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异侠传 » 三国异侠传全文在线阅读

《三国异侠传》3国异侠传(22)

关灯直达底部

  很快,曹操便向天下发了一道檄文,以曹家世袭的都亭候身分,加上曹操自己的“典军校尉”朝廷职位,力陈董卓祸国殃民,号召天下英雄义士群起而攻之。另一方面,又在卫弘庄中竖起忠义大旗,向四乡各县召募义兵。短短数月之间,投奔者已不下数百。

  当中包括在山西平阳的乐进,在山东山阳巨鹿的李典等人,均颇有名望,曹操并且任乐进、李典二人为帐前幕僚。

  过了两日,有一位叫夏侯的壮士,带着一千庄丁前来投奔。细问之下,曹操得知原来是他祖父夏侯海的兄弟之孙,亦即曹操的同宗兄弟,夏侯武艺精湛,十四岁即学武拜师,学得一身本领。后来有人辱骂他的师父,夏侯将此人杀了,与同族兄弟夏侯渊一齐率庄丁前来投效曹操。曹操不由大喜过望。

  喜事接踵而来,不出二日,又有同姓兄弟曹洪、曹仁二人,率一千兵勇前来投奔。二人武艺精通,更晓兵法,是大将之材。

  曹操不数日间,已聚兵数千,声势大壮,卫弘又尽出家财,置办盔甲器械旌旗粮草马匹,一支曹家军队很快便装备起来了。

  此时,曹操才忽然忆起天机隐侠――庞德公给他的临别赠言:“海纳百川之成其海,只要公子心胸如海,又何愁百川不来归附哉?”曹操心中不由十分感慨,暗道:我当日错杀吕伯屠一家,虽为势所逼,但亦是心胸不够阔,疑心太重之故,才白白失去陈宫这一位人才……可惜,可惜……心中感慨叹息不已。也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曹操极力抑制自己的多疑心性,虚怀待人,广纳人才,为他的大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卷一・第九回 方天画戟

  当日,董卓于朝中按剑逼朝中大臣废立汉帝,司隶校尉袁绍曾毅然挺身而出表示反对,几乎被董卓杀害,袁绍一怒之上,于宫门挂印弃官而去,袁绍返回故乡河南的汝阳,之后又前去他袁家势力最大的地域――冀州,出任董卓为收买他而封的渤海守之职。

  袁绍在勃海,秘密招兵买马,很快便建立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成为袁绍与天下英雄争锋竞逐的本钱。他的胞弟袁术,原本任朝廷的虎贲中郎将,见其兄出逃,亦逃亡到河南的南阳地区,招兵聚众,经过一番励精图治的整顿,终于成了当地的土霸王。

  袁绍心中极恨董卓,因此接到曹操所发的讨伐董卓檄文,便聚集旗下文武将官,统带大军三万,离开渤海大营,前来与曹操会合。

  袁绍大军抵达陈留(在河南开封地区陈留县),曹操当日便与袁绍会面。两人曾于朝廷共事,又一同入宫诛杀宦官,志趣相投,谈笑甚欢。而且两人均受董卓逼害,对董卓同仇敌忾,因此二人很快便商妥,共发讨伐董卓檄文,号召天下各州郡地方统帅,出兵会盟,共同讨伐董卓。很快,讨伐董卓的檄文,便向各州郡发下去了。

  这一篇讨伐董卓的檄文大意道:“今绍、操等以大义告示天下:董卓欺骗天地,君灭国,淫乱宫廷,残害生灵,恶如豺狼,罪行滔天!我等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志扫清华夏,剿除群凶。望各地回应,各举义兵,共讨国贼,扶持王室,拯救黎民,安抚百姓。檄文到日,请即奉行兴兵。”

  讨伐董卓的檄文,说得大义凛然,令人振奋。各地州郡豪杰,纷纷响应。

  第一路诸侯,是袁绍之弟,南阳大守(河南南阳地区)袁术,统兵二万,前来会合。

  第二路诸侯是冀州刺史(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地区)韩馥,带兵一万,前来会盟。

  第三路是颖州刺史(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孔。统兵一万,开赴陈留。

  第四路是衮州刺史(北部、山东西南部)刘岱,统兵一万五千,前来回应。

  第五路是河内太守(即河南腹地)王匡统兵一万,响应讨伐董卓。

  第六路是曹操军所在地的陈留太守张邈,派兵加入曹操的军队。

  第七路是东郡太守(今河南淮阳地区)乔瑁,兵力有一万。

  第八路是山阳太守(山东省金乡县一带地区)袁遗,带兵一万,前来会盟。

  第九路是济北郡相(相当于太守,今山东济水以北地区)鲍信,领兵一万,前来会盟。

  第十路是北海太守(山东省昌乐县一带)孔融,统兵一万五千,向陈留开发。

  第十一路是广陵太守(江苏省江都县地区)张超,统兵一万,前来会盟。

  第十二路是徐州刺史(山东省郯城县一带)陶廉,统兵一万会盟。

  第十三路是西凉太守(甘肃省西北部敦煌、酒泉一带,亦即董卓的起家之地)马腾,统一万五千西凉兵前来助阵。

  第十四路是北平太守(河北、北京一带)公孙瓒,统兵一万五千,南下会盟。

  第十五路是上党太守(山西省东南部衷治县一带)张扬,统兵一万,西行会盟。

  第十六路是长沙太守(湖南长沙地区)孙坚,率兵一万五千,前来助阵。

  上述十六路大军,皆应召而来,向陈留、洛阳一带进发,前来会盟。加上袁绍、曹操的二路,共计十八路诸侯,总兵力达三十万,前来陈留会盟,讨伐董卓,声势十分浩大,而上述十八路诸侯,也就是日后逐鹿中原的十八路英雄好汉了,因此详列于前,往下自有详细叙述。

  十六路诸侯豪杰,分东、南、西、北四路,向洛阳都城方向进发,其中北平太守公孙瓒,曾与刘备同拜学于卢植处,和刘备情同兄弟。公孙瓒喜穿一身白战袍,骑白色骏马,北平又属“辽西”,因此当时人称公孙瓒为“辽西白马将军”。他统兵一万五千人,一路南下,路经德州平原(今山东省陵县)地域时,忽遇上一位故人。

  公孙瓒在白马上远远望见,在桑树林中,闪出一面黄旗,却仅得数骑,驰奔而出。公孙瓒仔细一看,原来来人竟是昔日的同窗好友刘备,刘备身边还有两名英伟大汉,三五随从。那二名英伟大汉,自然便是关羽和张飞,但公孙瓒离开涿县已久,根本不认识关、张二人。

  公孙瓒见是刘备,十分高兴,连忙问道:“贤弟为何在此出现?”刘备长叹一声道:“小弟逃难,在此地隐身。闻公孙兄大军至此,特来迎候。”

  公孙瓒伸手一指关羽、张飞二人,道:“这两位壮士是什么人?”

  刘备道:“乃小弟之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也。”

  公孙瓒喜道:“闻说贤弟破黄巾贼时,有义弟二人,出力不少,便是这两位壮士么?”

  刘备道:“的确如此。”

  公孙瓒十分欣赏,问道:“他二人现居什么职位?”

  刘备道:“乃布衣草民之身。”

  公孙瓒叹道:“如此真可谓埋没英雄也!如今董卓作乱,天下诸侯皆前去讨伐,贤弟何不带同关、张二位壮士,一同前去,为匡扶汉室出力,亦可趁此机会建功立业,你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