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寰宇记 » 太平寰宇记全文在线阅读

《太平寰宇记》太平寰宇记卷七十

关灯直达底部

河北道十九

涿州

涿州涿郡今治范阳县古涿鹿之地星分尾宿十六度史记云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即此地舜分十二州为幽州地禹贡为冀州之域春秋及战国俱为燕国之涿邑秦灭燕以其都及西境为上谷郡地汉髙元年项羽入闗又立燕国封臧荼为王三年韩信用广武君防发使于燕燕王臧荼降五年反汉诛荼立卢绾为王六年分燕置涿郡领县二十九治此后汉为涿郡魏初因之至黄初七年文帝改为范阳郡取汉涿县在范水之阳以为名以此地追封武帝子矩为王晋武帝泰始元年又改为范阳国封宣帝弟馗子绥为范阳王传国至孙黎遂值永嘉之乱陷于河北其间建置莫能详悉后魏又为范阳领县七至髙齐唯领涿遒范阳三县后周省遒县领县二隋开皇初改范阳县为遵县隶昌黎郡又于古遵城别置范阳郡唯领涿范阳二县二年罢郡移涿县入郡故廨为幽州大业三年以幽州为涿郡县仍属焉又隋书云四年正月开永济渠引沁水达于河又自沁水北开二十余里以通涿郡大业七年自江都乗龙舟往涿郡亲征辽唐武徳元年郡废复为幽州之属邑七年改涿县为范阳县大厯四年幽州节度使朱希彩奏请于范阳县置涿州仍割幽州之范阳归义固安三县以隶之属幽州都督府

领县五

范阳固安归义新城新昌州境

东西【阙】 南北【阙】

四至八到

南至东京【阙】西南至西京一千五百六十五里 西南至长安二千四百二十五里 东北至幽州一百二十里 南至莫州一百六十里 余以幽州取则不逺

开元长庆户口并为属邑

风俗

与幽州同

人物

王商涿郡蠡吾人单于谒商仰视大畏之却退天子闻曰此真汉相也 刘备范阳人 张飞涿郡人与闗羽俱事先主先主初奔江夏曹操追至长坂飞将三十骑据水防桥瞠目横矛曰我张翼徳也可来决敌皆无敢近者 崔瑗字子玉涿郡人作座右铭入文选土产

范阳县二十乡本汉涿郡也取涿水以为名汉立郡于此魏文帝改名曰范阳 白带山在县西北四十里涿水源出县西土山下东北流经县北五里又东流注圣水应劭注汉书涿水出上谷涿鹿县水西入海十三州志云涿郡南有涿水北至上谷为涿鹿河其支入匈奴中者谓之涿耶水 故广阳国城汉置今废故城在今县西南 西乡城汉县故城在县西北二十里一名都乡城 督亢陂在县东南十里刘向别录督亢燕膏腴之地即所战国时燕太子丹使荆轲赍督亢地图入秦谋杀秦王寻为秦灭也郡国志云陂见有海龙王神祠在焉

固安县东六十里十二乡本汉方城县属广阳国隋开皇九年自今易州涞水县移固安县于此属幽州取汉固安县以为名唐武徳四年又移治归义县界章信堡贞观元年又移于今治 巨马河在今县西一百【缺】十里 圣水在县北五十步 曲洛沟源自督亢陂经县南东注方城泉 督亢亭郡国志引徐野曰方城县有督亢亭 新昌城汉县故城在今县南三十里后汉省其地下湿俗亦谓之陷城 方城县郡国志云在今县南十五里方城故城六国时燕之旧邑也汉改为涿郡髙齐天保七年省入涿县北城尚存 益昌故城汉县故城在今县东五十里后汉省并入方城周武帝宣政元年于城内置堡城 临乡县故城汉县故城在今县南五十里临乡故城是后汉省并入方城县也 阳乡故城汉为县故城在今县西北二十七里是后汉省晋复置为长乡髙齐天保七年省并入涿县其城亦谓之长乡故城

归义县南一百二十里十二乡本汉之易县城属涿郡按今县东南十五里有大故城是燕桓侯之别都魏移于故城西北十五里故易城今县所治髙齐天保七年省入鄚县自周及隋其城并属鄚唐武徳五年置归义县于县置北义州贞观元年废义州并县八年归义县仍旧置改属幽州今治也至大厯中改隶涿州 易水在县南 易京城在县南十八里其城南临易水按范晔后汉书曰献帝初公孙瓉据幽州先是童謡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瓉以易京地当之乃筑京城以自固曰易京按瓉修营垒楼观临易河通辽海以铁为名乃曰兵法百楼不攻今吾垒楼橹千重积谷三百万斛足以待天下之变寻为袁绍所破后石季龙征慕容隽囘而恶其固因毁之即此城也 小易城在大易城北二里

新昌县汉县名后废唐大厯四年析固安县置

新城县六十里后唐天成四年析范阳县置

蓟州

蓟州渔阳郡今理渔阳县禹贡冀州之域星分尾宿三度春秋至战国俱属燕秦于此置渔阳郡二汉因之魏晋以降陷于河北只为幽州属邑燕慕容隽后赵刘渊所都至隋开皇初徙州于此并立总管府炀帝初府废置渔阳郡唐武徳已后废郡复为幽州属邑至开元十八年析幽州之渔阳三河玉田三县置蓟州取古蓟门闗以名州天寳元年改为渔阳郡乾元元年复为蓟州

领县三

渔阳三河玉田

四至八到

南至东京【阙】西南至西京一千八百九十里 西南至长安二千七百五十里 东至平州三百里 东至防海口一百八十二里 西至幽州二百十里北至废长城塞二百三十五里 南至平州石城县二百八十里 西南至幽州雍奴县界一百二十五里 西北至檀州二百一十七里 东北至平州石城县界废卢龙戍二百里戍据开皇长城置

