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知识 » 国学知识全文在线阅读

《国学知识》敦煌话本小说《韩擒虎话本》

关灯直达底部

敦煌写本《韩擒虎话本》,原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标题原无,王庆菽先生依故事内容,又据篇末“画(话)本既终,并无抄略”八字拟今题。篇中有“会昌既临朝之日”字样,“会昌”,是唐武宗李炎的年号(841—846),故知这一话本产生于唐武宗时代,它无疑是真正的唐话本。

故事叙说北周末年皇帝无道,海内僧尼纷纷还俗。有一法华和尚,隐藏在随州的山中茅庵里念经。每天都有八个人来听经,原来他们就是八大海龙王。龙王们告诉法华和尚,随州杨坚合有天分,应该当皇帝,但是他现在正在犯脑疼病,于是交给法华和尚一合龙膏,告诉他说,这龙膏给杨坚一涂就会痊愈,并要求他以后一旦登基,就要再兴佛法。法华和尚便带着龙膏到了随州衙门去拜访杨使君,杨使君用了这龙膏,果然治好了头疼病,非常感谢他。其时北周之武帝,正在大反佛教,迫害僧尼,还宣布,民间不得隐藏和尚。杨使君便叫法华和尚就住在衙府里躲藏。法华和尚想到龙王爷的嘱咐,便对杨坚说:倘若你以后做了皇帝,再兴佛法吧!便回山去了。

接着,话本叙述了杨坚称帝的传奇故事,这故事情节曲折,跌宕有致。朝廷内司天监夜观乾象.事先得知随州杨坚在百日之内要当皇帝,便具表大奏,皇帝大惊,便派了殿头高品官到随州把杨使君叫到长安来。杨坚奉旨,迅速向长安进发。直到离长安十里处常乐驿才住下,不往前走了,他想起法华和尚临走时对他说的一番话,说百日之内,合有天分做皇帝,但是“进一日亡,退一日伤”,如果今日进朝,必应遭他毒手。所以在离长安十里处住下后,并未立即进宫,只是派了一个使者去通报。使者进宫报告杨坚已到长安城外,皇帝大惊,心想这下可以手到擒拿了。而杨妃正是杨坚的女儿,知其父明日进朝必遭毒手,不如服毒先死,也免见父亲受苦,于是做了一杯毒药酒准备服毒自杀,谁知阴错阳差,皇帝自己居然误饮了这杯毒酒,脑裂身死。皇帝一死,形势立即发生变化。杨妃便宣召杨坚进宫,告诉他“龙归沧海”,叫他今日便作万乘君王。杨妃又宣左右金吾将军上殿,点检御军五百,埋伏于幕下,明早一上朝,便共推他父亲杨坚为皇帝,如有哪个大臣胆敢反对,士卒便杀入殿内。果然次日晨,杨妃在殿内宣布“主上已龙归沧海,册立随州杨使君为乾坤之主。”各大臣正在疑惑之际,忽然见一只白羊,身长有一丈二,张牙利口,便下殿来,哮吼如雷,拟吞合朝大臣。合朝大臣大惊,众才知杨坚合有天分,于是一齐拜舞,三呼万岁。杨坚便自称隋文皇帝,感得四夷归顺,八蛮来降,并重兴佛法。以上杨坚登基的传奇故事:第一,强调了女性在开国伟业中的重要作用,杨妃实际是隋代开国的巾帼英雄,没有她机智而巧妙的开国安排,杨坚也无从进宫称帝。第二,强调了羊在预兆风俗中的吉兆反映,正如《说文》曰:“羊,祥也。”所以登基前出现羊(杨),是杨坚合有天分称帝之预告。第三,反映了隋唐占星风俗之特殊形式。当时占星术被皇族利用去做政治斗争之工具,于是便给当时占星术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从以上三点可见,这篇话本寓深意于故事之中,同时使传奇性与幻想性相结合,而显得别具一格。

