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痘疹部(下)
自痘疹主治诸方,以及痘疔、痘痈,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疹门主方
夹热见痘,大小便红,血热甚者。(《邵公一百三方》)当归白芍牛蒡子升麻黄连熟地枳壳山栀地骨皮木通水煎服。
痘上面收完,足下收迟,声音不亮。
天花粉桔梗甘草诃子肉防风陈皮白茯苓葛根石膏灯心引煎。
痘满面连肉一片红者。
升麻(少许)陈皮紫草红花枳壳甘草黄连(炒)黄芩(炒)生地木通苏木水煎服。
痘顶陷稠密者。
人参桔梗川芎白茯苓白术(土炒)甘草白芷生黄紫草防风穿山甲(炮)水煎服。
痘内中有大紫泡者。
红花淫羊藿白术白羊粪甘草水煎服。
痘口鼻中并出蛔虫者。
防风当归黄连直僵蚕木通熟地牡蛎牡丹皮水煎服。
痘饮食挫喉痰涎盛者。
桔梗熟地防风陈皮川贝母麦门冬栝蒌仁浓朴北五味杏仁牛蒡子天花粉水煎服。外用山豆根磨水漱口。
痘灰白全无血色者。
人参白术当归甘草黄白芍熟地肉桂川芎穿山甲(炮)水酒各半煎服。
痘泄泻不止者。
人参白术广木香诃子肉麦门冬肉豆蔻(面包煨去油)乌梅枣引煎,加人牙,,乳酒调服。
痘胸腹胀闷乱气促者。
赤茯苓川芎当归熟地山楂肉麦门冬槟榔枳实木通枳壳大腹皮泽泻水煎服。
痘初出血点皮肉白者。
生地黄连(炒)枳壳牡丹皮陈皮紫草木通川芎甘草枣引煎半熟时,加当归。
痘黑陷成斑,摸不碍手者。
升麻紫草陈皮牛蒡子熟地枳壳红花穿山甲黄豆(四十粒)生地糯米引煎服。
痘自首至尾热不除者。
地肤子连翘当归柴胡地骨皮甘草牛蒡子前胡防风紫草黄芩生石膏水煎服。
痘遍身作痒者。
人参川芎生地何首乌白芍淫羊藿生黄穿山甲白茯苓姜枣引煎服。如不止宜烧灯火。
痘后泄泻不止者。
人参白茯苓白术广木香川芎白豆蔻肉桂诃子肉山药香附姜枣引煎服。
痘狂乱语言不正者。
人参远志肉茯神天门冬山楂石菖蒲灯心十四根,用水煎服。(若还不愈,用滑石、辰砂各三分,冰片五厘,灯心汤服。)痘将收厌遍身黑陷脓臭湿烂者。
防风羌活桔梗荆芥柴胡黄柏木通甘草水煎服。
痘如十二三朝不能靥者。
人参何首乌黄(各一钱)水煎,入象牙,炒黄色一钱研,调服。
痘初起吐泻不止者。
陈皮半夏直僵蚕山楂白茯苓黄豆(七粒)姜枣引,煎服。
痘初出大热稠密半隐肌肤者。
牛蒡子防风升麻白术白芍水煎服。
又方荷叶丝瓜穣麻黄肉桂甘草紫草蝉蜕水煎服。
神灯照解痘靥转凶为吉歌。(痘不起兮怎奈何?我有神灯通窍多,照动干坎方为主,次照大处太阳窝,一日三次周流照,其痘中间定发窠,此法上仙留下世,医家少会照沉。)紫草(上)白芷(上)沉香(中)北细辛(中)三奈(中)乳香(中)檀香(中)肉桂(下)共乳细末。将药掷入纸条内,用麻油、黄蜡各五钱熬化,将药捻拖之,燃照痘儿面部周身,一日数照,以解其靥。
异功散
治痘风寒,滋气血,和阴阳,救表里。
人参广木香陈皮肉豆蔻官桂白茯苓当归熟附子浓朴母丁香半夏白术姜枣引煎服。(若还用之不当,只消一服即亡。)
小异功散
治痘喘嗽。
人参麦门冬杏仁北五味陈皮白术水煎服。
温中汤
治痘三朝,身凉不渴,口气冷,痘淡白,二便清利。
陈皮浓朴人参白茯苓黄官桂半夏当归川芎熟地姜引煎服。泄泻加白术、泽泻;再不止加诃子肉、肉豆蔻,能保脾胃,助气血,数剂必灌稠浆。
托里汤
人参黄当归防风青皮生地水煎服。痘不起速服,莫待痘苗枯。
内托均气散
(《十二仙方》)。治痘初热。
苏叶(八分)干葛(七分)广木香(六分)黄川芎甘草(各五分)桔梗(四分)白芍紫草(各三分)笋七片引煎服。
苏发散
治小儿感冒,伤寒伤风,咳嗽流涕。
苏叶陈皮(各一钱)苍术甘草(各七分)浓朴枳壳(各三分)葱引煎服。
灌脓起顶汤
治痘不起发。
人参(七分)黄(二钱)白芷甘枸杞(各一钱)淫羊藿川芎甘草(各五分)黄豆(七粒)姜枣引,煎服。
结靥散
治痘不收作痒。
白芷(一钱)何首乌(七分)川芎甘草(各五分)木通蝉蜕(各三分)白术荷叶(各二分)水煎服。
坚肠汤
治痘泄泻黄白术肉豆蔻(各一钱)山楂肉(七分)川芎(五分)升麻(三分)枣引煎服。
镇胃散
治痘呕吐不止。
藿香砂仁白术姜、枣、糯米七粒引,煎服。
利咽散
治痘咽喉疼痛,难进饮食。
山豆根(一钱)桔梗(七分)甘草(一分)元参(一分五厘)绿豆(十粒)水煎服
通肠汤
治痘大小便秘结如神。
黑芝麻(三钱)大黄滑石枳壳(各一钱)当归(五分)绿豆(七粒)水煎服。加牛膝一钱引经易下。
滑利散
治痘小便不通。
木通(三分)茯苓(七分)泽泻(五钱)灯心(二十根)水煎服。
定疼散
治痘肚疼或冷气。
神曲山楂当归熟附子良姜甘草枣引煎服。
斩关散
痘鼻血不止。
生地牡皮黄芩(各五分)茅根升麻(各三钱)藕节(一钱)绿豆五十粒引,煎服之。
夺命丹
治小儿风搐痰气,急慢二惊如神。
犀牛黄青黛甘草(各一钱)郁金明天麻白僵蚕白附子全蝎(去头、足)茯神蝉蜕(去头、足)陈胆星(各二钱)钩藤钩桔梗朱砂(各五分)研细蜜丸芡实大,金箔三十张为衣。每服一丸,金银花煎汤调服。
神验稀痘丹
预服可免痘疮。
丝瓜蒂(烧存性五钱)犀牛黄(一钱)辰砂(七分)蝉酥(乳化二钱)共为细末。一岁一分,砂糖汤调服。
大解散
黄羌活(各二钱)赤芍药桔梗(各七分)白芷黄连甘草(各五分)地肤子川芎(各三分)明天麻(二分)水煎服。
紫草透肌汤
紫草(二钱)防风荆芥薄荷山楂肉栀子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笑逢散
山栀仁蝉蜕(各等分)水煎服。
七贞汤
治痘二三日可服。
升麻(六钱)川芎(五分)甘草(三钱)薄荷(八分)淫羊藿(一钱)穿山甲(土炒二片)水煎服。
牙托散
人牙(人乳制过,一个)麝香(二分)研细,生酒调服。
拔疔丹
治痘疔雄黄朱砂白芷(各等分)乳细,油胭脂调用,银针挑破搓之。
实肠汤
治痘泄泻白术(土炒一钱)赤石脂(五分)甘草(四分)龙骨(三分)枯矾(二分)水煎服。
淫羊补浆汤
治痘不灌浆。
淫羊藿人参白术(土炒)穿山甲(炮,各二钱)防风生地甘草川当归黄豆(炒,各三钱)官桂广木香川芎白芷陈皮(各一钱)白茯苓黄(各五分)糯米(五钱)竹笋煎汁当水煎,不拘时服。
益气收浆汤
治痘不收靥。
何首乌白芍黄桔梗(各二钱)人参(七分)白术(三钱)陈皮砂仁甘草(各一钱)山楂肉(一钱二分)米泔水煎服。
升天散
杏仁防风甘草麻黄栀子干葛干姜(各五分)水煎服。
升麻剂
升麻肉桂猪苓泽泻白茯苓黄甘草(各等分)乌梅(一个)水煎服。
清血退心汤
麻黄山栀官桂姜黄蒲黄木通连翘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独活消痰饮
半夏天南星干葛羌活木通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解毒散
黄芩栀子连翘乌梅苏薄荷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开关散
直僵蚕(炒去丝一钱)陈胆星麝香(各二分)水煎服。
阴阳汤
黄白茯苓白术山楂肉甘草木通砂仁杏仁(各等分)水煎服。
化积止利汤
神曲广木香槟榔黄连砂仁麦芽水煎服。
败毒清凉饮
防风白芍白术羌活黄独活杏仁甘草栀子(各等分)水煎服。
水杨柳汤
