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治汇补 » 证治汇补全文在线阅读

《证治汇补》痿

关灯直达底部

大意

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 。(内经)肺主诸气。畏火者也。脾主四肢。畏木者也。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邪则热矣。肺既受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脾得木邪而伤矣。

肺伤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作矣。(丹溪)

内因

诸痿有皮脉筋肉骨五痿之名。应乎五脏。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肝主筋膜。肾主骨髓。惟喜怒劳色。五内虚耗。使皮肤血脉肌肉筋膜骨髓。无以运养。故致痿 。(汇补)

外候

皮痿者。色枯毛落。喘呼不已。肺受热也。脉痿者。色赤脉溢。胫纵不任地。心受热也。筋痿者。色苍口苦。爪枯筋挛。肝受热也。肉痿者。色黄肉 。肌痹不仁。脾受热也。骨痿者。色黑耳焦。腰膝难举。肾受热也。(汇补)

脉法

痿属肺热。传于五脏。其脉多浮而大。或尺脉虚弱。或缓涩而紧。(玄要)

痿挟标症

内热成痿。此论病之本也。若有感发。必因所挟而致。有湿热者。有湿痰者。有气虚者。有血虚者。有阴虚者。

有死血者。有食积妨碍升降道路者。当明辨之。

湿热痿

湿热痿者。雨湿浸淫。邪气蒸脾。流于四肢。自觉足胫逆气上腾。或四肢酸软肿痛。或足指麻木顽养。小便赤涩。脉来沉濡而数。此皆湿热在下之故。所谓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也。宜升阳燥湿。禁用填补之剂。(汇补)

湿痰痿

湿痰痿者。肥盛之人。血气不能运动其痰。致湿痰内停。客于经脉。使腰膝麻痹。四肢痿弱。脉来沉滑。此膏粱酒湿之故。所谓土太过。令人四肢不举是也。宜燥脾行痰。(汇补)

气虚痿

气虚痿者。因饥饿劳倦。胃气一虚。肺气先绝。百骸溪谷。皆失所养。故宗筋弛纵。骨节空虚。凡人病后手足痿弱者。皆属气虚。所谓脾既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而不用也。宜补中益气。(汇补)

血虚痿

血虚痿者。凡产后失血后。面色痿黄。手足无力。不能行动者也。宜滋养荣血。然血生于脾。往往用养血药。

而痿如故者。脾虚不能生血也。能补其脾。则血自旺。而痿自愈矣。(汇补)

阴虚痿

阴虚痿者。酒色过度。下焦肝肾之火。燔灼筋骨。自觉两足极热。上冲腿膝。酸弱痿软。行步艰难。不能久立。

脉来涩弱。或左脉虽大。按之无力。宜峻补精血。以扶肝肾。(汇补)

血瘀痿

血瘀痿者。产后恶露未尽。流于腰膝。或跌扑损伤。积血不消。四肢痛而不能运动。致脉涩而芤者。宜养血行瘀。(汇补)

食积痿

食积痿者。饮食太过。妨碍道路。升降失常。脾气不得运于四肢。手足软弱。或腹膨胀痛。或恶心嗳气。右手脉洪弦滑者。宜运脾消导。从食积治。俟食消积化。然后补脾。(汇补)

痢后痿

痢后脚软胫疼。或膝肿者。此下多亡阴所致。宜补脾兼升举之剂。若作风治。则反燥其阴而痿难愈。间有痢后兜涩太早。积瘀不清。下注隧道经络而成痿者。此又当行气逐瘀。与前症迥异矣。(汇补)

痿症总辨

痿与柔风脚气相似。但彼因邪实而痛。痿属内虚而不痛。(三因方)其痿症亦有作痛者。必挟火挟痰挟湿挟瘀而起。切不可混同风治。(汇补)

治法

治痿独取阳明。因阳明经为水谷之海。主化津液。变气血。以渗灌溪谷。而润筋脉者也。况阳明之经。合于宗筋。会于气街。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五脏无所禀。不能行血气。濡筋骨。利关节。则宗筋弛纵。带脉不引而为痿。故古人治痿。首重阳明。此为气虚者立法也。其专重肾肝。因肾主骨而藏精。肝主筋而藏血。故肾肝虚。则精血竭。精血竭。则内火消烁筋骨为痿。治当补养肾肝。此为阴虚者立法也。善治者辨其孰为气虚。孰为阴虚。合宜而用。至于七情六欲。所挟多端。或行痰瘀。或清湿热。泻实补虚。是在神而明之。(汇补)

肺热禁温剂

若肺金壅塞。阳气不能下达。两足畏冷。重绵裹蔽而外跗仍热。小便涩数者。宜清肺和胃。若认阳虚。妄投刚剂。其痿必甚。(六要)

胃虚禁寒剂

至于食少肌瘦。或泄泻者。虽有内热血虚之症。必以芳香甘温之品。先复胃气为主。盖胃为万物之母。资生气血之乡。饮食进而痿弱自健。若拘于泻南补北之说。久任寒凉。则谷气益衰。四末益枯矣。(汇补)

