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全文在线阅读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正文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八十六

关灯直达底部

腰门

黄帝素问

金匮真言论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 注  俞者,经气之所注也。】

五脏生成篇

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

【 注  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足厥阴之脉,从足上腘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布胁肋,故病证与疝病相同而腰痛足冷也。厥阴与督脉会于巅,故头痛也。】

脉要精微论

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 注  两肾在于腰内,故腰为肾之外腑。】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

【 注  腰者肾之腑,腰伤,故肾脉盛也。】

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

【 注  上而不下者,其气上盛下虚,当主腰足清冷也。】

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脏气法时论

心病者,虚则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 注  心气不能下交于肾阴,故胁下与腰相引而痛也。】

热论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腰脊强。

【 注  太阳之气主皮毛,故伤寒一日,太阳受之。阳气在上,故头项痛。背为阳,故腰脊强。此言始病太阳之气也。】

疟论

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

【 注  卫气同邪气将入于阴,表气虚,故先起于毫毛,伸欠。】

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

【 注  太阳之气主表而上升于头,其经脉上会于脑,出于项下,循背膂,故腰背头项俱痛。】

邪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

【 注  中于腰脊,邪即舍于腰背之间,卫气行至腰背,与腰背所舍之邪相遇而病作焉】

痿论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 注  肾主藏精,肾气热则精液燥竭矣。腰者肾之腑,是以腰脊不能伸举。肾生骨髓,在体为骨,肾气热而精液竭,则髓减骨枯而发为骨痿也。】

厥论

厥阴厥逆,挛,腰痛。

【 注  挛者,肝主筋也。腰者,肝之表也。】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

【 注  少阳主枢,是以少阳气厥而机关为之不利也。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故机关不利,而腰不可以转行。】

手太阳厥逆,腰不可以俛仰。

【 注  腰不可俛仰,盖腰乃脉络经俞之大会。】

病能论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

【 注  脉合四时,故冬诊之,左右脉皆当沉紧。今左脉浮而迟,是逆四时之气矣。肾主冬气,而又反浮在左,故当主病在肾,颇关涉于肺,当为腰痛之病。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五脏相通,移皆有次,是水谷所生之精气,先至于手太阴,太阴肺金相生而顺传于肾,肾当复传于肝,今反见浮迟之肺脉,是肾脏有病而气反还逆之于母脏,故当主肾病之腰痛,而颇关涉于肺也。】

脉解篇

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脽痛也。

【 注  此解奇病之脉也。太阳为诸阳主气,生于膀胱水中,故以太阳之气为岁首。正月阳气虽出于上,而阴寒之气尚盛,阳气未得次序而出,故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因太阳之气尚为阴气所郁,故肿腰脽痛也,此论阳气之微也。】

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

【 注  十月寒水用事,故主于足少阴肾。】

刺要论

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

【 注  动肾气,则所藏者少,故当病虚胀而腰痛;腰乃肾之腑也。】

长刺节论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踝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

【 注  少腹两股及腰踝骨间,为厥阴肝脉之所循,刺而多留之,俟其尽热而病是已。】

气交变大论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民病腰股痛发。

【 注  六辛之岁,水运不及,土乃胜之,故湿气大行。伤及肾阴,故为腰股痛发诸病。】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

【 注  六癸之岁,火运不及,水反胜之,故寒乃大行。太阳气之为病,故为腰背等病。】

五常政大论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

【 注  当冬令之时,肾脏主气而反腰脽痛,动转不便,盖肾气上从,而大衰于下也。】

六元正纪大论

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 注  终之主气,乃在泉寒水之气,故寒大举,寒湿之气上下相交,故湿大化,关节禁固,骨节不利也。腰脽者肾之腑,寒湿推于气交,而人在气交之中也。】

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初之气,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脽痛。

【 注  寒厥,清病生于下也,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寒热交争于中而为病也。初之客气,乃太阳寒水。初之主气,乃厥阴风木。故风乃至,阳春之气郁而民反周密,太阳主肾而为肾之腑,故关节禁固而腰脽痛也。】

