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总论
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膏粱浓味,热毒内积,其变多生大疽。其受毒部分,则毒从虚处受之,大疔、大疽也,以其根深在内也。又曰: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夫疮疡之证,初成之时,当察经之传变,病之表里,人之虚实,受之浅深而攻补之。如肿病热渴,大便闭结,邪在里也,疏通之。肿 赤痛,寒热头疼,邪在表也,发散之。 肿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和解之。微肿微痛而不作脓者,气血虚也,补托之。漫肿不痛,或不作脓,或脓成不溃者,气血虚甚也,峻补之。色黯而微觉肿痛,或脓成不出,或腐肉不溃者,阳气虚寒也,温补之。若泥于未溃,而概用败毒之药,复损脾胃,不惟肿者亦不能成脓,而溃者也难收敛。七恶之候蜂起,多致不救,此其大略而已。
卷之八
论阴阳
痈疽之证有二十余种,最切要者,分别阴阳是也。发于阳者,属六腑,为表为火为实;发于阴者,属五脏,为里为郁为虚。故阳发则大而高起,皮薄色赤,发有椒眼数十,轻按即痛,形大而浅为痈。故阴发则平而内作,皮浓色淡,肿硬不起,状如顽肤,重按隐木而痛,形小而深为疽。又有阳中之阴,似热非热,虽肿而实虚。若赤而不躁,虽痛而无脓,即浮而复隐,外盛而内腐;其人多肥,肉紧而内虚。有阴中之阳,似冷非冷,不肿而实,赤微而躁,有脓而痛,形虽不盛,而内实烦闷,其人多瘦,肉缓而内实。有阳变为阴者,病发于阳而极热,则当顺气匀血。因有赤肿发热,便闭躁渴之热证,脉洪数而实,虽严冬,惟当暂用苦寒之药以泻热毒。如过用寒凉,或误草药性冷,则气滞血凝而危,急用温热药,使气行血和,乃可成脓。有阴变为阳者,病发于阴而极冷,则当内用平补,兼以宣气滋血助阳,健脾进食。或不肿不赤,皮寒肢冷,泻利肠鸣,饮食不入,不时呕逆等冷证,脉微弱而迟,虽盛暑,亦当暂用辛温之药以助阳气。倘又误凉药,急用大热之剂回阳,不回者死。盖阳者,气也;阴者,血也。阴不足,阳有余。血涩气滞,荣卫不行,而邪热相搏则患成。数日后渐宜温和气血,使阳动而阴随,气运而血行,则出脓而收敛。若专于清凉,气血凝结则血死,血死则肌死而毙矣。
卷之八
论虚实
寒热作痛,皮肤壮热,口渴烦躁,饮食如常,大便秘硬,小便赤涩,脓出稠粘,脓尽收敛,为实证易治。气血虚弱者,塌而不起,虽肿不赤而软慢,肌寒肢冷,自汗色脱,食少懒言,小便自利,大便滑泄,不起不腐,脓少而清,极难收敛。切忌攻伐,专宜温补,此虚寒证难治。小按即痛者,脓浅为实;重按乃痛者,脓深为虚。按之不复起者无脓,乃清水也。按之即复者,有脓也。脓出反痛者,虚也,宜补。有脓多者,亦气血虚而不能禁固也。有肿高而软者,此膀胱经络从背起也。岂可概以为热而用凉药?溃后脉涩迟缓者易愈,细而沉、时直者里虚。若痛尚未痊,脉洪滑粗散者难治,以正虚邪实也。
发热而渴,脉虚而大,乃真气虚、邪气盛,不治。凡肿坚硬而无光泽,皮浓疮头如粟,脉洪大,按之涩,此精气已绝,不治。如未穿破,毒攻脏腑,一毫热药不可用;若已破溃,脏腑既伤,饮食少进,一毫冷药不可用。此亦言其常也,变者又宜斟酌。如毒成脓管寸长深满,脓血胶粘易治,臭秽清水,血败气衰,阳绝阴盛不治。
卷之八
论感受
夫人之一身,本于五脏,五脏皆本于胃气。邪气郁于胃中,胃气盛而体实,则邪气相搏而流注于经络。涩于所滞,血脉会聚,结而为痈。胃气弱而体虚,则邪气盛而宿于经络,阻于所行,血脉凝留,结而为疽。故曰:外如粟,内如 ;外如钱,内着拳。虽因荣卫不调,经络凝滞,致病之由,非止于此。究其源有五:一、天行时气。二、七情气郁。三、体虚外感。四、蕴热搏于风冷。五、食膏粱浓味,腥膻热毒。又云:一、天行。二、疲弱气滞。三、怒气。四、肾经虚,五、服法酒,服丹药,食炙爆物,及大怒郁愤,尽力房劳,精虚气耗。皆能致发背、搭手、脑疽、大疔、悬痈、脚发、乳痈诸般肿毒之证。
卷之八
论治法
经曰:汗之则疮已,所谓疏泄荣卫之邪,此大法也。故初感脉浮数, 肿赤痛,加减败毒散发散之。脉沉实,烦热躁渴,肿硬痛深,大便秘,邪在里,宜下之,黄连汤之类疏通之,仙方活命饮。外无 肿,内无便秘,邪在经络也,宜调和荣卫,托里养荣汤、白芷升麻汤。肿高 痛,脉浮,宜托里药治,内托复煎散。大痛或不痛, 肿不作脓者,邪气凝结也,宜解散之,内服仙方活命饮。烦躁饮冷, 痛脉数者,邪在上也,宜清利之,清凉饮、金银花散。恶疮久而不溃,气实兼寒邪也,宜宣而补之,十宣散也。如发热汗多,大渴、便闭、谵语者,结阳证也,宜下之,黄连内疏汤、破棺丹是也。不作脓而不溃者,虚也,大补之,补中益气或十全大补汤。肿痛饮冷,发热睡语者,火也,宜清降之,清心汤(即防风通圣散加黄连。)不作脓,或不溃及不敛,阳气虚也,托补之,托里消毒散。微肿微痛不作脓,及漫肿不痛,脓成不溃,俱宜大补;色黯加助阳药,亦宜补之。有阴证而又误凉药,急宜大热药回阳,姜附汤、三建汤之类。首先宜服乳香、绿豆粉、救心护膜。初病作呕,毒攻心胞络,救其心神安宁。虽有重病不死,世有轻病反死者,因透膜而元气泄也,故救心护膜为第一义。如按之上下不热不软,都牵强者,尚未有脓,急消之;凡按之软,实有脓而不溃,宜急破之,不然则内溃日久,难于收敛。若未有脓,切不可针破。
卷之八
五善七恶
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一;大小便调二;脓溃肿消水鲜不臭三;神彩精明,语声清亮四;体气和平五善也。大渴发热,泄泻或闭一(黄 竹叶汤。气血俱虚,八珍汤加黄 、麦冬、五味、山药。或八味丸方, 咀煎服。)脓血既泄,肿痛尤甚,脓色败臭二(人参黄 汤,或十全大补汤加麦冬、五味。)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视三(六味丸加山栀、麦冬、五味。
如未效,八珍汤加山栀、麦冬、五味子。)喘粗短气,恍惚嗜卧四(六君子加姜、枣。如未效,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萸、五味、赤茯苓。十全大补汤加山药、山萸、五味之类。) 肩背不便,四肢沉重五(补中益气加山萸、山药、五味。如未效,十全大补加山萸、山药、五味子。)不能服药,饮食不下,舌不知味六(六君子加木香、砂仁。如未效,加附子。)声嘶色败,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肿,七恶也(补中益气加姜,枣。未效,六君子加炮姜。甚者加附子,或十全加附子,炮姜。)若腹痛泄泻,咳逆昏溃,救里温中汤。后用六君子加附子、姜、桂。若溃后寒热作渴,怔忡惊悸,寤寐不宁,牙关紧急,自汗、脉洪大,按之如无。或身热恶衣,欲投于水,或浓衣仍寒,或手足逆冷,腰背反张,颈项劲强,急用参、苓、归、术、附子救之。五善见三则吉,七恶见四则危。实证见恶候可治,虚证见恶候不可治。
卷之八
内消
经曰:汗之则疮已。又曰:发表不远热。故疮疡初感,必以消散为最胜。内服发汗之剂,外用蒜灸之法,靡不奏功。惟当审经络处所,形脉虚实,深浅大小,而兼引经之药。如脑、背、腰、项、臀、 、皆太阳经,宜黄连、羌活。脊背连胁处,为近少阳,宜败毒散。形实脉实者,宜漏芦汤、五利大黄汤等疏利之。气虚,参、 为主;血虚,参、归为主。佐以消毒,加以引经,而行补泻。惟少阳一经,与气血虚同法治。凡栝蒌、射干、山甲、蟾酥、连翘、地丁、牛蒡子、金银花、木鳖之类,皆内消之药。
卷之八
托里
凡痈疽血气虚者,则邪气入深而散漫不能突起,亦难溃脓。或溃后脓少,或脓清稀,或坚硬不软,或根脚虽红而脓不开大者,皆气血两虚。必用内托,以补药为君,活血驱邪为臣,辛香行滞为佐,加温药以御虚寒。亦有一、二日便觉,脉沉细而烦闷,脏腑弱而皮寒,恍惚不宁。外证深沉者,即当用托里诸方采择,兼温热之剂从治之。
卷之八
脓蚀
疮疡穿破,脓血溃出,则重者亦觉轻可,甚不得已乃用刀针。若势缓证轻,以药饵破之。后有替针丸之类,皆可用以咬头出脓。
卷之八
定痛
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后有止痛诸方。痛甚者,必宜苦寒药为主。虚弱者,补中益气汤加苦寒药,量轻重用。血热者,四物汤加牛蒡、黄芩、连翘、在下加黄柏。肥人加羌、防、荆、芷。大便秘加大黄。诸药中兼乳香、没药,痛可定矣。
卷之八
恶肉