水杨柳(春冬用根,秋夏用枝叶,五斤)水一大锅,煎五六沸,先用数杓于木盆内,以手探试,不可太热,慢慢添汤洗之,拭干,然后以神灯照其周身,如陷塌处有晕脚起系,便是浆影也,后必满足。倘若不满,又如前法洗之。如虚弱者只洗头面四肢;若洗照不起发者,则津液枯槁难治矣。
四味升葛汤
治痘三日前后可用。
升麻葛根芍药甘草水煎服。
和劝汤
升麻葛根芍药甘草人参川芎羌活防风(各等分)水煎服。
四配清中饮
治痘七日前可用。
当归芍药甘草大黄水煎服。
解毒三贤饮
治痘十四日前后可用。
鼠粘子荆芥甘草水煎服。
连翘饮
治痘十四朝用。
连翘荆芥芍药鼠粘子当归木通防风滑石瞿麦车前子蝉蜕栀子黄芩柴胡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参苏饮
人参紫苏叶半夏陈皮甘草前胡桔梗枳壳干葛(各等分)水煎服。
四苓汤
止水泻猪苓泽泻白术白茯苓水煎服。
白螺散
治痘不收靥。
古土墙上白螺蛳壳洗净,乳细末,干掺。
金华散
治痘后肥疮、疳疮、疥癣,能凉肌解毒收水。
黄丹黄柏黄黄连大黄轻粉麝香共乳细。湿疮干掺,燥疮熬猪油调搓。
加味平胃散
治小儿吐乳吐食,泄泻伤寒等证。
苍术(八分)芍药(一钱)白术神曲陈皮浓朴(各五钱)白芷甘草(各三分)上为细末。人参汤调服。(吐泻相兼,用木香汤下。饮食不思,山楂汤下。烦躁口渴,麦冬汤下。二便不利,木通汤下。夜间啼哭,元胡青皮汤下。诸般杂证,米汤下。肚痛不止,芍药花粉汤下。)
四仙汤
此为治痘之主宰,而君臣佐使,出入加减,全在慧心。
淫羊藿陈皮天门冬甘草姜三片,枣三枚,水一盅煎七分服。(痘肚痛、渴泄、气促,加天花粉二分、白茯苓三分。痘身热见红粪,加牡丹皮、赤芍、黄芩、黄连、甘草。痘身热,大小便不利,加木通、灯草。痘身热暴躁,心神不安,加枣仁、黄芩、天冬各三钱。痘根窠不红,加人参、白术、黄芩,入人牙为佐。痘不红润,加人参、白术、当归、木香、地黄。痘前后吐泻,加白术、藿香、白豆蔻。痘泄泻不止,小便不利,加白豆蔻、陈皮、诃子、白芍。
痘饮食挫喉,加桔梗、贝母、僵蚕、上香。痘切牙寒战加附子、桂枝、丁香少许。痘口裂,加生地、天门冬、枯芩、白茯苓、葛根。痘初热惊风,加僵蚕、天麻、乌梅、朱砂。痘切牙,加人参、丁香三粒。痘顶陷,加紫草、蝉蜕去头、足,糯米四十九粒。痘头足冷,加附子二片,广木香二分。痘手指冷,加附子、干姜各三分。痘鼻流清涕,加苏叶、桔梗各一钱。痘泄泻,加诃子、肉桂、麦冬。痘痰壅呕吐,加藿香、生姜各五分,杏仁三分。痘鼻中出血,加犀角、赤芍、生地、天门冬。痘汗出不干,加黄一钱,浮小麦四十粒。痘初出遍身黑色者,加丁香一粒,陈皮、白术、砂仁。痘唇口相连者,加麦冬、栀子酒炒用。痘前后舌疼者,加麦冬、石膏、知母。痘大小便结,加木通、灯心、车前子。痘手足拘痉,加木瓜、牛膝、桑寄生,量日期加减。痘牙黑,加黄连、香白芷。
痘发疔毒,加荆芥、栀子、牛蒡子。痘后失音,加诃子皮、桔梗、麦冬、五味子。痘后夜啼,加麦冬、青皮、生地、茯神、朱砂。痘后中风不语,加天南星、天麻、辰砂,春秋加麦冬、五味子。痘后腰痛,加地肤子、破故纸,量日期加此二味。痘吐蛔虫,加附子一片,丁香一个,人参二分,再将蛔虫烧灰,共研细末和服。孕妇痘,加苎根、砂仁各五分。)
和中散
白术陈皮(各一钱)人参藿香白茯苓甘草(各五分)半夏(八分)姜引煎服。
托里千金散
人参当归(各一钱)广木香浓朴甘草香附(各五分)川芎白芍药(各七分)白芷(八分)桔梗(四分)糯米(四十九粒)鸡汁一盅,笋二两,煎服。
热痘未出者。
升麻紫草苏叶白芍牛蒡子甘草山楂葱白一根煎服。如表之仍不出,其痘势重可加败毒散,一岁用一分。
稀痘汤
看耳后红筋枝叶者,乃两经齐发未出者。
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各等分)水煎服。如一经发者加牛蒡子。
罩胎法
妊妇出痘,先护其胎,后再治痘。
人参白术当归枳壳赤茯苓甘草陈皮防风白芍条芩荆芥桔梗紫草赤芍白芷柴胡葛根阿胶砂仁怀山药川芎糯米(各等分)干柿蒂(七个)野苎根(七寸)甜瓜蒂(一个)金器一件为引。入罐内以薄荷叶封口煎,空心服。如大热加郁金。
换痘法
服之坏痘换为好痘,即痘之野狼狈时亦可服。
穿山甲(先以紫草汁煮过,再用甘草汁煮过,焙干研细,每用一两)绿萼梅(净瓣六钱)西牛黄麝香(各少许)共乳细末,瓷瓶贮。年长者每服八九分,小者服五六分,俱用绿豆、赤豆、黑豆、葱姜煎汤服。
救痘不灌浆,一服即灌。粉甘草不拘多少,切片入青竹筒内,上留一孔,以竹针塞住,外以荷叶油纸包扎数层,冬至日放入粪坑内,至春取起,阴干挂风头,每用三钱,研细,以参术汤调下,即发臭汗一身,其浆即灌。
换痘法
大田螺三两,去壳取肉,入麝香三分,牛蒡子九分,捣烂用帛包裹数层,放在痘儿脐上,以熨斗熨脐,待其药纸俱干为度,大便出如黑糖之状,后用汤药一二服可也。(汤药方∶干葛、白芍、牛蒡子、槐花、槟榔、甘草煎滚,再投大黄服,量人虚实如何,再用紫草透肌汤治之。)
换痘法
山甲不拘多少入罐内,以蜡固口,放地上三日,入微火炙七次,取出研末,每次服一分,姜汤调服。
痘收气将绝。
胎元人牙(人乳制)鹿牙(人乳制)鸡蛋黄人参纯阳草白术陈皮甘草(各等分)共乳细末。用人乳姜汁调灌,即刻回生。
痘游移之间,初发热之时用为主。
荔枝肉元眼肉大枣(各七枚)糯米(七十粒)姜引煎服,其痘即发出。
化斑汤
痘疮夹。
黄连何首乌连翘马鞭草木通牡丹皮蝉蜕赤芍药山栀片黄芩桔梗牛蒡子红花白茯苓紫草生地荆芥防风水煎服。如大口燥加石膏。初起夹加葛根、升麻、浮小麦。初热时可加纯阳草。
眼中生痘疮急用此方。
龙胆草菊花石决明秦皮甘枸杞甘草密蒙花黄芩木贼草炒黄连绿豆壳升麻谷精草当归白蒺藜(炒,去刺)猪肝(四两)纯阳草顺流水煎服。
牙疳落齿落苏蒂烧灰入蚕茧内,以嫩松苗近水边生者,捣汁浸透,焙研细末,搓之。
痘时喘急火证白花地丁三钱,水煎服即解。
三合散
治痘败痰火盛。四君子汤、四物汤、二陈汤各等分煎服。
犀角地黄汤
治痘血热失血。
生地牡丹皮白芍(各等分)水煎服,磨犀角汁和服。
甘桔汤
治痘咽喉肿痛。
桔梗(三钱)甘草(一钱)煎服。
生脉散
治痘后灰白,气血两亏。
人参(一钱)炙黄(三钱)煎服。
四圣丸
痘后翳膜。
兔粪(四两)家菊花(二两)白蒺藜甘草(各一两)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菊花茶送下。
四宝丹
治痘疔。
珍珠(三分)碗豆灰血余(各等分)冰片(五厘)共乳细。以油胭脂调成膏,每以金银簪刺破,将膏填入疮口,即刻红活矣。
痘疮黑陷倒靥干枯不起。
蟾酥冰片(各二分)西牛黄(一分)朱砂(一钱)雄黄(三分)共乳细。将猪尾血一钱八分为丸如小豆大,薄荷汤服一丸,即刻生动矣。
痘疮壮热大便秘塞。
当归白芍甘草(各等分)煎服。
大便不通黄蜜熬至滴水成珠,捻好小指细,纳入谷道内,即通。如秘甚加猪牙皂角末和蜜条内导之。或猪胆汁、皂角末装葱管内,塞入谷道内,即通。
人虚痘不起浆。
炙黄(二钱)人参白术当归柴胡升麻陈皮(各一钱)甘草(五分)煎服。
防痘伤目用宁油即济宁油胭脂,涂眼眶上即免。
痘隐不起欲令速出芫荽子一升同酒煎,不可泄气,待温去渣,除头面不可喷,只从项下喷至前心后心,手脚俱到,喷后包暖,片刻即现。
稀痘百龄方
