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简(左) 感风入肺,肺失清肃。咳嗽痰色黄浓,夜重日轻。脉象带数。宜肃肺化痰。
粉前胡(一钱) 马兜铃(一钱五分) 牛蒡子(三钱) 茯苓(三钱) 橘红(一钱) 炒杏仁(三钱)
竹沥半夏(一钱五分) 冬瓜子(三钱) 象贝(二钱) 肺露(一两)
二诊 咳仍不止,痰黄而浓,咽痒头胀。风温外薄,肺胃内应,气热而肺失肃耳。肃肺以清气热。
山栀皮(三钱) 川贝母(二钱) 粉前胡(一钱) 花粉(二钱) 桔梗(一钱) 冬瓜子(四钱)
马兜铃(一钱五分) 炒杏仁(三钱) 枇杷叶(去毛四片)
三诊 咳渐减疏,口燥咽干轻退。再清金润肺,而化气热。
北沙参(四钱) 川贝母(二钱) 光杏仁(二钱) 炒枳壳(一钱) 桔梗(一钱) 冬瓜子(四钱)
马兜铃(一钱五分) 炒竹茹(一钱) 枇杷膏(五钱)
宋(媪) 冬藏不固,感召风邪,肺合皮毛,邪袭于外,肺应于内。咳嗽咽燥。宜清肃太阴。俟咳止再商调理。
川贝母(二钱) 桔梗(一钱) 杏仁泥(三钱) 花粉(二钱) 茯苓(三钱) 桑叶(一钱)
冬瓜子(三钱) 前胡(一钱) 川石斛(四钱) 菊花(一钱五分) 枇杷叶(去毛四片)
二诊 清肃太阴,咳仍不减,夜重日轻,舌干咽燥。肺肾阴虚,虚多实少。宜兼治本。
北沙参(三钱) 川贝母(二钱) 甜杏仁(三钱) 川石斛(四钱) 青蛤散(四钱) 茯苓(三钱)
前胡(一钱) 桔梗(八分) 枇杷叶(去毛四片) 琼玉膏(四钱二次冲服)
秦(童) 风温袭于肺胃。咳嗽气逆,身热头胀。脉数右大。肺本清虚,今为风邪所阻,则降令无权。宜清肃太阴,疏泄肌表。
牛蒡子(三钱) 光杏仁(三钱) 薄荷(一钱) 炒枳实(一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粉前胡(一钱)
广橘红(一钱) 茯苓(三钱) 象贝母(二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
陈(右) 肾本空虚,封藏不固,暴凉暴暖,感于肌表,肺辄内应,痰饮因而复发。气喘胸闷,痰不得出,痰从偏左而来,以肝用主左,肝气挟痰上逆,所以其势尤甚。药饵之外,务须怡情以条达肝木,使气不上逆,勿助痰势,其病自然少发也。
代赭石(四钱) 杜苏子(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川桂枝(四分) 旋复花(二钱)
杏仁泥(三钱) 煨石膏(四钱) 枳壳(一钱) 郁金(一钱五分)
陆(左) 肺有伏寒,至冬寒水行令,阳气不化,以致寒饮停于肺下,咳嗽右胁作痛。宜温疏太阴之表,以觇动静如何。
不去节麻黄(三分另煎去沫冲) 制半夏(二钱) 茯苓(四钱) 冬瓜子(四钱)
不去皮尖杏仁(三钱) 生香附(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旋复花(一钱包) 不去节甘草(三分)
炒苏子(三钱) 枳壳(一钱) 磨郁金(五分冲)
二诊 温疏太阴之表,咳略减轻。而脉象微数,营液不足之征。论病宜续进苦温,然肺虽恶寒,心则恶热,脉沉带数,未便耗伤营分,再出之以和平。
粉前胡 广橘红 制半夏 云茯苓 旋复花 杏仁泥 炒苏子 炒黄川贝母 蜜炙紫菀另附梨膏方麻黄(四钱蜜炙去沫) 茯苓(四两) 煨石膏(二两) 桔梗(八钱) 枳壳(八钱) 姜汁(二钱) 大荸荠(八两) 甜杏仁(七两荸荠同打汁冲) 杜苏子(绞汁冲四两) 白莱菔(打汁冲一斤) 竹沥(四两冲) 荆沥(二两冲) 悉尼(一斤)
上药熬膏,每日服一调羹,开水送下。
鲍(左) 久咳而痰滞肺络,痰为阴类,所以每至暮夜,则凝聚郁塞,窒碍肺气,气逆咳频,至日中阴得阳化,咳即大减。若非祛尽宿痰,则根株不能杜截。但为病已久,不易祛逐耳。
制半夏 炙紫菀 茯苓 炒黄川贝 苦桔梗 海蛤壳 炒枳壳 橘红 苦杏仁 桑叶络 生甘草 苏子霜水泛为丸,每服三钱。
邵(左) 肺感风温,复以熬夜受寒,寒束热郁。由咽痛而致呛咳,痰不爽出,头胀恶寒。脉象沉弦。邪郁太阴,金失降令。拟辛温寒合方,以彻肺邪。
蜜炙麻黄(四分) 生甘草(四分) 蜜炙橘红(一钱) 茯苓(三钱) 前胡(一钱) 煨石膏(二钱)
光杏仁(三钱) 炒枳壳(一钱) 老生姜(三片)
二诊 辛温寒以彻肺邪,咳仍不减。脉弦微数。热郁于肺。再宜清金肃肺。
炙桑皮(二钱) 生甘草(五分) 淡芩(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冬瓜子(四钱) 地骨皮(二钱)
肥知母(二钱) 前胡(一钱) 川贝母(二钱) 枇杷叶膏(五钱)
周(左) 航海感风而咳剧,虽经养肺而咳止住,然肺络之中,邪未尽泄,所以稍一感触,辄喉痒咳剧。疏其新感,咳即渐减腠理日疏,邪仍内踞。金病则不能制木,木火自必刑金。然右脉浮滑,病仍在肺。前贤谓邪在肺络,或邪未楚而适投补益,以致邪伏难泄者,三拗汤主之。然苦温疏散,恐伤肺体。兹拟肺露而变其法,作日就月将之计,庶几疏不碍表,补不滞里耳,请备方家正之。
不落水猪肺(一只) 不去节麻黄(六钱) 不去皮尖杏仁(三两) 不去节甘草(一两)
三味与猪肺一同蒸露,随意温服。
王(左) 降化温疏,脉证相安。久病而投猛剂,行侥徼幸,固知者所不为,然邪与正不能并立,不去其邪,何以保全其正气,则和平缓治,是犹畏疡溃之痛而养毒也,再作背水之计。
粉前胡 光杏仁 制半夏 广橘红 茯苓 炙紫菀 荆芥穗 炒蒌皮 苏梗子 梨肉二诊 肺感风邪,不为疏解,反为补益,以致邪恋而不得泄,咳久不止。脉濡而气口独浮。既从外感而来,虽经日久,不得不为疏泄也。
不去节麻黄 不去节甘草 不去皮尖杏仁 炒蒌皮 炒枳壳 炒苏子 广郁金 茯苓 蜜炙橘红 桔梗杨(左) 咳嗽气逆痰多,遍身作痛。脉象弦滑。痰饮阻肺,肺失降令,络隧因而不宣。姑辛温寒以开饮邪。