去恶肉者,腐肉也,必宜去之,推陈致新。壮人自去,老弱必取之,不去则腐烂筋膜,结成多骨。有致大溃而死者,用大补气血药收敛;或可用手法去之;或用雄黄,轻粉敷之。蠹肉努出,或用远志末,酒调涂之。又法:息肉突出,乌头半两,醋三碗,浸三周时洗之,日夜三、四次。诸疮 肉如蛇,突出数寸,硫黄末敷之即落。宿脓溃久,蠹肉不腐,亦用硫黄、轻粉敷之。四围仍有肿 处,用毫针烧赤刺之约一米深,红肿即缩。
卷之八
生肌
溃后收敛迟速,在气血之盛衰也。然龙、竭、乳、没、赤石脂( )、寒水石、象皮、水银、轻粉之类,虽可收敛,必宜内服参、 、当归、白术、白芷之类以助之。如色赤血热不收,四物加山栀、连翘。色白,宜补托。或溃后而根脚赤晕,反开展不收,宜大补十宣散去朴、桂,倍参、、当归,加金银花、白芷、连翘、犀角、栝蒌根。夏秋加三黄、羌活。破后不溃,疮口坚硬者风也。蠹肉不腐者,雄黄、轻粉研匀敷之。如痈疽腐烂及诸疮毒,滑石一两、雄黄五钱,研细。
先洗净,敷上,外以绵纸盖覆。未收,再用生肌散之类。
卷之八
避忌
患诸毒者,宜慎风寒,谨口腹,适起居,减言动。药饵精洁,饮食以时,虽小愈,尤宜绝戒房室。犯之必不合口,存细孔如簪脚,津津水出而成漏,累月经年不收,多变小便涩数,消渴、消中等证。致津液枯涸,肌肉瘦削诸患而死,可不慎欤!又有发背之证,腥秽尤其,常有小蜈蚣潜入则大病大溃,必至于死。切宜置卧榻于室之中,榻下缚雄鸡数只,得免此害。凡血气闻香则行,得臭则逆,且香气入脾,而醒脾进食。患人卧处宜香气,忌秽气。
卷之八
食肉
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此言富贵人也。日食浓味以助其阳,不能走空窍以行阳道,反行阴道,则脾土湿气大胜;子能令母实,则心火大炽。火土既盛,肾水亏伤,湿热上行,必出于太阳膀胱之经,为脑疽。为发背等诸最重之证。故患时不宜再食浓味,以助宿积之蕴热也。若贫家则不然,无过气郁而成。盖诸 补阴,诸肉补阳。素不得 肉之养,再泥以诸毒戒肉,何所赖以补益乎?故不可一途而论也。
(一贫士患发背,无力买人参补药,日食肉馄饨而愈。)
卷之八
作渴
(附:预防)
疮疡之证,必因膏粱浓味,或恚怒郁结,致毒火蕴蓄。渐觉心烦躁热,口作大渴,引饮不休,食已即饥,乃欲发痈疽之候。当急服清火解毒之药而预防之,可免斯患。如患后因脓水泄其津液,亦至口渴不已,无问初重,溃后作渴,竹叶黄 汤;脉数无力,口干,补中益气汤;便秘,清凉饮;尺脉洪大,按之无力,用加减八味丸。若口燥舌黄,渴欲饮水,此丸尤妙。渴与口干不同,若用丹药镇坠,祸不旋踵。惟截嫩桑枝同五味子煎汤饮,可以救阳水。
卷之八
灸法
(隔蒜灸、豆豉饼灸、净土灸)
疮疡用灸,有回生之功。一切痈毒发背初起,赤热肿痛,可拔引郁结滞气,及攻散沉凝留血,必能取效。老弱元气虚寒者,不灸必至败亡。先以湿纸覆其上,立视纸先干处,即痈头也。取蒜炙,独蒜犹佳。切片如三文钱浓,安疮头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壮换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一、二日,十灸十愈;二、四日,灸六、七愈;五、六日,灸三、四愈;十数日,灸无功。若有十数头,蒜研成饼,聚艾灸之亦愈。如疮大,日夜灸;若有椒眼一、二十,逐眼灸之,用蒜并淡豆豉、乳香、捣作饼灸尤效。初起中有一黄粟米头,用独蒜切去两头,安疮上灸十四壮,多至四十九壮。一人背疽,逾月益甚,艾加疮上,早灸至晚,百五十壮知痛。明日镊去黑痂,敷药服药即安。如无蒜,用豆豉捣作饼;如俱无,用净土以众人唾,或加葱汁,或嗽口水,和捏作饼,大小根据疮,浓一、二分。痛则加浓,不大热,减薄。一壮一换,灸四十九壮,以验为度。
卷之八
明灸
明灸者,着肉灸也。患人勿畏痛楚而失之,能耐一时之痛,免多日之大痛苦也。人年四十以上,患发背等毒,急宜早治。为治之要,莫过灼艾之功,胜于用药。使毒瓦斯外泄,而有行散之力;使热气内攻,而有消逐之能,则凝血滞气由此而解矣。若处乡居僻境,深山穷谷,及游宦行商,舟车驿邸,无医药之处,尤宜行此灸法,其效甚捷。明灸之法,亦施于阴毒、顽木不痛恶疮。
在阳证疮疡肿毒,隔蒜可也。最胜者,独蒜大颗,切片三分浓;次赤皮蒜捣烂作饼,或切片。古有豆豉、椒、姜、盐、葱,相和捣烂捻饼灸法。其硫黄灸,豆豉饼灸,净土灸,皆良法也,取其便而用之。初起攻散,已溃接补阳气。如疮不开大,肉不败坏,疮口易敛,皆一灸之神力也。灸后根据次采取方法,随证而治之,庶几可云十全矣。
卷之八
桑枝灸法
发背不起,或瘀肉不溃,乃阳气虚。用桑枝燃火吹息稍近肉,取其火气,灸患处片时。日三、五次,助肿溃。若已腐溃,新肉生迟,宜四畔灸之。瘰 、流注、 疮、恶疮、久不愈者,亦宜此法。未溃,解毒止痛消瘀;已溃,补气、散余毒,生肌肉。阳证初起,用此即出毒水内消;日久用之,虽溃亦浅,大有神功。勿以平易而贱忽之。
卷之八
骑竹马灸法
竹马灸图 治一切痈疽肿毒,按诸项灸法皆好,惟此尤能消患于未形。诸师首取,惜乎近世少用,是不知其妙也。其法令患人以肘凭几案竖臂腕,腰直,用篾一条,自臂腕中曲纹尽处,男左女右,贴臂肉量起,直至中指尖,不连指甲。用竹杠一条,患人脱衣骑定,身正直前行,二人扛起,令脚不着地,使二人扶定,勿令仰覆。将量臂腕篾,从竹杠坐处尾 骨尽边,直竖竹杠上,贴脊背量至篾尽为则,用墨点记,此只是取中,非灸穴也。另用薄篾量病患中指中节,相去两横纹尖为则,截为一寸,就前所点记处,两边各量开指篾尽处,乃是灸处。两穴各灸五壮或七壮,不可多灸。不问痈生何处,及乳痈,并用此法灸之,无不愈者。如疽发身左,灸左;发身右,灸右;甚者,左右皆灸。盖此二穴,心脉所过。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又云:心主血,心气滞则血不行,故逆于肉理而生痈。灸此使心火调畅、血脉流通,即能奏效,起死回生。
卷之八
神灯照疽法
雄黄 朱砂 血竭 没药(各一钱) 麝香(等分) 共研,掺绵纸十四条作燃润麻油点,照疮毒,离半寸,自外而内周遭照药气熏毒令热,先三条起,渐消用敷药。车前草、 草、五龙草、金银花(俱鲜者)同捣细,加陈年小粉、飞盐少许,又捣如糊,频敷,中留头。早可散,迟略溃。诸草缺鲜者,取根或干者为末,加陈醋调,内兼服败毒散、护心散、活命饮、十宣散尤效,忌凉药。
卷之八
灸漏
凡疮疡日久成漏者,非止一端。有因生于虚软卑下之处,其气脉下行而难于收口;或气血亏伤,迁延不收;或患疮毒未平复,因犯房室成漏,小孔出水不已,渐成不救之患。用大附子一个,重一两者气足,为末,津唾调作饼。如漏孔大,三文钱浓,用艾炷于饼上灸;内服大剂十全大补汤助之,至孔合为度。如无附子,用淡豆豉捣作薄饼灸。或犹在穿溃时,难于生肌,疽毒根深,水从内出,用硫黄为末,和入白面,以大蒜捣捻成饼。如孔大,浓三分艾灸,勿令痛,要令大热,至二十一壮,每壮一换。隔五日,用翠云锭、信效锭子,以些许用入疮口,歹肉去,好肉生。次上生肌散,内服大补托之药。
卷之八
针法
疮疡用针为贵。有肉已溃,脓不出,必宜针之,惟审浅深。若皮薄针深,恐伤良肉;肉浓针浅,脓毒不出。如先见血、后见脓,绵纸条捻塞口。若附骨疽、气毒流注,及其经久不消内溃者,用针开之。若治咽喉,宜用三棱针。及痈 痛而四畔赤肿如灼,用瓷锋砭破,皂角刺亦可(毒破脓出,重者即轻,切勿见风。)痈若皮薄,而多有椒眼、蜂窠之状、脓血不出者,用针横直裂之。凡疮不起可托,不脓可补,脓成不出,及时针之,但不宜早。如在虚处近筋骨,未可针,若畏痛而不针则误矣。恐伤良肉则惑矣。疮发于肉薄之处,肿高寸许,针入二分;发背高三、四寸,针入寸许(附骨疽同)。况患处肉已腐,何痛之有?怯弱人,及附骨疽不破,迁延日久,脓变臭水而透内膜,必致大溃而死。
卷之八
火烙针法
如附骨疽、气毒流注及其经久不消,内溃不痛,宜火针开之。铁箸一焙,极为快意,烙后脓水流通,名曰熟疮(此法必用于日久顽木不痛者。)如用尖针,恐口再合。必如箸大头圆,长六、七寸一样两枚。捻时蘸香油于炭火上烧红,于疮头近下烙,宜斜入向软处,一烙不透再烙,必得脓水流出。不假按抑,须用真绵纸作捻,折转如索样,随深浅入疮口,余纸分开,疮外贴膏药,焙直入恐透膜,宜斜入之。
卷之八
吸法
诸毒初感,用苦竹长一、二寸,用头节妙,削去青皮,似纸薄为佳,其大小随疮斟酌。当毒疮初发时,用白蒺藜、苍术、浓朴、乌 皮各五钱锉片,用水一碗,药与竹筒同煮,以药将干为度。乘竹筒热,以手按之于患处,须待其筒自粘在疮上,不必手按。须臾用前药分两再煮,候前竹筒冷,以手拔去,再将热者如前法,其脓自吸入筒中而疮愈矣。
