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寰宇记 » 太平寰宇记全文在线阅读

《太平寰宇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十

关灯直达底部

淮南道八

泰州

泰州理海陵县本扬州海陵县伪吴干贞年中立为制置院伪唐升元元年升为泰州仍折海陵南五乡为泰兴县割楚州之盐城县改招逺场为县至保大十年又改如皋场为县并立泰州

元领县五

海陵 兴化 泰兴 如皋

一县割出

盐城还【楚州】

州境

东西一百七十里 南北二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新置州未有至东西京及长安里数 东至通州三百里 西至扬州广陵界二十里 南至大江七十五里 北至楚州界四百里 东南至如皋赤岸乡界一百三十里 西北至高邮州县城村界一百里东北至盐城县丁溪界二百里

旧户载扬州皇朝户主一万二千一百八十八客二万二百八十三

风俗

同扬州

土产

海陵县旧一十八乡今八乡故楚邑汉以为县属临淮郡晋立为海陵郡唐武徳三年改为呉州置呉陵县七年州废复为海陵县扬州伪唐升元元年于此置泰州 海在县东二百二十里南接江口北接楚州盐城县界地 胡逗州在县东南二百三十八里海中东西八十里海北三十五里土多流人煮盐为业梁大清六年侯景败将北赴此州为王僧辨军人所获 海陵仓即汉呉王濞之仓也枚乗上书曰转粟西乡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谓海渚之陵因以为仓今海陵县官置盐监一嵗煮盐六十万石而楚州盐城浙西嘉兴临平两监所出次焉计天下每嵗所收盐利当租赋二分之一 孤山在县东南二百十里段升之南兖州记云孤山有神祠侧悉生大竹可以为涔田焉伐之者必祀此神言其所求之数无敢加焉 白土埭顾野王舆地志云史宗所居即蓬莱山寄书者 麋博物志云海陵县多麋千万为羣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曰麋民随而种不耕而获其利所收百倍 露筋驿江徳藻聘此道记云江淮间有露筋驿今有祠存一名鹿筋驿云昔有孝女为蚊蚋所食惟存筋骸而已 天目山土山也在县东六十里山有双井相对其水清洌呼为天目山长老云帷天目山最高大

兴化县北一百五十三里本海陵县地属淮南伪呉武义年中折为招逺场寻改为兴化县属扬州伪唐升元元年改泰州 千人湖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故老传云隋末有千余人避难于此得见太平因号千人湖现有八湖在邑界

泰兴县南四十五里今五乡本海陵县济南镇地伪唐升元三年折海陵县之南界五乡为泰兴县属泰州孤山连邑界

如皋县去州一百四十里三乡唐太和五年析海陵之五乡置如皋场属扬州伪唐保大十年升为县 如皋港在县西一百五十步港侧有如皋村县因此为名磨河山在县一百二十里半在江水中

通州

通州今理静海县自唐以前地理与泰州同南唐李氏于海陵县之东境置静海制置院周显徳中世宗克淮南升为军后以为通州皇朝天圣元年改为崇州明道二年复故

领县二

静海 海门

州境

东西一百二十五里 南北六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约二千里 西北至西京约二千四百五十五里 西北至长安约二千五百里 东至大海八十里 西至泰州三百五十里 南至振山及大江一十五里 北至泰州如皋县界清水港五十里 东南至海州下口海门县界六十里 西北至蒲堰南清水港如皋县界六十里 西北至石港场东大海一百五十里 西南至海陵堕港南海中流六十里

皇朝户主八千八十七客二千七百

风俗

与扬州同

土产

盐 丝 贡干鲻鱼 鳇鱼醤 虾米

静海县三乡随州置管盐场八古横江在州北元是海天祐年中沙涨今有小江东出大海 浪山 军山塔山 隔山 马鞍山 刀刃山 以上并在江海之际 海门县东南隔海水二百余里六乡本东州镇因州升为海门县

