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史 » 中国文学史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文学史》第五编 第九章 话本和宋代民间歌谣

关灯直达底部

第一节 话本的产生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从敦煌发现的资料看,唐代已出现话本;但到宋元时代才渐趋成熟。在宋代汴京、杭州等工商业繁盛的都市里,为了市民的娱乐,各种瓦肆伎艺应运而生。"瓦肆"即"瓦子"或"瓦舍"(注:《都城纪胜》:"瓦者,野合易散之意。"《梦粱录》:"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这有助于我们对瓦舍中各种伎艺演出时情况的了解。又《通鉴》二五五卷:"朱全忠击黄巢瓦子寨拔之。"胡三省注:"黄巢撤民居以为寨屋,谓之瓦子寨。"疑瓦子即指瓦棚,以别于临时演出的草棚或露台的。),它的出现,说明各种民间伎艺已长期集中在固定地点演出,这就有利于各种伎艺的交流和它们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东京梦华录》记北宋汴京的瓦子说:"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纳数千人。"《武林旧事》记南宋杭州演出的伎艺有五十多种,瓦子二十三处,每个瓦子又包含若干座"勾栏"。当时北瓦内的勾栏有二十三座。在这许多瓦肆伎艺中,属于说话范围的有四家。一、"小说",二、讲史,三、讲经,四、合生或说诨话。其中以"小说"、讲史两家为最重要,影响也最大。《醉翁谈录》说:

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等辈生嗔;说忠臣负屈衔冤,铁心肠也须下泪。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战;论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说人头厮挺,令羽(当作武)士快心;言两阵对圆,使雄夫壮志。谈吕相青云得路,遣才人着意群书;演霜林白日升天,教隐士如初学道。童发迹话,使寒门发愤;讲负心底,令奸汉包羞。

可想见说话内容的丰富和艺术上所达到的水平。宋代说话艺人还有书会、"雄辩社"等组织,用以出版书籍、切磋伎艺。《东京梦华录》说北宋汴京有霍四究专说三国故事,尹常卖专说五代故事。《武林旧事》说南宋杭州讲史有乔万卷、许贡士等二十三人;说经、诨经有长啸和尚、彭道士等十七人;"小说"有蔡和、李公佐、张小四郎等五十二人。说话人数比任何其他技艺为多,而其中说"小说"的又比讲史、说经的多出一倍以上,这说明它是最受听众欢迎的。

说话这一民间伎艺至迟在中唐就有了。从元稹《寄白乐天代书一百韵》诗中"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两句下的自注和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关于"市人小说"的片段记载看,唐代的说话艺术已渐趋成熟。而从《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和《叶净能话》等几篇现存的唐话本看,尽管情节还不够集中,语言还不够通俗,但无疑是宋元话本的先驱。变文除人物故事的描绘外,它的散文韵文交错的体裁也为部分话本所吸收。《清平山堂话本》中《快嘴李翠莲》通篇以韵语说唱为主,《刎颈鸳鸯会》中也夹唱十首〈商调·醋葫芦〉,其他如《京本通俗小说》中的《碾玉观音》、《菩萨蛮》也杂有很多韵语,都可以看出变文的影响。

比之唐传奇和变文,话本的体裁有它的特色。说话人为延迟正文开讲时间,等候听众,并稳定早到听众的情绪,因此汲取变文里押座文的经验,在正文之前吟诵几首诗词或讲一两个小故事,叫做"入话"。这些诗词、小故事大都和正文意思相关,可以互相引发。说话人为渲染故事场景或人物风貌,往往在话本中穿插骈文或诗词。话本结尾又常用诗句总结全篇,劝戒听众。这些地方还残留着说唱文学的遗迹。"小说"原名银字儿,最初也用乐器伴奏,后来才逐渐减少了音乐歌唱的成分而独立发展。说话人为吸引听众再来听讲,往往选择故事引人入胜处突然中止,这是后来章回小说分回的起源。