卷之八
葱熨法
治疮疡、肿毒、痈疽及流注、结核、鹤膝风、附骨疽等,及妇人乳痈。若先已用灼艾等法,而余肿犹未消,或轻者未经艾灼,皆宜用此法。以葱连白头根须捣烂炒热,勿畏痛楚,须布包着实熨之,必用二包轮转炒熨。痛者熨至不痛,硬者熨揉至软为度。大抵此法必用于微觉之时,且熨且揉,必至于散而后已,最有大功。若跌扑伤损,瘀血凝滞,亦用此法。更以南星、草乌为末,拌入烂葱内热熨,尤为神效。葱与生姜捣、炒、布包熨。伤寒结胸及男、妇、老、幼,一切食积气滞,胸膈满胀痞闷,大有功力,顷刻见效。
卷之八
渍法
凡疮肿诸毒,无出气血凝滞而然,所谓热则行,冷则凝。又云:热则流通,寒则凝结。必使热气攻之,使腠理疏通,经络融畅,诚至理也。古人有此方焉,其法以药浓煎成汁。如疮在四肢,则 渍之;在腰腹者,则淋洗之;下部者,则荡浴之。仍以净布蘸汁多淋患处,冷则再热。日用十余次,夜亦不息,乃效。药方见后。
卷之八
围法
发表不远热,敷围亦发之意。又云:热则行,冷则凝。不可一于寒凉,当随阴阳寒热,各适其宜。如果极热阳证,清凉可用,大都寒兼之。若非极热,必从温治。如大凉非特气血凝滞,致令腠理闭塞而毒攻内矣。如围药时,但宜敛其根脚,必不可当头敷遏,所谓避其来锐是也。
卷之八
砭法
治背痈等证及小儿丹毒肿赤,游走不定。用细瓷器打碎,取有锋 者一块,以竹箸劈开头寸许,夹住瓷锋,用线扎定,以两指轻撮箸梢,将锋 对患处悬寸许,再用箸击之, 刺其毒,血出自愈。若如是而痊者,不可怠缓。不然毒入心胞,多致不救。按心属火,毒亦火,同气相求,故独攻心。
卷之八
刺法
诸毒宜刺此穴。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刺三分许,以手自按至刺处,血出则消。若重者及成脓者,须再灸患处。
卷之八
诸方法
主方 (加减败毒散) 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等证。憎寒壮热,其状似伤寒。一、二日至五日,连进二、三服。重者轻,轻者散,诸毒首服。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桔梗 茯苓 枳壳 川芎 金银花 连翘 防风 荆芥 甘草节薄荷等分 加生姜三片,连须葱头三个,水煎热服。浓盖,取汗出透彻可散。
毒在上,食后;在下,食前。诸药皆然。冬加麻黄、升麻;热甚加黄芩、连翘;大便秘加大黄、芒硝。
追风通圣散 治痈疽、发背、脑疽、流注、肿毒、坏病、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毒于既成之后,顺气匀血,扶植胃本。并折伤、疝气、血疝、脚气、诸般疮毒肿痛,腰疼痰饮皆治。
当归尾 何首乌(忌铁) 木通(去皮节) 赤芍药 白芷 小茴香 乌药 枳壳 甘草(等分)
水、酒各一钟,照前煎服。
壮人去当归;脑疽、发背去木通。有痰加半夏、风痰加桔梗、生姜;流注加川、独活。伤寒变流注,尚有热邪加苏叶、升麻、葛根;头痛加川芎。发背已久,凉药太过去木通,加浓朴、陈皮,甚者加白豆蔻。肠痈宜十宣散与此间服,加金银花藤。肿毒坚硬不穿加川芎、独活、麻黄、葱头,出汗即穿。折伤去木通,加川芎、陈皮。经年腰痛加川萆 ,玄胡索酒煎,脚气,木瓜,槟榔,山果水煎,湿痰流注,遍身拘急,喘咳,肿硬不赤,南星、半夏。
真人活命饮 治一切痈疽、发背、疔疮、肿毒。不问阴阳虚实善恶,赤肿大痛,或不痛。然当服于未溃之先与初溃之际,毒已大溃,勿服。发痛恶毒甚者,须一日夜服二、三剂可消。
金银花(三钱) 穿山甲(三大片,火炙,研细) 当归尾 陈皮(各一钱半) 天花粉甘草节 赤芍药 乳香(另研) 白芷(各一钱) 贝母 防风 (各七钱) 没药(另研) 皂角刺(各五分)
好酒二钟,煎成充化乳香,没药。上身,食后服;下体,食前服。渣再煎,多饮酒。盖汗出为度。在背,倍皂角刺;胸加栝蒌仁;腹倍白芷;手足倍金银花;老弱病后加参、 ;疔疮加紫花地丁。发背恶毒初起,每帖调化牛黄二分服,大效。
托里消毒饮 一切痈疽,六、七日服此,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能壮气血、固脾胃,使毒瓦斯不内攻,脓易出,肌易生。脓未尽,切忌生肌药。收口早。必复内攻。
金银花(三钱) 黄 (盐水炒) 天粉(各二钱) 防风 当归 川芎 皂角刺 穿山甲(炒,研) 浓朴(姜炒) 桔梗 白芷(各二钱) 陈皮(三钱)
水、酒煎服。一方用参、苓、术、翘,去枳、朴、粉、风。
托里十宣散 治痈疽、疔疮、发背。未成脓犹可散,已成速溃,脓出切勿手挤,恶肉自去,不必用针,此药用于前药之后八、九日间。
人参 黄 (蜜炒) 当归(酒。各一钱) 川芎 防风 桔梗 白芷 浓朴 薄桂 甘草(生。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黄酒调下,不饮酒,木香汤调下,煎亦可。
痈疽肿毒,倍白芷;不肿痛,倍官桂;不食加砂仁、香附;痛甚加乳香、没药;水不干,知母、贝母;不破,皂刺;咳,陈皮、杏仁、生姜;大便秘,大黄、枳壳;小便涩,麦冬、车前、木通、灯心。
十六味流气饮 流注因一切恚怒气结,肿硬作痛。或胸膈痞满,风寒湿毒,血气不和,结成肿块,肉色不变;或漫肿无头。妇人乳中结核,恐成乳癌。
人参 桔梗 当归 官桂 甘草(炙) 黄 (炙) 浓朴 防风 紫苏 芍药 乌药 枳壳槟榔 木香 川芎 白芷(各五分)水煎,食远服。
五香连翘汤 诸疮初觉一、二日便厥逆。咽喉闭塞,发寒热(些小寒热,不可轻用。)
连翘 升麻 独活 甘草(炙) 桑寄生 木通 黄 (各等分)大便秘加大黄。
上为末,每五钱水煎。沉香、木香、丁香、乳香为末,麝调服,取利。
当归黄 汤 疮疡脏腑已行,如痛不可忍,宜和荣卫。
当归 黄 生地 地骨皮 川芎 芍药(等分)热加黄芩;不卧加栀子;呕乃湿气侵胃,加白术,水煎服。
内疏黄连汤 疮毒肿热作呕,大便秘,烦躁饮冷,心烦脉实。邪在脏,宜服此疏通之。
黄连 栀子 当归 芍药 木香 槟榔 黄芩 薄荷 桔梗 连翘 大黄 甘草(各一钱)
上水煎服。
黄 竹叶汤 痈疽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干呕。
淡竹叶 生地(各二钱) 麦门冬 当归 川芎 黄芩 芍药 人参 半夏 软石膏( )
黄 加甘草各一钱,水煎服。
内托复煎散 肿 于外,根盘不深,形证在表。脉浮,痛在皮肉,此因邪甚,宜急服救里。
防风 地骨皮 黄 芍药 黄芩 白术 人参 茯苓 当归 防风 甘草(各五钱) 桂(二钱)上咀。先将苍术半斤,水五升,煎四升,去苍术。入前药煎至四盏,作四次终日服完。又煎苍渣,复煎前药。未效,再半料。(大便秘,烦热,再少服黄连汤。)
夺命丹 恶疮,脑疽,发背等诸热毒。
大黄 牡蛎(各一两,研)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上分二服,加生姜、好酒一碗,熬数沸,去渣调入乳、没,露一宿,空心温服。
护心散 一日至三日连进数服,内托不透膜,虽甚无妨(透膜者死。)
真绿豆粉(一两) 明乳香(半两,慢火瓦上出汗,研末)
上研,每服三钱,浓煎甘草汁调下,时时细呷,要药在心膈。若毒冲心呕逆,宜多服。或因受寒呕,另用温药止呕。阴毒冷证及老弱,非因丹石致病,三日外皆不宜服。
人参养荣汤 溃疡发热倦怠,黄瘦少食,气血不足,不能收口。
黄 天粉 陈皮 当归 皂角刺 浓朴 穿山甲 桔梗 防风 熟地黄 五味子 桂心远志肉 (甘草煮,剥。各等分)上加姜、枣,水煎服。
定痛托里散 (定诸肿毒疮痛圣药)
当归 白芍(各五分) 肉桂 乳香 没药(俱出汗,研。各一钱) 粟壳(去蒂,二钱)
上水煎服。
内托黄 汤 溃疡作痛,少睡口干。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甘草 黄 麦冬 远志 官桂(各等分)
上加姜、枣,水煎服。
乳香定痛散 乳香 没药(各二钱) 寒水石( ) 滑石(各四钱) 冰片(一分)
上为细末,诸痛不可忍者,敷上患处,寒热痛皆止。
独圣散 诸痈疽、发背,因气滞血凝,或因郁怒所致(服此非膏粱人。)
香附子(打碎,去毛,生姜汁腌一宿,晒焙。)
上为末,每三钱白汤送下。若非郁怒,切不可服,服反增甚。
千金托里散 一切痈疽、发背、疔疮。
黄 (一两半) 川芎 白芷 芍药 官桂 甘草节 人参(各一两) 浓朴 防风 桔梗连翘(各二两) 当归(五钱)
