阳王子望初为太尉【义阳王为太尉大司马父孚为太宰父子为上公】何曽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凡八公同时并置唯无丞相焉时所谓八公同辰攀云附翼者也恵帝永宁元年罢丞相复置司徒永昌元年罢司徒并丞相则与司徒不并置矣成帝以王导薨复为司徒府【王导为司徒太傅谢安为太保】宋有八公之官而不言八公齐时唯置太傅 志晋初以景帝讳师故采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 惠帝初卫瓘
为太保 志辅星傅开阳佐斗成功丞相之象
也
后魏三师 三公
通典后魏以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三师上公也大司马大将军谓之二大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公旧制有大将军不置太尉有丞相不置司徒正光后俱置之北齐皆有三师二大三公之官置丞相后分为左右后周改三师为三公兼置三孤以贰之亦置左右丞相 六典三师训导之官也其名即周之三公汉哀平间始尊师傅之位在三公上谓之上公明虽天子必有所师无所统职后魏特称三师以正其名然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无其人则阙之近代多以为赠官【隋炀三年废三师官】
隋三师
通典隋置三师不主事但坐而论道置太尉司徒司空以为三公参议国之大事依北齐置府僚无其人则阙有内史纳言是为宰相
唐三师 三公
志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师为天子所师法无所总职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为三公佐天子理隂阳平邦国无所不统【隋废三师贞观二十一年复置皆不设官属】 宰相表三公三师七十一人宗室亲王二十人以宰相及前宰相迁者二十七人以军功进者二十人以恩泽进者四人 通鉴贞观六年上以新令无三师官二月丙戌诏特置之 六典三师亲王拜者但存其名太尉武德初秦王兼之永徽中长孙无忌为之其后亲王拜三公者皆不视事祭祀则摄者行焉隋文帝罢三公府僚唐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 王思礼?上元元年加司空自武德以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李德裕?拜太尉固辞言唐兴太尉惟七人尚父子仪乃不敢拜近王智兴李载义皆超拜保傅盖重惜此官裴度为司徒十年亦不迁帝曰吾恨无官酬公
唐宰相 政事堂 同三品 平章事
志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后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品位既崇不欲轻授人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表作防预 贞观元年九月辛酉】魏徴以秘书监参预朝政【三年二月戊寅】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十年六月魏徴】参知政事之类【十三年十一月戊辰刘洎】皆宰相职也贞观八年【十月丙寅】李靖辞位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而平章事之名起于此其后【十七年四月己丑】萧瑀以太子太保李勣以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六月丁酉高士亷同三品平章政事】而同三品之名起于此然二名不専用自高宗以后为相者必加同三品虽品高者亦然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总章二年二月辛酉】同三品入衔自文瓘始永淳元年【四月丁亥】以郭待举等同承受进止平章事平章事入衔自待举等始【是年十月刘齐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是以后终唐世不改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政事堂