这一话本用龙王魔法故事与女性扶佐隋帝开国故事,有力烘托了英雄少年韩擒虎的出场。它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全面的来描述十三岁的将军韩擒虎形象的。第一,出言不凡请战。当时有金陵陈王,知道了杨坚称帝,心生不服,便派了手下的两员大将,领兵四十余万,登途进发,要来消灭杨坚。隋文帝杨坚便叫人捶钟击鼓,聚集文武百僚大臣,宣布拜将出师,问谁人愿去讨伐叛乱?这时越班走出一个十三岁的韩擒虎,他是大名将韩熊之子,出言不凡,主动来请战,他奏道:“蹄觥小水,怎伏大海沧波?蝼蚁成堆,那能与天为患?”这铿锵的语言,震惊了满朝文武,韩擒虎愿意请军,克日去活捉陈王。隋文帝闻语大喜,于是拜弟杨素为招讨使,又拜左勒将贺若弼为副知节,再拜韩擒虎为行营马步使,三人领军三十余万,登途进发去讨伐陈王。这一段重点强调了十三岁小将用格言性的赋体文来请战,首先引发读者对这位小将的才华的肯定。第二,出兵机智无比。当时是两军相接,上将军杨素遂唤二将,问甚人去得?韩擒虎又越班直说“擒虎去得”,于是带了三万五千兵马去攻打敌营。以下便重点描绘他是怎样出奇兵的。擒虎领兵到了边境,先派一探子改换百姓,挑了一担馒头到陈王的萧磨呵的军寨内去卖,探得军机,知道守卫不严,心里想:这萧磨呵毕竟不是名将,军气傲慢,纪律松弛,于是趁夜晚,全军偷路而过,直插入金陵江岸,并闪出旗号,显示出韩擒虎之名。这一段派探子改换百姓,挑馒头到敌营去卖,情节安排新奇。第三,性情仁义知礼。话本继续写道:人户告急,陈王大惊,以为是随驾的精兵来到,问谁人敌得?时有三十年名将任蛮奴愿去抵挡韩擒虎,于是也领兵三万五千而去。擒虎见来了老将任蛮奴,是自己父亲韩熊的同学,须存父子之礼仪,故而向他行了军礼;任蛮奴知他是韩熊之子,心里想:“父不与子斗”,便好言相劝,招他来做陈王的大将。韩擒虎也不生气,很有礼貌的说要三件物品,到手后“即便却回”;任蛮奴问他究竟哪三般之物?韩擒虎答说:一要陈王的江山,二要陈王的兵马,三要陈王的首级。任蛮奴听后大怒,两军遂交战。这一段实写韩擒虎的仁义知礼的性格,但却虚写了和烘托出两军交战前紧张的气氛,在描写上突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起了类似双重的作用。第四,作战勇猛顽强。话本在这一大段之最后,才正面描写了少年将军作战勇敢的场面。他智勇双全,猛破陈将任蛮奴的“左掩右移阵”,又以“五虎拟山陈”破了任蛮奴的“引龙共水阵”,获得大胜,并率领大军攻入陈王的城池,活捉了陈王,又迫使陈王残军周罗侯的二十万人马投降。得胜回朝,被隋文帝拜为开国公,遥守阳州节度。总之,话本在第三大段中,从以上四方面全面勾勒了英雄的形象,从他的语言、思想、行为、性情各点来描述,使塑造的少年将军的形象具有立体感。

如果说第三段描写的是汉军与汉军的作战,那么第四段所描写的则是更加震奋人心的与异族奴隶主的战斗。话本在这段前半段突出描写了韩擒虎在异族奴隶主的面前,如何维护了汉民族的尊严,体现了他的武艺超群,足以镇慑狂妄的蕃王。韩擒虎平定了陈王之乱以后,北蕃大夏单于自不量力,居然派差使到长安来,要和隋文帝交战。这个突厥的首领,作为蕃使,自以为弓箭的武艺高强,准备与隋将在宫殿之前比赛。皇帝聚集文武百僚大臣在殿前宣问,谁能与蕃人比武,又是韩擒虎越班走出请战。只见韩擒虎臂上捻弓,腰间取出箭矢,搭括当弦,立时便射。只见箭既离弦,势同雷吼,不东不西,飞至蕃人所设立的箭窟便中,并且由于臂力过人,箭杆从杆至镞,突然从箭窟中心穿过,落入射垛十步以外,还入土三尺深。蕃人一见,惊怕非常,连忙走向前来,侧身便拜。韩擒虎见到这个下拜的蕃人以后,为了隋朝皇帝的尊严,略为教训了他一顿,责而言曰:“叵耐小兽,便意生心,扰乱中原,如今殿前,有何理说?”蕃将闻语,惊怕非常,当时便辞别隋文帝,登途进发回蕃。