木香 乳香 没药(各二钱)上为末,每服三钱,酒一大盏,煎二、三沸,和渣热服。
托里消毒散 胃气虚弱,或因克伐不能溃散,服此。无脓可消,有脓即溃,去腐生新。
人参 黄 (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 白芍(酒炒) 白茯苓 川芎 白术(炒。各一钱) 金银花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连翘(五分)
水煎服。高肿 痛加黄连;漫肿微痛,去银花、连翘,倍参、术;头痛加羌活、川芎;渴烦,大便秘去参、术、 、归,加大黄。
针头散 一切顽疮瘀肉不化, 根不消,溃久成管,兼托里药。
赤石脂 白丁香 沉香(各二钱) 黄丹(飞) 人言(各一钱) 轻粉 麝香(各五分)
蜈蚣(一条,炙)上末,搽瘀肉等。疮口小,或腐管,用蜡和成条 之。
托里养荣汤 瘰 流注及一切不足证。不作脓或不溃,或溃后发热恶寒,肌肉消瘦,饮食少思,卧不宁,盗汗不止。
人参 黄 生地(酒蒸) 当归 川芎 芍药 白术(各一钱) 五味子 麦冬 甘草(五分)上加姜三片,水煎服。
白芷升麻汤 治臂痈肿痛,右手脉大,未成脓者。
白芷(一钱五分) 升麻 桔梗(各一钱) 黄芩(三钱,生用) 甘草(炙) 红花(各五分) 黄芩(四钱,酒炒) 上水一钟,酒半钟,煎服。
漏芦汤 一切恶疮肿毒、瘰 、疔疮、五发、痈疽。初觉一、二日,便如伤寒头痛,烦渴拘急,恶寒身痛,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壮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并治。孕妇勿服。
漏芦 白蔹 黄芩 麻黄 枳实 升麻 芍药 甘草(炙) 大黄 芒硝 连翘 上水煎服。
蟾酥丸 疔疮多种,至遍身麻子细疔,发病诸毒( 危者,兼服八宝散,见疔门)
朱砂 雄黄(飞,研) 蟾酥(酒研,化和) 丸如萝卜子大,每二丸用金银花、紫花地丁、 、夏枯、车前、铁筲帚、草木贼、过山龙(各二钱) 陈煮酒二碗,前八分吞。下渣,水煎热服。火烘浓盖,汗出、大便泻、小便长,愈。未效,再多服,渐与粥汤。
神仙解毒丸 一切疔疮发背,便毒诸般恶疳,无名肿毒。初起者即服,神效。
明矾溶化,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连须葱头七个,煎汤热服,盖汗出,即消。
清凉饮 热毒秘结。
大黄(炒) 赤芍药 当归 甘草(各二钱)水煎服。
蜡矾丸 一切痈疽肿毒,阴阳虚实,肺痈、肠痈、乳痈、乳癌等证。未溃,消肿解散;已破,护心托里,溃后收敛生肌,多服有效。粉瘤、痰核、恶疮,三、五年者可消。
白矾(三两,生,研) 黄蜡(二两)溶化,和矾末为丸,但易冷难丸,一新瓦焙热,上铺湿布数层,放布上蒸软,众手丸;一以蜡煮汤中,乘软热捞起,和矾,丸;一再入银花末(一两,)
蜜(一两,)捣匀,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米汤任下。
国老膏 治一切痈疽肿毒,悬痈,附骨疽,初觉即服。
甘草(大者八两,捶碎) 河水四碗,浸二宿,令浆汁出,再煎,去渣,慢火砂锅熬成膏,酒或汤点服。
牛胶酒 截痈疽恶疮,外涂患处,内可服之,使毒瓦斯不攻于内。
牛皮胶(四两),用好酒一大碗,入胶,内重汤煮烊,搅化倾出浸酒,饮醉为度。锉碎为丸,服亦可。
远志酒 一切痈疽发背,疖毒恶候有死血。阴毒则不痛,敷之即痛。有忧、怒等气积而内攻,则痛不可忍,敷之则不痛。若蕴热在内,热逼人手不可近,敷之则清凉。或气虚血冷,溃而不敛,敷之则敛。若七情内郁,治之必愈。
远志(甘草汤浸透,捶去骨取肉) 晒研末,每三钱酒一盏调澄饮,渣敷患处。
麻油酒 疔疮、发背诸毒。
真芝麻油(一斤)熬滚,取起,陆续和好酒饮。
银花酒 治痈疽发背、乳痈疔疮、一切肿毒。
金银花(鲜者、连藤叶,干者亦可)瓷器内捣,入无灰酒和,绞汁饮,渣敷患处(干者煎,捣或取五两,甘草节一两酒煎,日夜饮,初起服。大、小便通,愈。)
槐花酒 治同银花。
槐花(拣净,四两,)微炒黄,乘热入酒二碗,煎十余沸,去渣服。凡痈毒,先饮槐花,或银花酒,外用灸法。次以银花、黄 、甘草节煎服。效非他药比。
回阳酒 治阴毒,误服凉药,不肿不腐,吐泻气脱。
附子(炮) 干姜(各二钱) 人参 白术 黄 (各三钱) 当归 甘草(炙) 陈皮(各二钱)
上用酒、水各半,煎服。不效,倍参附。
十全大补丸 治痈疽溃后,补气血,进饮食,最为切要。凡脓血出多,有回生起死之功。或有肿平痛宽,遂以为安。谩不知补养,后变他病。
桂附地黄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致脾土虚寒,而患流注等证。及痈疽溃后虚寒,七恶证见,并宜服。如虚热者,去附子加五味子(二两。)未得成丸,加减煎服。溃后调理,如补中益气,四君子、四物、八珍,皆可间服(诸汤方见虚损。)合宜则用六君子汤(即四君子加陈、半。)
雄黄解毒散 一切痈疽、肿毒势甚,虽用此药二、三次后,用猪蹄汤。
明矾(四两) 寒水石( ) 雄黄(飞。各一两) 水三碗,入前末(五钱) 淋洗,贴膏药。
猪蹄汤 消肿毒,去恶肉,润疮口、止痛。用猪蹄一只煮汁五碗,煎药。
白芷 黄芩 蜂房(陈年者佳) 当归 赤芍药 甘草(各五钱) 上锉,以蹄汁煎药,去渣,淋洗患处。以下俱洗方。
肿汤升麻 黄 防风 生地黄 细辛 川芎(各三钱)上用水五碗,煎十余沸,稍热淋 ,内消如神。
又方 漏芦 升麻 芒硝 栀子仁 蒴 黄芩(各三钱)上用水五碗,煎十余沸,稍热淋,或以净布蘸 ,效。
又方 苦参 防风 甘草 露蜂房 照前法洗。
大铁箍散 敷一切肿毒。以下皆围方。
芙蓉叶 木鳖(各四两) 寒水石 白芷 赤小豆 黄柏 白蔹(各二两) 紫荆皮 贝母大黄 地青 羌活 白芨(各一两) 防风(五钱)
上为末,水调围四畔,如肉脆去白蔹、白芨,加生地、地榆,芭蕉汁调。
敷极热证 寒水石 大黄 焰硝 栀子(炒) 朴硝(研) 南星上为末,生地黄汁或芙蓉叶汁调敷亦可。
南星膏 治毒发险处,以此药围之,可使移之不险处。
五倍子(一两,炒) 南星 草乌 黄柏 白芨(各二两)为末,醋调围渐收。
四虎散 治发背初生,筋脉紧急不舒。
附子(生,去皮,一两) 天南星(泡) 半夏(汤洗七次) 野狼毒(各五钱)上为细末,热酒调成膏涂肿处,以帛掩定,虽觉热,如火烧无碍。
神效散 治痈疽发背,一切疔毒并瘰 等证。已成未成,皆可敷之。
川乌(炮去皮脐) 川黄柏(炙去粗皮)
上为末,唾调;唾少,漱口水调,敷患处。四围留头,药干用米泔不住润湿。已成溃烂,先以槐枝、艾叶煎汤洗净,以香油润之,日换一次。脓出无挤,痛减生肌,腐肉自落。不落剪去,不宜用针。发背不宜贴膏药。忌怒气、房室、孝服、体气、饮酒人。忌一切发气热毒物。脑疽、对口不必洗,逐次添药,恐进风。
又 白凤仙花科根、叶捣烂,先以陈醋洗,后敷药。一日一换,将好桑叶醋煮,贴,收口。
又 初起以风化锻石(二两) 细辛(一两)为末,醋调,敷三次。或白芷末,水调敷。
又 南星、赤小豆为末,醋调,或姜汁调围,或野苎麻根根捣围。
又 鼓捶草根(即土牛膝)捣围;或蒲公英(路边黄,花如菊)或羊蹄根捣敷。
神奇无敌膏 一切痈疽危毒,兼服紫金锭(蛊门),诸解毒,煎丸药。
桑柴灰(五升,绵纸衬淘箩内,滚水淋汁,钵盛,味淡则止;入碗重汤 浓如稀糊,)茄灰、锻石(各五升,根据前法取汁)三汁熬成膏(亦可点轻毒,) 每膏一两调细,药取极真好者。
朱砂、雄黄、珍珠(绵裹打细,俱水飞,晒,重研万下、)冰片、硼砂、轻粉、乳香、没药(俱人乳研化。各四分、)蟾酥(酒研,五分、)铜青(三分)、明矾、火硝(各六分、)牛黄、麝香(各二分) 卤砂(五厘)。和研万下,膏搅极匀,入小口瓶塞紧,黄蜡浓封。每用少许,涂毒正顶(勿着好肉,)药干,醋蜜润化,其毒爆出黑血、毒水,实时松解。疔疮加铁锈黄(细研)涂顶,经宿,根出。
替针丸 脓成不得穿破者,可咬头出脓,溃后无内攻之患。
白丁香 卤砂(另研) 没药(另研) 乳香(研,各一钱) 糯米(四十粒) 用矿灰如拳大,贮碗内量入井水化,待热气将息,以米排灰中;良久米如水晶,取出候用。上各为末,和匀,以米粒研丸绿豆大,用一粒安毒头上,将拔毒膏贴于外,脓自出。
又方(脓成不溃) 巴豆肉(一粒,不去油) 油盐豆豉(十四粒,含去皮,令软) 同研烂, 入真麝香(少许),捏小饼安头上。
如有孔不大,溃出脓,捻作小麦样,用纸燃送入,痛少时脓大出,肉色黯不得去,用巴豆肉炒黑,捣成膏涂之。