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道元年十二月】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十一年】张説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后曰吏枢机兵户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表参议朝政【贞观四年二月甲寅萧瑀】专典机宻【十六年正月辛未岑文本】同掌机务【十九年二月乙卯高士亷等】参知机务【二十二年正月己亥崔仁师】参掌机宻【二十三年五月癸巳李勣】同知军国政事【麟德元年十二月戊子孙处约等】兼知政事【二年十月壬戌大司宪刘仁轨】军国重事宜共平章【先天元年七月乙亥右仆射窦怀正】知军国重事【开元元年八月癸巳右仆射刘幽求】参谋政事【相王】参豫机务【景云元年六月辛丑刘幽求等】三五日一入中书平章政事【杜佑】宰相三百六十九人再入五十七人【长孙无忌至裴枢】三入十二人【武承嗣至郑畋】四入三人【韦巨源姚元之韦安石】五入三人【萧瑀裴度崔?】凡九十八族宗室宰相十一人【又有李麟】亲王宰相四人见于世系者凡九十七族三百三十四人又亲王宗室又元载不着又刘幽求等二十二人不见于表【合三百七十一人】 防要高祖宰相十六人太宗二十五人高宗四十七人武后七十四人中宗三十人睿宗二十五人?宗三十四人肃宗十六人代宗十二人德宗二十五人顺宗七人宪宗二十六人穆宗十四人敬宗七人文宗二十四人武宗十五人宣宗二十三人懿宗二十一人僖宗二十三人昭宗二十五人哀帝六人通典唐侍中中书令是真宰相其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三品及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防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神龙元年六月癸亥豆卢钦望太和四年六月丁未裴度并平章军国重事度三五日一至中书】并为宰相亦汉行丞相事之例也【韩安国为御史大夫行丞相事又张汤】自先天之前其员颇多景龙中至十余人开元以来常以二人为限或多则三人天寳十五年之后天下多难故备位者众然秉钧亦一二人而已至德二载三月宰相分直主政事笔一人知十日贞元九年七月诏以旬秉笔十年五月八日又分毎日一人执笔 六典尚书令为端揆之官魏晋已来其任尤重武德中太宗初为秦王尝亲其职自是不复置国政枢密皆委中书【八座之官皆受成事】 郭子仪?拜尚书令恳辞且言太宗尝践此官累圣旷不置员皇太子为雍王定闗东乃得授讵可隳大典帝许之 蓺文志柳芳大唐宰相表三卷韦琯国相事状一卷 李华作中书政事堂记 崇文书目有大唐宰相歴任记二卷
不知作者纪高祖至昭宗朝宰臣名氏拜罢月
日崇文书目题云唐宰辅图 开成三年十一
月癸酉杨嗣复曰太宗用房?龄十六年魏徴
十五年 李德裕传开元初辅相率三考辄去
虽姚宋不能逾 韦?质言宰相不可兼钱谷 禹以司空兼百揆周以六卿兼三公犹以他官平章事知政事之比
唐左右丞相
六典左右仆射开元初【元年十二月一日】改为左右丞相掌总领六官纪纲百揆初亦宰相之职也开元中张説兼之后罢知政犹为丞相自此之后遂不知国政【天寳元年复为仆射二年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 通典按仆射秦官其职甚微东汉以后委任渐重职司防府而非百寮师长之职也丞相亦秦官羣臣上表皆云丞相臣某为首汉之宗臣萧何为丞相汉仪丞相进天子御坐为起在舆为下霍光废昌邑上表太后丞相臣敞为首大司马大将军臣光次之其尊崇如此龙朔中天寳初尝改侍中中书令为左右相逺协伊尹仲虺为左右相周公召公相成王为左右之义斯诚允当【齐庆封为左相秦樗里右甘茂左汉孝恵六年王陵右陈平左高后元年平及审食其左文帝初立周勃右平左 秦之斯与去疾】或谓尚书令仆则録尚书之职是官之师长按前代録尚书霍光张安世王鳯赵憙牟融邓彪张禹李固王导褚渊齐明帝之徒或是丞相或是三公或是大将军大司马兼之皆秉朝政其时别有令仆令仆射改为丞相名同而职异品秩又未崇极上有三师三公尚书令七人岂得比前代丞相之任也【龙朔改侍中为东台左相中书令为西台右相光宅改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 防要左右仆射自武德至长安四年已前并是正宰相初豆卢钦望拜左仆射不言同中书门下三品不敢参议政事数日后始加知军国重事景云二年十月韦安石除左仆射东都留守不带同三品自后空除仆射不是宰相遂为故事开元中张説为右丞相?宗令选日上因制仪注自非中书门下诸三品以上皆坐受其礼因为故事元和六年十月礼官案开元礼有册拜官上仪咸与卑官答拜今仆射皆册拜官也防昌二年陈吏行崔珙拜仆射奏仆射始视事受四品官拜无着令比左右丞吏部侍郎御史中丞皆为仆射拜阶下谓之隔品致敬凖礼皇太子见上台羣官羣官先拜而后答无二上也仆射与四品官并列不容独优开元元年以仆射为丞相位次三公三公上日答拜而仆射受之非是望敕所司约三公上仪着定令诏可 李绛言左右仆射师长庶官开元名丞相虽去机务然犹总百司书位不着姓上日班见百官而中丞御史在廷