痰热禁浓味

脾胃虚症。诚宜藉五味以养之。若湿痰湿热成痿者。必须严戒浓味。以免生痰。盖天产属阳。膏粱发热。若不淡泊。难以安全。可见虚症与实症不同。非但用药各别。即服食亦异也。(汇补)

死候

骨痿久卧。不能起于床者死。

用药

血分虚者。主以四物汤。加牛膝、秦艽、杜仲、独活。有火者。加黄柏、知母。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丹皮、牛膝、玄胡索等。气虚者。用四君子汤。虚热者。补气和中汤。肾虚者。地黄丸。或丹溪补阴丸。虚热者。虎潜丸。虚寒者。还少丹加鹿茸。食积成痿者。二陈汤。加神曲、山楂、麦芽、枳实。湿痰痿者。二陈二术。加竹沥、姜汁。痰火痿者。二陈汤。加黄芩、山栀。或黄柏。竹沥。湿热痿者。东垣健步丸、清燥汤。膏粱壅热者。承气汤。

【附:鹤膝风】

鹤膝风乃调摄失宜。亏损足三阴经。风邪乘虚而入。以致肌肉日瘦。内热食减。肢体挛痛。久则膝大而腿细。若伤于脾胃者。补中益气汤为主。伤于肝肾者。六味地黄汤为主。若欲作脓或溃后。十全大补汤为主。

皆佐以大防风汤。初起须用葱熨。可以内消。若见症口干头晕。并用补中益气汤。饮食少。胸膨胀。大便泄。

并用六君子汤。热来复去。有时而动。脓水清稀。肌肉不生。并用八珍十全大补汤。脐腹冷疼。脚膝无力。头晕吐痰。小便频数。并用八味丸。(立斋)

【附:阴痿】

肾乃坎象。水火具焉。阴阳交济。伎巧生焉。故有房劳太甚。宗筋弛纵。发为阴痿者。乃命门火衰。譬之严冬。

百卉凋残也。亦有思想无穷。气郁心肾而为阴痿者。乃下焦火郁。譬如炎暑。而草木下垂也。火衰者。桂附八味丸。火郁者。知柏六味丸。如肾经火郁而阴痿者。合服知柏清火坚肾之品。立见其效。须临症审察。不可偏认为火衰也。(汇补)

【附:解 】

解 者。脊脉痛而少气懒言。(内经)形迹懈怠。筋脉弛解。坐行不任。尺脉缓涩。此即痿类也。(医统)

痿 选方

虎潜丸龟板 黄柏(各四两) 知母 熟地(各二两) 牛膝(三两半) 白芍(一两半)

锁阳(一两) 陈皮(七钱) 当归 虎胫骨(各一两)

冬月加干姜五钱。末之。羊肉为丸。盐汤下。加附子。治痿 如神。

清燥汤(东垣) 治湿热成痿。

人参(三分) 黄 (一钱半) 苍术 白术(各一钱) 陈皮(五分) 泽泻(五分)

茯苓 升麻(各三分) 当归(一钱二分) 生地 黄柏 柴胡麦门冬 甘草 神曲 猪苓(各二分) 黄连(一钱)

水煎服。

补气和中汤即补中益气汤加苍术、黄柏、白芍、茯苓。

东垣健步丸 治湿热痿症。

羌活 柴胡(各五钱) 防风(三钱) 川乌(一钱) 滑石(炒半两) 泽泻(三钱)

防己(酒洗一两) 苦参(酒洗一钱) 肉桂 甘草(炙) 栝蒌根(酒制各半两)

为末。酒糊丸。每服煎愈风汤下。

神龟滋阴丸 治足痿。

龟板(四两酒炙) 黄柏 知母(炒各二两) 枸杞子 五味子 锁阳(各一两) 干姜(半两)

末之。猪脊髓为丸。

小丹(玄珠) 去风释冷。补劳益血。强筋壮骨。添精固髓。活血驻颜。安神益智。种子温经。延年益寿。

熟地 肉苁蓉(各六两酒洗) 五味子 菟丝子(各五两酒浸) 柏子仁 天门冬(去心)

蛇床子(炒) 覆盆子 巴戟(酒浸去心) 石斛(各三两) 续断 泽泻人参 山药 远志(炒去心) 山茱 菖蒲 桂心白茯苓 杜仲(炒去丝各二两) 天雄(炮去皮脐一两)

炼蜜丸。温酒下。

换骨丹 治风症。兼治鹤膝风。

防风 牛膝 当归 虎骨(酥炙各一两) 枸杞(二两) 羌活独活 龟板 秦艽 萆 松节 蚕砂(各一两) 茄根(洗二两) 苍术(四两)

或酒浸。或为末。或酒糊丸。俱可服。

大防风汤 治足三阴虚。外邪乘虚而入。成鹤膝风症。或附骨疽肿痛或不痛者。

川芎(一钱半) 肉桂 黄 (各五分) 白芍 附子 牛膝(各一钱)

白术 羌活 人参 防风(各二钱) 杜仲 熟地 炙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三五剂后。再服调补之药。

愈风汤(方见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