又 用鹅口茧(一个),烧灰酒调服,头破。
又 牛蒡子(一粒),酒吞下,可破。
巴油膏 解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最能推陈致新。
巴豆(去壳,炒焦,研如膏) 香油(少许) 共研匀,点些少于肿处(瘀肉自化,亦取收敛。)
乳没生肌散 治诸般疮疡痈疽毒,凡一切新久诸疮,生肌收口。
软石膏(红色者尤佳,炭火 红,待冷去灰土,取研细,一两) 龙骨(三钱) 乳香、没药(俱出汗,研末) 血竭 赤石脂(各一钱) 轻粉(五分) 上各研极细末,和匀重研,入瓷罐,塞紧勿出气。疮毒洗净,挹干掺上,外贴膏药或护纸。
乌龙膏 治痈疽发背,疔毒疮疡,一切无名肿毒,HT 头,疖毒,跌扑损伤,流注,诸毒恶疮。凡已破溃,不能生肌收口,悉宜贴之,抽脓拔毒,去腐生肌。及 疮、冻疮,汤火、灸疮、杖伤、脚裂,杨梅毒久烂不收者,悉效。及五内诸痈,并宜为丸,蛤粉为衣,酒下;热毒,水下;赤白带,当归汤;咳嗽,喉疾,绵裹含咽;一切头风赤眼,栀子汤下,仍贴太阳穴。跌打伤,陈皮汤下;膝痛,盐汤下。
仍治妇人经闭血块,贴脐腹。虎犬伤、金疮、瘰 、梅毒,盐汤洗净,粘贴。
当归 赤芍药 官桂 大黄 生地黄 白芷 玄参(各一两)
锉细。芝麻油(二斤),浸药三日,入锅煎至药焦,以苎布滤去渣,净油再熬热滚。桃、柳、槐三枝扎紧,不住手绞转,看青烟起,入水飞丹十二两(夏增冬减,)陆续倾入油,不住搅转,滴水中成珠,不拈手为度。掇起安定缸上搅,喷水三口,扇令烟尽,薄绵滤入钵内,待冷,搅入乳香、没药末(各五钱),数年不坏。
万灵膏 治风寒湿气,跌扑损伤,风毒脚气,遍身疼痛,挫气闪肭,筋骨酸疼;及血风、脓窠,裙边、 疮,手足一切诸疮毒,立效。
木鳖(去壳,二十个) 蓖麻(去壳,百粒) 威灵仙 当归 川芎 赤芍 防风 荆芥羌活 独活 生地黄 白芷 黄芩 黄连 黄柏 姜黄(各二钱) 蛇蜕(一条) 麻油(冬七两,夏五两,秋六两) 浸药一日,煎药焦,滤去渣,油入锅煎滚,下黄蜡(二两),次入嫩松香(二斤,老松添油)。桃、柳枝搅化,滴水成珠,不拈手。预备水半缸,稀麻布一幅,铺绵少许,二人扯定,将膏倾于布上,滤入水中,二人对扯黄色入钵,陆续置小器中微火炖,摊油纸或布。如风气闪挫,捣,炒姜、葱擦患处。次贴膏药。泄泻、腹痛,贴脐上。
朱竭膏 贴诸疮尤效。
血竭 银朱 轻粉 乳香 没药(各二钱) 上各研细末和匀,以前万灵膏(四两),以手蘸水,将诸末拌扯红色。
散毒膏 治一切痈疽发背,诸般肿毒热疖,HT 头毒、周身诸毒。初起贴之即消。有脓者咬头出脓,去腐消肿,抽脓拔毒,脓尽亦能收口。前膏木鳖至蛇蜕,再加金银花、皂角刺、川山甲(切碎)、麻油、黄蜡、松香,煎法相同。略不拈手,即取起扯黄,每斤用真铜青二两(米醋少许研化、)真蟾酥二钱(酒少许研,)二味拌扯入膏内。用随大小捏薄,捺布上贴。如小者,油纸摊。
神异膏 治痈疽、疮疡、肿毒,一切诸毒,甚效。
露蜂房(有子者一两,勿用新鲜者) 蛇蜕(盐水洗,焙,半两) 飞丹(拾二两) 真麻油(二斤),先用黄 、玄参、杏仁(各一两),入油煎至黑色。方入蜂、蛇,男发一团,再煎一时。不住以柳枝搅,将稀麻布一方,铺绵少许,幔钵口滤去渣,净油入锅,徐下飞丹,柳枝搅;滴水捻,不沾为度。
卷之八
疔疮
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此证因于肥甘浓味,煎爆热毒,醇酒房室,以致邪秽蕴蓄而成此患。亦有误食死牛、马肉,及夏月烹调肉食, 人汗滴肉中;或造豆腐者汗滴;或人家水缸中饭糁堕于缸底,数日泛起,水煮饮食,人偶食此糁(水缸置有须、贯众,免此患),多发头面、额眉、唇吻、四肢臂膝。初生虽肿,而形小头凹,赤黄紫黑,常无定色。或如黄泡,中有黑水,但如小疮,按之内硬,或麻或痒,先寒后热,心胸烦闷,头疼拘急,呕吐眩运,神思昏愦,遍身麻木,四肢沉重,甚则心悸眼花等证,是其候也。急取生豆嚼之不腥,生矾嚼之不涩,为的是无疑。速宜调治。疮毒致害,莫此为甚。慢疔七日,急疔三日而死。人不早觉者,因形小而无大痛,故常忽之(初起不觉,复犯腥、酒、房室者,速死。)此证虽有多种,为治则一。仓卒无药,则取蒜灸。不痛,去蒜明灸;数十壮不痛,用肥针箸,炭火烧赤烙之如焦炭,取痛为度。四边用针刺令出血,更看疮边有红丝。如疮在唇口,入于喉;生手者,入于心;生足者,入于腹即死。细寻红丝尽处,针刺出毒血,以蟾酥少许,酒研化涂入。尤宜疮头用银簪脚拨破,入酒化蟾酥。得四围肿起,或有细疮,名护场,易治;不起难治。内服加减败毒散及漏芦汤取微汗,随服追疔夺命汤,兼真人活命饮,万病紫金锭及诸方法急治。药力少缓,毒攻心,患人眼黑,如见火光,必不可救矣。
主方 (追疔夺命汤) 羌活 何首乌 黄连(各一钱) 甘草节(一钱) 僵蚕(一钱)
北细辛 防风(各八分) 金银花 青皮(各七分) 草河车(即金线重楼) 赤芍(各六分)
泽兰(五分) 蝉蜕(四分) 加紫花地丁、藕节(各一钱) 尤可。
上锉,首服倍金银花一两、泽兰一两,葱头三个,生姜五片,同捣烂,好酒镞热泡之,去渣热服。
不饮酒者,用水、酒各一半,或水煎生姜十片,热服。出汗病减,后再加大黄三钱,弱人减半。同煎热服,利数次去余毒。若有脓,加何首乌、白芷梢;在脚,加木瓜、槟榔;要通利,加大黄、栀子、黑丑、青皮、木香。
圣功丸 一切痈疽、疔毒、发背初起,小儿痘疮黑陷、喉闭、蛊毒、破伤风等证。
血竭(二钱) 蟾酥(真者,一钱) 雄黄 朱砂 冰片 乳香 没药(各五分) 轻粉(三分) 真麝香(二分)
上为末,用人乳研化,蟾酥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一丸,嚼化,好酒咽下。
神仙解毒丸 (妙方见前)
八宝散 疔如白泡轻。黄黑根紫,胀痛,头疼,寒热烦呕,指冷,狂躁,胸满,危急将死,服。戒谷味。
牛黄 珍珠、琥珀、朱砂、雄黄、犀角、金箔、麝香 冰片(研极细) 金与银煎汤调下。
二活散 (与夺命汤间服)
羌活 独活 当归 乌药 连翘 金银花(酒洗) 赤芍 天花粉 甘草节(各五钱) 白芷(五钱) 红花 苏木 荆芥 蝉蜕 干葛(各三钱) 檀香(二钱)
上共为细末,每服三钱,煎苍耳汤调下。
赛夺命丹 治瘫疽、发背、疔疮、乳痈、便毒及一切无名肿毒。
蟾酥 辰砂 雄黄 胆矾 血竭 乳香 没药(各三钱) 蜈蚣 麝香(各五分) 细辛全蜴 蝉蜕 穿山甲 僵蚕 牙皂(各六钱) 片脑 白矾(各五分,用信少许同枯)
上为末,端午日酒糊丸绿豆大。每三丸,葱酒一小钟吞下。衣覆取汗,或汗或不汗,再进一服,后吃白粥。忌黄瓜、水茄。
内托连翘散 治疔疮初发,色不变,不痛,身发寒热者,看有黄泡处,即是疮头。用针刺出恶血,服此药内托。
生地黄 赤芍药 连翘 白芷(各一两) 大黄(五钱) 黄芩(五钱) 栀子 薄荷(各七钱) 朴硝(二两) 甘草(一两五钱)
上研,每服一两,加竹叶、灯心煎。大病只三、四服愈。如喘加人参少许(硝泡化。)
治疔方 用 油树叶捣烂,绞汁二碗,顿服,得大泻愈。冬月取枝捣,水顿温服,泻为度。
又 千头子(即扫帚子) 槐花子、紫花地丁。水煎服,加蟾酥少许。
又 古文钱一个,核桃仁同嚼细,黄酒送下,至死不过二服愈。
围毒散 (疔痈诸毒)
川乌 草乌 苍术 细辛 白芷 薄荷 防风 甘草各等分为末,鸡子清调,留头。
又 经霜芙蓉叶 白芨(各四两) 儿茶(二钱) 乳香 没药 血竭 青木香 广木香(各一钱)
上为细末,用生蜜、米醋调涂患处,绵纸贴之,数次消。
又 用针刺破葱白,捣烂,敷上,手帕系住,人行五里,其疔白出,热醋洗。
又 歇铁石为细末,醋调敷,疔出加巴豆(半粒)研,葱涎、蜜捣敷尤妙。
又 玉簪花根、粟根,各捣,绞汁。首用二汁共半碗,取甘草(二钱),绿豆一撮,水八分,煎半碗,合前汁饮。次二汁共半碗,取甘草、绿豆,加麻黄一两,水二钟,煎八分,合前汁服。盖汗出。未愈,再用前二汁半碗,取甘草、绿豆,加大黄一两煎,和服愈。
简便方 治疔毒。
莴苣捣汁敷,冬用苗为末,水调。
又: 核桃壳半个,入鸡溏粪合疮上,壳外灸。便毒等皆效。
又 苍耳草或子,同白梅捣敷,疔出。根叶捣,加童便绞汁饮。
又 僵蚕、蝉蜕为末,醋调涂四围,疔出去之,再涂。
又 疔毒垂死。
菊花叶捣汁一碗,入口即活。
卷之八
发背