第二节 话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话本小说的流行正当印刷事业普遍发展的宋元时期,当时说话篇目仅"小说"一项,据《醉翁谈录》所记已达百种以上,实际当不止此数。为什么流传下来的却这样少呢?这主要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通俗文学的歧视,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也给它带来重大损失。据《四库全书》杂史类存目《平播始末》提要说,《永乐大典》有平话一门,所收平话极多,其中当有不少宋元旧编。一九年,英法联军入京,《永乐大典》散佚,这部分平话就无法再见到了。

"小说"是说话中影响最大的一家。由于"小说"多就现实生活汲取题材,形式短小精悍,内容新鲜活泼,因此最为群众所欢迎。《都城纪胜》说当时讲史的"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就说明了这情况。现存宋元话本的"小说",包括《京本通俗小说》的全部,《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大部和《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的小部分,约四十篇左右。宋元话本与明代拟话本有时不易区分。大抵以宋元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反映宋元社会生活面貌,而在若干细节上(如风俗习惯、地名、官名)又符合宋元社会情况的,即使其中有经过后人改动的地方,依然可看作宋元话本。

现存的"小说"话本以爱情、公案两类作品为最多,成就也最高。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中,已有较多的市井细民成为故事中的主人翁,并表现他们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尤其突出了妇女斗争的坚决和勇敢。《碾玉观音》和《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是这类小说中成就较高的作品。《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是裱褙铺璩公的女儿,被咸安郡王买作"养娘"后爱上了碾玉匠崔宁,就趁王府失火,双双逃至潭州安家立业。后因郭排军告密,郡王抓回秀秀处死,她的鬼魂又和崔宁在建康府同居,最后并惩处了郭排军。作品中秀秀为争取爱情而斗争的精神表现得非常突出;同时通过对咸安郡王的刻划,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本性。《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周胜仙在金明池畔遇上了青年范二郎,她借和卖水人吵架,主动向范二郎介绍了自己的身世,表示了对他的爱慕。她父亲因对方门第太低,不准他们结婚,她始终没有屈服。为了范二郎,她曾死过两次,甚至做了鬼还要和他相会,最后又通过五道将军,救他出了监狱。璩秀秀、周胜仙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反映了当时妇女民主意识的觉醒。其他如《志诚张主管》写一个白发老人张员外的小夫人,突破礼教的束缚,主动追求员外店里的主管张胜。《乐小舍拚生觅偶》中突出了乐和同顺娘之间的深挚爱情。顺娘看潮落水,乐和不顾危险赴水去救,后两人都被救起,终成夫妇。

公案类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复杂的阶级矛盾,有时还表现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直接斗争。《错斩崔宁》和《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是这类小说中较有特色的作品。《错斩崔宁》写崔宁和陈二姐,被卷入因十五贯钱而引起的谋杀案中,结果在昏官的严刑拷打之下,招供诬服,被判处死刑。作品揭露了封建官府的草菅人命,还直接加以批判说:"这段冤枉,细细可以推详出来,谁想问官糊涂,只图了事,不想捶楚之下,何求不得!"并告诫这些官吏:"做官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公平明允,道不得个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出现的一伙侠盗赵正、宋四公、侯兴等,不仅惩罚了为富不仁、视钱如命的财主张富;而且偷走了钱大王的玉带,当面剪走京师府尹的腰带挞尾和马观察的一半衫奚,闹得整个京师惶惶不安。其他如《简帖和尚》中通过一个还俗的和尚写假信骗取皇甫殿直妻子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善良妇女任人摆布的惨状;批判了官吏的昏贵残酷,动辄严刑逼供,置他人死活于不顾,同样有它的现实意义。