水郁之发,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

【 注  腰脽,肾之腑也。关节屈伸,乃筋骨之病,肾主骨而筋属于节也。】

太阳所至为腰痛。

【 注  此夏病之常也。】

至真要大论

岁太阴在泉,民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别。

【 注  太阴在泉,辰戌岁也。自冲头痛至腨如别,乃土气淫胜,而水脏水腑皆为病也。】

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

【 注  太阳在泉,丑未岁也。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故引腰脊。肾脉络心,故上冲心痛。】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胕肿骨痛,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

【 注  太阴司天,丑未岁也。胕肿阴痹,皆感寒湿之气,病在阴者,名曰痹。肾主骨而膀胱为之腑,故腰脊头项骨痛。太溪,肾之动脉,在足内踝外踝骨上。太溪脉不至,则肾气已绝,故死不治。】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嗌干,面尘,腰痛。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 注  阳明司天,卯酉岁也。嗌干、面尘、腰痛,皆肝经之病。盖金淫于上,故病本于肝。太冲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动脉应手,肝经之俞穴也。肝气已绝,故死不治。】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燥化乃见,少腹满,腰脽重强。

【 注  腰脽重者,湿气下淫而及于肾也。】

太阳之复,厥气上行,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

【 注  腰脽反痛,屈伸不利,水淫而反自伤也。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者,厥阴病也,盖亦报复岁半以前之木火土也。】

厥阴在泉,主胜则腰腹时痛。

【 注  腰腹时痛者,乃在泉之主气,太阴、阳明、太阳三气之为病也。】

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

【 注  四之客气,乃太阳寒水,腰痛乃太阳经证,同气相感也。】

少阳在泉,客胜则腰腹痛而反恶寒。

【 注  腰腹痛而反恶寒者,客胜而太阳之主气乃病也。】

阳明在泉,主胜则腰重腹痛。

【 注  腰重腹痛,太阳寒水之气发于下也。】

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

【 注  寒复内余者,太阳寒水之客气入于内而有余也。腰尻股胫足痛者,太阳之经证也。屈伸不利者,太阳之主筋也。】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欬唾血,引腰背胷。

【 注  肺主气,怠惰欬唾血,引腰背胷,皆肺气虚寒之所致。】

小肠病者,腰脊控睾而痛。

【 注  小肠病者,谓病小肠之腑气也,其气与膀胱相通,是以腰脊控睾而痛。】

本神篇

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

【 注  腰者肾之腑,肾藏志,今志伤,故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

终始篇

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

【 注  手太阴、阳明主天,足太阴、阳明主地。身半以上为天,身半以下为地。】

病在腰者取之腘。

【 注  肾脏膀胱之水气,应天泉之上下也。】

经脉篇

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挟脊抵腰中;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

【 注  此病在太阳之气也。】

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为腰痛,不可以俛仰。

【 注  是在厥阴之动气,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盖厥阴从少阳中气之化,厥阴之化气病也。】

经筋篇

足少阴之筋病,在外者不能俛,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俛,阴病者不能仰。

【 注  病在外在阳者,病太阳之气,故腰反折不能俛;在内在阴者,病少阴之气,故不能仰。】

胀论

肾胀者腹满引背,怏怏然腰髀痛。小肠胀者,少腹(月真)胀引腰而痛。

【 注  此卫气逆于城郭之中,而为脏腑之胀也。】

五癃津液别篇

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 注  阴阳不和者,少阴与阳明之不和也。阴阳之气不和,则液与精不合,故使液溢于骨外,而下流于阴矣。液溢于外,则髓液皆减而下,是不能为高矣。下流过度,则骨虚而腰痛胫酸矣,此髓道之闭癃也。】

阴阳系日月篇

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

【 注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故身半以上,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气上之。人秉天地水火而生,故与天地参也。】

