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知识 » 国学知识全文在线阅读

《国学知识》靖康稗史有哪些

关灯直达底部

《靖康稗史》包括《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瓮中人语》、《开封府状》、《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七种稗史,故习惯上又称其为《靖康稗史七种》。每种书各占一卷,共七卷。南宋确庵、耐庵编。书成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

确庵,生平事迹不详,史书中也未见有记载。他收集有关靖康祸乱始末的稗史著作,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汇编成《同愤录》一书。耐庵,事迹也无可考。因《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为南宋末、元朝初年人,且好收辑徽、钦二朝事迹,故近人推断施耐庵很有可能是此书编者耐庵。据《靖康稗史》书前耐庵《自序》可知:此书中的《开封府状》、《南征录汇》、《宋俘记》、《青宫译语》和《呻吟语》各为一卷,是确庵在南宋孝宗隆兴二年所编《同愤录》下帙的内容。《同愤录》书成后未有刊本,到耐庵于宋度宗咸淳三年在临安顾氏家发现这个稿本时,该书上帙已经散佚无存了。并且耐庵已然认为:“确庵姓氏亦无考”。耐庵根据下帙的内容,推知“上帙当是靖康闰月前事”,也就是汴京(开封)陷落以前的事。因此,他在《同愤录》下帙的基础上,又补入了《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和《瓮中人语》,二部分内容各占一卷,遂使靖康祸乱始末记载完备。所以,《靖康稗史》是耐庵在确庵《同愤录》下帙的基础上增订而成。

《靖康稗史》所收七种史著,在编排次序上,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第一种为《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述靖康之前,金国强盛,兵粮南移,已作好南侵的准备等史事;并记载了宋徽宗不准边帅言兵事的严令。它显现出靖康之乱的先兆及北宋灭亡的原由。第二种为《瓮中人语》。它是开封城中的北宋人所记载的金军围困宋都汴京,以及宋徽、钦二帝出降之事。第三种为《开封府状》。这是宋降以后,金宋之间的公文汇集。其中记载了金人俘虏宋二帝及其宫室妻妾子孙等人的详细名单,而且附录有宋二帝出卖亲生女和妃嫔及宫妇、民女等人充犒赏金军钱的重要文献,并详载了金元帅府所开具的收据与核算帐目。这是记载靖康耻辱的官方史料。第四种是《南征录汇》。此书是汇录亲身参加征伐的金人所记灭宋经过的九种史书而成。它是从金国一方来记载靖康祸乱史事真相的史著。第五种是《青宫译语》。它是金人对于所虏北宋宗室及所掠妇女北迁经过的记载。第六种为《呻吟语》。这是记载北迁二帝及宗室妻妾子孙和被掠妇女的悲惨命运的史书。作者是曾随徽、钦二帝北迁的宋人,所记内容多是亲见确闻之事。第七种为《宋俘记》。它记载了有关北迁二帝及其宫室和被掠妇女北迁梗概以及流落北方后,各自归属的大略事迹。此书出自金人之手,是依据金国有关记载编集而成。

在《靖康稗史》所收七种史书中,除《开封府状》是官方文件,属于档案材料以外,其余六种都属于稗史。稗史的特点有四:一是篇幅小。在这六种之中,除《宋俘记》已残而仅存一卷半外,其余五种原书皆各有一卷,仅相当于正史的一篇而已。二是包容时间短。稗史大多只记一时一事,时限多则数年,少则数月。三是体例类似纪事本末。稗史大多只记一时一事,其叙事皆循史法,时经事纬,本末清楚,首尾完具,已具有史书的基本体貌。因而,这五种稗史,都是对北宋末年靖康之乱有关各不同侧面的完整记载。四是史料价值极高。这几部稗史所载内容大都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或眼见确闻之事。这些内容是研究北宋末年极珍贵的史事记载。它与依据反复删削的官方国史而编纂成的所谓正史,以及私人所记述的遗闻佚事而成的笔记和野史,无论在内容完整性上,还是内容真实性上,都具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南宋高宗时,为掩国耻家丑,曾下令禁止私人著述的各种历史笔记、别史、稗史等。因此,《靖康稗史》所载内容就更为珍贵。另外,此书编者非常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在记载靖康事件中,往往兼收出自宋、金两方面关于同一史事的两种同类著作。如记汴京失陷和宋帝出降,就既有宋人编著的《瓮中人语》,又有金人编录的《南征录汇》,更有官方文件《开封府状》。再如记宋帝等北迁和北迁以后的情况,亦既有宋人编著的《呻吟语》,又有金人编辑的《宋俘记》。这些都极为清楚地体现了编者尊重历史和善于运用史料的求实精神,这也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此外,此书所收七种史书,除《宣和已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又见于《三朝北盟会编》和《大金国志》外,其余六种皆独见于此书。因此,《靖康稗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史料,对于研究北宋灭亡这一历史事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尤其是由此书保存下来的金人史著,如《南征录汇》、《宋俘记》等,对于史著多所散亡不存的金代历史和史学的研究,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靖康稗史》自南宋度宗咸淳三年编成以后,未有刻本刊行。因而此书流传甚少,宋以后诸家书目皆未有著录。直到清初,在中国本土上,此书早已佚亡不存了。但是,此书却很早就传到了高丽(朝鲜古国)。明建文三年(1401年)朝鲜李朝国王遗德在此书上写有一个题跋。据其所称,他于未作国王时,曾见过此书传抄本,但差脱不可读。作国王后,又由内府中寻得此书抄本,书上有“忠烈王”图印。据考证,忠烈王名昛,古讳谌,为太子时入觐于元朝。《元史》作“愖”,尚元世祖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于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册封为高丽王归国,卒于元至大元年(1308年)。因此,朝鲜李朝内府所藏《靖康稗史》抄本,最晚在一三零八年前传入高丽。又据《东藩记事》所载,遗德即芳远,于明建文二年(1400年)嗣位。第二年他便跋此书。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苏州人谢家福(绥之)得到这个朝鲜传抄本。随后,他又请人抄了一个副本,送给著名藏书家丁丙。此副抄本现存南京图书馆。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王大隆把《靖康稗史》刊入《己卯丛编》中,流传颇广。但此本脱漏、错字较多。今有一九八八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由雀文印先生笺证的《靖康稗史笺证》,是《靖康稗史》的最佳版本。此书纠正了《已卯丛编》本的错误,并参考,引用大量史书所载,逐条作出笺证,材料更为宏富。执此一书,可同时见及其它各书之中有关靖康之乱史事的记载。书后且附录有关此书的重要跋文多篇,颇便于对此书的研究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