黑芝麻(不拘多少)甜甘草(少许)煎服。初生小儿半小杯,作三次服,从洗三服至百日。周岁小儿至五岁,每晚服一杯。六岁至九岁,早晚各服一杯,可保永不出痘矣。
凡痘焦平黑陷全无生意活公鸡一只约六斤以外者。山羊血一钱,伴饭与鸡吃,半日后将鸡去毛整煮,化为稠汤,取一碗与乳母服之,将乳与小儿吃,再用甘草、白芍各五分,金汁一怀,煎好,入山羊血五分调服,少刻痘即转红活矣。
痘疮火证全闭不出取河底滋泥遍涂婴儿身上,半日后洗去,即有红点现矣。
痘浆半起臭烂者。
当归大黄(各五分)煎好调紫雪一分服。
痘疮喘吐。
丁香紫花地丁(各一钱)同金银露煎服,即止。
痘疮大小二便秘燥黄赤者。
赤芍(一钱)黄连(八分)冰片(三厘)研细,开水冲服。
痘浆不起。
白犬头上虱(约二十个)镜台后壁钱(要有子者一个)用瓦焙干,再用白旋鸡冠血数匙,酒酿数匙,共入盏内,用白鸽煨汤冲服,即可起浆。
痘疮灰白下陷取修脚皮一撮煎汤服,即起。
十神解毒汤
当归梢(酒洗)红花(酒洗)生地(酒洗)丹皮赤芍桔梗连翘(去心蒂研)木通小川芎大腹皮(洗净,姜汁拌晒各五分)水煎服。(此方以凉血行血为主,而佐以桔、芎,有开提发散之义,引以腹通,有疏利之能,臣以丹、翘,有清解之良,视古方纯用寒凉冰伏热毒者大不同,痘已出未出,二三日间,烦闷燥渴,小便赤涩,睡卧不宁者,可用之。可与初发热条,败毒和中散参用。)
九味神效散
(治痘初出稠密,红紫或带焦黑色者。)人参牛蒡子黄紫草茸甘草红花前胡生地白芍(各等分)水煎服。
荆防解毒汤
(治痘夹斑、夹麻、夹丹俱可用。)防风(去芦)荆芥穗升麻(各四分)黄芩(酒炒)黄柏(酒炒)元参牛蒡子(炒研,各六分)水煎服。
四圣散
紫草黄甘草木通(各一钱)水煎服。
鼠粘子汤
柴胡当归连翘牛蒡子(炒研)黄芩(酒炒)炙甘草黄地骨皮(各等分)水煎服。
保元汤
黄(三钱)人参甘草(各一分)老生姜一片,大枣一枚去核同煎。(有热者黄、甘草生用,虚者黄蜜炙、甘草炒热,更加官桂五分治之。)
异功散
(治痘灰白痒塌,切牙寒战,泄泻腹胀,治虚寒证,纯阴无阳者。)人参白茯苓白术当归陈皮浓朴(姜汁炒)制半夏丁香肉果(面包煨熟去油)木香熟附子官桂加姜、枣,水煎服。(先服去附子亦可。若内虚泻甚,又不可无附子。)
木香散
(治虚寒证纯阴无阳者。)大腹皮(黑豆汁洗净)人参赤茯苓前胡诃子肉半夏(姜汤泡洗七次)青皮(去穣炒)丁香官桂南木香(临时酒磨入)甘草(各三分)生姜三片,枣一枚去核煎。如虚加黄、糯米。
回生丹
(痘灰白,虚寒吐泻,手足冷者,可用此方应急。)丁香(九枚)干姜(一钱)水煎热服。
八正散
(小便涩秘,服导赤散不效,用此方。)赤茯苓蓄山栀仁瞿麦车前子木通(各八分)飞滑石(二钱)甘草(四分)灯心一团煎,食前服。(热盛大便亦秘者,加大黄一钱。)
无价散
(黑陷欲死者,用此应急。)用无病小儿粪阴干,将倾银罐二个上下合定,盐固济,火通红,取出为末,蜜水调服一钱。一方加麝香、冰片少许。
升麻葛根汤
解发痘疹良方。
升麻白芍药葛根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人参败毒散
(解疫疠发痘疹之良方,又主腰痛,四时通用。)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芎枳壳桔梗白茯苓人参(各等分)甘草(减半)生姜三片温服。一方有薄荷。
柴葛败毒散
疑似伤寒,以此解发。
柴胡苏叶葛根人参羌活防风荆芥甘草桔梗姜引。
香苏败毒散
疑似伤食,以此解发。
香附苏叶苍术浓朴青皮甘草山楂肉姜引。
双解散
痘疮表里俱实,非此不解。
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薄荷叶连翘(各五分)石膏桔梗黄芩(各八分)桂枝荆芥穗(各二分)滑石(二钱四分)甘草(一钱)姜引。
消毒保婴丹
缠豆藤(黄豆或绿豆梗上缠绕细红丝者是也。八月间生,日采之,阴干,一两五钱)黑大豆(三十粒)赤小豆(七十粒)新升麻赤芍药(各七钱五分)生地黄(酒炒焙)牛蒡子(炒)辰砂(另研水飞)山楂肉(各一两)荆芥穗防风(去芦)生甘草川独活当归(酒洗)黄连(去枝梗)桔梗(各五钱)老丝瓜(隔年经霜者二个,取连藤蒂五寸,烧存性)上各研细和匀,用净沙糖丸如李核大,每服一丸,浓煎甘草汤化下。(其药味味预备,须待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洒扫静室,至诚修合,忌妇人、带孝服人、猫犬见之,合毕焚香叩齿,日出时望东吸气一口,吹布药上,向太阳密咒,一气七遍。咒曰∶神仙真药,体合自然,婴儿吞服,天地齐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代天宣化丸
(嘉靖甲午春,痘毒流行,病死者十、八、九,乃一厄也,时有预服三豆汤,丝瓜辰砂散,乃方书所载预解痘毒之法,靡不用之,未见其效。予窃思痘疹疫疠之毒,因岁运灾眚之变,难以药解,而人事未尽,又不可委之天数也。于是检阅古方,乃于《韩氏医通》得五瘟丹,以五运为主,喜曰此解毒神药也。根据方修合,施售与人,但服之者,莫不轻疏,人皆神之,故名之。)甘草(甲己年为君,土)黄芩(乙庚年为君,金)黄柏(丙辛年为君,水)黄连(戊癸年为君,火)山栀(丁壬年为君,木)连翘(佐)牛蒡子(佐)山豆根(佐)先视其年所属者为君,次四味为臣,君药倍用,臣药减半,佐视臣又减半,共为极细末,于冬至日修合,取雪水煮升麻汁打面糊丸,辰砂为衣,竹叶煎汤下。
快斑汤
治起发迟。
人参(五分)当归防风木通(各一钱)甘草(三分)木香紫草蝉蜕(各二分)水煎服。
内托散
(治气血虚损,或风秽冲触,使疮毒内陷,伏而不出,或出而不匀快,此活血匀气,调胃补虚,内托使之尽出,易收易靥。)人参黄当归(各二钱)川芎桔梗浓朴(姜汁炒)白芷生甘草(各一钱)木通肉桂(各三分)此方红紫黑陷属热毒者,去肉桂,加紫草、红花、黄芩。若淡白陷黑陷伏属虚寒者,加丁香救里,肉桂救表。当贯而不贯者,倍参当归煎熟,入人乳好酒温服。泄泻加丁香、干姜、肉豆蔻。
真人解毒汤
治痘母。
忍冬花(八两)甘草节(一两)木通荆芥防风连翘(各三钱)分三剂,水酒各半煎,以肿消痘出为度。
紫草饮
治痘疮黑陷不起。
紫草芍药麻黄当归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加味四圣散
治痘黑陷倒陷。
紫草木通木香黄(炙)川芎甘草人参(各等分)蝉蜕(十个)糯米百粒,水煎服。
元参地黄汤
治痘疹衄血。
元参生地丹皮山栀甘草升麻(各五分)白芍(一钱)蒲黄(炒五分)水煎服。
神应膏
敷护防痘入目。
黄柏(一两)甘草(四两)真绿豆粉(一两五钱)红花(二两)研细末。胭脂水同蜜调涂两眶四畔痘上。
麻黄汤
治痘初发热而喘。
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石膏(加倍,一方无石膏有桑白皮)腊茶叶一钱煎服。
清金散火汤
治痘疹初发热而喘。
麻黄苏叶桔梗牛蒡子(炒)甘草水煎服。如腹胀加浓朴、大腹皮。大小便秘加炒葶苈、栀子。
粉扑法
治汗出太多不止。
黄连牡蛎粉刺贝母(各五钱)粳米粉(一升)为细末扑身上。
败蒲散
止汗。故蒲扇烧灰,每服三钱,温酒调下三匙。
秘传复生散