川桂枝(五分) 白茯苓(三钱) 光杏仁(三钱) 炒苏子(三钱) 煨石膏(三钱) 广橘红(一钱)
甜葶苈(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二诊 辛温寒合方,咳嗽气逆,十退五六。的是肝气挟饮上逆。再以退为进。
姜半夏(二钱) 炒苏子(三钱) 白茯苓(三钱) 猩绛(五分) 炙黑草(三分) 广橘红(一钱)
川桂枝(四分) 旋复花(二钱) 上川朴(七分) 青葱管(三分)
三诊 痰喘大退,咳嗽未定,两胁作痛亦止。再为温化。
白芥子(四分炒研) 广橘红(一钱) 茯苓(三钱) 旋复花(二钱包) 光杏仁(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炒苏子(三钱) 枳壳(一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猩绛(五分)
马(左) 肺有伏寒,感风咳逆。且疏新感,俟咳减再商。
制半夏 光杏仁 白茯苓 枳壳 砂仁 炒苏子薄橘红 前胡 桑叶又 咳嗽稍减。的是肺有伏寒,而肺气暗虚。前法出入再进。
光杏仁 橘红 制半夏 款冬花 生薏仁 炒苏子 茯苓 炒黄川贝 炙紫菀肉另方川贝母(一两去心) 炒莱菔子(四两) 豆腐锅巴(八两) 白果肉(一两) 白冰糖(四两)
五味研为细末,每服四钱,开水调糊送下。或稍加糖霜。
张(左) 音塞不扬,两年之久,遂起呛咳,却不见红。脉象气口不调。寒热互阻于肺,然肺为水之上源,恐肺金日损,而变假为真。
不去节麻黄(三分) 杏仁(三钱不去皮尖) 煨石膏(三钱) 炒苏子(三钱) 不去节甘草(三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 橘红(一钱) 茯苓(三钱)
二诊 用麻杏甘膏并不汗出,咳嗽音塞,尚复如前。肺邪伏匿既深,恐变假为真。拟重药轻服法。
麻杏甘膏加细辛前胡橘红茯苓枳壳(其人竟服七剂未见过节)
三诊 用辛温寒合方,音塞较开,咳嗽大减。然天气温燥,呛咳复甚。脉象左大。伏匿之邪,虽得渐解,而肺气阴液,早为并损。再清金养肺。
南沙参(四钱) 光杏仁(三钱) 炒天冬(三钱) 白茯苓(三钱) 生甘草(三分) 川贝母(二钱)
生扁豆衣(三钱) 水炒竹茹(一钱) 生鸡子白(一枚冲服)
魏(左) 肺有伏寒,稍一感冒,咳嗽即甚。兹当天气渐寒,更涉重洋,咳嗽因而尤甚,动辄气逆。脉沉弦重按少力,舌红苔薄白并不浓腻。此风寒痰饮有余于上,而肾本空虚于下。用雷氏上下分治法。
炒苏子(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川朴(八分) 橘红(一钱) 白茯苓(三钱) 熟地炭(四钱)
嫩前胡(一钱五分) 当归(炒透一钱五分) 老生姜(三片)
二诊 上下兼治,喘嗽稍减。的是上实下虚,前法扩充。
制半夏(一钱五分) 菟丝子(盐水炒三钱) 巴戟肉(三钱) 白茯苓(三钱) 广橘红(一钱) 怀牛膝(盐水炒三钱) 紫蛤壳(四钱) 炒于术(二钱) 炒苏子(三钱) 附子都气丸(三钱晨服)
吴(左) 咳逆得食即定,中虚显然。咳甚于晨。痰在肺下,因卧而不旋运,所以至阳气初展之时,而为之咳也。下虚上实。拟补气立方。
奎党参 炒苏子 炙甘草 制半夏 粉前胡 薄橘红 川桂枝 福泽泻徐(左) 汗出略减,而咳嗽仍然不定,甚则呕涎。脉细濡软,舌黄苔白。时有凛寒之象。经谓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者气之海也。进黄 建中法。
川桂枝 炙绵 炙甘草 白芍 茯苓 郁金 煨姜张(左) 肺邪未彻,复感新风,与浊相合。头胀咳嗽身热,痰气带秽。宜以疏化。
池菊(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牛蒡子(三钱生打) 光杏仁(三钱) 桑叶(一钱五分) 冬瓜子(三钱)
荆芥穗(一钱) 枳壳(一钱五分) 前胡(一钱五分) 生薏仁(三钱) 广郁金(一钱)
二诊 疏泄肺邪,咳仍不减,痰气带秽。脉大。风邪与浊交蒸,肺胃热郁。厥阴之病,在藏为肝,在色为苍,而风气通肝,所以痰带青绿也。
冬瓜子(三钱) 生薏仁(四钱) 云茯苓(三钱) 桔梗(六分) 桑叶(一钱) 光杏仁(三钱打)
甜葶苈(四分) 粉前胡(一钱) 水炒竹茹(一钱)
三诊 咳嗽不减,痰不爽利,色带青绿。下虚上实。再清金润肺。
川贝母(二钱) 光杏仁(三钱) 蜜炙桑叶(一钱) 炒蒌皮(三钱) 冬瓜子(三钱) 生薏仁(三钱)
黑栀皮(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青芦管(八钱) 枇杷叶膏(五钱分二次服)
四诊 痰色仍带青绿,心中空豁。脉象虚细,舌红苔心霉黑。痰热上盛,真水下虚。再上下分治。
玉泉散(三钱) 川贝母(二钱) 光杏仁(三钱) 炒蒌皮(三钱) 桑叶(一钱五分) 冬瓜子(三钱)
阿胶珠(二钱) 水炒竹茹(一钱) 枇杷叶(四片炙去毛)
五诊 心中空豁较退,苔霉痰绿呛咳俱减。的是风热痰郁于肺胃,遂有火烁金伤之势。再用喻氏清燥救肺法。
阿胶珠(三钱) 生甘草(三分) 光杏仁(三钱打) 浮石(四钱) 桑叶(一钱五分) 煨石膏(三钱)
冬瓜子(三钱) 川贝母(一钱五分) 枇杷叶(去毛四片) 芦根(一两)
六诊 用喻氏法,病退十六,效方再望应手。
阿胶珠(三钱) 桑叶(一钱五分) 生甘草(三分) 地骨皮(二钱) 煨石膏(三钱) 川贝母(二钱)
冬瓜子(三钱) 干枇杷叶(三片) 肺露(一两冲)
七诊 咳嗽较定,而痰阻肺之支络,欲咳稍舒。舌心灰润。再开痰降肺。
