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论十三首 脉证二条)
问曰:上工(1)治未病(2),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3),四季脾旺(4)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夫人禀五常(5),因风气(6)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7)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8),中人多死。千般疢难(9),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10)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11)、吐纳(12)、针灸、膏摩(13),勿令九窍(14)闭塞;更能无犯王法(15)、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16)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17)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
问曰:病人有气色(18)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色,有水气(19);色黄者,胸上有寒(20);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21),色鲜明者有留饮(22)。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23)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24)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25)细而长者,头中病(一作痛)。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26),在下焦者,其吸远(27),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28)者,不治。
师曰:寸口(29)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30)。肝色青而反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问曰:有未至而至(31),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32)夜半少阳起(33),少阴之时,阳始生(34),天得温和。以(35)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末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大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36),其病在表;浮者在后(37),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问曰:经云(38):"厥(39)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师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此为卒厥(40),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目出,为入府,即愈。
问曰:脉脱(41),入藏即死,入府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42),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问曰:阳病(43)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44)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45)、咽(46)、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47),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48)、七伤(49)、六极(50)、妇人三十六病(51),不在其中。
清邪(52)居上,浊邪(53)居下,大邪(54)中表,小邪(55)中里,馨饪(56)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57)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58),寒中于暮(59),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60),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问曰:病有急当救(61)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夫病痼疾(62)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63)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64)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65),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夫诸病在藏(66),欲攻(67)之,当随其所得(68)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注释:
(1)上工:高明的医生。古时就医生技术的优劣,分为上、中、下三等。治愈效果达十分之九的为上工;十分之七的为中工;十分之六的为下工。
(2)治未病:治疗未病的脏腑。
(3)实脾:调补脾脏。
(4)四季脾王:王(wàng)通旺。四季脾旺指一年四季脾气都很旺盛。
(5)人禀五常:禀:受之意,五常:即五行。
(6)风气:自然界的气候。
(7)元真:元气或真气。
(8)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客气邪风指能令人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9)疢难(chènnàn):疢,热病也,亦作疹。意思是烦热,疾病,难,指疾苦。
(10)适:刚才
(11)导引:古代运动疗法的一种。《一切经音义》云:“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12)吐纳:吐故纳新。是调呼吸的一种养生却病方法。
(13)膏摩:用药膏摩擦体表一定部位的外治方法。
(14)九窍:两耳、两目、两鼻孔,口及前后二阴。
(15)无犯王法:不要违犯国家法令,免受刑伤。
(16)服食:即衣服、饮食。(17)三焦:指气血、体液流通的道路。
(18)气色:五脏六腑之精华,藏于内者为气,现于外者为色。
(19)水气:病名。指人体内有水气。
(20)寒:指寒饮。
(21)便难:指大便难。
(22)留饮:水饮停留体内。
(23)寂然:安静而无语声。
(24)喑喑然:声音低微而不流畅。
(25)啾啾然:声音细小而长。
(26)吸促:指吸气浅短而困难。
(27)吸远:指吸气深长而困难。
(28)呼吸动摇振振:形容呼吸迫促而引起的全身振动。
(29)寸口:一名气口,又名脉口。本条寸口,包括两手的六部脉。
(30)四时各随其色:指春青、夏赤、秋白、冬黑。
(31)未至而至:前面的“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那个时令的气候到。
(32)甲子:是古代用天干、地支配合起来计算年月日的方法。天干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互配合,始于甲子,终于癸亥,共六十个。“甲子”是其中第一个。这里是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非指甲子日。
(33)少阳起:少阳,是古代用来代表时令的名称。始于少阳,终于厥阴。少阳起:是说一阳从东方起而出于地上。
(34)阳始生:阳气开始生长。
(35)以(yǐ已):通已。
(36)前:指关前寸脉。
(37)后:指关后尺脉。
(38)经云:经,指古代医经,何书失考。
(39)厥:上逆之意。厥阳指阳气偏盛,孤阳上逆之意。
(40)卒厥:卒同猝。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症。
(41)脉脱:指脉乍伏不见。是邪气阻遇正气,血脉一时不通所致。
(42)浸淫疮:是皮肤病之一种,能从局部遍及全身。
(43)阳病:指属外表经络的病症。
(44)阴病:指属内部脏腑的病症。
(45)哕(yuě郁):即呃逆。
(46)咽(yē噎):指咽中梗塞。
(47)六微:即六腑。
(48)五劳:《素问?宣明五气篇》及《灵枢?九针论》均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为五劳所伤。
(49)七伤:《巢源》以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50)六极:指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
(51)妇人三十六病:《千金》作十二症、九痛、七害、五伤、三痼。《巢源》与此同。
(52)清邪:即雾露之邪。
(53)浊邪:即水湿之邪。
(54)大邪:指风邪。
(55)小邪:指寒邪。
(56)馨(xīn)饪(rèn):指饮食物。
(57)五邪:即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58)前:指午前。
(59)暮:指下午。
(60)皮腠:即皮肤,腠理的简称。
(61)救:即急先救治的意思。
(62)痼疾:指积久难治的疾病。
(63)卒病:指突然得的疾病。
(64)所得:指适合病人的饮食居处。
(65)所恶:指病人所厌恶的饮食居处。
(66)在藏:这里泛指在里的疾病。
(67)攻:作治字解。
(68)所得:相结合的意思。
译文:
有人问道:高明的医生治病,往往治疗没有发病的脏腑,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回答说:治疗尚未发病的脏腑,是因为疾病可以传变的缘故,例如诊察到肝脏病症,根据五行相乘规律,就知道肝病可以传脾,治疗的时候应当首先调补脾土,但一年四季脾气都很旺盛的时候,那就不需要补脾。一般的医生不懂得这种相传的规律,见到肝病,不理解必须先调补脾土的道理,而只单纯地治疗肝病。对于肝虚证的治疗,可采用酸味药物补益,焦苦的药物协助,还要用甘味药物来调和。五味各有归经,酸味入肝经,焦苦味入心经,甘味入脾经。因为脾气旺盛就能制约肾,肾气虚弱则水液代谢失常而停留下焦,水不上行抑制心火,心火旺盛则伤肺,肺脏被伤,其气虚弱,肺虚不能制约肝,则肝气旺盛,从而肝病就可自行痊愈。这就是治肝需要补脾的奥妙所在。治疗肝虚证则用此法,实证就不能用了。医经上说:“治疗虚证用泻法,就会使虚证更虚,治疗实证用补法,就会使实证更实,正确的治法,必须是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肝病当按虚实分治,其他脏腑的病症均可仿照此种方法治疗。”人体禀受自然界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凭借自然界气候而生长。自然界气候固然能够化生万物,但亦能伤害万物,犹如水能浮舟,也可覆舟。只要五脏真气充实,营卫通畅,人体就不会发生疾病;若受到令人致病的不正常气候伤害人体,就可以发生疾病,甚至造成死亡。一切疾病的致病原因和途径,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经络先感受邪气,然后传入脏腑引起疾病,这是内因;二是:外邪侵袭皮肤,影响四肢、九窍的血脉正常运行而引起疾病,这是外因;三是:由于房室不节,金刃虫兽所致的伤害,这是不内外因。