治痘疮黑陷不起发。
珍珠琥珀雄黄朱砂穿山甲两头尖香附米(各一钱)真蟾酥(五钱,人乳浸化)研细和匀,一岁儿服八厘;二三岁服一分二厘,用熟蜜水调下。
安胎饮
治娠妇痘疹必用之方。
实条芩(沉水者二钱)人参当归身白术白芍大腹皮(黑豆汁浸,酒洗)陈皮川芎紫苏叶(各八分)砂仁(连壳炒,研)甘草(各五分)糯米一摄,煎温服。
辰砂益元散
(治痘热毒太甚,狂言燥渴,欲饮水者。)飞滑石(六两)甘草末(一两)飞辰砂(三钱)合匀,每服一钱,灯心汤下。大人加倍。
四顺清凉饮
治里证热大便结。
当归白芍大黄甘草水煎服。
胭脂涂法
治黑痘良方。
先用升麻一味,煎浓汁去渣,将胭脂于汤内揉汁,就以本绵蘸汤于痘上试之。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疔门主论
喜泰顺曰∶夫疔者,乃毒火郁结,腠理秘密。发热之后,先着其疔,或三五粒,或一两点独大,色赤平扁而阔,出来必贯黄浆,次日即行收靥。见必烦躁狂乱,辨认得真,即宜银针挑破,口含清水,吸去恶血,外以鸡冠血点之,或以拔毒散敷之,大用清凉发表之剂,痘方得出。书云∶冷疔先见,诸痘不敢彰形,若不早刺,则毒火郁结,久则走黄,遍身发肿,痘来隐隐,不能出窍,束手待毙,悔无及矣。医者慎之。
陈实功曰∶痘毒升发未尽,留毒心肝二经,发为痘疔。初生紫点,次日变黑,浮高而润者毒浅,深陷而焦者毒深。其发多在七朝上下将靥之际,生于臀腿手足。身温疤润声清者吉;发在肚腹腰肾,身热色枯聋哑者凶。凡遇此证,急用针刺疔根,插入蟾酥条,候四边裂缝,疔摇者用刀割去,搓玉红膏收口,如针刺无血,插药干枯不变脓者,终为不吉。但此证属有余,首尾但宜加减鼠粘子汤主之。(《正宗》)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疔门主方
加减鼠粘子汤
鼠粘子知母天花粉山栀荆芥(各六分)甘草(三分)竹叶、灯心各二十四件,水煎服。
拔毒散
专治痘疔及贼痘等证如神。
透明雄黄不拘多少,研细,再将滚水泡棉胭脂取浓汁,调点疔头上。
四圣丹
专点痘疔即刻回生。
牛黄(一钱二分)儿茶(一钱七分)朱砂(八分)珍珠(二分)乳细,用口嚼胭脂调匀,点之。
珍珠膏
治痘不发,必有痘疔,黑而大臭者,宜急点之。
珍珠(五颗)豌豆(四十九粒)发灰(一钱)乳细,用胭脂汁调膏,拨疔点之,黑疔即变红活矣。
痘疔甘蔗渣晒干,真香油点灯烧成灰,以津唾调匀,银簪挑破点上,立效。
又方珍珠研末,油胭脂调搓,神效。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痈门主论
喜泰顺曰∶痘疮发毒,多见于外靥之证。脓浆溃烂,何由而足,虽云变臭,生意已成,必发痈毒,方为稳兆。发于四肢则伤手足,发于头顶硬处为佳。内服消风化毒汤,外用生黄豆嚼而敷之。此险中得顺,百无一失也。
邵慈庵曰∶凡有迟延日久而起,不圆润而靥,既平之际,又发痈肿,人固知其余毒,而不知为何经,当辨之。但气高喘急,胸满肚壮者,余毒在肺也。痰涎稠粘,口咬嘎齿,泄泻不止,口臭者,余毒在脾胃也。盗汗热不退而渴者,余毒在心也。梦中多惊,余毒在肝也。耳朵尚热,余毒在肾也。眼合不开,身肿不消,内热不清,郁闷不乐者,余毒诸经皆有矣。
《心法》曰∶痘后余毒发出,小如李者为毒,大如桃者为痈。单生一个者,毒在肌肉,属顺易治;连发数处者,船小载重,属险。若结于骨节之间,或成对发出者,其毒已盛;溃破之后,渗泄气血,不能敛,已属逆证。
陈实功曰∶痘痈即是痘毒。缘溜浆不足,毒流于脾肺二经,致手脚胸背结成漫肿,大如桃李。此多发于收靥之后,身凉不渴者吉。初起嚼生黄豆敷之自消;已成用太乙膏贴,侯脓熟针之。元气虚弱者,保元汤助脾健胃为主。(《正宗》)胡公弼曰∶痘痈宜大连翘饮主之。大便秘加酒炒大黄微利之,如疹后风疮加金银花。
窦汉卿曰∶发于面项胸胁者难治,生四肢者易治。
澄曰∶凡痘后发热,即是余毒未尽,不曾多服败毒药,防发痘毒,宜仔细脱衣看视,乘早消除。
又曰∶发于关键要害处,及气血亏败者险。
又曰∶痘毒切不可开刀。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痈门主方
三豆丹
(扁鹊)。敷痘毒圣药。
黄豆赤小豆绿豆(各一合)用醋浸捣研浓浆,时时以鹅翎扫上,红肿退去,其效如神。
三豆饮
(扁鹊)。凡遇时令不正,宜预服此,以疏解之。
黄豆赤小豆绿豆(各一升)甘草节(二两)水煮熟,食豆饮汁。七日乃止,永保无患。
保元汤
痘痈出脓之后,脾胃虚弱,脓清不敛者服之。
人参白术黄(各一钱)甘草(三分)姜一片,枣二枚煎,食远服。
绵茧散
痘后余毒流注各处出清水者。出蛾绵茧不拘多少,用生明矾末填满灰,干掺。
回毒即消丹
(岐天师)人参(二钱)金银花(五钱)甘草(一钱)元参(三钱)水二碗煎三分,与小儿服之。一剂即消大半,二剂痊愈。付符一道,焚在药中煎汁,神效。凡服药不效,焚符于药中,煎药与小儿饮之,十人十生。
符式咒曰∶小儿有病,病魔作祟,吾今施符,治无不愈,吾奉天师岐真君律令敕。书符前念咒一遍,书毕又念咒一遍,焚于药内又念咒一遍,此秘诀也。
岁久不愈神方(岐天师)黄(二两)生甘草(二钱)白芥子(三钱)柴胡肉桂(各五分)人参白术当归金银花(各一两)薏苡仁(三两)先将薏苡仁用水四碗煎汁二碗,再煎前药半碗,饥服一剂。后用黄、薏苡仁、金银花各一两,白术、当归各五钱,生甘草、白芥子各二钱,陈皮三钱,水三碗煎半碗,四剂痊愈。其服药之时,更须用药洗之。金银花一两,甘草三钱,生葱三根,水二碗,煎洗之。
痘毒溃烂不愈干百合为细末掺之,数次即愈。
痘毒鹅肉蒸熟淡吃,其毒自消。
消痘毒瑞香花叶同冰糖捣敷,中留一孔,透气自消。
消痘毒糯稻草烧灰入筲箕内,以滚水淋三遍,取稻草浸灰敷之,自消。
消痘毒(张如《屡验方》)。大蚌一个只取肉,用黄土四围封固,火煨至红,只取蚌肉存性研末,油调敷,立消。
豆痈溃烂不愈剥泥蛤皮粘贴,即愈。
痘毒(钱青抡。)新瓦磨光洗净,置羯羊粪于瓦上,上下以瓦覆之,文武炙燥,烟尽存性,取出为末,麻油调敷神效。
痘后余毒(《丹方全集》)人参白茯苓犀角金银花(各三钱)甘草(一钱五分)羚羊角(一钱)珍珠(八分研)上为末,蜜丸。每日服一钱,白汤下。日日服,神效。
解毒护童膏
(《阴文注证》)。金银花一斤,用水入铜器内,煎至渣无苦味为度,粉甘草四两,用水煎至无甜味为度,去渣,二汁和匀,用文武火慢煎,约十碗至三四碗,入米白糖收成膏,埋土内一日,出火气。每早以百沸汤冲一盅与小儿吃,一切痘疮不生,并可稀痘。若初出痘后,煎服此膏,则遗毒皆尽,胜多吃胡桃也。
痘毒久不收功奇方(汤聘三。)干百合(三钱)血竭(二钱)冰片(一分)共研极细末干掺,即收功矣。
移痘毒、大毒法凡毒发虚怯处,骨节关键处,出头便难敛口,可取池塘绿苔敷在肿上,留一空处,或上或下,即移毒于所空之处出头。(池塘绿苔,夏月浮在水面上,冬月在水底泥上取。)痘毒已溃早稻草根连土烘燥,研极细掺之。
痘毒初起(张太和)。苦丁草、伏龙肝同蜜调敷。
痘后余毒。
生绿豆末赤小豆末白蜜(各五钱)猪油(三钱)用马齿苋汁一碗,同药净锅内熬成膏涂之。
消痘毒漱净口,将柿饼细嚼敷四围,即消。
痘毒久不收口多年头油罐子放火上红,冷定乳细末,搓上即愈。
消痘毒热黄牛屎加蚯蚓捣敷,即消。