话本在第四段的后半段,描写的是韩擒虎直接在蕃王面前表演武艺;其目的在于宣扬国威。这段说隋文帝差遣韩擒虎为使和蕃,到了蕃家界首以后,单于将他作为天使接待,但首先便在韩擒虎面前炫耀武力。只见单于喊来一个三十六射雕王子,说什么“蕃家弓箭为上”,叫王子“射雕落雁”给天使看,谁知这个所谓“武艺超汉”的王子,在马上射雕,一箭而未中,大丢了单于的脸面,单于于是拿出了对待奴隶的残忍手段,“把下王子,便劈腹取心”,因为这个王子“有挫我蕃家先祖”。单于安排这血淋淋的屠杀场面,实为了“杀鸡给猴看”,叫韩擒虎胆战心惊的。但是,谁知韩擒虎竟然勇敢的走向前去启言蕃王,愿请弓箭射雕。单于闻语,遂度与天使弓箭。韩擒虎一见天上飞过双雕,话本生动地描写了他勇射双雕的精彩场面,说他:“擒虎十步地走马,二十步把臂上捻弓,三十步腰间取箭,四十步搭括当弦,拽弓叫圆,五十步翻身背射”,箭既离弦,前雕咽喉中箭,突然而过,况后雕劈心便着,双雕齐落马前。蕃王叫好时,擒虎又说几句吓唬蕃王的话:“但擒虎弓箭少会些些,隋文皇帝有一百二十指㧑射雁都,尽惣好手。”吓得蕃王连忙下马,遥望南朝拜舞,山呼万岁。擒虎还朝,皇帝喜不自胜,赐锦彩罗纨,金银器物。总之,话本第四段通过艺术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韩擒虎高强的武艺。镇慑了异族奴隶主,大长了自己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并使他们臣服于隋朝的统治,从而维护了隋朝的大一统的江山。

话本最后一段,是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描写了这个安邦定国的少年将军之死。敦煌唐人不忍心言其死,而说他到了冥司,做了“阴司之主”,即阎罗王之类的鬼神。细赏这段话本,贯穿了人胜鬼的思想。和阎罗王手底下的小头目——五道将军的一段对话,写得尤为精彩:

擒虎一见,当时便问:“公是甚人?”神人答曰:“某缘是五道将军。”“何来?”“夜来三更奉天符牒下,将军合作阴司之主。”擒虎闻语,回语五道大神:“但某请假三日,得之已否?”五道大神启言将军:“缘鬼神阴司,无人主管,一时一刻不得。”擒虎闻语,忽然大怒,问:“你属甚人所管?”“某属大王所管。”擒虎责言:“不缘未辞本主,左胁下与一百铁棒。”五道将军闻语,吓得浃背汗流:“臣启大王,莫道三日,请假一月已来总得。”

这段是以人物对话的艺术手法,表现鬼怕人的风俗观,这种手法为古代民间鬼故事中常见。话本之末,写擒虎离别隋文帝,先是写表上奏皇帝:“若有大难,但知启告,微臣必领阴军相助。”皇帝遂诏合朝大臣内宴三日,与擒虎叙别,擒虎终于摸马举鞍,升云雾而去。

综上所述,这个话本集中塑造了一个世上罕见的只有十三岁的少年将军,其主题思想显然是表扬打退异族奴隶主的侵犯,保卫中华的独立与统一。形象既特殊,题材亦新颖。所塑造的少年英雄,既有赵子龙的勇敢,又有诸葛亮的智谋,是个大智大勇之人。它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或幻想,或写奇,或对比,或对话,环环紧扣,段段出新,不断把情节引向高潮,并逐步全面完善主人翁的艺术形象。

这个话本的情节故事,敦煌民间说话艺人们基本上是根据有关韩擒虎的历史事迹,加以想像发挥,合并虚构,重新加以创作,并经过口头流传与磨练的过程而成。对照史籍不难发现。第一,隋代名将韩擒虎,《隋书》第五十二卷有传,唐人避讳而省“虎”字,名为“韩擒”,故云:“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父雄,以武烈知名,仕周,官至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擒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传中对他平陈,御突厥,当阎罗王等重要情节均有所述。敦煌话本故事是史籍之衍化。第二,话本中威服大夏一事,《韩擒传》载系威服突厥人,而与大夏使者比赛射箭之事,原见《隋书·贺若弼传》:“尝遇突厥入朝,上赐之射,突厥一发中的。上曰:‘非贺若弼无能当此。’于是命弼。弼再拜祝曰:‘臣若赤诚奉国者,当一发破的。如其不然,发不中也。’既射,一发而中。上大悦,顾谓突厥曰:‘此人,天赐我也。’”民间说话艺人将这史迹进行了移花接木式改造、合并于韩擒虎事迹。第三,一箭双雕事,又是根据《隋书·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此话本中一箭双雕故事,也是根据史迹再创作而来。第四,清人《说唐全传》中的韩擒虎,也与《韩擒虎话本》有先后的传承关系。例如,《说唐》第十六回云:“(韩擒虎)他十二岁打过老虎,十三岁出兵,曾破番兵数十万。南征北讨,至今年近七旬……后归隋朝,封为齐国公。”其说法与《韩擒虎话本》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