光杏仁(三钱) 冬瓜子(三钱) 海浮石(二钱) 炒蒌皮(三钱) 郁金(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
桔梗(一钱) 茯苓(三钱) 池菊(一钱五分) 桑叶(一钱) 枇杷叶(四片)
朱(右) 每至经来,辄先腹胀,兹则感风咳嗽痰多。先治新感,再调本病。
牛蒡子(三钱) 前胡(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茯苓(三钱) 桔梗(八分) 桑叶(一钱)
光杏仁(三钱) 白蒺藜(三钱) 象贝(二钱) 丹参(二钱) 池菊花(一钱五分)
二诊 咳嗽稍减,音仍带涩。还是肺邪未清。经来腹胀,再商。
前胡(一钱) 橘红(一钱) 茯苓(三钱) 大力子(三钱) 丹参(二钱) 苏梗(三钱)
杏仁(三钱) 川贝(二钱) 蝉衣(一钱) 制香附(二钱)
三诊 音涩渐开,咳未全止。再拟清金润肺。
川贝母(二钱) 白茯苓(三钱) 炒蒌皮(三钱) 桔梗(一钱) 前胡(一钱) 光杏仁(三钱)
冬瓜子(三钱) 生甘草(四分) 生梨肉(一两)
孙(孩) 咳嗽甚则呕吐。脉濡滑,舌白。童质泄泻之后,脾运不及,生痰聚湿。复感暑风,邪与痰合,肺胃因而失降。宜降宜下。
制半夏(一钱五分) 广橘红(一钱) 白茯苓(三钱) 枳实(三分) 光杏仁(三钱打) 大力子(二钱)
粉前胡(一钱) 炒竹茹(一钱) 六一散(荷叶包三钱) 鲜佛手(一钱)
二诊 大便畅行所下秽浊甚多,凝痰乳食从此而达,发热因而大退。然肺胃邪恋未清,咳嗽呕吐未止。再从疏肺之中,参以甘辛法。
前胡(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杏仁(二钱) 橘红(一钱) 薄荷(七分后入)
炒竹茹(一钱) 薏仁(三钱) 姜汁(三滴) 枇杷叶(二片去毛) 活水芦根(六钱)
三诊 发热已退,咳亦降序,大便数日方行。再疏肺化痰,气降则大府自通也。
前胡(一钱) 橘红(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牛蒡子(一钱五分) 炒竹茹(一钱) 杏仁(三钱)
茯苓(三钱) 桑叶(一钱) 枇杷叶(去毛二片) 芦根(五钱) 姜汁(二滴)
董(左) 邪恋肺损,咳久不止,大便艰涩。损而难复。
蜜炙麻黄(二钱另煎去沫冲入) 白莱菔汁(一汤碗) 荸荠汁(半茶杯) 杜苏子(八两水浸打绞汁) 光杏仁(八两去尖浸水绞汁) 竹沥(一茶杯) 悉尼汁(二中碗) 姜汁(一调羹)
上药同熬,将桔梗一两五钱桑叶一两煎汁加入,白蜜二两冰糖一两五钱收膏,每服半调羹。
邵(左) 夜卧受寒,咳嗽发热,即服酸收之品,肺邪因而不泄,咳经三月,仍然不止,痰出觉冷。伏寒不泄,恐致损肺。
不去节麻黄(三分) 不去皮尖杏仁(三钱) 白茯苓(三钱) 不去节甘草(三分)
炒杜苏子(三钱研) 制半夏(一钱五分) 枳壳(七分) 橘红(一钱) 老姜(二片)
二诊 用三拗汤以搜太阴深伏之寒,咳嗽大退。然脉形仍然沉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去节麻黄(三分) 炒苏子(三钱) 新会红(一钱) 不去皮尖杏仁(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不去节甘草(五分) 砂仁末(三分研冲) 蜜生姜(八分)
三诊 咳嗽降序,十退七八,而仍痰多稀白。前法改进化痰。
制半夏(二钱) 炒苏子(三钱) 白茯苓(三钱) 光杏仁(三钱) 生薏仁(三钱) 广橘红(一钱)
旋复花(一钱五分) 台白术(一钱五分) 糖生姜(一钱)
四诊 搜散太阴伏寒,咳嗽渐定。然三日来不寒而热,汗不畅达。脉数,右寸关独大。此外感新邪,与本病两途。拟用疏泄,不致引动伏气为上。
淡豆豉(三钱) 橘红(一钱) 荆芥穗(一钱) 炒苏子(三钱) 生薏仁(三钱) 光杏仁(三钱)
桑叶(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鲜佛手(一钱)
马(左) 寒束于外,热伏于中,咳嗽痰黄。脉形滑大,拟辛温寒合方。
生麻黄(五分后入) 光杏仁(三钱打) 橘红(一钱) 前胡(一钱五分) 煨石膏(四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生甘草(三分) 马兜铃(一钱五分) 冬瓜子(三钱)
又 感邪已解,而晨昏之咳,仍然未止。再降气化痰。
光杏仁 川贝母 冬瓜 海蛤粉 白茯苓 炒苏子 蜜炙橘红 蜜炙款冬花 肺露孙(左) 咳嗽已退,然肺气一时难复,有无之间,尚带微呛,时或耳鸣头痛,咽中火冲。脉细虚软。良以金令不行,木邪易动。补其不足,此时正属机缘也,仿介宾金水六君法炙生地(四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川贝母(二钱) 炙款冬(二钱) 茯苓(四钱) 白归身(二钱炒)
新会红(一钱) 杏仁泥(三钱) 粉丹皮(二钱) 桑叶(一钱)
左 咳逆痰色稠黄,其状如脓。邪袭于外,湿蒸于内。
杏仁泥(三钱) 炒蒌皮(三钱) 马兜铃(一钱五分) 赤白苓(各二钱) 橘红(一钱) 炒枳壳(一钱)
淡黄芩(一钱五分酒炒) 炒苏子(三钱打) 生薏仁(四钱) 葶苈子(五分)
陈 久咳不已,肺金无权,不足以制服强肝,腹中作痛。姑拟平肝疏木法。
金铃子(切一钱五分) 青陈皮(各一钱) 砂仁(七分研后入) 桑叶(一钱) 制香附(三钱研) 广木香(五分) 郁金(一钱五分) 楂炭(三钱) 镑沉香(三分后入) 茯苓(三钱)
支(左) 嗜饮过度,肺胃湿热蒸腾,至暮咳嗽痰多,痰浓色带青绿。精水下枯,痰热上扰,不易言治。
炒香玉竹(三钱) 炙紫菀(一钱) 冬瓜子(四钱) 生薏仁(四钱) 炒黄川贝(二钱) 白茯苓(四钱)