唐天寳户五千三百一十七

土产

鹿角胶人参逺志白术

渔阳县三乡本汉旧县古北戎无终子国也按杜预注左传山戎北戎无终三名其种一也其后晋灭山戎即为晋境七国时属燕后以为北平郡唐武徳三年置州改属焉贞观元年州废还属幽州开元中置蓟州于此 无终山一名翁同山又名隂山在县西北四里神仙传云仙人帛仲理者辽东人也隠居无终山中和神丹又于山中作金五千斤以救百姓又搜神记云无终山有阳翁伯玉田昔雍伯雒阳人父母终葬于无终山山上无水雍伯汲水作义浆行者皆饮三年有一人就饮以石子一升遗之使于髙平好地有石处种之有徐氏为石平着姓有女人多求之不许雍伯试求徐笑以为狂乃云以白璧一双当可为婚雍伯至种石处得五双白璧徐氏大惊即以女妻之 燕山在县东南七十里悬崖侧有石鼓去地百余丈望之若数百石囷有石梁贯之鼓东南有石人援桴状同击势云燕山石鼓鸣则有兵 沽水水经注云沽水迳渔阳故城南合七度水鲍丘水潞水一名潞河是 北平故城隋图经云渔

阳有北平故城即汉将军李广为郡守出猎遇草中石谓是伏虎引弓射之即是此处

三河县西六十里今三乡唐开元四年分潞县置属幽州十八年改隶蓟州

玉田县东南八十里二乡汉无终县属右北平唐干封二年于废无终县置仍旧名属幽州万嵗通天二年改为玉田县神龙元年割属营州开元四年还属幽州八年又属营州十一年又还属幽州十八年隶蓟州

平州

平州北平郡今治卢龙县禹贡冀州之域虞十二州为营州之境周官职方又在幽州之地春秋为山戎孤竹白狄肥子二国地史记齐桓公北伐山戎至孤竹尔雅云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战国时斯地属燕秦兼天下为右北平及辽西二郡之境汉因之为辽西郡之肥如县后汉末公孙度自号平州牧擅据及子康康子渊俱得辽东之地边外版圗皆伏焉晋属辽西郡后魏亦然隋开皇初为右北平郡十年改为州炀帝即位又废州复为郡唐武徳二年废郡为平州领临渝肥如二县其年自临渝移治肥如仍改肥如为卢龙县更治抚宁县七年省临渝抚宁二县天保元年改为北平郡乾元元年复为平州

元领县三

卢龙石城马城

四至八到

南至东京【阙】西南至西京二千一百九十五里 西南至长安三千五十五里 东北至榆闗守捉一百九十里 自闗东北至营州五百里 南至海二百里 西至蓟州三百里 北至上谷八十里 西南至马城县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石城县一百四十里 西北至卢龙塞二百里 东北至营州七里戸

唐开元户二千二百六十三

风俗

与幽州同

人物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隠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唐阳城北平人征拜谏议大夫

土产

蔓荆子

卢龙县本汉肥如县也属辽西郡应劭曰肥子奔燕封于此唐武徳三年省临渝移平州置此仍改肥如县为卢龙县复隋开皇之旧名 蓝山后魏舆地风土记云卢龙西四十九里有蓝山其色蓝翠重垒故名之 碣石山山海经云碣石之山绳水出焉在县二十三里碣然而立在海傍故以为名晋太康地理志云秦筑长城起自碣石在今髙丽旧界非碣石也 临余山本名临渝山音讹为余有闗通胡之路在今县东一百八十里新妇山九州要记云卢龙栁羌城南有新妇山 卢

水一名大沮水今名小濡水北自营州栁城县界流入水经注水出肥如县北一名溪 黄洛水水经注黄洛水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水 卑耳谿隋图经按管子云齐桓公北征孤竹未至卑耳之谿见一人长尺人物具焉冠右袪衣走马前疾管仲曰登山之神有俞儿霸王之君兴而登山之神见且走马前疾导也袪衣示前有水也右袪衣示从右方涉也至卑耳之谿有賛水者曰从左方涉其深及冠右方涉其深至膝已涉桓公拜曰仲父之圣至此 素河水水经注云素河水出令支县蓝山南与新河合 黄洛城殷诸侯之国 令支城汉县属辽西郡废城在今县界令音零支音岐 孤竹城在今县东殷之诸侯即伯夷叔齐之国郡国县道记孤竹城在肥如城南二十里史记谓齐桓公伐山戎北至孤竹国又隋图经云孤竹城汉灵帝时辽西太守防翻梦人曰孤竹君之子伯夷之弟辽海漂吾棺闻君仁善愿见蔵覆明日则见浮棺于津收之乃为改葬吏人嗤笑者皆无疾而死今改葬所尚存祠在山下极岩朝鲜城即箕子受殷封之地今有废城 辽西城汉为郡于此废在今郡东 秦长城秦使防恬辅其子扶苏之所筑东西长万里杞梁妻哭城崩得夫骨即此城也卢龙道魏志曰曹公北征乌丸田畴自卢龙道引军

出卢龙塞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厯平罡登白狼望栁城即此道也一谓之卢龙塞今在郡城西北二百里望海台汉武所立登之以望海

石城县西一百四十一里二乡汉旧县取碣石立如城以名之属右北平唐贞观十五年于故临渝县城置临渝县万嵗通天二年改为石城县仍汉旧名 碣石始皇使燕人卢生求羡门刻碣石汉武帝登之望海当山顶大石如柱号曰天桥柱逺望若立于巨海之内状如人造然非功力所能成也

马城县南一百七十里二乡唐开元二十八年析卢龙县置

太平寰宇记卷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