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

【 注  此阴阳之定位,手经有阴,足经有阳,乃上下之气交。】

本脏篇

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俛仰,易伤以邪。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俛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

【 注  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故腰痛,背膂痛,腰尻痛,皆不可以俛仰。肾附于腰脊间,故病诸痛也。】

百病始生篇

虚邪之中人,传舍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 注  腰脊乃强者,脏腑之大络,而皆通于督脉之长强也。】

论疾诊尺篇

时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以下热。

【 注  肘所自寸而下尺也,手所自尺而上寸也。】

臂中独热者,腰腹热。

【 注  臂中、掌中、鱼上,乃手臂之正面,背面为阳,故候形身之外,正面主阴,故候腰腹之内。】

刺节真邪篇

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

【 注  腰脊者,从大推至尾骶,乃身之大关节。】

金匮要略 【 汉?张机】

腰重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朮汤主之。

腰痛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膈上病痰满喘欬,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治肿须分腰之上下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食禁

十月勿食被霜生菜,令人面无光,目濇,心痛,腰疼。

中藏经 【 汉?华佗】

腰痛

心虚则多悸,惕然无眠,胷腹及腰背引痛,喜悲,时眩仆。

左寸脉微急,心中痛引腰背痛,不下食。

肾脉虚,则阴邪入肾,则骨痛腰痛,上引脊背疼。

肾胀则腰痛满引背,怏怏然痹痛。

肾乏精,彻脊与腰相引而疼,饥见饱减,肾脉来而细软,附于骨者是也。

肾寒则阴中与腰脊俱疼,面黑耳干,或呕血是也。

痞候小便不利,脐下满硬,语言蹇滞,腰痛脚重,不能立是也。

腰重

大小便难,饮食如故,腰脚沉重,诊其左右手脉,尺中脉伏而濇者,下实也。大小便难,饮食进退,腰脚沉重,如坐水中,行步艰难,气上奔冲,梦寐危崄,诊其左右尺中脉滑而濇者,下虚也。病人脉微濇短小,俱属下虚也。

肾风者,腰脚痛重,视胁下未生黄点者可治,不然则死矣。肾风,宜灸肾俞也。

腰热

心积沉而空空然,上下往来无常处,病胷满悸,腰腹中热,颊赤咽喉干燥,掌热,甚则呕,春瘥冬甚,宜急疗之,止于旬日也。

死候

病疟,腰脊强急瘛瘲者死。

骨绝,腰脊痛,肾中重,不可反侧,足膝后平者,五日死。

脉诀 【 晋?王叔和】

腰重脉

肾脉歌曰:肾散腰间气,尿多濇滑并。滑弦腰脚重,沉肾痛还同。

沉脉歌曰:若在尺中腰脚重,小便稠数色如泔。

迟脉歌曰:流入尺中腰脚重,厚衣重复也嫌单。

察色观病生死候歌日:脊疼腰重反复难,此是骨绝五日看。

腰曲脉

肾脏歌曰:面黑齿痛目如盲,自汗如水腰折频,皮肉濡结发无泽,四日应当命不存。

腰痛脉

诊得阴维脉如贯珠者,男子两胁下实,腰中痛。

千金方 【 唐?孙思邈】

痛因有五

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四曰坠堕伤腰,是以腰痛。五曰取寒眠地,为地气所伤,是以腰痛。痛不止,引牵腰脊皆痛。

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若不速治,湿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服独活寄生汤。

仁斋直指方 【 宋?杨士瀛】

腰痛

血沥则腰痛,如锥之所刺。

忧思伤脾则腰痛,忿怒伤肝亦作腰痛,俱宜沉香降气汤合调气散,入姜三片、枣二枚煎服。

济生方 【 宋?严用和】

总论

《素问》云: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审如是说,则知腰近于肾,多因嗜欲过度,劳伤肾经,肾脏既虚,喜怒忧思,风寒湿毒,得以伤之,遂致腰痛。又有坠堕闪肭,气凝血滞,亦致腰痛。大抵腰痛之病,脉皆沉弦。沉弦而紧者,寒腰痛;沉弦而浮者,风腰痛;沉弦而濡细者,湿腰痛。坠堕闪肭以致气凝血滞而痛者,脉多沉弦而实也。当推其所因,合其脉证以治,无不效者矣。