光杏仁(三钱打) 炙桑叶(二钱) 水炒竹茹(一钱) 青芦管(七钱) 枇杷叶(去毛四片)
贾(左) 大失血后,瘀血散入肺络,咳嗽凛寒发热,腹满作痛。脉象细弦。病实本虚,恐传入损途。
磨郁金(五分冲) 当归炭(二钱) 猩绛(五分) 川贝(一钱五分) 旋复花(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楂炭(二钱) 枳壳(一钱) 南枣(二枚)
陆(右) 咽痒呛咳,日久不止,屡次见红,甚至盈口。今血虽暂定,左卧咽痒气冲,暮热少寐。脉细弦微数。
肝火内烁,阴分日亏,阳气偏亢。金水并调,参以滋肝。
北沙参(三钱) 天麦冬(各一钱五分) 生白芍(二钱) 黑豆衣(三钱) 阿胶珠(三钱) 女贞子(三钱酒蒸) 川贝母(二钱) 生山药(三钱) 大生地(四钱) 蛤黛散(三钱包)
萧(左) 久咳曾经见红,两月前吐血盈碗。今血虽止住,而咳嗽暮甚,必致呕吐而咳方减,音塞不扬。脉形细数。经云、胃咳之状,咳而呕。良由肺肾并伤,中气亦损,损而难复,不可不防。
台参须(另煎冲六分) 盐半夏(一钱) 生扁豆(三钱) 生山药(三钱) 大麦冬(三钱) 生甘草(三分)
蛤黛散(三钱包) 北沙参(三钱) 川贝母(二钱) 白粳米(一撮煎汤代水)
二诊 甘以益胃,咳嗽大减,呕吐亦减。然大便泄泻,临圊腹痛。偶然饮冷。损伤脾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再参培土生金法,复入分消,以理水湿。
奎党参(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生熟草(各二钱) 砂仁(五分) 白茯苓(三钱) 炒扁豆(三钱)
炒山药(三钱) 生熟薏仁(各二钱) 木香(四分) 木猪苓(二钱)
三诊 水泻渐轻,便仍溏泄,胸脘痞满不舒。脾清不升,则胃浊不降。久病之体,未便遽投重剂。
陈皮(一钱) 生熟薏仁(各二钱) 木猪苓(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鲜佛手(一钱) 砂仁(五分)
白茯苓(三钱) 煨木香(四分) 楂炭(一钱五分)
卫(右) 上则咳嗽气逆,喉有痰声,不时眩晕,下则大便不实,甚则带泄。脾为生痰之源,主健运而司磨化。古人治痰八法,理脾原属首务,特王道无近功耳。
奎党参(三钱) 白茯苓(三钱) 白蒺藜(去刺炒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炒于术(二钱) 炙黑草(二分) 缩砂仁(四分研后入) 生熟谷芽(各一钱) 广橘红(一钱五分) 老生姜(八分以后二味用白蜜一钱化水同煎至干存性)
二诊玉竹(三钱炒香) 川贝(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打) 炙紫菀(一钱) 白茯苓(三钱) 桔梗(四分)
枳壳(四分) 橘红(一钱二分) 老姜(八分后三味蜜炙)
唐(左) 咳嗽半载不愈,咳则火升轰热,曾经见红。脉形虚细。不能收摄,其标在上,其本在下。拟金水双调法。
大生地 冬瓜子 川贝母 云茯苓 蛤黛散 甜杏仁 广郁金 都气丸二诊 火升轰然已定,咳嗽略减。然每晨必咳尽稠痰,方得舒畅。脉象虚细。肾虚液炼成痰,上阻肺降。
再作缓兵之计。
川贝母 蛤黛散 薄橘红 女贞子 炒竹茹 冬瓜子 茯苓块 炒苏子 粉前胡 都气丸三诊 身热已退,咳嗽大减。然肺胃运化不及,水谷生痰,每晨必咳吐痰尽,方得舒畅。摄下之中,兼调脾胃。
奎党参 茯苓 制半夏 蛤壳 炒枳壳 野于术 橘皮 炒苏子 炒玉竹 都气丸四诊 咳虽降序,而每至清晨,其咳必甚,寐则口干咽燥。脉形濡细苔黄中心浊腻。阴虚于下,痰甚于上。拟和阴清金,兼化痰热。
细生地(四钱) 川贝母(二钱) 云茯苓(三钱) 冬瓜子(三钱) 北沙参(三钱) 海蛤粉(三钱包)
水炒竹茹(一钱) 甜杏仁(三钱) 炙枇杷叶(三钱) 肺露(一两冲)
顾(右) 燥气化寒生热,蒸痰酿饮,上阻肺降。咳嗽气逆痰多,恐传入损途。
葶苈(三分) 广橘红(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炒苏子(三钱) 缩砂仁(四分) 杏仁(三钱)
白茯苓(三钱) 旋复花(一钱五分) 生熟薏仁(各二钱)
倪(右) 向有肝气,腹胀内热。兹感风燥,肺金失肃,致肝火逆犯于肺,咽中热冲,即作呛咳。舌红苔糙霉底。木叩金鸣,恐致入损。
栀皮 冬瓜子 蒌皮 竹茹 茯苓 蛤黛散 川贝母 川石斛 冬桑叶 地骨皮 枇杷叶二诊 清气热而肃肺金,咽中热冲稍平,咳嗽大减。舌红苔糙霉底如昨。阴分耗残,再兼清养。
川石斛 南花粉 川贝母 细生地 丹皮 大天冬 北沙参 蛤黛散 枇杷叶三诊 清肺气而化燥风,天时寒暄,封固不密,咳嗽转甚。脉形虚细,舌红苔糙。阴分亏损,不问可知。宜舍其标而治其本。
细生地(四钱) 蛤黛散(三钱) 甜杏仁(三钱) 白茯苓(三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冬瓜子(三钱)
生甘草(三分) 都气丸(三钱先服) 川贝母(二钱) 炙枇杷叶(三片去毛)
张(左) 哮喘多年,肺伤吐血,渐至咳嗽痰多,痰色黄稠,兼带青绿,有时腹满,运化迟钝。脉形濡细,左部带涩。肺胃并亏,而湿滞中州。且作缓兵之计。
海蛤粉(三钱) 川贝母(二钱) 冬瓜子(三钱) 炙款冬(二钱) 淡秋石(一钱) 炙紫菀(一钱五分)
牛膝炭(三钱) 云茯苓(三钱) 煨磁石(三钱) 金水六君丸(六钱二次服)
二诊 痰饮凭凌于上,肾阴亏损于下,饮聚则成痰,阴虚则生热,热痰交蒸,所以咳血频来,痰黄青绿,热蒸痰郁,痰带臭秽。脉细濡数。腹中不和。将成肺痿重症,再作缓兵之计。