经曰:气伤痛,形伤肿。发背之证,感受有五。酒肉肥鲜,帏幕恣意一;阳热炽盛,伤寒余毒二;误服金石,烧炼热药三;阴毒瓦斯冷,深隐渐发四;山岚瘴气,冒蓄脏腑五也。大都富贵家,多因法酒肥羊,膏粱浓味。寒薄者,大怒忧愤,郁结不舒。属于督脉及足太阳膀胱之经。或痒或麻,或痛或不痛,有阴阳,腑脏之别焉。感于六腑积热,举发于肤肉之间。其候暴速,肿皮高软,侵展阔大,炎灼于表,如碗如盆, 赤热痛,名曰背痈。乃邪气壅遏于经络,证属于阳,故其毒专攻于外,势虽盛而骨髓终不枯竭,脏腑亦不致伤,此为易治。惟难调护而愈迟,十无一死。感于五脏积热,攻注于肌骨之内,其发迟缓,内外俱平,微作赤色,如粟如钱,时作痒痛,名曰背疽。乃邪气隐伏于筋膜,证属于阴,故其毒专于内,形虽微而精气皆已败坏,荣卫必不能固敛,此为难治。虽然极力而罔效,十无一生。所谓外如粟,内如谷;外如钱,内着拳是也。治法宜先用蒜捣饼,多艾灸之(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或去蒜明灸。先以加减败毒散大剂汗之,接服真人活命饮,日二、三剂。其银花酒,槐花酒,蜡矾丸,皆可兼用。次服托里诸方,十宣、八珍、十全大补之类。便秘服黄连内疏汤,清凉饮(忌木通。)必服护心散,外用敷药。脓成不得穿破者,用替针丸;不穿,用针法(方见前。)
主方 真人活命饮,倍皂角刺,加羌活(二钱)、肉桂(三分),好酒煎服。如不饮酒,水、酒同煎。前后宜用诸方,皆于总论中采用。
男子五十外患此,四、五日 肿大病,赤晕尺许,重如负石。势炽当峻攻,察其脉虚,先砭赤处,出黑血碗许;稍轻,外围药,内多服真人活命饮,砭处出黑水而消。
卷之八
瘰
帝曰:寒热瘰 在项腋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皆鼠 寒热之毒瓦斯,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帝日:去之奈何?岐伯曰:鼠 之本,皆在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浮于脉中,尚未内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瘰 者,结核连续是也;形长如蛤者,为马刀也。必起于少阳一经,不守禁忌,延及阳明。大抵原属气血不足,复感恚怒气逆,忧思郁结,风热邪气,内搏于肝,食味之浓,曰毒、曰风、曰热,皆此三端,招引变换。须分虚实,实者易治,虚者兼补。以其三焦相火、气多血少所致。妇人患此则月经不调,寒热变生;稍久转为潮热等证渐宽,则俗谓 怯是矣。宜隔蒜灸之,服败毒散十帖。不消,服后方。必宜戒怒寡欲,断绝浓味可治。脉浮数,清热凉血;脉沉伏,散郁行气。经曰:火淫所胜,治以卤寒。先用食盐一、二两炒热,入长流水数碗频饮。以鹅翎于喉中探引,得吐涎三、二碗。先服五香连翘饮加牡蛎,便实加大黄数钱。攻动作痛作热,次用消散之药。接服凉血通经药,加玉烛散、四物汤(方见妇科)、凉膈散、黄连解毒汤(方见火门。)
主方 桔梗 甘草(炙) 防风 海藻 昆布(各五钱) 连翘 柴胡梢 三棱 龙胆草条芩(半生半酒) 蓬术(各三钱) 黄连 白芍药 黄柏(酒炒) 知母(炒) 天粉 葛根(各三钱) 升麻 当归尾(各五钱)
上锉,每服一两,水二钟,浸半日,煎至一钟,去渣。卧床去枕,头着席,患处向下,足伸高,顿热呷一口,作十次咽。用后方亦如此服法。另配一料,水法丸绿豆大,留前药汁一口,咽下即安卧,药气在咽。
甘桔散 汤 治瘰 先从喉下起。
甘草 桔梗 枳壳 羌活 川芎 芍药 前胡 大腹皮 紫苏 黄芩 柴胡(各等分)水煎服。
羌独破结汤 治先从项中起。
羌活 独活 防风 紫苏 连翘 川芎 芍药 桔梗 前胡 苍术 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疏肝消滞汤 治先从左起。
柴胡 青皮 羌活 防风 枳壳 桔梗 当归 芍药 龙胆草 川芎 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导气抑留汤 治先从右起。
香附子 萝卜子 乌药 苏子 浓朴 桔梗 羌活 防风 半夏(制) 茯苓 甘草(等分)
上水煎服。
玉烛散 治瘰 自消,和血通经。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熟地黄 大黄 黄芩 甘草(等分) 上为末,每三钱加姜三片,水煎,入芒硝三分,连渣服。
清肝饮 治马刀生胁下。
柴胡 桔梗 连翘 当归尾 黄芩 黄连 牛蒡子 三棱(各二钱) 甘草(一钱) 红花(少许)上水煎服。
连翘溃坚汤 治瘰 、马刀。
柴胡(一两二钱) 天粉(一两,酒炒) 龙胆草 黄芩(俱酒炒) 防风 羌活(各七钱)
连翘 当归尾 芍药(各五钱) 三棱(酒炒) 蓬术(酒炒) 黄连(酒炒) 苍术 甘草(炙。各二钱)
上锉一料为粗末,每服一两。水煎一料为末,水法丸,药汁送下。
又 连翘(一斤) 瞿麦(八两) 大黄(酒煮,三两) 甘草(二两) 分六十服,每日水煎,卧床服,法同前。
又 夏枯草大治瘰 ,散滞气,补养厥阴血脉,退寒热。虚者,尽可倚仗;实者,行散。佐之艾灸,取效。草高尺许,枝头密,开紫花,夏至即枯,鲜者捣汁煎膏,枯者煎服。
又 桑椹黑者,捣汁,桑柴火,砂锅熬膏,卧床服。
又 五倍子、大黄、南星、芒硝为末,等分。初起时用米醋,蜜调围,日数次,散为度。 、马刀、结核皆消。
又 皂角刺(一升)、玄参、连翘(各一两)。水五碗,砂锅慢火熬,水尽为度。用煮皂子软者,每夜嚼三粒,津唾咽下。硬者为末,蜜丸噙化。
卷之八
流注
经曰: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流注之证,因于怒气郁结;或湿痰流积,或饮食劳倦,脾胃伤损;或房室阴虚,阳气凑袭;或腠理不密,外邪客之;或闪肭折挫,跌扑血滞;或脾虚气弱,风湿相搏;或伤寒失汗,邪留经络;或荣气不从,逆于肉理;或产后败血,流入关节,皆能致此。或发胸背腰臀,或生四肢臂膝,或结块、或漫肿、或作痛、或溃脓。若气凝滞者,散之攻之;腠疏脾虚者,驱之补之。最宜先散外邪,次调气血,又次生肌收口。有风湿筋挛骨痛,宜温经络。有脓管或瘀血者,用去恶肉方法治。如久而疮口寒不收者,更宜附子饼灸。慎起居,节饮食,除七情,戒房事,可安。初起用葱熨法,随服主方,驱逐寒邪,接补阳气,更宜参酌加减。
未成者令散,已成者令溃。如抑郁所致而不痛者,宜散郁行经络;肿硬作痛者,通气和血为主;溃而不敛者,益气养血为主;伤寒余邪未尽者,和解为主;暴怒所致,胸膈不宽者,调气为主;脾虚湿热,凝滞肉理而然,健脾除湿为主;闪肭瘀血,活血调气为主;寒邪筋挛骨痛,宜温经络、养气血为主。
主方 何首乌 乌药 羌活 白芷 防风 川芎 枳壳 当归 紫苏(各一钱) 槟榔(七分)水煎服。漫肿、木闷,加官桂、木香。气郁加香附、陈皮、浓朴。湿加苍术、秦艽。痰加二陈汤(方见痰门)。伤寒余邪,加减败毒散加小柴胡汤。寒加五积散(方见寒门)。气血虚,加人参、黄 、白术、芍药。肿在下部加牛膝、杜仲。
一人因怒,胁下作痛,以小柴胡对四物汤加青皮、枳壳、桔梗,愈。
一人腿肿,肉色不变、不痛,以补中益气汤加生姜、茯苓、枳壳、木香,煎。以附子饼熨之。
后服流气饮,愈。虚,始用六君子汤加当归,愈。
卷之八
胃痈
证由寒气隔阳,热聚胃腕,寒热不调,血肉腐坏,气逆于胃,令人寒热如疟,咳嗽呕脓、吐血。脉洪数,脓已成,急宜排脓之剂;脉迟紧,属瘀血,可下之。否则毒瓦斯内攻,为害非细。
主方 射干 山栀 赤茯苓 升麻(各一钱) 赤芍(一钱五分) 白术 连翘(各五分)
上水煎服。
薏苡仁汤 治风热唇口润动,或结核,或浮肿。
防风 薏苡仁 赤小豆 甘草(炙。各等分)
上水煎服。
卷之八
肺痈
肺痈者,由风寒伤于肺经,其气结聚所成也。肺主气,候皮毛,劳伤气血,则腠理开豁,而寒邪乘虚入之,寒搏于血,蕴结成痈。积热不散,败血为脓。其人喘咳,则胸内满,隐隐痛,兼右胁痛而战动,咽干,口内辟辟燥而不渴,时时出浊吐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难治。上寸脉紧数而实为肺痈。治法:初起宜先服小青龙汤(方见寒门),只一剂,以散风邪;次服主方 黄 桔梗 贝母 薏苡仁 百合(各一钱) 当归 枳壳 栝蒌 桑皮 防己杏仁(去皮尖) 甘草节(各七分)上加姜五片,水二钟,煎服。大便秘加大黄(五分)。
又方 知母 贝母 生地 阿胶 桑皮 射干 桔梗 天门冬 杏仁 薄荷 白芨(各七分)
甘草(五分) 乌梅(一个)
姜三,枣二,水煎,食后服。痰盛加南星、半夏。风寒加防风、白芷、紫苏。
排脓补肺:黄 (一两)水煎服。或甘草、桔梗多煎服。
又 葶苈枣汤宜服(方见喘门。)