疮疡全书 【 金?窦汉卿】

火腰带毒

此毒受在心肝二经,热毒伤心,流滞于膀胱不行,壅在皮肤,此是风毒也,当用清肝流气饮、败毒流气散治之,不可便傅药。患上用紫金锭水磨汁,频用鹅毛蘸汁润之。

内丹

内丹者,从胁下至腰下肿发赤色,名曰内丹。如早觉可治,至腰便不可治。其病多大小便不通,亦有不过三日而飞,遍身青黑色而死。用救急丹酢磨傅内丹处,更服连翘败毒散。

腰疽

此证受在阴包气穴,伤于湿,气血不行,流注经络,此是毒证也,当用发背药治之。三五日内宜灸七壮,即消。

河间六书 【 金?刘完素】

痛证

寒中肠泄,斯病骛溏,腰股痛发。风为病者,或为腰脊强痛。风热病,气壅滞,筋脉拘,体倦腰痛。脾热者,热争则腰痛不可俛仰。肾热者,腰痛胻酸苦渴。妇人产后血滞,腰重痛。夫伤寒之候,邪热在表必腰痛。妇人产后恶血不下,月候不行,必血刺腰痛。太阳证腰强,脉浮无汗。

儒门事亲 【 元?张从政】

痛证

夫妇人腰胯疼痛,两脚麻木,恶寒喜暖者,乃是风寒湿痹。先可服除湿丹七八十丸,量虚实以意加减;次以禹功散服之,泻十余行,清冷积水青黄涎沫为验;后以长流水同生姜、枣煎五苓散服之,风湿散而血气和也。

夫一切男子妇人,或因欬嗽一声,或因悲哭啼泣,抬舁重物,以致腰痛气刺,不能转侧,及不能出气者,可用不卧散嚏之,汗出痛即止。如不能饮食,可用通经散、导水丸,泻十余行;泻讫服乌金丸、和血丹,痛减则止矣。

老人肾虚腰脊痛,肾恶燥,腰者肾之腑也,峻攻之则肾愈虚矣。

东垣十书 【 元?李杲】

总论痛病

六元正纪大论云:太阳所至为腰痛。又云:巨阳,即太阳也,虚则头项腰背痛。足太阳膀胱之脉所过,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故为病项如拔,挟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是经气虚则邪客之,痛病生矣。夫邪者是风热湿燥寒,皆能为病,大抵寒湿多而风热少。然有房室劳伤,肾虚腰痛,是阳气虚弱不能运动故也。经云: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败矣。宜肾气丸、茴香丸之类,以补阳之不足也。膏粱之人,久服汤药,醉以入房,损其真气则肾气热,肾气热则腰脊痛而不能举,久则髓减骨枯,发为骨痿,宜六味地黄丸、滋肾丸、封髓丹之类,以补阴之不足也。《灵枢》云:腰痛,上寒取足太阴、阳明,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俛仰取足少阳。盖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其经所过之处,皆能为痛。治之者当审其何经所过分野,循其空穴而刺之,审何寒热而药之。假令足太阳饮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二经出血,余皆仿此。彼执一方治诸腰痛者,固不通矣。