用这种方法归纳,则发病的原因便可囊括无遗了。假使人们平时善于摄生保养,内养正气,外慎风邪,不让外邪侵犯人体经络,便能保持健康。如有不慎,感受外邪,应在外邪刚侵犯到经络,尚未内传到脏腑的时候,就及时进行治疗;当四肢刚感到沉重不适的时候,立即采用导引、吐纳、针炙、膏摩等治疗方法,不使九窍闭塞不通;同时注意不触犯国家法令,避免禽兽伤害,做到房事有节、衣着、饮食冷热适中、五味调和,不使形体虚损。这样,病邪就没有机会侵犯人体腠理。所谓腠,即指皮肤的毛窍,是人体三焦元真之气的通路,为血气所灌注的地方;理,是皮肤、脏腑的纹理。二者均为御邪护正的屏障。有人问:病人的气色反映在面部,怎样根据病人的不同气色来辨别疾病呢?我想听听您的意见。老师回答说:鼻部出现青色,又有腹中疼痛,如果再见到极度怕冷的现象,就是危重症候;鼻部颜色变得微黑的,为水液内停;面部颜色发黄,为寒多内停胸膈;面部呈现白色,为失血所致;失血过多的病人,假使面部出现微红如妆之色,而又不在严热的夏季,多为虚阳浮越于上,阴阳离决的死证;若两眼直视,转动不灵活,为严重的痉病,属不治之证。又面色发青主痛证;面色发黑为肾劳;面色红赤主风热;面色发黄,多有大便困难;面部浮肿,颜色鲜明光亮的,为水饮内停之证。老师说:病人安静无语声,常突然惊叫的,多属于关节疼痛的病症;说话的声音低微而不清澈的,则多为痰湿阻遏于胸膈之间,气机壅塞的病症;说话的声音细小而呻吟不断的,是头痛病。老师说:病人呼吸的时候摇动两肩的,是邪气壅塞胸间;呼吸的时候引动肺气升而不降的,则为咳嗽;病人张口呼吸,上气不接下气的,这是肺痿病,常伴咳嗽,吐涎沫。老师说:病人吸气比较短促,这是病邪阻塞中焦,气不能下降之故,为实证,应当服泻下药则病愈;假如吸气短促属于虚证的,为无根失守之气,顷将自散,其病难治。病在上焦心肺的,则吸气短促而困难的;病在下焦肝肾的,肾失摄纳而吸气深长,都属难治的病。如果呼吸困难伴有全身动摇不止的,为元气大亏,形气不能相保,为不治之症。老师说:两手的六部脉象随着五脏所旺的季节而发生变动,并且面部颜色也随之有所变化,即色、脉、四时相应一致。例如春季肝旺的时候,面色青、脉象弦属正常无病,其它季节应表现的颜色是夏赤、秋白、冬黑。如果在春季肝旺不见青色而反见白色,脉反见毛脉,这些都不是肝旺的季节应有的颜色与脉象,即为非其时色脉,都会发生疾病。有人问道:自然界的时令和气候,一般来说是相应的。有时时令没有到而那个时令的气候已到,有时时令到了而那个时令的气候没有到,有时时令到了而那个时令的气候当去不去,有时时令到了而那个时令的气候又太过,所谓“春行夏令”,应该怎样来理解呢?老师回答说:“冬至节气以后的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是少阳当令的时候,阳气初生,天气温暖和煦。如果冬至后没有到甲子日,而气候已经变暖,这就是时令末到,气候已到;如已到甲子日,气候尚未温暖,这是时令已到,而气候未到;如已到甲子日,气候仍然寒冷,这是时令已到,而严寒的气候当去不去;如已到甲子日,气候变得象盛夏五六月那样炎热,这是时令到,而温热气候来得过分剧烈。
老师说:病人的浮脉见于关前寸部,主病在表;浮脉见于关后尺部,为病在里。腰背疼痛,不能行走,必然出现呼吸短促的病危症候。有人问道:医经上说:厥阳独行如何解释?老师回答说:这是阴气衰竭,阳气失去依附,有阳无阴,有升无降,孤阳上逆,所以称谓厥阳。有人问道:寸口的脉象沉大而滑,沉脉主血实,滑脉主气实。血实与气实相互搏结,血气病邪入脏,则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病邪入腑,邪有出路,故病轻易愈,预后良好,这叫卒厥病。入脏、入腑应该怎样来区别呢?老师回答说:突然昏倒后,病人口唇呈现青紫,皮肤和四肢发凉,这是入脏的表现,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如果病人身体温和,微汗自出,这是入腑的表现,病轻易愈。有人问道:有的病人脉搏一时不通,乍伏不见,就预后来说是入脏即死,入腑即愈,这应该怎样理解呢?老师回答说:不仅仅脉脱这种病症预后是这样,其它各种病也是这样的。比如浸淫疮这种皮肤病,能从局部遍及全身。若疮从口向四肢发展的,其趋势为由内向外,病可以很快治愈;若疮始于四肢,然后逐渐向口蔓延,其趋势由外向内,则病不易治愈。总而言之,病在脏,病情重;病在腑,病情轻;病由外传内的难治;病由内传外的易治。有人问道:阳病有十八种包括哪些病症呢?老师回答说:包括头痛,项、腰、脊、背、脚抽掣疼痛。阴病十八种包括哪些病症呢?老师回答说:有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种,合为九十种病;人又有六腑,各有十八种病,合为一百零八种病。还有五劳、七伤、六极和妇女三十六种病,都不包括在内。雾露之邪,多伤害人的上部;水湿之邪,多伤害人的下部;风邪多伤人的体表;寒邪多伤害人体之里;饮食不节从口而入,这是食积为病。风、寒、湿、雾、饮食五种病邪伤害人体,各有一定的规律。风邪多在上午伤害人体,寒邪多在傍晚伤害人体;湿邪伤人偏于下部,雾邪伤人偏于上身。风邪侵犯人体多表现为浮脉,寒邪侵袭人体表现为紧脉,雾露之邪伤害人体皮肤腠理,湿浊之邪流注关节,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极寒之邪易伤经脉,极热之邪易伤络脉。有人问道:对于急症,有的先治里证,有的先治表证,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回答说:疾病在表,医生误用下法治疗后,病人出现下利清谷不止,这时虽然有身体疼痛的表证,亦应当立即救治在里衰微之阳气,服药后,病人仍有身体疼痛的表证者,如果大便恢复正常,应赶快治表。病人患有难治的慢性病,现又得了新感之疾,治疗方法应该是先治新病,然后治疗慢性病。老师说:五脏的疾病,能够得到适合病情需要的饮食、居住场所,病就可以好;同样,五脏的病,如果遇到病人所不喜欢的、厌恶的饮食、居处,疾病就会加重。假使病人突然想吃平素不爱吃的食物,食后会助长病邪,引起发热。大凡治疗各种在里属实的病症,都应当视其具体情况进行治疗。譬如口渴,属阴虚内热与水邪互结的,应该给予猪苓汤育阴利水,水去而热除,口渴随之而解。其他类似的病症也可依照这个例子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