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乾象典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乾象典全文在线阅读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乾象典》乾象典第四十四卷

关灯直达底部

星辰部汇考一

紫微垣一

隋《丹元子步天歌》:中垣北极紫微宫,北极五星在其中。大帝之座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第一号曰为太子,四为后宫五天枢。左右四星为四辅,天乙太乙

当门路。左枢右枢夹南门,左八右七十有五。上少宰兮上少弼,上少卫兮少丞数。前连左枢共八星,后边门东大赞府,少尉上辅少辅继,上卫少卫上丞比。以及右枢共七星,两藩营卫于斯至。阴德门里两黄聚,尚书以次其位五,女史柱史各一星,御女四星天柱五。大理两黄阴德边,勾陈尾指北极颠。勾陈六星六甲前,天皇独在勾陈里。五帝内座后门是,华盖井杠十六星。杠作柄象华盖形,盖上连连九个星。名曰传舍如连丁。垣外左右各六珠,右是内阶左天厨。阶前八星名八谷,厨下五个天棓宿。天床六星两枢外,内厨两星左枢对。文昌斗上半月形,依稀分明六个星。文昌之下曰三师,太尊只向中台明。天牢六星太尊边,太阳之守四势前。一个宰相太阳侧,更有三公柄西偏。杓下元戈一星圆,天理四星斗里暗,辅星近著太阳淡,北斗之宿七星明。第一主帝为枢精,第二第三璇玑是,第四名权第五衡。开阳摇光六七名,摇光左三号天枪。

缺图缺图缺图考

紫微垣

按《星经》阙。

按《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

〈注〉索隐曰:《春秋·元命苞》曰:紫之言此也,宫之言中也。言天神运动,阴阳开闭,皆在此中也。宋均又以为十二宫中,外位各定,总谓之紫宫也。

按《汉书·天文志》同。

按《晋书·天文志》: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一曰长垣,一曰天营,一曰旗星,为蕃卫备蕃臣也。

按《隋书·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东蕃近阊阖门,第一星为左枢,第二星为上宰,三星曰少宰,四星曰上弼,一曰上辅。五星曰少弼,一曰少辅。六星为上卫,七星为少卫,八星为少丞,或曰上丞。其西蕃近阊阖门第一星为右枢,第二星为少尉,第三星为上辅,第四星为少辅,第五星为上卫,第六星为少卫,第七星为上丞。

石氏云:东西两蕃,总十六星。西蕃亦八星,一右枢,二上尉,三少尉,四上辅,五少辅,六上卫,七少卫,八少丞。上宰一星,上辅二星,三公也。少宰一星,少辅二星,三孤也。此三公三孤,在朝者也。左右枢上,少丞凝丞辅弼四邻之谓也。尉二星,卫四星,六军大副尉四,尉,将军也。

按《观象玩占》:紫微宫垣十五星,东西列以卫北极。为蕃屏之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之北,太乙之常居。土官也。一曰长垣,一曰天营,一曰旗星,南两蕃两星之间,如开闭之象者,谓之阊阖门。

按《管窥辑要》:北极虽名中宫,实居子位,对午方,北辰自下而上,出地凡七十五度,盖两极北高南下,天体上下侧旋,故以东北为中,初非嵩高之中也。观天者先定中元所在,然后二十八宿之半出半没,玩候之昏中,旦中可识矣。东蕃近门第一星曰左枢,亦曰左骖。去极二十七度半。入房一度。第二星曰上宰,去极二十八度,入尾一度。第三星曰少宰,去极二十六度,入尾四度。第四星曰上弼,去极二十四度,入箕三度。第五星曰少弼,去极一十六度,入斗十二度。第六星曰上卫,去极一十五度,入女七度半。第七星曰少卫,去极一十六度,入奎四度。第八星曰少丞,去极。〈阙〉西蕃近门一星曰右枢。亦曰右骖。去极二十一度,入尾八度。第二星曰少尉,去极一十八度半,入轸九度。第三星曰上辅,去极一十五度半,入翼四度。第四星曰少辅,去极一十六度半,入柳初度。第五星曰上卫,去极一十九度半,入参八度。第六星曰少卫,去极一十八度半,入昴九度。第七星曰上丞,去极二十度。入胃初度。

北极五星

《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

〈注〉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疏〉极中也,辰时也。居天之中,人望之在北,因名北极。斗杓所建,以正四时。故云北辰。《论语》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是也。