此外,如《郑意娘传》写郑意娘被金人掳去,不甘屈辱,自刎而死,表现了坚贞的气节和爱国主义思想。后来写她的鬼魂把负心的丈夫揪投江中,为作者的迷信思想所左右,有些描写相当恐怖,但仍曲折表达了妇女的反抗精神。《快嘴李翠莲》写李翠莲在出嫁前后,以锋利的辩才,回击了封建教条加于她的种种束缚,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中的尹宗母子,为万秀娘的不幸遭遇所感动,挺身而出,把她从恶霸手里救出。为了替她报仇,尹宗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下层人民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由于话本作者思想的复杂,各篇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很不一致。在少数作品中还存在着较多的消极落后乃至反动的成分。如《菩萨蛮》中,宣扬了"只因我前生欠宿债,今生转来还"的报应思想。《西山一窟鬼》、《西湖三塔记》、《定州三怪》等篇中,弥漫着一股迷信和恐怖的气氛。在《冯玉梅团圆》中,美化了一个农民起义军的叛徒和官家小姐之间的爱情。这些消极落后的因素,甚至在那些优秀的"小说"中,也不能完全避免,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一些无谓的插科打诨,以及某些爱情作品中作鬼还要团圆的描绘,虽然也表达了美好的愿望,究竟是在作者迷信有鬼的思想基础上设想出来的。

在艺术上话本比之它以前的小说来已有很多新的发展。说话人为了吸引听众,很注意故事情节的动人。如《简帖和尚》的开头,读者只见枣巷口的小茶坊中来了个"浓眉毛,大眼睛"的官人。当皇甫殿直在家时,这"官人"派人送简帖与礼品给皇甫妻杨氏,引起皇甫的怀疑,把妻子休了。杨氏含冤莫白,准备跳水自尽,却遇上一个自称是她姑姑的老太婆,把她带回家,逼着她嫁给那个"浓眉毛,大眼睛"的官人。后来这"官人"向杨氏泄漏真相,说他本是个和尚,因见杨氏貌美,就设计买通老太婆诱骗她。杨氏听了之后,"揪住那汉,叫声屈"。这一"屈",喊出了杨氏内心的冤愤,也激起了读者的共鸣。作者就以这样巧妙的布局步步引人入胜。其次在"小说"中已开始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刻划人物性格,而且还出现了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错斩崔宁》中当刘贵借钱回来,因陈二姐开门迟了,就骗她说已经把她卖了。到夜间刘贵睡后,作者这样描写陈二姐:

那小娘子好生摆脱不下:"不知他卖我与甚色样人家?我须先去爷娘家里说知。就是他明日有人来要我,寻道(到)我家,也须有个下落。"沉吟了一会,却把这十五贯钱,一垛儿堆在刘官人脚后边。趁他酒醉,轻轻的收拾了随身衣服,款款的开了门出去,拽上了门,却去左边一个相熟的邻舍叫做朱三老儿家里,朱三妈借宿了一夜,说道:"丈夫今日无端卖我,我须先去与爹娘说知。须你明日对他说一声,既有了主顾,可同我丈夫到爹娘家中来讨个分晓,也须有个下落。"

通过这种人物内心活动和言行的细致描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善良、驯顺而没有社会地位和人身自由的贫家女子的印象。此外"小说"的作者有时还通过富有戏剧性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征。《碾玉观音》中秀秀、崔宁逃出王府后的一段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秀秀道:"你记得也不记得?"崔宁叉着手,只应得喏。秀秀:道"当日众人都替你喝采:'好对夫妻!'你怎地到(倒)忘了?"崔宁又则应得喏。秀秀道:"比似只管等待,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不知你意下何如?"崔宁道:"岂敢!"秀秀道:"你知道不敢,我叫将起来,教坏了你,你却如何将我到家中,我明日府里去说!"崔宁道:"告小娘子:要和崔宁做夫妻不妨;只一件,这里住不得了......"