如身重腰沉沉然,乃经中有湿热也,于羌活胜湿汤中,加黄蘗一钱、附子五分、苍朮二钱。

丹溪心法 【 元?朱震亨】

总论痛病

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积痰。

脉大者肾虚,杜仲、龟板、黄蘗、知母、枸杞、五味之类为末,猪脊髓丸服。

脉濇者瘀血,用补阴丸加桃仁、红花。

脉缓者湿热,苍朮、杜仲、黄蘗、川芎之类。

痰积作痛者,二陈加南星、半夏。若腰曲不能伸者,针人中。

凡诸痛皆属火,而寒凉峻补药不可用,必用温散之药。

诸痛不可用人参,盖人参补气,气旺不通,则痛愈甚。人之痛,面上忽见红点者,多死。

湿热腰疼者,遇天阴或久坐而发者是也。肾虚者,疼之不已者是也。瘀血者,日轻夜重者是也。

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阖辟者也。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濇气滞,水积堕伤,与失志作劳种种腰疼,迭见而层出矣。

脉若弦而沉者为虚,沉者为滞,濇者瘀血,缓者为湿,滑与伏者是痰。

气郁

气痛,一身腔子尽痛,宜用少许木香于药内行气。若寒湿腰痛,见热则减,见寒则增,宜五积散加吴茱萸半钱、杜仲一钱。

肾虚

肾虚腰痛,转侧不能,以大建中汤加川椒十粒,仍以大茴香盐炒为末,破开猪腰子作薄片,勿令断,层层撒药末,水纸裹煨熟,细嚼酒吃下。

闪挫

闪挫腰痛,宜复元通气散酒调服,或五积散加牵牛头末一钱,或桃仁七枚。

久病

久腰痛,必用官桂开之方止。腹胁痛亦然。橘香丸治腰痛,经久不瘥,亦用官桂开之之意也。

世医得效方 【 元?危亦林】

论痛病

风热腰痛,败毒散加续断、天麻、木瓜、薄荷。久虚,卑湿雨露侵霪,腰重痛如石,冷如冰,五积散加桃仁、吴茱萸最效。

医学正传 【 明?虞抟】

总论治法

虚者补之,杜仲、黄蘗、肉桂、当归、五味、菟丝子、天门冬、熟地黄之类。风者散之,麻黄、防风、羌活、独活之类。寒者温之,肉桂、干姜、附子之类。挫闪者行之,当归、苏木、乳香、没药、桃仁、红花之类。瘀血者逐之,大黄、牵牛、桃仁、水蛭、蝱虫之类。湿痰流注者消导之,苍朮、芜芎、香附、白芷、枳实、橘红、半夏、茯苓之类。宜各类推而治之,不可执一而论也。

平日膏粱厚味之人腰痛,皆是湿热阴虚。

证治要诀 【 明?戴思恭】

痛因

腰者肾之所附,皆属肾,有寒有湿,有风有虚,皆能作痛。

沥血痛

腰痛如锥刀所刺,大便黑,小便赤黄或黑,由血滞腰间,名沥血腰痛,桃仁酒调黑神散。

风痛

若风伤而腰疼者,或左或右,痛无常处,牵引两足,宜五积散,每服加防风半钱,或加全蝎三个尤好。小续命汤、独活寄生汤,皆可选用。仍吞三仙丹。杜仲姜汁炒,研末,每一钱温酒调,空心服,名杜仲酒,治肾虚腰疼,兼治风冷为患。

血虚

妇人去血过多,及素患血虚致腰痛者,当益其血。

肾虚

肾虚腰痛,转侧不能,嗜卧疲弱者,大建中汤加川椒十粒,吞下腰肾丸及生料鹿茸丸之类,仍服丹溪茴香掺猪腰子方。

闪扑

若因闪挫或颠扑伤损而痛,宜黑神散和复元通气散酒调下。不效,则恐有恶血停滞,宜先用酒调下苏合香丸,仍以五积散,每服加大黄半钱,苏木半钱,当归倍原数。若因劳役负重而痛,宜用和气饮,或普贤正气散。

闪挫兼劳役而痛,宜生料五积散,加炒桃仁五枚。

医学纲目 【 明?楼英】

运气为痛

运气腰痛有五:一曰寒。经云:水郁之发,民病腰脽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又云:太阳所至为腰痛。又云:太阳之复,腰脽反痛,屈伸不便。治以热剂是也。