简便方 槿树皮水煎服。或乌农树皮煎服。或薏苡仁煮粥食。
又 白芨为末,每二钱白汤下。或槿皮、白蔹煎服。或苇叶煎汤作饮。
卷之八
臂痈
证发臂上如鸭蛋状,皆由荣卫不调所致。急宜消散,否则上下筋骨交连,举动不便,垂手坠痛,痛极彻骨,或致筋伤拳缩。若发臂内,名曰鱼肚,宜活命饮加羌、独活、桂枝、桔梗,水、酒各半,煎服。或夺命丹、紫金锭兼用,壮者可下。若漫肿无头,服败毒药不散者,十全大补加桂枝、桔梗托之。若肘之内生痈,属三阴经,乃心胞络郁火,引经用黄连、升、柴。肘之外生痈,属三阳经,乃手大、小肠积毒,引经用 本、升、柴。并用黄连消毒散、活命饮之类;后用托里大补之药。又有 臂表里俱赤,惟肘节处差小,俗名藕包,以内外分阴阳,俱同上治。
主方 赤芍 羌活 防风 金银花 独活 桔梗 桂枝 水、酒煎服。接服白芷升麻汤(方见总门。)
油泥膏 治藕包。
桐油(三两) 盐泥信(盐泥裹信, ,一两和匀,)鹅毛频扫。
卷之八
腹痈
证困膏粱之变,七情久郁,脾虚气滞而成。发于肚腹,皮里膜外,腹肿痛甚,易至溃腐。先宜隔蒜灸法,内服活命饮,次用托里药。若红肿无脓,托里消毒散速其溃;如不溃,代针丸或针刺破。如漫肿坚硬,色不红肿,用托里十宣散,次服主方。戒克伐凉药。如溃后,必用十全大补汤,倍人参、黄 ,加干姜、附子补托。
主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白芷 枳壳 当归 川芎 黄 (各等分) 甘草(炙,减半)
上水煎服。
卷之八
臀痈
证属太阳膀胱部分,阴中之阴,位僻道远,气血难及,宜急治之。切宜慎起居,绝房室,旬日平复,乃保无虞。稍迟多成冷漏,则难治矣。始用葱熨、蒜灸等法,内服败毒散、活命饮、次托里消毒饮,次十全大补汤之类兼服之。
主方 (治臀痈肿痛) 羌活 黄柏(各一钱) 防风 本 肉桂 连翘 甘草(炙)
苍术(各八分)上水、酒各半煎,空心服。
卷之八
肠痈
证因荣卫不调,或瘀血停滞,或下焦积热,多患妇人、处子。致脐腹强急,按之若有水声,小便如淋,时时汗出,微觉恶寒,身皮甲错,大腹如鼓,或绕脐生疮,二便不通,口渴引饮,甚则痛如刀剜,小腹硬痛。脉迟紧小者,有瘀血,未有脓也。用大黄汤下之,次兼败毒散加秦艽、连翘。脉芤涩,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玄胡索、木香。小腹软痛,脉洪数者,已有脓也,用薏苡汤排之,次用诸方。脓从脐出,或大便出,为害匪轻,急服药消之,不出脓为愈。
主方 (初起脐腹肿痛) 大黄 芒硝(各一钱) 牡丹皮 桃仁 栝蒌仁 薏苡仁(各二钱)水煎服。
大便未通,硝、黄加用,以通为度。小便不通加滑石。痛甚加玄胡索、五灵脂、赤芍药。口渴,食悉尼或萝卜。
薏苡仁汤 治肠痈。烦躁渴,腹满不食。
薏苡仁 栝蒌仁(各三钱) 牡丹皮 桃仁(各二钱)上水煎服。
神效栝蒌散 肠痈、瘰 、便毒、一切肿毒,效。乳痈尤为最神验。
栝蒌(大者二个,连壳捣细) 当归 甘草(各五钱) 乳香 没药(俱另研。各一钱)
上作二帖,用好酒三碗,煎二碗,分二次,调乳、没服,渣罨患处。
龙胆泻肝汤 悬痈、下疳及肠痈、乳痈,因郁怒致肝经邪实者。
柴胡 泽泻(各一钱) 车前子 木通(各五分) 生地黄 归尾 龙胆草(酒浸,炒黄。
各三钱)
上加灯心二十枝,水煎,食前服。
卷之八
悬痈
经曰:气伤痛,形伤肿。患于肛门之前、阴囊之后者,悬痈也。因于七情郁怒,气滞血凝,有强忍败精,有情欲不遂,皆能致此。治之不早,鲜不伤生。凡觉肿痛,急用大赤皮甘草连节数两,取长流水煎汁,空心饮。更制入药。先服败毒散,如寒热 痛,清肝解热,小柴胡汤;如痛肿之甚,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诸方皆制甘草为君,外用隔蒜灸法,脓成不穿,针之。
主方 甘草(五钱) 龙胆草 当归尾 金银花 生地黄 柴胡(各三钱) 泽泻 车前子木通(各五分)水煎,空心服。
小便涩,倍车前子、木通、泽泻,加茯苓、黄柏、知母。发热加黄连、青皮。阴虚加四物汤。小柴胡汤(方见伤寒):次服此方,以制甘草为主。不溃,用八珍汤加制甘草。无力,清心莲子饮(方见便浊。)以上诸方,悉制甘草为君。久不收,服大补药,外用豆豉饼灸。
制甘草法 治悬痈肿痛,发热,不问肿溃,俱效。
甘草(赤皮,大者用四两,切十段) 用涧流水一大盏浸透,慢火炙干,又浸又炙,水尽为度。每服一两,无灰好酒一碗,煎七分去渣,空心服。
卷之八
囊痈
证属厥阴肝经。阴道亏虚,湿热不利,浊气下注,流入渗道而然;有腹肿渐流入囊,水液不分而致。甚有脓溃皮脱,睾丸悬挂,囊裂水流。惟在治理得宜,亦可平复。先疏肝除湿,次滋阴补养气血。有醉后饮水入房,乃汗出遇风寒湿毒,乘聚于囊,先以导水丸二服,水去小便如常,以胃苓汤倍白术、茯苓。
主方 归尾 龙胆草 生地(各三钱) 柴胡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茯苓(各一钱)上加灯心,水煎,空心服。
未效加黄柏、金银花、皂角刺、白芷。脓成不破,针之。次服参、 、归、术、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外用紫苏末敷。或杉炭末敷,紫苏叶包裹,仰卧养之。久不收敛,服大补药,外以附子饼灸。
卷之八
脑疽
脑后 肿,属太阳膀胱经积热,或湿毒上壅,或肾虚阴涸。初肿痛甚,烦渴,脉洪数。肿硬未作脓者,宜除湿解毒。痛甚属湿热,宜黄连消毒饮之类。大痛或不痛,隔蒜灸,服真人活命饮(方见前)。如便秘,邪在内,宜泻之。不甚痛,不作脓,宜四君子汤加当归、黄 补托。脓成而痛,针之兼托里。脓多不敛,大补气血。喜饮冷,宜泻火。毒盛便秘者,防风通圣散(方见风门)。此证亦用骑竹马灸法。
主方 黄连(酒制) 羌活 生地 当归身 连翘 黄 黄柏 独活 防风 本 防己苏木 陈桔梗(各一钱) 泽泻(七分) 知母(酒炒,四分) 人参 甘草(各五分)上水煎成,入酒少许,服。
卷之八
鬓疽
是证多因怒气而成,或肝、胆、三焦风热,血虚所致。 肿大痛,寒热拘急,先服加减败毒散,发散表邪。因于怒动肝火,小柴胡汤加连翘、桔梗、金银花,次服活命饮之类。不作脓不溃,宜托里。如作脓大痛,托里解毒。脓成不破,针之。脓溃不敛,大补气血。
主方 (清肝) 柴胡 山栀(炒。各钱半) 黄芩 川芎 人参(各一钱) 连翘 桔梗(各八分) 甘草(五分)上水煎,食后服。
卷之八
胸疽
疽发于胸,初如黄豆,肉色不变。若冷气攻心,精神恍惚,呕吐冷痰,毒瓦斯内陷,腹胀者死。若心烦身躁,肌如火热,汗出唇焦,渴饮冷水,是其候也。急服活命饮加黄连、桔梗,及夺命丹之类汗之,下之。恶证见,犀角解毒汤。疽发于膺,在胸两旁高处,名臆疽。色青,寒热,治同上法。
心窝上两乳间生者,名膻中疽,发于气之海,分布阴阳之所,由脏腑不和,七情郁结而成,宜活命饮加紫苏、薄荷汗之,再兼紫金锭选用。
脾发疽,生心窝下,两旁皆有,乃过食煎爆,醉饱入房所致,治法大同小异。
卷之八
腰疽(附:石疽)
证发脊骨第十四椎之旁,乃腰肾之位,名曰腰疽,即下搭手也。由于房劳过度,肾水亏伤而致。其证口干舌燥,寒热交作,百节疼痛,急服败毒散、活命饮及黄 托里之类。若穿溃透膜者,不可救矣。
有在腰胯之间,患疽如石不溃者,名石疽,属少阳、阳明二经之积热。邪毒内结,元气不足,不能起发,急服活命饮加羌活、独活、柴胡、黄芩,及紫金锭汗之。实者一粒金丹,或黄连内疏汤下之,随服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托之。
卷之八
附骨疽
(俗名贴骨痈)
证因风露寒湿所侵,或夏月贪凉,腠理开豁,卧于漆凳泥地而成。蕴蓄日久,变而为热。或因醇酒浓味,留积热毒下注;或湿痰瘀血相搏而成。始则环跳穴作痛(穴在臀之侧,属厥阴肝经,)
不便行动,卧难转侧,疽生骨之上、肉之内,多至不救,急宜治疗,外用取汗法,内服追风散,兼漏芦汤(方见总论)、败毒散、活命饮皆可服,攻散为愈。稍缓则脓成,外无赤肿之状,必宜针破。如待溃穿,多难收敛而殂,针破后宜托里排脓、补养气血,十全大补汤之类。
主方 苍术(制) 黄柏(炒。各五钱) 青皮(三钱) 甘草节(一钱) 金银花(一钱)上用水煎,入姜汁少许,服。
生于腿 加牛膝(一钱)、薏苡仁(一钱),冬月加肉桂(七分);夏加黄芩(一钱)。无汗加麻黄(一钱)。
又方 足太阴、厥阴经分,疮生腿内近膝股,或痈、或附骨疽,初起肿痛势大。