南沙参(三钱) 川贝母(二钱) 橘红(盐水炒八分) 冬瓜子(三钱) 海蛤粉(三钱) 炒枳壳(一钱)
沉香曲(一钱五分) 炙款冬(二钱) 清阿胶(二钱) 炒天冬(二钱) 生谷芽(一钱五分)
沈(左) 咳嗽不时带血,缠绵数载,肺肾久虚。兹以感受风温,咳遂增剧。今身热已退,而每至寅卯之交,辄咽痒咳甚,口渴咽干,舌燥痰稠浓,纳少胃呆。脉形虚细,舌红苔糙。风邪虽解,而肺肾更虚,遂致冲阳挟痰上逆,证属本原,与痰饮攸殊也。拟金水双调法。
阿胶 川贝 炙生地 甜杏仁 枇杷叶 杭白芍 茯苓 青蛤散 橘红 都气丸二诊 寅卯之交,咽痒呛咳已止,然胃气呆钝。脉象濡弦。口燥咽干,犹未全定。肾阴不复,中气下根于肾,所以肾愈虚则胃愈弱也。
阿胶珠(二钱) 橘白(盐水炒一钱) 川贝(二钱) 甜杏仁(三钱炒香) 金石斛(三钱) 海蛤粉(三钱)
茯苓(三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肥玉竹(三钱) 生熟谷芽(各一钱) 七味都气丸(三钱分二次另服)
丁(左) 咳嗽时轻时重,肺气久伤,以致窃盗母气,脾土因而不振,大便不时溏泄。脉细,苔白少华。拟培土生金法。
奎党参(三钱) 云茯苓(三钱) 炒扁豆(三钱) 生熟薏仁(各二钱) 炒于术(二钱) 炒山药(三钱)
炙黑草(三分) 炙款冬花(二钱)
夏(左) 痰饮阻于肺胃,胸次闷窒,痰多咳逆,甚则四肢不温。阳气为阴所阻。宜为温化。
制半夏(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茯苓(三钱) 栝蒌霜(四钱) 桔梗(七分) 薤白头(三钱)
桂枝(四分) 枳壳(一钱) 炒莱菔(二钱研)
二诊 胸次窒闷稍舒,四肢亦稍温和。然仍痰多咳逆。还是痰饮内阻,肺胃之气不宣。再化痰而开展气化。
制半夏(一钱五分) 栝蒌霜(四钱) 桔梗(七分) 白蒺藜(三钱) 薤白头(三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 光杏仁(三钱) 枇杷叶(去毛炙四片) 白金丸(四分开水送下)
三诊 四肢渐觉温和,痰亦稍利。然胸次时仍窒闷。还是痰饮伏而不化。恐难杜绝根株。
制半夏 枳实 霞天曲 茯苓 陈南星 上广皮 郁金 薤白头 杏仁 白金丸(五分)
四诊 肢厥转温,咳嗽虽属和平,而胸次尚觉窒闷。无非痰气之阻。前法扩充用千缗汤出入。
陈皮 竹茹 光杏仁 制半夏 茯苓 枳壳 郁金 薤白头 皂荚子五诊 胸次窒闷稍舒,然仍不时呵欠的是胸有伏痰,以致阴阳相引。再化痰以通阴阳。
制半夏 橘红 广郁金 茯苓 龙骨 陈胆星 炒枳壳 竹茹 姜汁六诊 胸中之伏痰渐开,阴阳交通,呵欠大退,咳嗽痰多较盛。此痰饮之本态也。宜化痰和中降肺。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炒苏子(三钱) 光杏仁(三钱) 前胡(一钱) 郁金(一钱五分) 广橘红(一钱) 白茯苓(三钱) 陈胆星(五分) 枳壳(一钱) 姜汁(二匙)
七诊 外感寒邪,寒饮复聚,咳嗽复盛,胸又窒闷。再辛润滑利以化痰降浊。
薤白头(三钱) 橘红(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郁金(一钱五分) 砂仁(五分) 栝蒌仁(四钱生姜汁炒研) 茯苓(三钱) 炒枳壳(一钱) 干姜(三分) 佛手(一钱)
卷五
肺痿肺痈
夏(左) 湿热熏蒸不解,化火伤阴,虚火挟浊上炎,咳嗽暮甚,痰色青绿,而其气甚秽。脉数,两关滑大,不能重按。清化不应勉拟壮水以制阳光,以希造化。
北沙参 大麦冬 炙桑皮 大生地 冬瓜子 煨石膏 炙款冬 地骨皮 川贝母 川百合 肥知母某 咳嗽日轻夜重,痰黄稠浓,便坚带黑。脉数,舌光。无非阴虚火炎,金水并损,惟痰浓而带黄色,胃中必有湿热留恋。再从清养之中,兼导湿热下行。
北沙参 大麦冬 细生地 光杏仁 川贝母 冬瓜子 炙桑皮 青蛤散 地骨皮 青芦管 枇杷叶陈(左) 肺痿之后,蕴热未清,咳嗽痰黄,时发时止。不易图愈。
地骨皮 茯苓 炙桑皮 郁金 生米仁 冬瓜子 煨石膏 肥知母 淡芩 杏桃仁 青芦管 枇杷叶彭(左) 嗜饮伤肺,稍一感触,辄作咳逆,甚则带出粉红。此湿热之气,蒸于胃而注于肺也。恐致痿损。
冬瓜子 生薏仁 碧玉散 云茯苓 枇杷叶 水炒竹茹 葛花 栝蒌仁 青芦管陈(左) 肝郁气滞,病从左胁作痛而起,加以火灸络热动血,屡进阴柔之药,阴分固赖以渐复,然湿热由此而生,发为浊症。湿热逗留,风邪外触,遂致咳嗽。先以燥药伤气,致气虚不能鼓舞旋运,饮食悉化为痰。又以柔药滋其阴,酸寒收涩,痰湿之气,尽行郁遏。以致痰带腥秽,色尽黄稠,黄为土色,是湿痰也今内热咳嗽,痰仍腥秽。脉数濡弦,左部虚弦,舌苔薄白而滑。此气阴两亏,而湿热逗留之象,从实变虚,从假变真,殊难措手。前人谓因虚致病者,补其虚而病自除,因病致虚者,去其病而阴自复。八年之病,虽有成例可遵,恐鞭长之莫及耳。拟导其湿热下行,而不涉戕伐,俾得熏蒸之焰息,即所以保其阴气之消耗也。
光杏仁 冬瓜子 生薏仁 炙桑皮 枇杷叶 云茯苓青蛤散 泽泻 青芦管方(右) 咳嗽痰秽,内痈重症。遗毒已深,难遽言治。
冬瓜子 杏仁 茯苓 黑山栀 煨石膏 桔梗 生薏仁 枇杷叶 青芦管先生问吐出之痰有如糊粥黄色者盈碗否。曰、然肺已成痈,而将穿破,咳痰臭甚,吐出后秽味不退者,病尤深也。(正蒙附志)
顾(左) 引导湿热下行,效如桴鼓。邪气既尽,正气自复,少安而毋躁也。
广橘皮 生薏仁 制半夏 泽泻 枇杷叶 水炒竹茹 光杏仁 冬瓜子 茯苓 苇茎(煎汤代水)
某 咳痰臭秽,并兼粉红。肝火盛极,恐其成痿。
磨犀尖 丹皮 川贝母 青蛤散 冬瓜子 炒蒌仁 桔梗 炙桑皮 生薏仁 煨石膏 北沙参 芦根 枇杷叶复诊 加杏桃仁。
彭(左) 咳嗽痰带秽臭。肝火蒸腾肺胃,将成内痈,不可轻视。