海陵监

海陵监煮盐之务也唐开元元年置海陵县伪唐于海陵县置泰州以辖其监皇朝开寳七年移监于如皋县置从盐场之便近也

监境

东西一百九十里 南北三百一十里

四至

东至随州静海县界海岸 西至泰州兴化县界南至泰兴县界并江岸 北至楚州盐城界

皇朝管煎盐亭户七百一十八丁一千二百二十管盐场八

南四场 北四场

刺土成盐法

凡取卤煮盐以雨晴为度亭地干爽先用人牛牵扶刺乃取土经宿铺草籍地复牵爬车聚所刺土于中上成溜大者高二尺方一丈已上锹作卤井于溜侧多以妇人小子执芦箕名之黄头欿水灌浇葢从其轻便食顷则卤流入井取石连十枚尝其厚薄全浮者全收盐半浮者半收盐三帘已下浮者则卤未堪却须剰开而别聚溜卤可用者始贮于卤漕载入灶屋别役人丁驾高车破皮为窄连络头皮绳挂着牛犊铁权钩搭于草场取采芦柴芿草之属旋以石灰封盘角散皁角于盘内起火煮卤一溜之卤分三盘至五盘每盘成盐三石至五石既成人户疾着水履上盘冒热收取稍迟则不及收讫接续添卤一昼夜可成五盘住火而别户继之上溜已浇者摊开刺取如前法若久不爬溜之地必锄去蒿草益人牛自新耕犂然后刺取大约刺土至成盐不过四五日但近海亭场及晴雨得所或风色仍便则所收益多葢久晴则地燥频雨则卤薄亭民不避盛寒隆暑専其生业故也然而收溜成盐故不恒其所也

盐课

亭户每丁元额一年煎正盐三千五石每平盐一石秤重五十斤以平盐三十折正盐一石所盐亭户一千二百二十五丁每嵗煎正盐四万二千七百担展收平盐一十二万八千一百担而额外煎炼纳官牛船价并盐食支装别收出利每年恒及二十万已上石

利丰监

利丰监古之煎盐之所也国朝升为监在通州城内南三里管八场

四至

东至大海一百八十里 西至泰州界陈堕港四十五里 南至大江口一十里 北至通州三里管八场

西亭 利丰 永兴 丰利

石港 利口 金沙 余庆

管亭户一千三百四十二计一千六百九十四丁每丁嵗煎盐九十担嵗收一十五万八百五石

高邮军

高邮军理高邮县本扬州高邮县皇朝开寳四年建为郡以县焉直属京师

军境

东西一百五十里 南北七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一千四百里 西北至西京一千八百里 东至泰州兴化县九十五里 西至天长军一百一十里 南至扬州一百一十里 西北至楚州寳应县一百一十五里 东至泰州海陵县一百五十里 西南至扬州江都县一百二十里 东北至楚州盐城县水路一百八十里 西北至泗州旴眙县二百五十里

旧户载扬州籍皇朝户主一万一千六百二十八客九千一百二十七

风俗

同扬州

土产

进鳬茈粉 小香米 荷包白鱼鲊

髙邮县旧二十四乡今一十九乡本汉旧县是秦之高邮亭因以立名三国时废晋太康中复立隋大业中移于樊梁镇永徽二年复旧所 土山在县西南按南兖州记云髙邮界有土山山上有土井石臼山下人时见人着朱髙冠徘徊井侧或云古列仙之宅焉图经云神居山 运河在县郭下通邵伯堰入扬州 樊梁溪在县北二十里源出天长军石梁河下入县界 玉女井在郭下望仙桥下东齐道人刺道充与一女居井旁炼丹与女同日上升

天长军

天长军理天长县本古之千秋县唐元宗开元中以诞辰为千秋节遂改县为天长县晋天福中江南伪命改为建武军周显徳四年平定江淮改为雄州国朝既尅江南降雄州为天长军领县事

军境

东西九十五里 南北九十里

四至八到

西至东京陆路一千三百里水路屈曲二千余 西至西京一千八百四十里 东至扬州江都县一百里 西至泗州旴眙县一百四十里 南至扬州六合县八十里 北至楚州寳应县三百五十里 东南至建安军九十八里 西南至扬州六合县一百里 东北至高邮县一百一十里 西南至泗州旴眙县一百二十里

旧户载扬州籍皇朝户主七千一百四十八客七千六百三十三

风俗

同扬州

土产

石梁溪鱼为上物旧贡

天长县旧十九乡今十八乡本汉广陵县地唐开元二十九年于下阿村置千秋县天寳七年改为天长县梁防于石梁置泾州后废 道人山在城东南三十五里九头山在城南三十五里山有九邱 石梁溪源出

滁州界山涧中东流与木河同合 木河出六合县山涧中 万嵗湖在城西二里方圆三十里

建安军

建安军本扬州白沙镇地伪呉顺义二年改为迎鸾镇是扬州大江入京口之岸皇朝建隆三年升为建安军雍熙三年仍割扬州之永镇县以属焉

军境

东西一百一十九里 南北四十六里

四至八到

东至扬州六十里 西至扬州六合县八十里 东至大江一里 北至天长军一百二十里 东南至永贞县宁镇江口六十五里 东北至高邮军一百八十里 西北至泗州二百八十里 西南至和州二百五十里

皇朝户主二千五十五客七千八百

人物 风俗 土产 并同扬州

永镇县西北五十五里旧十六乡今十乡本汉江都县地旧扬子镇城唐高宗废镇置县因镇为名广陵监丹阳监并置在县郭每嵗盐铁使铸钱一万一千余贯李升伪命改为永贞县 杨太祖坟在邑界即唐末杨行宻据江淮称伪呉者 铜山 小铜山并在县西北八十里 蜀江在县西北淮字河北与江都县分界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