痘毒久不收功有多骨者红升丹同人中白()各等分,研细,搓上膏盖,多骨自出,收功。
痘毒久不收功鲜马齿苋生捣烂取汁服之,以渣敷痘毒上,肿自消,脓自干,口自敛。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疳门主论
痘疳,乃痘后余毒未尽,正气已亏,邪走空窍,是以口、鼻、眼、耳、前阴、后阴皆可成疳。治当败毒调元。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疳门主方
验方牛粪尖(烧灰存性)雄黄(各等分)每钱加冰片二分,乳细搓患处,立愈。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风疮门主论
陈实功曰∶痘风疮,是痧痘后毒发未尽,留热肌肤,后被外风侵入,其患先从细疮作痒,次渐沿开,成片脂水,生痂搔之无度,宜用麦饯散擦之。(《正宗。》)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风疮门主方
麦饯散
小儿痘风作痒,叠叠成片,甚则顽麻不知痛痒。
小麦一升炒枯黄色,乘热入钵内,和硫黄四两,白砒一两,研细待冷取起,加烟胶半斤,川椒三两,生明矾、枯矾各二两,共研细末。临用葱汤洗净,以麻油调搓,油纸盖扎三日一换,三次即愈。并治白秃神效。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痒门主论
申斗垣曰∶痘出五七日后痒极,动手抓破,急用仙鹤翎在痘上扫一二次即止痒,就不抓。此神验秘方也。(启玄)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后瘢迹不退门主论
申斗垣曰∶痘已愈,毒未全解,痂虽落尽,止有瘢痕尚在,或黑或凸或凹,或成疮者,用真白蜜一两涂之,其瘢自消。(《启玄》)胡公弼曰∶羊骨髓入轻粉研匀涂之,灭瘢。(《青囊》)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后疮水不干门主论
申斗垣曰∶痘后疮水不干,在肢体名曰痘疳。用出过蛾的蚕茧不拘多少,每个入生明矾令满,炭火研为末,掺之即干。(《启玄》)又曰∶搔坏痘破烂者,用多年屋上腐草不拘多少,研极细,铺在席子上,令儿卧其上,自不粘痛,或掺之亦妙。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出痘后细疮如疥难愈论
申斗垣曰∶夫痘回痂落,宜该清洁。或误食发物,或勤抱风前,致令复生细疮,似疥非疥,最难得愈。内宜用川蜂蜜一二两同水煎滚,时时呷之,外用怀孕母猪的粪晒干烧灰,不拘多少,加轻粉、滑石各五分,研细酒调匀,鹅翎扫搓即愈。(《启玄》)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精炮制用药法
聂九吾曰∶凡用寒凉药品,除阳证伤寒,热积痢证,及诸实热等证外,其余若用之降炎上之火,用之清血分之火,俱有寒因热用之义,须根据酒炒酒制之法,最为紧要。同一寒药也,根据法用之则取效,不根据法用之则为害。若痘疮中前后所用解毒诸寒药,皆因毒火燥血而用,入血分以凉血活血者,是以芩、连、栀、柏、花粉、大黄等味,必用酒拌湿炒燥;牛蒡子必炒香研碎,当归、生地、白芍、红花、紫草、牡丹皮、地骨皮之类,必以酒临时洗用,此要法也。而时医苟简粗率,每每不根据法炒制而生用寒凉,不惟无益,而反以致害者多矣。此其失非小,而人不知也。不惟病家莫知之,而医家亦竟不悟也。倘悟其失,岂可省此微劳,而贻此大害哉!予故表而出之,以训将来也。制之大概,有热者,甘草、黄、白芍俱生用;虚寒者,甘草炙熟,黄蜜炙,白芍酒炒。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痧疹门
(四方之方语不同,其实皆疹也,调治之法俱同,避忌之说无异。)京师内外名曰温疹。河南名曰疮。山西、陕西名曰糠疮。山东名曰疹子。江南、浙江名痧疹。湖、广、江西名曰麻疹,又名艄子。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俱名曰疹子。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痧疹门
疹属君火,气本少阴,传于其子兮,故为脾胃之证,乘于其妻兮,现乎皮毛之分,亦胎毒之所发,因疫疠而后成。咳嗽喷嚏兮,辛金炼于丁火,顿闷泣出兮,君主御乎将军。(将军,肝也。)迎而夺之兮,其锋易挫,随而击之兮,其锐难胜,如折勾萌兮,斧斤不用,苟待燎原兮,玉石俱焚。
其色如斑兮,摸之有迹,其形似痘兮,视之无津,朝出暮收兮,发之于阳,暮出朝收兮,发之于阴,变化莫测,出没靡定。大抵爱赤而恶黑,治者喜凉而忌温,赤如点朱兮,光明彰显之象,黑如洒墨兮,火郁曛昧之甚,制以酸凉兮,收炎光于丽泽,投以辛热兮,纵赫曦于重明。
败毒防风,开发斩关之将。(人参败毒散,防风通圣散。)解毒连翘,制伏降虏之兵。(黄连解毒汤,连翘饮。)如锦烂熳兮,服化斑而艳敛,(化斑汤。)似火熏蒸兮,饮凉膈而热清。(东垣凉膈散。)咽痛兮甘桔、牛蒡,止咳嗽更能润肺;(甘桔汤。)溺涩兮导赤、芍药,定惊悸又可凉心。(导赤散,一名火府汤。)便秘兮承气、胆导。(调元承气汤,胆导法。)便泄兮黄芩、猪苓。(黄芩芍药汤,猪苓汤。)大渴兮膈焦,置栝蒌于白虎,(白虎汤。)苦烦兮里热,加山栀于安神。(安神丸。)无伐天和兮,使阴阳之适调,勿犯胃气兮,虽攻补之不尽。
痘欲尽发而不留,疹欲尽出而无病,或邪气之郁遏兮,留而不去,或正气之损伤兮,困而未伸。毒归五脏,变有四证,毒归脾胃兮,泄泻不止而变痢;毒归心肝兮,烦热不退而发惊;咳嗽久而血出兮,毒归于肺;牙齿烂而疳蚀兮,毒归于肾。轻者从制以向善,平之有功,重者拒敌而肆恶,攻之不胜。
热不除者,调元汤加麦冬、知母,作搐兮兼以抱龙温惊;(琥珀抱龙丸,钱氏温惊丸。)咳不止者,阿胶散(小阿胶散。)加杏仁、枳实,带血兮专以补肺太平。(钱氏补肺阿胶散,《十药神书》太平丸。)注下兮异功猪苓、泽泻,(钱氏异功散。)虚滑者大作参苓,(参苓白术散。)滞下兮异攻当归、芍药,休息者少与真人。(真人养脏汤。)惟有牙疳之病,原呼走马之名,初息臭而腐肉,渐血出而穿龈,内服地黄丸制其火怪,(地黄丸。)外擦蚊蛤兮杀其精,(蚊蛤散。)牙若脱落兮,崩砂之状可畏,声若哑嗄兮,狐惑之证难明。
应出不出兮发之,初惺惺,次通圣,夺命大发而有效;(惺惺散,防风通圣散,夺命丹。)应收不收兮解之,初葛根,次化,凉膈大解而最灵。(升麻葛根汤,化汤,河间凉膈散。)色淡白兮为虚,四物去川芎加红花、桂枝;(四物汤。)色紫黑兮血热,化去人参加元参烧粪。(化汤。)夺命发疹之圣,(夺命丹。)无价解疫疠之神。(无价散。)发不出而烦躁兮虞不能腊,黑不变而谵妄兮食不及新,热蒸蒸兮色赤,痢滴滴兮气惺。羸瘦骨肉之脱,螈神识之昏,喘急兮胸高耸,疳烂兮漏腮缺唇,休夸三世之妙手,难留一息之游魂。
岂不闻误服汤丸兮,不如勿药,又不见特犯禁忌兮,可以自省。爱吃咸酸兮,咳嗽连绵而不已,喜啖辛燥兮,火热燔灼而不宁,甘甜过而齿龋,生冷多而粪清。鸡乃生风之畜,鱼则动火之鳞,鸡鱼贪而乱食,风火并而启舋。邪反滋甚兮为疹而不息,毒反深入兮值疫疠而再经,斯则疹之遗毒,亦若痘之余证。