葶苈子 炒枳壳 冬瓜子 光杏仁 青芦管 赤白苓 白桔梗 生薏仁 橘红服此方二剂而减,其效如神。按此症或起于酒,或由乎火,此人自谓气郁久闷,故致木火旺而刑及肺金也。(正蒙志)
杨(左) 大病之后,湿热未清,熏蒸肺胃,咳嗽痰黄,不能着卧。恐成痈痿重症。
冬瓜子 枳实 栝蒌霜 光杏仁 旋复花 炒竹茹 生薏仁 郁金 制半夏 茯苓 枇杷叶 青芦管复诊 泻肺之湿热,喘减能卧,痰稠转稀。但咳热未除。前法再冀应手。
杏仁泥 海浮石 生薏仁 栝蒌霜 冬瓜子 郁金 橘红(盐水炒) 茯苓 桔梗 水炒竹茹 枇杷叶 青芦管左 咳嗽痰红,痰气腥浊,内热连绵。脉数而滑。此痰热内迫,势成痈痿,鞭长莫及。
冬瓜子(四钱) 生薏仁(四钱) 川贝母(二钱) 光杏仁(三钱) 炒丹皮(二钱) 青蛤散(二钱) 款冬花(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 炙桑白皮(二钱) 苇茎(一两)
顾(左) 咳嗽不退,甚则带血,右胸胁肋俱痛,秽臭之气,直冲而上。此由痰热郁滞肺络,萎损重症。姑导其湿热下行。
冬瓜子 杏仁泥 海浮石 旋复花 丝瓜子 生薏仁 玉泉散 丹皮 磨郁金 青芦管又 咳嗽痰秽吐血。脉象急数。湿热蒸腾伤肺,肺痿情形也。病在高年,难以许治。
南沙参 冬瓜子 杏桃仁 桑白皮 粉丹皮 川石斛 生薏仁 川贝母 款冬花 青芦管姚(左) 血未复来,痰仍灰黑。还是湿郁热蒸。再为清化。
制半夏 茯苓 郁金 海蛤粉 冬瓜子 广橘红 栝蒌皮 杏仁 海浮石 生薏仁
卷五
喘
顾石泉 肺感风邪,久恋不解,前月中旬作课熬夜,凉气复袭,卫气为邪所阻,以致阳气屈曲不舒,而为身热,热则痰湿尽行蒸动,营卫循环失度,以致寒热纷争,有如疟状。痰既阻遏,则浊气不能下降,清津不能上升,以致津乏来源,舌光口渴。痰湿熏蒸,以致溱溱汗出。胃为十二经之总司,主束筋骨而利机关,所以内经治痿有独取阳明之说。今湿痰蕴遏,阳明不主流利筋骨,所以两足忽然痿强。此皆未发气喘时之情形也。今咳嗽反止,而气喘难卧,冷汗直出,四肢厥冷。是肺气但主于出,而不能下纳,自然有此等一虚难挽之象。然所以致虚者喘也,其所以致喘者何哉。盖肺主右降,胃府居于肺下,肺胃之分,久为痰湿占踞之区,一朝而塞其右降之路,所以暴喘不止,而所吐之痰,反不若平日之多矣。一嗳则喘略松,即是胃实。丹溪云、气有余便是火。气火上逆,浊邪化燥,口起白腐矣。脉象无神,脱兆已着。
至于治法,则李士材云、因虚致病者,当治虚其病可退,因病致虚者,当治病其虚可保。挥蚊掠汗,作此梦语以备商榷。
川桂枝(五分) 淡干姜(五分) 煨石膏(七钱) 光杏仁(四钱) 生薏仁(五钱) 冬瓜子(五钱)
枳壳(一钱) 青芦管(一两)
右 肾虚不克收藏,每至冬藏之令,辄发痰喘。去冬天暖之极,收藏不固,再以春令地气发泄,根气失于摄纳,喘呼不能坐卧。黑锡丹招纳肾阳,虽属中病,而肾阴久亏,不能胜任温纳,致虚阳上浮,脱帽露顶,唇焦颧红。六脉细涩,苔淡黄,心毛而糙。气不摄纳。有汗脱之虞。拟补肾阴以摄肾气。能否应手,恐难必也。
生熟地炭(各三钱) 牛膝(四钱) 云茯苓(三钱) 丹皮(二钱) 磁石(五钱) 紫口蛤壳(五钱)
大麦冬(三钱) 淮山药(三钱) 坎 (漂净炙一条) 秋石(二钱洗) 五味子(三分炙)
左 肾本空虚,闭藏不固,冬令气不收摄,燥气外袭,干咳无痰。去冬阳气升动,由咳而喘,不过行动气逆,片时即定,初未当太甚也。乃春分节令,阳气发泄已甚,肾气不能藏纳,气喘大剧。耳聋作胀,咽中如阻,二便不利,口渴咽干,形神消夺,偶有微痰咯吐,色带灰黑。脉细少情,舌红苔白干毛。冲阳挟龙相上逆,遂令肺气不能下通于肾,肾气不能仰吸肺气下行,所谓在肾为虚也。恐阳气泄越,再加汗出。勉拟交通肺肾,参以丸药入下,以免腻药壅滞胃口,即请商裁。
磁石(五钱 ) 淡秋石(二钱) 天麦冬(各二钱) 紫蛤壳(七钱) 茯苓(三钱) 怀牛膝(三钱)
车前子(三钱) 粉丹皮(三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 都气丸(五钱分二次服)
二诊 交通肺肾,丸药入下,耳聋转聪,小溲通利,气喘稍有休止之时。然仍口渴咽干,身体不能行动,动则依然喘甚。脉象细数少情,右尺尤觉细涩。其为根本空虚,不能摄纳,略见一斑。昨药进后,不觉滞闷,勉从前意扩充。但草木之功,未识能与造化争权否。
熟地炭(四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粉丹皮(二钱) 磁石(三钱) 茯苓(三钱) 天花粉(三钱)
萸肉炭(一钱) 肥知母(二钱炒) 紫蛤壳(六钱) 牛膝(三钱) 天麦冬(各二钱) 炙桑皮(三钱) 囫囵五味子(三分开水分二次另吞服)
陈(左) 肺合皮毛,毫有空窍,风邪每易乘入,必得封固闭密,风邪不能侵犯。谁为之封,谁为之固哉,肾是也。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则知精气闭蛰于内,表气封固于外,所以肾本空虚,往往一至秋冬,气不收藏,为咳为喘者多矣。今稍一感触,即觉伤风,表气不固已甚。肺在上主气之出,肾在下主气之纳,肾虚封藏不固,则肾气不能仰吸肺气下行,气少归纳,所以体稍运动,即觉气急。素有之痰饮,为冲气挟之而上,咽痒咳嗽,甚至见红。特是肾之阴虚,与肾之阳虚,皆令气不收藏。左脉弦大,且有数意,断无命阳不振,寒饮上泛,而脉不沉郁,转见弦大之理。所以脉大而左部为甚,以肝肾之脉皆居于左,其为肾阴虚不能收摄无疑。况所吐之痰,牵丝不断,并非水饮。饮之所以为痰者,热炼之也。仲景小青龙汤真武汤,为痰饮之要方。汤曰青龙,为其行水也。真武水神名,为其治水也。足见饮即水类,与痰浊绝不相同。下虚如此,断勿存观望之心,而使根蒂日近空乏。用介宾先生左归饮法。
紫口蛤壳(四钱) 生地炭(四钱) 怀山药(三钱) 长牛膝(三钱) 萸肉(二钱炒) 白茯苓(三钱) 车前子(二钱)