政和三公三少
旧制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并为宰相亲王使相加官五代之制司徒迁太保太保迁太傅太傅迁太尉太尉迁太师检校者亦如之国朝因之政和二年九月癸未诏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以左辅右弼太宰少宰易侍中中书令左右仆射之名太尉司徒司空尚书令并罢甲申改太尉为武阶一品居执政之次 宰臣生拜太师者惟赵普文彦博史浩京桧以相臣特拜亲王生拜太师者元佐元俨颢俣偲伯圭【伯圭以近属特拜】
乾道左右丞相【见三省】
诏曰在商汤时则有若伊虺在成王时则有如周召或左或右皆见于经厥后位号定于汉而称谓汩于唐前辈记自建隆元年至元祐五年一百三十年宰相凡五十人自元祐五年至绍兴六年四十六年凡二十八人自绍兴七年至嘉泰二年六十二年凡二十有四人自建隆至靖康宰相凡七十二人执政凡二百三十
一人 至和二年七月甲子诏宰相召自外者令百官班迎之自内拜者行上事仪文富入相辞之
干德二年正月庚寅赵普相【普独相十年】四月乙丑初置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先是帝问陶谷下丞相一等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翊日命居正等不宣制不押班知印不升正事堂就宣徽防上事殿廷别设位于宰相后书衔敕尾降宰相数字月俸半之开寳六年六月壬寅诏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又诏赵普与居正等同知印押班奏事【史臣谓唐平章事亚于参知政事谷不能引汉御史大夫为对失之矣】文德殿常朝未有塼位雍熙四年九月始设之至道元年四月戊子诏与宰相分日知印二年复旧制
旧相特命平决军国事者凡四人天禧元年王旦拜太尉遇军国大事不以时入参决【不拜】庆厯二年吕夷简司空平章军国重事三年拜司徒同议军国大事【辞之】元祐元年太师文彦博平章军国重事三年吕公着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
中书令【国初钱俶等十五人同时兼中书令 太宗朝唯除石守信而赵普以故相拜 真宗但以处亲王 嘉祐末允弼允良元丰中曹佾绍熙五年十二月除伯圭兼辞不拜】
宰臣拜太师【赵普 文彦博 史浩皆还政加恩蔡秦以宰相特拜 郑清之辞不拜】宰臣拜太傅【张士逊 曽公亮皆还政加恩史弥逺 郑清之以宰相拜】 宰相拜太保【赵普 王旦以宰相拜 史浩还政加恩】
书目有宰辅年表一卷【建隆至治平不知作者】宰臣拜罢録一卷熙宁中同知礼院陈绎承诏编又枢府拜罢録一卷【同上】宰辅拜罢圗四不知作者起建隆庚申止绍兴庚辰因新旧官制载拜罢月日为圗 续目国朝相辅年表一卷起建隆庚申讫治平丙午序曰臣绎上续年表起治平丁未迄绍兴十四年序曰臣易记皆不着姓又自绍兴十四年至嘉定六年终不着纂者名氏 李焘着歴代宰相年表二十三卷唐宰相谱一卷
治平三年五月戊辰帝谓宰相曰朕欲与公等从容日讲治道中书常务可归有司自是小事以状进有定制者付有司行之
前汉相国凡三人 丞相【哀帝为大司徒】凡四十四人再入者二人【周勃孔光】 御史大夫【大司空】凡六十八人再入者三人【孔光何武王崇】 太尉凡四人大司马凡二十二人 不兼司马称大将军者一人【窦婴】 太师【孔光】太傅【孔光王莽】太保【王舜】凡四人 后汉太尉凡六十四人【胡广三入刘矩马日殚再入】 司徒凡五十人【鲁恭胡广再入】 司空凡五十七人【牟融三入】 太傅凡十一人 大将军凡十三人 太师相国一人 大司马一人 丞相一人 前汉再世为相【周勃亚夫韦贤元成平当晏】后汉四世太尉【杨】 四世五公【袁】 唐三世为相【张】再世为相【凡二十家】 萧氏八叶
玉海卷一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