欲决内伤,须详外证。目常赤痛兮青童抱火,鼻常鼽衄兮素女卧薪。病牙齿以终身兮,玄武困于汤镬,发癫痫而连年兮,朱雀惊于烧林,溲数短涩兮乃州都之遭火,便溏垢蛊兮必仓廪之被焚。哮喘炎上之象,丹瘤赤瘭之形,唇舌多疮兮,门户残烟未熄,咽喉常肿兮,管龠余烬犹存。苟求其故兮,则一言之可尽,欲拔其本兮,岂一旦之能平,噫!此赋之作,效蛙之鸣,词虽鄙俚兮积如累石,法则疹秘兮故曰碎金。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痧疹门
痧疹形如沙痘,疹形如豆,皆象其形而名之也。痧痘俱胎毒,而痘出五脏,脏属阴,阴主闭藏,其毒深而难散;痧出六腑,腑属阳,阳主发散,其毒浅而易散。脏阴多虚寒,故痘可温补;腑阳多实热,故痧宜解散。然痧虽属腑,而其热毒之气上蒸于肺,肺主皮毛,实受其毒,是以发热之初,虽似伤寒,而肺家见证独多,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胞肿,眼泪汪溢,面肿腮赤是也。身体微汗潮润,则出最轻;若气喘鼻干作呕惊狂者最重。初见如疥如米尖;再后成片红色者轻,紫色者险,黑色者逆。不可视为泛常,不可用药失序,又不可过为攻表。攻表太过则胃气受伤,毒瓦斯不能达,反令停毒攻肺,务宜辨寒热虚实,察浅深而治之。治之之法,惟在宣发其毒,以尽出之于外。虽红肿之甚,状如漆疮,亦不足虑,以其既发于外,即可免内攻,不若痘家之必顾其收结也。此证若调治得法,十可十全,而调治失宜,则杀人亦如反掌。大抵初发热时,必当发表,见形即宜清凉,其用药最忌酸敛温补燥热。古云痧要清凉痘要温。清凉者清肺热也,温者温补生浆也。一种初起眼白赤色,声哑唇肿作渴,腰疼腹胀,人事不清,口鼻出血,烦乱狂叫不安,此系闭塞不出,名曰闭证,最为难治。服药后若能现出者或可得生。鼻内流血者毒重,口内出血者毒尤重。初起手足心如火热非常者,毒亦重。若初时失于清解,以致毒蕴于胃,口鼻出气腥臭,则生牙疳;身热不退,余毒流入大肠,则成痢证;或过于发散,后来元气虚弱,骨瘦不堪则成疳疾。种种坏证不可不慎。此证日出三次,三日九次为顺。总宜出透,毒瓦斯得净,即无他患。又有一种奶痧风疹,此类感风热而出,乃皮肤小疾,服药疏风清热即愈,不在此痧证中论也。正景痧疹,有所大忌,病家犯其所忌,则至于杀人,医家犯其所忌,亦至于杀人也。其所忌不同,皆忌闭塞其毒,不得发泄也。
朱纯嘏曰∶《易曰》∶大哉干元,万物资始。又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姿始者,气之始也,资生者,形之始也,万物者,合天地中之物而统言之也。即以人言之,亦天地中之一物也。但人为万物之灵,得天地阴阳五行之正气以生成,因以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人虽天地中之一物,而不与万物同其形,而同其性也。故三才之道,合天地人而并言之也。人之有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二五之类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在胎之中,先有命门,则父精母血之毒藏于命门,真且确矣。外形则先长鼻,内如五脏六腑,外如百骸九窍,俱从逐日逐月渐次生长。惟命门凝成于有形之初,则胎毒亦蕴蓄于有形之始。命门人身之太极也,阴阳五行包裹于命门之中。痘于疹胎毒之阴阳也,胎毒藏于命门,无声臭之可觅,必俟外感痘之气,发出而为痘,外感疹之气,发出而为疹。何世人不推本求源,而乃随声附和曰∶痘出五脏,疹出六腑。历今千百余年,谁辨其非?予不得已,特表而出之曰∶痘与疹俱出命门。或曰∶痘出五脏,疹出六腑,前人着书立说,极其详悉,历今千百余年,无有议其非者,今子一旦遽云痘与疹俱出命门,岂不好奇涉怪,借此至微至隐之形,指此至精至密之理,无可端倪之脏腑,莫可测度之命门,而言前此之非是,不亦私相悖谬乎?诚恐今之议者,乌知后人之不议今乎?予应之曰∶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物虽有定名有定理,而不知有不尽也。予所云疹与痘,俱出于命门,非无征而敢云然也。夫未出痘之先,疹出多次俱不作正疹之数,必俟大痘既出之后,或隔一两月,或隔半年一年,或三五七年之久,遇正疹之时,气感而发之,一出则不复出矣。或又问曰∶子言胎毒藏于命门,言之固深切着明也,当出痘之时,胎毒固发出而为痘,何不并发出而为疹乎?必待隔一两月,或半年一年之久而始出疹,是胎毒在命门之中,止随痘之气而出痘,不随痘之气而出疹乎?予曰∶正在此分阴阳五行也。天以阴阳五行变化,痘疹生焉,人居气化之中,感痘气而出痘,感疹气而出疹,一定不易之理,决无痘与疹同出之事。或又问曰∶子着定论,前言痘有夹疹而出者,今言痘与疹不同出,何前后之纰缪若是乎?予言痘至回水结痂之际,复又身热,遍身上下通红,名盖痘疹。又名解毒疹,今言出痘之后,必俟隔一两月,或隔半年一年,三五七年之久,遇正疹之时气感而发之,一出则不复出,是此回水结痂之际,所出之疹,作不得正疹乎?予曰∶痘有夹疹之证,当痘出之际,发热蒸蒸,脾肺两家风热亦随之而出现,故不甚关利害,止用黑参升麻汤一剂,而疹自消散,痘出亦轻;若夫回水结痂之际,复又发热,遍身上下通红,细看痘粒脓浆充足,此乃盖痘解毒之疹也。曰盖痘者,痘之上盖一层疹也。曰解毒者,此疹一出,可以解痘后之毒也。宜用大连翘饮加石膏、花粉、淡竹叶各一钱,以清解其余热。此等证候,盖因灌浆之时,痘必稠密,极力用药催浆,过于补剂,热滞脾肺,故出此疹,余历年久,见证多透彻造化之机缄,究竟精微之奥妙,不敢私之家传,用以公之于同志者。又曰∶痘疮形如痘,麻疹形如麻,皆象其形而名之也,昔人皆曰胎毒,言之诚是。盖以出一次则不复出,其为胎毒可知,然又曰痘出五脏,疹出六腑,以讹传讹,谁知有命门?予于痘疮论中言之极其详矣。夫所谓胎毒者,人于胚胎之初,受气于父,成形于母,是父精母血之毒,已凝聚于阳施阴受之始,岂待成胎之后,欲火不节,浓味不忌,降生之顷,咽其血而后有是毒也。若以胎毒言之,不论富贵贫贱,人人俱有,然于中有轻清重浊之分,是以出疹有顺逆险三等之别,揆其因由,天地有非常之气,阴阳鼓舞即有非常之令,鼻闻其气,传入于肺,肺复传于各脏,渐次传入于命门,夫然后五脏之邪气内侵,命门之胎毒外透,正疹从此而发矣。疹发而热毒之气上蒸于肺,肺主皮毛,实受其毒,发热之初,虽似伤寒,而肺家见证独多,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胞肿,眼泪汪溢,面肿腮赤,口干唇焦,此所谓正疹由于胎毒者是也。身有微汗,滋滋润润,气不甚粗,身不焦热,则疹出必轻,若气喘鼻干,更有鼻掀作呕吐,惊搐狂躁无汗者最重。