二曰湿。经云: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又曰:太阳在泉,湿淫所胜,病腰似折。亦治以热剂是也。

三曰寒湿杂合。经云:太阴司天之政,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病关节禁固,腰脽痛。治以燥热是也。

四曰燥。经云:阳明司天,燥淫所胜,病腰痛。治以苦温是也。

五曰燥热风寒杂至。经云:少阴司天之政,水火寒热,持于气交,民病腰痛。初之气,寒乃始,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雅痛。治以湿热多、寒清少也。

医宗必读 【 明?李中梓】

总论

按《内经》言太阳腰痛者,外感六气也;言肾经腰痛者,内伤房欲也。假令作强伎巧之官,谨其闭蛰封藏之本,则州都之地真气布濩,六气苛毒,弗之能害,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则肾脏虚伤,膀胱之腑,安能独足?于是六气乘虚,侵犯太阳,故分别施治。有寒、有湿、有风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标急则从标,本重则从本。标本不失,病无遁状矣。

感寒

感寒而痛,其脉必紧,腰间如冰,得热则减,得寒则增,五积散去桔梗加吴茱萸,或姜附汤加肉桂、杜仲,外用摩腰膏。兼寒湿者,五积散加苍朮、麻黄。

伤湿

伤湿如坐水中,肾属水,久坐水湿或伤雨露,雨水相得,以致腰痛身重脉缓,天阴必发,渗湿汤、肾着汤;兼风湿者,独活寄生汤。

风痛

有风脉浮,痛无常处,牵引两足,五积散加防风、全蝎,或小续命汤。杜仲姜汁炒为末,每服一钱酒送,治肾气腰痛,兼治风冷;或牛膝酒。

热痛

脉洪数,发渴便闭,甘豆汤加续断、天麻。

闪挫

或跌扑损伤,乳香趁痛散,及黑神散和复元通气散,酒调下。不效,必有恶血,四物汤加桃仁、穿山甲、大黄。劳役负重而痛,十补汤下青娥丸。

瘀血

脉濇,转动若锥刀之刺,大便黑,小便或黄或黑,日轻夜重,调荣活络饮,或桃仁酒调黑神散。

气滞

脉沉,人参顺气散或乌药顺气散,加五加皮、木香,或用降香、檀香、沉香各三钱三分,煎汤空心服。

痰积

脉滑,二陈汤加南星、香附、乌药、枳壳。脉有力者,二陈汤加大黄。

肾虚

腰肢痿弱,脚膝酸软,脉或大或细,按之无力,痛亦悠悠隐隐而不甚,分寒热二候。脉细而软,力怯短气,小便清利,肾气丸、茴香丸、鹿茸、羊肾之类。脉大而软,小便黄,虚火炎,六味丸、封髓丹。丹溪云:肾虚痛,必用官桂开之方止。

医学入门 【 明?李梴】

外感分经

太阳证分有汗无汗。伤寒,人参顺气散。伤风,败毒散,或通气防风汤,外用三棱针刺委中出血,甚妙。太阳合阳明,葛根汤。少阳,柴胡桂枝汤。与头痛参看。

少阴腰痛,腰下如横木,甚则遗溺。

厥阴风热,故腰强急如弓,三阴通用五积散加杜仲、附子,或加于黄芪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当与杂病腰痛参看。

伤寒腰痛,必依六经证用药。寻常感冒暴痛,不能转侧,如寒伤肾者,遇天寒发,连背拘挛,脉沉弦急,五积散加吴萸、杜仲、桃仁,痛甚加黑牵牛少许。肢厥者,古姜附汤,连肩背者,通气防风汤、摩腰丹,屈伸导法。

肾虚

腰新痛,宜外疏邪,清湿热;久则补肾,兼理气血。

腰者肾之候,一身所恃,以转移开辟。然诸经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虽外感内伤,种种不同,必肾虚而后邪能凑之,故不可纯用凉药,亦不可纯用参、芪补气。痛甚面上忽见红点,人中黑者死。

