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知识 » 国学知识全文在线阅读

《国学知识》我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文则》

关灯直达底部

《文则》是中国最早一部初具规模的修辞学著作。南宋陈骙著。成书于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70)。有元代至正已亥(1359)陶宗仪本, 明代弘治己酉(1489)山阴陈哲本,万历间甬东屠本畯本,《宝颜堂秘笈》本等。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刘明晖校点本 (同李涂 《文章精义》合一册)。该版以清代 《台州丛书重刊文则》为底本,参校上列各版及宋世荦《校记》引陈本,整理而成。

陈骙 (1128-1203), 字叔进, 南宋台州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县) 人。绍兴24年(1154)中进士,曾任吏部侍郎,官至知枢密事,兼参知政事。后因触犯权贵而贬官。

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论述了作者所发掘的关于经、传、子、史诸典籍的作文法则,计62条,分编为甲(9条)、乙 (6条)、丙 (4条)、丁 (8条)、戊 (10条)、己(7条)、庚(2条)、辛(8条)、壬(7条)、癸(1条)10项。作者《文则序》云: “且《诗》、《书》、二《礼》、《易》、《春秋》所载,丘明、高、赤所传,老、庄、孟、荀之徒所著,皆学者所朝夕讽诵之文也;徒讽诵而弗考,犹终日饮食而不知味。余窃有考焉,随而录之,遂盈简牍。古人之文,其则著矣,因号曰 《文则》。”( 《文则 ·文章精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以下引文未注出处者,均同此。)

本书内容包括修辞的原则和手法以及文体风格和虚词运用诸方面的问题。关于修辞的原则,本书反复强调了“言有宜”、“旨深而不晦”、“言简而不疏”诸语言文字运用的原则,并以广泛的文献考释和深刻的比喻论述了文章的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如何相适应的问题。所谓“且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言以载事,文以著言,则文贵其简也。文简而理周,斯得其简也。”“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檀弓》文句,长短有法,不可增损,其类是哉。”为使文章达到明白易晓的境地,书中还提出要避免词语搭配不当的 “病辞”和易生歧义的“疑辞”,提倡用 “浅语”,用“民间之通语”,而不必套用 “经语”。并以 “黡子在颊则好,在颡则丑”生动地揭示了用词造句需适应时代和环境变化的道理。

关于修辞手法,经本书引例分析、综合概述的不下十余种之多。如: “有意相属”的“对偶”、“不失其言”的 “倒言”和 “不失其文”的 “倒文”、“上下相接”的“继踵”、“主在析理”的“交错”、“莫不有法”的 “援引”,以及辨析入微而常为后人所称引的 “比喻”等。作者将如同 《易》之 “象”、《诗》之 “比”的文之“喻”,下分为10种,即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和虚喻。除“既不指物,亦不指事”的虚喻外,其余9种,均不出该辞格的范畴,只不过区分的标准混杂,或有逻辑上的不当。

关于文体风格。本书是结合对具体文献的评论而予以阐述的。关于文体的源流、类别和文章的语体风格均有所及,不乏至要之论。如: “铭文之作,初无定体,量人 《量铭》,乃类 《诗·雅》,孔悝 《鼎铭》,无异《书》命,成汤 《盘铭》,考父 《鼎铭》,体又别矣。四体具采,古法备焉。”“《考工记》之文,榷而论之,盖有三美; 一曰雄健而雅,二曰宛曲而峻,三曰整齐而醇。”

关于虚词运用,本书并非专论其语法作用,而是结合修辞予以阐述的。所谓“文有助辞,犹礼之有傧,乐之有相也。礼无傧则不行,乐无相则不谐,文无助则不顺。”如: “《左氏》曰: ‘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此文每句终用助,读之殊无龃龉艰辛之态。”

《文则》的缺点是“方法不密,分析不精”,欠理论上的综合概括,学术系统性不强。但它在中国修辞学史上是第一本全面研究修辞的著作,总结并发掘了一系列有关文章作法的修辞规律,对汉语修辞学的建立有开创之功,对后世修辞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池田芦州的 《文法独案内》、陈望道的 《修辞学发凡》等均汲取其研究成果。本书是一部对学习修辞、研究修辞都具有参考价值的重要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