在上述对话中,秀秀追求爱情时所表现的主动、泼辣的性格,和崔宁的憨厚、怯懦的个性都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些不同性格特征又是和他们各自不同的身份、经历相吻合的。

话本小说在故事结构、人物刻划上的这些特点,表现了古典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比唐传奇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趋向成熟。

在敦煌变文和唐话本中虽间有俗语,仍以浅近的文言为主,到宋元话本小说,才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后来我国小说、戏曲所普遍采用的白话文体,这时已经正式出现,开始了我国文学语言上一个新的阶段。

讲史大都是根据史书敷演成篇的,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人民的爱憎感情,究竟受正史的影响比较大。从《醉翁谈录》看,当时讲史的艺术效果也是很强的,但就现存的作品看,结构散乱,人物性格模糊,故事、情节前后不连贯,语言文白夹杂,它们可能只是当时说话的提纲或是简单的记录,因此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都无法和"小说"相比。

现存宋元进史话本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和《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曹元忠的跋说是"宋巾箱本",但其中不避宋讳,大约是经元人翻刻时修改过的。作品叙述了梁、唐、晋、汉、周五代的兴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在封建暴政和长期战乱中的苦难;它歪曲了黄巢的起义,却比较生动地描写了刘知远、郭威等人的发迹。《大宋宣和遗事》以宋人口吻叙述,但其中也夹有元人的话,如"省元"、"南儒",对南宋帝王名字也未尽避讳,因此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其书或出于元人,抑宋人旧本,而元时又有增益,皆不可知。"作品从历代帝王荒淫失政之事引起,接着叙述北宋的政治演变,重点写宋徽宗的昏淫及金人的入侵,表现了作者对黑暗政治的愤懑。全书由文言和白话拼凑而成,文言部分大抵抄袭旧籍、拉杂成篇;白话部分则是民间故事的记载,很像"小说",因此有人怀疑它不是说话人的本子,而是由宋末愤世文人拟话本而作的。其中梁山泺故事已经具备《水浒传》的一些主要情节,可以看出《水浒传》的最初面貌。《全相平话五种》是元代至治年间刊行的,很可能就是元代的作品。它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又名《乐毅图齐》)、《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评话》续集(又名《吕后斩韩信》)和《三国志平话》。这些作品大抵依据正史,但其中插进了不少民间流传的故事,刻划出一些封建统治者的嘴脸,如:纣王的荒淫残暴,秦始皇的兼并野心,刘邦的刻薄无赖,曹操的老奸巨猾。《三国志平话》的成就较高,已具备了《三国志演义》中的主要情节和基本倾向,书中张飞的形象相当生动。当然比起《三国志演义》来,它的内容和描写还是简单、粗陋的。《武王伐纣平话》在谴责纣王荒淫残暴的同时,肯定了武王伐纣的正义性,其中某些神奇怪异的因素,已看出了后来《封神演义》的苗头。

此外,《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卷尾有《中瓦子张家印》六字,张家为南宋临安书铺,因此一般都认为是宋刊本。全书叙述高僧玄奘与白衣秀才猴行者,克服种种障碍,终于到达天竺取经的故事,为明代小说《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最早的根据。

宋元话本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级,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讲史本身成就虽然不高,对后来《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列国志传》等历史小说却有很大的影响。至于"小说", 不仅思想内容,在创作方法和语言的运用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后来的小说、戏曲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节 宋代民间歌谣

宋代民间歌谣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被保存在一些笔记小说里。就现存的民歌看,多数是思想健康、具有战斗意义的作品。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朱弁《曲洧旧闻》

城门闭,言路开;城门开,言路闭。

--《大宋宣和遗事》

两首歌谣虽都只十二个字,对北宋统治阶级的批判却是十分深刻的。《曲洧旧闻》说"王将明(王黼)当国时,公然受贿赂,卖官鬻爵,至有定价"。前一首就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这种黑暗的现实。《宣和遗事》载:"靖康初,金人犯边,求言之诏凡几下,往往事缓则阻抑言者。"后一首就讽刺了北宋统治阶级所谓广开言路的实质。