按《星经》阙。

按《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注〉索隐曰:姚氏案《春秋·元命苞》云:宫之为言宣也。宫气立精为神垣。又《文耀钩》曰: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含元出,气流精生,一也。《尔雅》云:北极谓之北辰。又《春秋合诚图》云:北辰,其星五在紫微中。杨泉《物理论》云:北极,天之中,阳气之北极也。极南为太阳,极北为太阴。日月五星行太阴则无光,行太阳则能照。故为昏明寒暑之限极也。又《春秋合诚图》云:紫微,大帝室。太一之精也。正义曰: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大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按《晋书》以大星为帝,旁三星为太子、庶子、后妃,外此别有太乙三公诸星,而太史公若合为一矣。注之所引皆《晋书》之太一三公,非北极相连之五星也。窃以史迁家世星官,而所载若此,岂非星学各受师说,不妨疑则传疑欤。紫极中宫,象之尊贵,所传异辞既难定论,其他米盐凌杂,知未可胶柱鼓瑟矣〉。

按《汉书·天文志》同。

按《晋书·天文志》: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北极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乙之座谓,最赤明者也。第三星主五星,庶子也。

按《隋书·天文志》:北极,辰也,其纽星天之枢也。贾逵、张衡、蔡邕、王蕃、陆绩皆以北极纽星为枢,是不动处也。祖暅以仪准候不动,处在纽星之末,犹一度有馀。〈按《隋

志》与《晋志》所载正同,唯多此数语,其馀不复重录。后仿此

按《宋史·天文志》:北极五星,在紫微宫中。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为天枢,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枢星在天心,四方去极各九十一度,贾逵、张衡、蔡邕、王蕃、陆绩皆以北极纽星为枢,是不动处,在纽星之末,犹一度有馀。今清台则去极四度半,第一星主月,太子也。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乙之坐谓,最赤明者也。第三星主五行,庶子也。

乾永新《星书》曰:第三星主五行,第四星主诸王,第五星为后宫,闳云北极五星,初一曰帝,次二曰后。次三曰妃,次四曰太子,次五曰庶子。四曰太子者,最赤明者也。后四星勾曲以抱之者,帝星也,太公望以为北辰,以为耀魄,宝以为帝极者是也。或以勾陈口中一星为耀魄,宝非是。

按《观象玩占》:北极五星,在紫微宫中,一曰天枢,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为太乙之座,为最明而赤者也。第三星主五行,庶子,第四星后宫也。第五星天枢也。张衡云:二星并为后宫,北极主出度。

按《历学会通》:紫微,北辰也。众星拱之,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第一星主月,太子。第二星最明者,天皇大帝。北辰之正位。第三星主五行,庶子。第四星主日,第五星不动者,天之柱,为天心也。

按《管窥辑要》:北极第四星为后主。第五星为天枢。张衡云:五星并为后宫谓。第四第五之二星,自唐以来,历家以仪象考测,南北极之正,实去极星之北一度半,盖中原地势之度数也。宋仁宗皇祐中,以铜仪管候天不动处,犹在枢星之末一度馀。《朱文公语录》曰:向来人说北极便是北辰,皆只说北极不动,至本朝人方去推得是北极只在北辰边头,而极星依旧动。沈括云:天中不动,远极星三度有馀。祖暅谓极星去天中犹一度有馀,其考究尚为未审。候天者,六千里差十五度,常以天中为北,盖以极星常居天中也。谓天常北倾,可也。谓极星偏西则不然。北极不于坎乾而于艮丑,以艮东北,万物之所以成终,而成始也。纽星为第一,而志反以为第五,不以纽星为帝,而以从极之赤明者为帝,此当辨。钩陈口中一星,即大帝之座,不当遂指为天皇大帝。然则北极五星之辨如何。闻之师云:天枢纽星在四辅中者,是谓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此是也。故初一曰帝,次二曰后,次四曰太子,乃其赤明者也。次五曰庶子,更详之。凡帝星儿处最多,盖中垣紫微,天子之大内也。帝常居焉。上垣太微,天子之正朝也。帝常听政则居焉。下垣天市,天子畿内之市也。每一岁,帝一临焉。凡建国中为王宫,前朝而后市,盖取诸三垣也。大角为天王之座,春王正月,新政居焉。心之大星为天皇正位,盖人者,天地之心而天子也。人之主,故以为名也。北斗第一星为天子之象,言其临御之柄也。其天皇,天乙、太乙,言帝之神也,北极言帝之德也。一说北极非北辰,盖无星不动处为辰。就此空处,经星随天左转,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纬右转,有似环向而归,即北极一星亦是就近环绕者。

四辅

按《星经》:四辅四星,抱北极枢星,主君臣礼仪,主政万机,辅弼佐理万邦之象,辅佐北辰,而出入授政也。按《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俱不载。

按《晋书·天文志》:抱北极四星曰四辅。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

按《隋书·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一名中斗,或以为后宫,非是。

按《观象玩占》:四辅四星,抱北极之枢,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张衡曰四辅,为辅臣之位。主赞万机,按《管窥辑要》:四辅四黑星,各去极四度,抱极枢。

天一

按《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右星南,为天帝之神,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