凡疹初未见标之时,先必身热头疼咳嗽,或作吐作泻,或鼻塞,鼻流清涕,喷嚏眼胞肿,腮赤,烦躁不宁,细看两耳根下颈项连耳之间,以及背脊之下至腰间,必有三五红点,此乃疹之报标;若无红点之证佐,当以别证论,此屡试屡验者也。如果有红点与前证相同,宜用宣毒发表汤加芫荽为引,以托之外出,不必拘泥吐泻,疹出而吐泻自止,盖热蒸胃则吐,热冲大肠则泻,此乃疹之常候,不必忧其吐泻之不止也。昔人云∶疹出六腑,或因有此证而云然也。统而言之,胎毒藏于命门,体也,五脏用也,六腑又五脏之用也,相须而生成也。凡出疹见标之后,形似麻粒大粒而尖,稀疏磊落,再后成片,红色滋润者顺,若神清气爽者更顺。若初出一时涌出,不分颗粒,深紫色者险,黑色者逆,不可视为泛常,不可用药失序,不可过用攻表,不可骤用寒凉。调治之法,避风忌荤,兼忌秽污,惟在用药宣发其毒,以尽出之于外,虽红肿之甚,状如漆疮,亦不足虑,以其出之于外,即可免夫内攻。此证若调治得法,用药合宜,百不失一,若调治失宜,则杀人亦如反掌,可不慎哉。初发热时必当发表,见标之后,发表而兼清凉,通身上下通红,总成一片,手足之末,上下相同,无有空处,此为出透,可用清凉解毒之剂,不必兼用发表之药,一解即愈。又有一种疹初出眼胞肿,白夹赤色,声哑唇肿,掀翻鼻干,鼻又掀气喘,口燥作渴,腰疼腹胀,人事昏沉,口鼻出血,烦乱狂叫,二便出血,此系毒瓦斯郁遏于内,名曰闭证,最为难治。用宣毒发表汤内加酒炒黄芩七分,麻黄五分,若能托疹标出外,渐次出现,或可望生;若不出现,则无望矣。但凡疹证,鼻出血者毒重,口出血者毒尤重,二便出血者毒更重且又危矣。初起手足心如火热者,毒重,初起脚冷如冰者,毒更重。若初见疹标尚未出透,失于清解,误用辛热之剂,以致毒蕴于胃,口鼻出气腥臭,必生牙疳,宜用化毒清肺汤加石膏二钱;若已出透,速收速散,身热不退,余毒流注大肠,里急后重,红白相兼,已成痢证,宜用清解导滞汤。若其人素禀虚弱,当出疹之际,过于发散,出透之后,过于寒凉解毒,以致虚弱之极,骨瘦神疲,面无红色,且又不能多食,食多即吐,急用香砂六君子汤去半夏加麦冬以补之,种种坏证,不可不慎。疹之出也,出三日而始尽,每日出二次,子时出者巳时散,午时出者亥时散,经三日而出六次,出透稠密无缝,方为吉兆。昔人有云∶痘喜稀疏,疹宜稠密,虽如漆疮,通红一片,亦不足虑。若夫甫生一月,及至半岁一岁之间,时值天气炎热,或出奶疹痧疹风瘾等疹,不在正疹之列,亦不由于胎毒而致,可以不必用药,其疹自散;此类感风热而出,及皮肤小疾,常见出一次又出一次,及有连出不已者,无关利害,倘若用药,微用疏风清热之剂,一服即愈。凡出疹发热,三日见标者为顺,迟至五六日不见标者为逆;神气清爽者为顺,昏沉者为逆。病家知禁忌者,逆可以变顺,不知禁忌者,顺亦变逆。业幼科者当熟思之,当于出疹之家明言之,亦可见仁人君子救人之心,防于未然,无所不至,毋以此言为过。当出疹之时,必宜谨避风寒;若不避忌,风寒外来,疹即收回,要其再出,甚为难矣,不可不慎。人之生儿育女,当出疹之时,各宜小心谨慎,洁净内外,勿使秽污气息,触犯出疹,要紧。凡小儿乳疹以及瘾疹、痧疹、风热等证,不在正疹之列,亦不由于胎毒,此类感风热而出及皮肤小疾,常见出一次又出一次,及有连出不已者,无大关利害,倘身热不退,可用荆防发表汤以散之。(如身不热,不必用药。)凡正疹由于胎毒,其出也必在出痘之后,或隔两三年,或隔半年一年之久,甚至八九年之远,感正疹之气而出,次后再不复出矣。有所谓温疹者,感于风热。由于胎毒,又值时令疫疠之气,城市传染,迅速异常,调治乖张,立刻变证。余每临此证,俱遵聂氏三方加减变化,每获奇效,用是以告后学。若先出过正疹,再不出温疹。内廷订方药,以十三味为式,可少决不可多,如满十三味,则将淡竹叶、石膏入于药引之内,更觉妥当。余每看疹,相其时日,闻气听声,观形察色,然后参之以脉,始用宣毒发表汤表之,继以化毒清表汤清之,遵此二方加减,逐日变化。未透则前、葛、荆、防为必用之药,既透则前、葛、荆、防为可去之剂,气喘除升麻不用,便秘蒸大黄必需,疹色干焦,生地、归尾要用,若还紫黑,红花、紫茸宜添,咳嗽气急,清肺饮解除肺热,口疮口臭,败毒散清胃得咽。
成方在此,活法由人。麻疹已出透,用生犀角磨井水和药同服,大能解毒。
澄曰∶壬午年温疹大行,老少男妇传疫死者盈万,余惟以宣毒发表汤、化毒清表汤,去黄连加西河柳治之,竟无死者。其所以然者,盖此次痧疹,乃时行瘟疹,外寒收束,初现只宜宣毒发表,原不可骤用苦寒,无如咸热痧喜清凉,见面即用黄连冰伏,所以悉成痧闭而亡,纵相延时日,传为痧疳,丧命者不少,医者固不知骤用苦寒之误,而病家亦只知痧疹本凶,不察苦寒所误,深可悲也。凡我同志,遇此疫疠传染痧疹,均当宣毒发表,俟痧疹已齐,再为清表化毒,庶不致成痧闭,戕其性命也。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痧疹门
一忌荤腥生冷风寒。出痧疹时,大忌食荤腥,食生冷,冒犯风寒,皆能使皮肤闭塞,毒瓦斯抑郁而内攻也。疹初出时以至出尽之日,俱忌食荤腥,即素菜亦忌煎炒。
盖荤腥煎炒能助胃火,昔人云∶荤痘素疹,诚哉是言也。疹初出时以至透之日,未免口渴烦躁,想饮冷水,不妨少饮些,须以解其烦渴。然不可多饮,若欲再饮,仍饮些须。若土产有荸荠及有秋梨甜者,并柿饼有霜者,不妨间与食之,虽生吃无妨,切不可与粥及米汤、糖饼、糖饴、面食、荔枝、圆眼、蜜钱之类,食之恐助毒火,倘或饿极,煮成粥以开水半大盅煮饭粕小半盅和匀温服,俗云饱痧饿痘,痧疹不知饿也。当出疹之时,必宜谨避风寒,若不避忌,风寒外束,疹即收回,要其再出,甚为难矣,慎之。
一忌骤用寒凉。初发热时最忌骤用寒凉以冰毒,使毒瓦斯抑遏不得出,则成内攻之患。而昔人谓天气暄热,宜用辛凉发之,如黄连解毒汤之类,不知天时暑热之气,岂寒凉之药所能解,今骤用寒凉,恐不足以解外热,而适足以阻内热,使不得出也。曾见一宦家艰子,得一男甫一岁,出痧发热,痧未见形而发搐,医误为急惊,而用凉药攻之,遂令痧毒隐隐在皮下不出,后医以滋阴为主,而用四物等药,亦不能救,烦闷声哑,至旬日而死,此可以知凉药冰毒之害矣。今因天热而骤用寒凉,岂理也哉。
当疹初出之时,虽有身热烦躁口渴等证,即以宣毒发表汤,少加洒炒黄芩三五分以清之,切不可遽投黄连、黄柏、栀仁等大寒之药,恐冰其毒而内伏,疹不得外出矣,后虽设法宣表,而疹终不得出,可不畏哉。
一忌误用辛热。初发热时,最忌误用辛热以助毒,如桂枝、麻黄、羌活、苍术、丁香、肉桂、砂仁之类,能使毒壅蔽而不得出,亦致内攻之患。即有痧麻初起,四肢逆冷,乃火极似水之故,不可妄投热药,痧现自然渐和,而昔人谓天气大寒,只宜置之燠室,谨避风寒可也,且天气虽寒,而人身之热毒未必减,而多用辛热,岂理也哉。疹初出时,或有呕吐之证,医家必用苍、浓平胃,丁香、砂仁暖胃,或手足梢冷,必用桂枝、肉桂温其手足,殊不知作呕吐者,火热蒸于胃也,今反以辛温之味攻之,是抱薪而救火。至于手足梢作冷者,热极似寒之象,俟疹出透,而手足自温,医不明此,反以桂枝可达四肢之末,肉桂可以温经回阳,误之又误,陷人性命,可不畏哉。
一忌用补涩。痧出之时多有自利不止者,其毒亦因利而散,此殊无妨。如泄利过甚,则以加味四苓散与之,切忌用参、术、诃、蔻补涩之药,以图速止,重则令腹胀喘满而不可救,轻则变为休息痢缠绵不已也。如痧后泻黄红色,乃由有伏热,加木通、车前子、黄芩可也,记之记之。痧疹多有利而不止者,医家全不细心参究,而曰吾于清解药中,兼用些参、术、诃、蔻,分两又少,何碍于事,一服不见立效。又曰∶分两轻之故耳,于是多加分两,再服而疹或变证矣,可不慎乎!若麻疹出尽之后,泻黄红色,乃内有伏热,仍宜加味四苓散可也。盖兼用补涩且不可,专用补涩反可乎!慎之。