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这首民歌成功地运用对比的手法,反映了金兵南下后中原人民流落他州外县的凄凉生活,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有的民间歌谣还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封建统治集团里的当权派。

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

--吴曾《能改斋漫录》

杀了童蒿(童贯)割了菜(蔡京),吃了羔儿(高俅)荷叶(何执中)在。

--曾敏行《独醒杂志》

二蔡一敦,必定沙门(注:必定沙门:就是要充军沙门岛。);籍没家财,禁锢子孙。大敦、小敦,入地无门;大蔡、小蔡;还他命债。

--《大宋宣和遗事》

这些歌谣通过暗喻、谐声等手法,表现了人们对于祸国殃民的蔡京、章敦、童贯、高俅等权奸的刻骨仇恨;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一个"好世界"的向往。

在反映民族斗争的歌谣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统一祖国的信念。如下面二首。

胡孙死,闹啾啾,也须还我一百州。

--马端临《文献通考》

天水归汴,复见太平。

--周辉《清波杂志》

前一首反映了后金葛五死而引起的内部紊乱。民歌的作者以轻蔑的口吻表达了广大人民对金朝统治者的愤慨和收复大好河山的愿望。后一首写南宋建炎初,黄河决口,洪水几至汴京。在金人统治下的汴京人民想导水入汴,他们将洪水比作天水(注:天水是宋皇室赵姓的郡望。),渴望南宋能收复中原,"复见太平"。

人民对于抵御外敌、守边有功的将领作了热情的歌颂。如《边上谣》:

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

--孔平仲《谈苑》

对于赵宋君臣的屈膝求和、苟且偷安,则予以辛辣的讽刺。如下面二首:

不管肃王,却管舒玉;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山东,却管陈东;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界,却管秀才解。(注:肃王,在金为质的徽宗儿子赵枢。舒王,王安石的封号。燕山,河北失地。聂山,聂昌原名,曾因抗敌有功,钦宗命他改名,以取吉利。蔡京,徽宗时宰相,已失势被贬。此时又提出他的贬黜问题。河北界,指宋金的边界。秀才解,秀才送往上一级的考试。界、解同音。)

--石茂良《避戎夜话》

张家寨里没来由,使它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庄季裕《鸡肋编》

前一首,写金人围汴京,由于北宋军民固守,引兵北归,这时本正好乘胜追击,但统治集团中的投降派,不顾东京(汴京)的危在旦夕,而一味苟且偷安,忙于镇压反对妥协投降的陈东等太学生,以及处理"复春秋科,太学生免解,改舒王从祀之类"的不急之务。后一首据《鸡肋编》载,当时张俊领军在杭州,怕士卒逃跑,"择卒少壮长大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又"营第宅房廊,作酒肆,名太平楼,般运花石,皆役军兵"。 民歌的作者正是表达了当时人民(包括士卒在内)对他的愤慨的。

由于词调的流行,在宋代民间歌谣里有部分是用词调表现的。《江湖记闻》中讽刺贾似道、刘良贵的〈一剪梅〉词,把当时官僚们在"公田法"和"经界推排法"的名义下,狼狈为奸,加紧搜刮人民的丑态揭露得很深刻。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是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又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民间词语言通俗,生活气息浓烈,和文人词明显不同。下面这首《行香子》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浙右华亭,物价廉平,一道会(注:会即会子,是当时的纸币。)买个三升,打开瓶后,滑辣光馨。教君霎时饮、霎时醉、霎时醒。听得渊明,说与刘伶,这一瓶约迭三升,君还不信,把秤来秤,有一斤水,一斤瓶。(注:根据《行香子》格调及词意推测,下片疑落"一斤酒"三字。)

词里巧妙地讽刺了酒商的作假。语言既通俗、生动,又非常俏皮,表现了民间词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