湿热

久处卑湿,雨露侵淫,为湿所著,腰重如石,冷如冰,喜热物熨,不渴便利,饮食如故,肾着汤加附子。停水沉重,小便不利,五苓散、渗湿汤。腰重痛,单角茴散。久不已,单牛膝浸酒服青娥丸,加萆薢为妙。

湿兼热者,长夏暑湿相搏,或因膏粱成湿热者,亦同。实者,二妙苍檗散,加柴胡、防风煎服。虚者,七味苍蘗散。溺赤者五苓散、清燥汤、健步丸。有诸药不效者,用甘遂、牵牛,大泻其湿而止,乃湿热甚也。古方有以甘遂末三钱,和猪腰子煨熟,空心酒下。

风邪

风伤肾腰痛,左右无常,牵连脚膝,强急不可俛仰以顾。风热,败毒散加杜仲。二便闭者,甘豆汤加续断,天麻。风虚,小续命汤加桃仁,或乌药顺气散加五加皮。风挟寒湿,五积交加散用全蝎炒过去蝎,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加味龙虎散,或单威灵仙为末,酒调服。

内伤七情

失志则心血不旺,不能摄养筋脉,腰间郁郁,膨胀不伸,令人虚羸面黑,不能久立远行,七气汤倍茯苓加沉香、乳香少许。虚者当心肾俱补,人参养荣汤加杜仲、牛膝。

五脏皆取气于谷,脾者胃之仓廪也。忧思伤脾则胃气不行,腰痛连腹胁胀满,肉痹不仁,沉香降气汤、木香匀气散,饮食难化者异香散。

宗筋聚于阴器,肝者肾之同系也。怒伤肝则诸筋纵弛,腰痛连胁,聚香饮子、调肝散。

七情挟外感有表者,人参顺气散、乌药顺气散、枳甘散加葱白,通用七香丸、青木香丸、立安丸。

湿痰流注

湿痰流注经络,背腰疼痛,脉滑者,二陈汤加南星、苍朮、黄蘗。风加麻黄、防风、羌活。寒加姜、桂、附子、控涎丹。大便泄者?樗丸。

饮食滞郁

食积因醉饱入房,湿热乘虚入肾,以致腰痛难以俛仰,四物、二陈汤加麦芽、神曲、葛花、砂仁、杜仲、黄蘗、官桂、枳壳。痛甚者速效散。积聚者加味龙虎敝。湿热者,七味苍蘗散、清燥汤。

闪挫凝瘀

闪挫跌扑坠堕,以致血瘀腰痛,日轻夜重,宜行血顺气。实者桃仁承气汤;或大黄、生姜等分,水浸一宿,五鼓服之。久者补阴丸加桃仁、红花;或五积散去麻黄,加茴香、木香、槟榔。连胁痛者,复元通圣散加木香。

作劳伤肾

劳伤肾者,黄芪建中汤加当归、杜仲或四物汤加知母、黄蘗、五味子、杜仲,吞大补阴丸。热者,独活汤。劳心者,梦授天王补心丹,杜仲煎汤下。

色欲伤肾

房欲伤肾,精血不足养筋,阴虚,悠悠痛不能举者,杜仲丸、补阴丸。

阳虚腰软不能运用者,九味安肾丸加杜仲,鹿茸百倍丸,八味丸加鹿茸、木瓜、当归、续断,或煨肾丸、猪肾酒。

古今医鉴 【 明?龚信】

瘀血

瘀血痛,用三棱针于委中穴出血,以其血滞于下也。瘀血在足太阳、太阴、少阳,三经腰痛,宜川芎肉桂汤。

肾虚而痛

肾虚者,痛之不已,用安肾丸主之。

阴火而软

腰软者,肾肝伏热,治用黄蘗、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