聂氏曰∶痧疹痘疮逆险等证,初时难以现形,出不快利。如寒冬之月,用芫荽(又名秀草)或紫苏,宜用砂器,即将此种隔水煎煮,室中取微微香气,能助发易现。今愚俗不明,即用煎水盈盆,将小儿大洗大浴,浴后仍加衣破,不但无益,亦且有损,反致热气内攻,多令小儿烦躁不安,哑口难言。况痧痘见形,即不当下水,知者慎之,初起微微浴手足心,或可取其内外通达之意耳。
朱氏曰∶芫荽乃透麻疹之圣药也。生取来连根带叶捣烂,约有三钱,入于磁碗内,用滚水半盅,滚白酒半盅,同入碗内,泡少顷,其味自出,通口服之,痧出更快。
若无芫荽苗叶,用子研服亦可,再加白芝麻同研服更妙。穷乡僻壤,用此可当明医,屡试屡验。观音柳一名西河柳,乃小儿痧疹之圣药也。冬月用枝梗,春夏取苗叶,每用一钱煎汤服,年力大者多服一次无妨,能清脾解毒发表,若在穷乡僻壤,医药不便,煎服疹即出现。
聂氏曰∶小儿痧痘初起,近来多服笋汤,意图发表,不知止可少煎用,使引透肌肤,取其易出。若过用失宜,反令元气受伤,脾气亏损,不能消化毒瓦斯,以致干呕泄泻,出汗心烦,灌浆时每有破烂湿痒,口疮等患,药内引用笋尖,尤其所忌,特指明为习弊用笋汤之戒。
朱氏曰∶冬笋尖南医用以催痘长浆,北医习而不察,俱于痘长浆时用作药引。殊不知冬笋非上林之笋也,至春二三月自死于土中,冬月人取为美馔,今南人又不察物理,更于表疹药中又用笋尖作引。若春笋虽生长上林,在疹门亦不可用,恐其气味伤泄元气,冬笋乃死气随之,安可用乎。
聂氏曰∶痧疹前后病眼赤红者,当用生地、菊花、决明子、蒺藜、归尾、柴胡、红花等味,皆可随证加减。
又曰∶痧后面色青白,骨瘦不堪,元气损伤,肝脾血少成痞,眼懒睁畏明,似害非害,宜服健脾肥儿丸,或服八珍汤、六味地黄汤丸,庶可渐愈。如清火疏风,一切治眼之药,万不可妄投。不但痧后如此,凡小儿病后失调,成疳疾痞眼者,俱当如此医治。养血健脾为主,倘大便泄泻,稀水白色者,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皆对证要药也。
澄曰∶凡服痧疹煎剂,不论男妇小儿,每一剂药煎好,可分二三次服之,庶药力轻徐,不致升散过急,一涌而出也。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痧疹门主方
宣毒发表汤
初发热欲出未出时用。
升麻白粉葛防风(去芦)桔梗(各五分)荆芥薄荷甘草(各三分)牛蒡子(炒香,研细)连翘(去心、蒂研碎)前胡枳壳(炒)木通淡竹叶(各六分)白水煎。天气大热加黄芩。(炒八分。)大寒加麻黄。(蜜炒八分。)
解毒快斑汤
痧麻已见形一二日内宜服。
连翘荆芥(各七分)牛蒡子(研破)当归尾防风(各六分)蝉蜕(五个)生地山楂肉(各二钱)黄芩(酒炒)桔梗干葛紫草(各八分)川芎(五分)观音柳二三分为引,不可多用。
化毒清表汤
痧疹已出而水肿大甚宜用。
牛蒡子连翘天花粉黄连地骨皮黄芩山栀(炒)知母干葛元参(各八分)桔梗前胡木通(各六分)甘草薄荷防风(各三分)口渴加麦门冬,去心,一钱,白石膏,研,三钱。大便涩加大黄,酒炒,一钱二分。朱氏加灯心五十寸,生犀角三分。
清肺饮
(痧证四五六日,回时尚有余毒留于肺胃,咳嗽气粗,外热不退者。)石膏生地(各二钱)麦门冬元参(各一钱)桔梗黄芩当归尾知母(各八分)柴胡陈皮(各六分)甘草(五分)僵蚕(五条)加竹叶三片煎。
调元健脾保肺汤
(痧麻后面色青白,唇淡气弱,并治痧后瘦弱成疳疾。)人参白茯苓沙参牡丹皮陈皮熟黄白芍(酒炒)麦门冬当归薏苡仁百合炙甘草如大便不实泻白色者,可加木香、白术、诃子少许。如泻黄色加酒炒黄芩、车前子。
清热导滞汤
痧疹毒瓦斯流注而成痢者。
黄连条芩白芍枳壳(炒)山楂肉(各一钱)浓朴(去皮,姜汁炒)青皮槟榔(各六分)当归甘草牛蒡子连翘红多者加红花三分,地榆五分。秘涩甚者加酒炒大黄一钱二分。
清胃散毒汤
治痧后口疮牙疳等患。
牡丹皮桑皮金银花甘草生地黄黄柏(蜜水炒)连翘心沙参白茯苓僵蚕如体虚加白术。
救苦散
治痧后口疮牙疳。
人中白(,五钱)白僵蚕(一钱五分)寒水石(井水飞,三钱)青黛(飞,五钱)冰片(一分)牛黄(二分)共为细末。先以苦茶拭过,随搓患处。
二圣散
(痧疹咽喉肿痛,不拘初起回后。)白僵蚕(二钱)苦参(三钱)乳细吹之。
和中汤
(有一种痧痘,大吐大泻而后见者甚轻,与作恶心干呕者不同,用药微表和中,安胃为主。)白术(米泔水浸炒)干葛(各八分)当归身白茯苓桔梗(各七分)白芍(酒炒)甘草半夏柴胡防风(各六分)陈皮牡丹皮(各五分)生姜一片,红枣二枚为引。
加味消遥散
(有一种病后瘦弱,唇白气虚,感时气出痧疹,或体虚痧出白色,少红活者。)白术(米泔水浸炒)苏薄荷陈皮白茯苓白芍(酒炒)麦门冬柴胡当归身甘草牡丹皮干葛白水煎。
犀角解毒化痰清火丸
(痧麻证咳嗽气喘,唇红结热在内,烦躁不安,或口鼻出血者。)生犀角紫草连翘心花粉牡丹皮薄荷甘草梢川贝母(去心各一两)黄连牛蒡子(各三钱)生地黄(二两)当归尾(八钱)赤芍(六钱)共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竹叶汤服。
健脾肥儿丸
(痧疹后失调,体瘦气虚,或成疳疾或泄泻。)人参橘红广皮(各五钱)黄(蜜炙)白扁豆(炒)白术(米汤浸炒)山药白茯苓(各一两)当归百合(各八钱)白芍(酒炒)地骨皮甘草(各六钱)川黄连(炒,三钱)山楂肉神曲(炒,各二两)磨细,炼蜜丸弹子大。每食远白汤调服。
天真膏
(痧疹复咳嗽内热不调,心神慌乱,夜卧不安,脾虚或生疮疥。)白术(米汤浸炒)生地黄元参生黄知母麦门冬(去心)沙参生苡仁桑皮(各四两)白茯苓当归白茯神橘红牡丹皮紫苑枣仁(炒,各二两)取长流水用砂锅桑柴文武火煎成珠,用上好白蜜收成,盛净器内,每服三五茶匙,白滚水调服。
防风发表汤
(初起发热未见时,二三日或四五日内,或者奶痧见疹,皆宜用此疏风清热。)防风川芎甘草(各五分)山楂肉(二钱)干葛桔梗(各八分)枳壳(炒,七分)苏梗荆芥当归陈皮(各六分)红花(三分)杏仁(去皮尖炒,一钱)白水煎,如冬月天寒加羌活或蜜炒麻黄,引用细葱白半寸。朱氏曰∶可去陈皮加牛蒡子七分、连翘五分,夏月炎热可加炒黄芩五分,如小便黄涩可加木通七分。
孟氏介石募施治痧神方
(凡遇痧疹,不拘四时,皆可煎服,药味分两万勿增损。)石膏(,二两)当归尾干葛桑白皮(各一两)荆芥地骨皮桔梗(各八钱)牛蒡子赤芍陈皮薄荷(各五钱)枳壳贝母甘草(各四两)红花(三钱)共为细末。每次用末三五钱,白水三盅煎汤滤去渣服,轻者三五服,重者六七服立愈。照方施济,功德无窍,大能起发透表,解毒清热,不伤元气,是以功有神效,并表药性于下。(石膏味辛色白达表,淡而利窍,用即纯,痧证要药,清凉解毒用以为君。陈皮、枳壳、桔梗疏气消肺胀,桑皮润肺止喘,清火化痰,红花、归尾、赤芍味辛治肺经血热,血活则毒散,牛蒡子解毒发瘾疹,干葛味辛发表解渴透肌,薄荷清肺胃间热,通气舒毛孔,地骨皮解肺毒消热燥,甘草解毒和药,荆芥散血分之风热,能开毛孔,贝母味辛,化痰解毒。)朱氏曰∶予见去桑皮不用,可加前胡一两,防风八钱,酒炒黄芩八钱,连翘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