顾(童) 寒入肺 ,稍涉感寒,则外寒与伏寒相触,遂致哮喘咳嗽频发,甚则见红。良由喘咳激损肺络,与吐血实属两途。伏寒既深,肺热不解,而肺为娇脏,过进辛温,恐转损肺。拟辛温寒合方,而用重药轻服法。
麻黄(蜜炙三分) 川桂枝(三分) 石膏(煨打一钱五分) 生熟甘草(各二分) 白茯苓(三钱)
淡干姜(二分) 光杏仁(三钱打) 冬瓜子(三钱)
某 痰喘劳碌,感寒触发,呀呷有声,胸膺先觉不舒而病作,其痰阻气坠,已非一日矣。阅苔满白,脉来沉弦。于法当宗小青龙加减。姑宗仲景之意,不拘其方,俾得肺气宣通,则痰自下降。
麻黄(三分炙) 杜苏子(盐水炒二钱) 前胡(一钱五分) 白芥子(炒黄三分) 南沙参(三钱) 生甘草(二分) 旋复花(一钱包) 桂枝(二分) 煨生姜(一片) 栝蒌仁(姜汁炒二钱) 白芍(土炒一钱五分) 橘红(盐水炒六分) 枇杷叶(两片去毛)
右 阴虚木郁,冲气挟痰水上升,左少腹烙热,则其气从下直上,头痛面红,咽中如阻,以少阳之脉循喉咙,而胆为肝之外府也。阳气逆上,阳络被损,渐致吐血频来,肢困力乏。然吐血屡发,则喘发转疏,以郁阳从血发泄,则冲逆之威稍平,亦属定理。脉濡弦,苔白质红。肝肾阴虚,为致病之源,冲阳逆上,为传病之地若作痰饮主治,则青龙苓桂真武等方,无一与症情恰合。惟有滋水养肝,摄纳肾阴,水不上泛,则痰即为津为液,不可不知。拟介宾左归饮加味。
大生地(四钱) 山萸肉(二钱炙) 怀牛膝(盐水炒三钱) 白茯苓(三钱) 蛤黛散(五钱包) 麦冬(三钱)
炒黑当归(一钱五分) 车前子(盐水炒二钱) 咸秋石(六分) 生白芍(二钱) 女贞子(三钱)
丹皮炭(一钱五分)
严 辛温寒合方,气喘大减。的是寒热互阻于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效方进退。
炙麻黄(后入五分) 生甘草(三分) 橘红(一钱) 枳壳(炒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光杏仁(三钱打)
石膏(三钱煨) 广郁金(一钱五分) 生姜汁(三滴)
二诊 哮喘复发。暂用重药轻服。
麻黄(蜜炙三分) 生熟草(各二钱) 淡干姜(三分五味子四粒同打) 茯苓(三钱) 石膏(煨打一钱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川桂枝(三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北细辛(三分) 杜苏子(三钱)
三疹 用喻氏法初服甚验,再服气喘复甚,其喘时重时轻,经月已来,浊精自出。脉沉弦,右部虚软下。
虚上实,用雷少逸法。
制半夏(一钱五分) 熟地炭(四钱) 杜苏子(炒打三钱) 车前子(盐水炒二钱) 上川朴(七分)前胡(一钱) 白茯苓(三钱) 牛膝炭(三钱) 紫口蛤壳(五钱) 橘红(一钱)
四诊 标本并顾,气喘大定,精浊亦减。的是上实下虚,虚多实少。前法扩充。
制半夏(一钱五分) 苏子(炒研三钱) 川桂枝(四分) 车前子(盐水炒三钱) 粉前胡(一钱) 橘红(一钱) 奎党参(二钱) 淮牛膝(盐水炒三钱) 熟地(五钱炙) 胡桃肉(一枚打入煎)
五诊 投剂之后,气喘未发,而胃气呆钝,形体恶寒。肾气不收,痰饮上踞。拟上下分治。
制半夏(一钱五分) 苏子(炒研三钱) 白茯苓(三钱) 粉前胡(一钱) 橘红(一钱) 车前子(盐水炒二钱) 旋复花(绢包二钱) 光杏仁(三钱) 怀牛膝(三钱) 都气丸(五钱分二次服)
六诊 恶寒已退,痰喘未发。上实下虚无疑。再上下分治。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车前子(盐水炒三钱) 淮牛膝(盐水炒三钱) 杞子(三钱炒)
苏子(三钱) 橘红(一钱) 紫蛤壳(六钱) 淮山药(三钱炒) 萸肉(二钱炒) 枇杷叶(去毛四片) 都气丸(六钱分二次服)
七诊 肾阴渐得收摄,而阳升头胀少寐。阳之有余阴之不足也。前法扩充。
生地(四钱) 山药(三钱) 牛膝(盐水炒三钱) 生白芍(二钱) 云茯苓(二钱) 萸肉(二钱炒)
车前子(盐水炒二钱) 生牡蛎(五钱) 夜交藤(五钱) 龙骨(三钱 ) 都气丸(五钱分二次服)
又补方 痰饮停于肺胃,肾本空虚,稍一感触,辄引动内饮,而为喘为咳。喘咳不已,肾气从而上逆,所以极重之际,用滋肾归纳法,如鼓应桴,则是虚中有实,而实少虚多也。当以根本为重。
大熟地(姜汁炙十二两) 怀牛膝(盐水炒一两五钱) 补骨脂(盐水炒二两) 白茯苓(三两) 上绵 (盐水炙三两) 甘杞子(三两) 制半夏(一两五钱) 巴戟肉(二两) 杭白芍(酒炒一两五钱) 萸肉(炒一两五钱)
制首乌(四两) 车前子(盐水炒一两) 于术(二两炒) 菟丝子(盐水炒二两) 山药(三两) 陈广皮(一两)
胡桃肉(三两打) 奎党参(三两) 紫口蛤壳(五两) 芡实(三两炒) 炙黑草(五钱) 潼沙苑(盐水炒三两)
上药煎三次收干,以龟板胶一两,鹿角胶二两,阿胶二两,溶入收膏,每服七八钱开水冲服。
过(左) 喘之一证,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此指气而言,非仅关于痰也。今痰多盈碗,喘咳声嘶,背脊恶寒,口腻不渴。脉象右部细弱而滞,左部弦大。良由气弱生痰,肝肾素亏之人,木失涵养,因于启蛰之时,气上升发,宿饮停痰,尽从上逆,肺降之道路蔽阻,出纳皆失其常。深恐其上愈实,其下愈虚,阴阳有离决之虞。夫痰浊水沫,皆属阴类,所以饮家有当以温药和之之例。然浊阴弥漫,断无颧红能食之理。则是肺欲其温。而肾欲其清也。拟辛温寒合方。
川桂枝(四分) 白茯苓(三钱) 淡干姜(四分) 海蛤粉(五钱包) 煨石膏(三钱研) 炒麦冬(二钱)
