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知识 » 国学知识全文在线阅读

《国学知识》戏曲的发展和完善

关灯直达底部

随着不断的探索,到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初,剧本体制又有了许多新的创造,在宋元南戏和金元杂剧基础上出现了传奇和杂剧,并且表演艺术也有了新的提高。明传奇因地域的不同,音乐声腔也不同,分为海盐、余姚、昆山、弋阳四种,其中昆山腔、弋阳腔流传最为广泛。与传奇并存的杂剧在流传中,在保持元杂剧的主要艺术特点的同时,还受传奇的影响,在演唱曲词和语言方面进行了若干改革。

明传奇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流布到全国的。当时的优秀作品有苏复之的《金印记》、王济的《连环记》、徐霖的《绣襦记》、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高濂的《玉簪记》、周朝俊的《红梅记》等。

明末清初时,传奇创作出现了又一高峰,主要作品有《乾坤啸》、《艳云亭》、《十五贯》、《翡翠园》、《渔家乐》、《精忠谱》、《一捧雪》、《占花魁》、《如是观》、《秣陵春》、《桃花扇》、《长生殿》等。

到清代前期,因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戏曲舞台不再为传奇戏独占,先后出现了昆曲、高腔折子戏以及地方戏,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变为了茶肆歌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80岁寿辰,徽班给京城观众带来了徽调。与昆曲截然不同的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风气让京城观众耳目一新,受到京城观众的欢迎,并在京城扎根落户。随后,在道光年间,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的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徽、汉皮黄在京城合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

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当时,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深得宫廷贵族及官僚的喜爱,不但能够进入皇宫贵族的门庭,还能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这无形中促进了京剧的发展和在艺术上的成熟。

到20世纪初期,在新的思潮的影响下,京剧更有了长足的发展,京剧流派纷呈,优秀演员层出不穷,并且每个流派都有各自数量可观的代表剧目,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

当时的著名京剧流派有:旦行的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京剧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为了适应新的意识形态的文化生活需要,又进行了改革,在音乐上、内容上都进行了创新,还加入了西洋乐器的伴奏。当时的著名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

除了京剧,各种民间小戏、地方戏也有了不小的发展。这些地方戏进入城市后,不断吸收京剧、梆子等老剧种的艺术营养,表演上更加成熟。到20世纪初,越剧、评剧、黄梅戏等开始出现在戏曲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