北沙参(五钱) 杏仁泥(三钱) 五味子(六粒同干姜打) 二泉胶(蛤粉炒松一钱)
邱(左)痰湿素盛,而年过花甲,肝肾日亏,木少滋涵,于一阳来复之后,骤然气喘,痰随气上,漉漉有声。
其病在上,而其根在下,所以喘定之后,依然眩晕心悸,肢体倦乏,肝木之余威若此。下焦空乏,不足以涵养肝木,略见一斑。脉象左大少情,右濡细软。诚恐摄纳失职,复至暴厥。
炙熟地(四钱) 海蛤粉(五钱) 朱茯神(三钱) 龙骨(三钱) 炒杞子(三钱) 牛膝炭(三钱)
煨磁石(三钱) 白归身(酒炒二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沙苑子(盐水炒三钱)
二诊 补纳肝肾,症尚和平,然左脉仍觉弦搏。下焦空乏,根本之区,不易图复,理所宜然。
龟甲心(五钱) 牛膝炭(三钱) 沙苑子(三钱) 炙河车(三钱) 茯苓神(各二钱) 炙生地(四钱)
海蛤壳(六钱) 龙齿(三钱) 炒白芍(二钱) 建泽泻(一钱五分)
三诊 左脉稍敛,心悸眩晕俱减。再摄纳下焦。
龟甲心(五钱) 牛膝炭(三钱) 紫河车(三钱) 海蛤壳(四钱) 川断肉(三钱) 生熟地(炙各三钱)
煨龙骨(二钱) 粉丹皮(二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沙苑子(盐水炒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四诊 脉象较前柔静,饮食亦复如常。虚能受补,当扬鞭再进。
龟甲心(七钱) 辰茯苓(三钱) 泽泻(秋石拌炒一钱五分) 生熟地(四钱炙) 紫河车(三钱) 海蛤壳(一两) 沙苑子(盐水炒三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 粉丹皮(二钱) 龙齿(三钱煨) 牛膝(三钱炒) 浓杜仲(三钱)
五诊 滋填甚合,再参补气,以气为统血之帅,无形能生有形也。
人参须(七分) 黑豆衣(三钱) 女贞子(三钱) 浓杜仲(三钱) 白归身(二钱) 生熟地(炙各四钱)
元武板(八钱) 杭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粉丹皮(二钱) 西潞党(元米炒三钱) 煨龙骨(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用紫河车一具,微炙研末为丸,每日服三钱。
某 肝肾素亏,脾土亦弱,水谷之气,生痰聚饮,饮阻肺下,气喘痰多盈碗。脉象沉弦,舌苔白腻。五饮中之支饮也。仲景云、饮家当以温药和之。仿此立方。
麻黄(蜜炙三分) 炒白芍(一钱五分) 川桂枝(三分) 五味子(二分) 橘红(一钱) 北细辛(三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三分) 炙黑草(三分)
侯(左) 先感风寒,既饮火酒,寒热互阻于肺,痰饮因而上升,致肺气不能下通于肾。气喘痰鸣,胸次窒闷异常,卧着尤甚。脉象沉弦,左尺尚觉有神。尚非肾气不能仰吸肺气下行之劣症。时自汗出。拟开太阳之表。弄斧班门,即请主裁。
川桂枝(八分) 淡干姜(五分) 煨石膏(三钱) 光杏仁(三钱) 甜葶苈(五分) 白茯苓(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生莱菔子(一钱五分) 生熟草(各一分) 枳壳(七分)
陈 向有痰饮,咳嗽痰多,习为常事。兹以感冒新风,肺气失肃,发热咳甚,兼以肝木郁结,风气通肝,肝木从而勃动,腹痛泄泻。此初起之情形也。乃热减痛止泻定,转见神志摸糊,喉有痰声,而不得吐,气喘不能着枕,四肢搐动,面色红亮,汗出溱溱。舌苔灰滞,而脉象濡滑。良由痰饮之邪,随外感所余之热,肝经郁勃之气,蒸腾而上,迷蒙清窍,阻塞肺气。清窍被蒙,则神机不运,而神识模糊。肺气阻塞,则出纳失常,而气喘不能着枕,肺气不能下通于肾,则肾气立见空虚,肾为封藏之本,肾虚则封固不密,而为汗出。本虚标实,恐成必败之局。勉拟扶正化痰,降胃纳肾即请商裁。
吉林参(七分切小块开水吞) 旋复花(三钱包) 怀牛膝(盐水炒三钱) 陈胆星(一钱) 焦远志肉(五分)
炒苏子(三钱) 车前子(盐水炒二钱) 天竺黄(二钱) 磁石(四钱) 广蛤蚧尾(一对) 竹沥(姜汁五滴冲) 白金丸(一钱包入煎)
又 补泻兼施,上下兼顾,如油如珠之汗已止,神志稍清,痰出较多,而稠腻如胶,牵丝不断,汗虽止而不时懊烦。脉见歇止,舌苔浊腻灰滞。无形之气火,有形之浊痰,蕴聚胸中,肺出肾纳之道路,为之阻塞,肾气虽欲仰吸肺气下行,而无路可通。此时欲降肺气,莫如治痰。标实本虚,元气能否胜任,实非人事所能为也。勉再议方。
白前(三钱) 白茯苓(四钱) 炒苏子(三钱) 旋复花(三钱包) 蜜炙橘红(一钱) 陈胆星(一钱五分)
炒蒌皮(三钱) 竹沥半夏(三钱) 紫口蛤壳(一两) 白果肉(四粒打烂) 礞石滚痰丸(一钱开水先服) 雪羹汤代水。
郭(左) 幼时即有痰喘之症,今年二十余,喘发复盛,痰聚胸膈,胸膈窒闷,欲吐不得,四肢少暖。投以小青龙下控涎丹,不吐不泻。改投此方。
皂荚子(一分五厘) 明矾(三分) 黑丑(四分) 上湘军(三分) 四味研细,淡姜汤送下。
杨(右) 感邪失表,邪伏肺 ,以致稍一感触,辄作哮喘。除访择针灸好手按穴针灸外,进以梨膏,以开通肺络,而润肺金。
蜜炙麻黄(五钱另煎去沫冲入) 川贝母(一两五钱去心) 冬瓜子(一两五钱) 云茯苓(四两) 光杏仁(三两) 洋糖拌石膏(五两) 苏子(水浸打烂绞汁四两)
上药煎为浓汁,用秋梨四斤,去核切片绞汁,同以上诸药汁及苏子汁,炭火收膏,将成时加入白冰糖三两,以滴水成珠为度,每服一调匙,晚间或临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