黄 (二钱) 柴胡(一钱) 羌活(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归尾(七分半) 肉桂(三分) 生地 黄柏(各二分) 土瓜根(酒洗。一钱)上水酒三盏煎,热服,二帖愈。
又方 治足少阴经分,痈生腿外侧。或因寒湿得附骨疽;或微侵阳明经分,坚硬肿痛,不能行动等证。
黄 (二钱) 当归尾(二钱) 柴胡(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 肉桂(一钱) 大力子(一钱) 白芷(一钱) 升麻(七分) 黄柏(五分) 甘草(五分)上水、酒各一钟,煎服。
取汗法 掘地坑深数尺,柴炭烧红,将小便一桶泼之,急放小凳,令患人赤身坐定;坑上放木板,铺浓被,勿出气,止露出患人头面。或以大桶令患人赤身竹椅坐下,置盆盛烧赤鹅卵石或锻石,用荆芥末调米醋沃之,桶口用绵被盖覆,止露头出,令热气熏蒸,汗出毒散,未效再汗。
卷之八
耳发
经曰:耳为肾之外候。又曰:肾通窍于耳。亦因大怒,动厥阴肝经,风热燥火,疮生耳叶,作热痛痒,用柴胡清肝之类兼小柴胡汤,次服加味地黄丸。耳内生毒,皆由手少阳、足少阴二经风热。
耳证有五:日 耳;曰湿耳,常出黄脓水;曰风耳,常出红脓;曰缠耳,出白脓;曰耳疳,生疮臭秽;曰震耳,耳内虚鸣,时出清水。证虽有五,其源则一。又有耳蕈、耳痔闭塞不通,用黄连消毒饮、活命饮治之。有为耳痈,用活命饮加升麻、桔梗、蔓荆子。有大痛为疔者,先以经丝草(俗名天荷叶、延红丝,到处生石砌边)。捣汁滴入,失治,则头肿极大而死。
主方 (若耳后一寸三分生疽,急服解毒之药,迟多不救。)柴胡 栀子 丹皮 芍药当归 蔓荆子 川芎 生地 龙胆草 上锉,水煎,食后服。
卷之八
面疡
(附: 腮)面疮之发,见于眉、颐、腮、颊、鼻、髭、地角诸疡,皆属上焦郁火,诸经积热,风湿壅结、阴阳相滞而生。宜万病解毒丹之类。 肿赤痛,先服加减败毒散发汗,次用真人活命饮加黄芩、黄连、栀子、玄参、桔梗、木通之类。
主方 治口唇、颊车、发鬓肿痛、鼻额连头痛。
犀角(七钱五分) 升麻(五钱) 白芷(二钱五分) 防风 黄芩(各三钱半) 白附子川芎(各二钱半) 甘草(一钱五分) 羌活(三钱)上作一服,水五盏,煎至三盏,去滓,分作三服。一日一服,热减,制轻剂服之。
卷之八 面疡
腮
证属阳明胃经,或因风热所乘,或因积热而致。内热肿痛,外用敷方,内服祛风清火之药。
主方 治风热上攻,面目肿痛,牙关紧急。
白芷 升麻(各二钱半) 当归(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苍术(八分) 葛根(七分)
草豆蔻 柴胡 黄柏 本 羌活(各四分) 蔓荆子 僵蚕(各三分) 麻黄(七分)上水煎服。
敷方 靛青、蚯蚓泥(水研) 井底泥。随取一味,敷患处。
卷之八
穿腮
证由忧愁思虑,惊恐悲伤,或过热毒药物。初生下连颈项隐痛,内有小核渐大,牙龈肿痛,寒热间作,穿溃腐烂淋漓不已。或左或右,牙关不开,饮食难进。始宜鹅翎蘸生桐油探吐,多去痰热。切忌刀针。已破,切勿入风,多致不救。
主方 (宜接服活命饮) 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 玄参 桔梗 柴胡 甘草(等分)
升麻(减半)上水煎服。
卷之八
颈痈
证因怒郁、惊惶、积愤而成。属手少阳三焦经。初觉宜隔蒜灸多壮。内服活命饮加玄参、桔梗之类。
壮者攻下,老弱补托。神劳多怒,颈项肿硬,用八珍汤加柴胡、香附。劳心过度,宜服补中益气汤。
卷之八
喉痈
痈发嗌中,忧愤积热所致。属任脉及手太阳少阴,宜清热攻毒,用真人活命饮、黄连消毒散、紫金锭。壮人攻下,若过时失治,穿溃咽嗌者死。
卷之八
对口
证由热毒上攻,属足太阳膀胱之经。甚者,类脑痈治;轻者取鲜白茄蒂七个,鲜何首乌对称准,水钟半,煎服。如出脓,再一服收口。如无鲜者,干者亦可。
卷之八
夹疽
夹喉两旁而生。属手少阴、足太阴、足厥阴,火热蕴毒上攻而发。宜加减败毒散及黄连消毒散(见脑痈),活命饮加玄参、桔梗、黄连。溃内者危。
卷之八
胁疽
证由心肝二经火盛,虚中有热,而发于两胁下,名发胁,属手、足厥阴经。初宜神效栝蒌散(方见乳痈)、柴胡清肝汤(方见鬓疽)或活命饮加柴胡。渍后宜清热、托里、滋肾水;有热当归龙荟丸(方见胁痛。)胁下至腰及遍身红紫,宜砭出恶血,内服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紫金锭涂、服。
简便方 鸡粪捣入,盐少许,醋和,敷患处。肿消痛止,脓成有效。
卷之八
手疽
(附:手发背 丫刺 指疽 天蛇头 穿掌疽 腕痈 代指)
卷之八 手疽
手发背
两手背发痈,无头漫肿,乃三阳风热郁滞,宜活命饮加黄芩、栀子、桔梗、升麻。寒加桂枝,热加姜黄,水、酒煎服。或紫金锭、夺命丹。老弱者大补之。
卷之八 手疽
丫刺
虎口内结毒 肿,又名合骨疽。属阳明大肠风热积毒,始宜隔蒜灸,内服真人活命饮加桂枝、姜黄、桔梗、升麻,煎服。外以玉枢丹水磨涂之。
卷之八 手疽
指疽
证发大指头,亦名指发。如粟渐大,青紫黄黑,麻木作痒,或大痛彻心,属手太阴经。外以玉枢丹浓敷,内服更用发汗、攻下诸方;次托里补益,悉如前法。此证切勿怠缓,若攻心呕吐不食,齿缝出血者,不治。指变黑色,急宜截去,可生。若黑至臂,必死。别指犹可。
拔毒散 泥蜂窝(壁间) 乳香 上为末,米醋调,频涂痛止。
又方 蜈蚣(干者)烧烟熏。
又方 鸡子清浸指,痛止。
卷之八 手疽
天蛇头
指头结毒, 赤肿痛,脓溃裂开,形如蛇头,故以为名。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积热。宜服活命饮加柴胡、羌活、桔梗、黄连消毒饮、玉枢丹之类。
敷方 雄黄 蜈蚣 全蝎(各一钱)为末,掺入疮。抹油,帛包扎,干痛油润。
卷之八 手疽
穿掌疽
手心赤肿,偏者名曰穿边,属手厥阴心胞络经积热。初宜隔蒜灸法,内服活命饮加桂枝、姜黄。实人宜斟酌表里而汗、下之,次托里补益,大同小异。
卷之八 手疽
腕痈
手屈处 肿。治法同前。更以玉枢丹加蟾酥少许涂之。
卷之八 手疽
代指
患于指甲内,冷药 溃为快。盖爪者,筋之余。筋赖血养,血热毒成,流注于指端,故指赤肿成脓,证类指疽。然无蕴毒,不致伤人。
治代指 麻黄煎汁,入芒硝热浸之。
又 甘草煎浓汁,浸之。
又 酸浆水入,盐热浸冷,再换。
又 乌梅肉蒸烂,醋研浸。
英苍散 治手指结毒及天蛇头。
蒲公英(解诸毒,神效。路边、田畔开黄花如菊) 苍耳草 共为末,酒服。更以米醋浓煎,浸之效。或蒲公英同金银花藤煎,酒服。
又 蒲公英鲜者捣汁,酒服。渣 患处。
卷之八
足疡
(附:脱疸 脚气疮 甲疽 代指 足发背 足跟疽 手足裂)足部之证,属三阳经湿热,或三阴经精血亏损,微赤而肿,脓出而清,难治。若赤肿 痛而溃脓者,属湿热,易治。若色黯不肿,不痛,不溃脓,烦热作渴,小便涩短者,阴气败绝之恶候。
初宜蒜灸,内服活命饮,次服托里;次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色黯不痛者,着肉用桑枝灸,内服十全大补、八味地黄丸之类。
卷之八 足疡
脱疽
足大趾渍而自脱,难治。如色变赤黑者,死,宜急截去。余指易治。初起以万病解毒丹,醋磨浓涂;未成者,宜蒜灸,次托里消毒,用引经药,或败毒散加银花、牛膝、白芷、大黄或活命饮。
卷之八 足疡
脚气疮
因肾虚风湿所搏,气血壅滞,毒在肤腠,不得宣通,脚上生疮。若风毒不散,迁延日久,黄水淋漓,气血亏伤,难治。
主方 (风湿肿溃) 漏芦 五加皮 槐皮 白蔹 甘草(各七钱半) 蒺藜子(二两)
水煎,无风处淋洗。
敷脚疮 毡灰 红枣(烧灰) 竹蛀屑 黄丹 枯矾 韶粉 上各等分,研匀掺之。
卷之八 足疡
甲疽
指甲内溃烂。因于湿热,或剪伤,或履窄。勿凉药敷。
敷方 绿矾(铁器内炭火封 溶化,令汁干,取赤者研,五钱) 芦荟(一钱五分) 麝香(三分)
上研细和匀,制一绢袋盛药,套指上,线扎定,日掺自愈。
脚指四边肿烂,以前矾末一钱,入乳香末三分,敷愈。
又方 牡蛎头生研极细,每服二钱,靛花研酒调下,仍敷患处。
又方 乌梅或白梅,取肉蒸烂裹,或烧灰调敷。
卷之八 足疡
代指
指头肿烂,爪甲结脓,用乌梅核中仁为末,米醋调膏,另以朴硝泡汤洗,渍指于前膏内,或以猪油调蚯蚓粪涂。
卷之八 足疡
足发背
足面生疽,属足厥阴、阳明二经之会。由湿热乘虚下注。活命饮加木瓜、肉桂、牛膝。先蒜灸,次托里,再用十全之类。用羊粪瓦上炙干,烟尽罗末,麻油调敷。痒加轻粉,痛加麝少许,敷。外以山茶叶,或冬青叶裹之,绢条才定。
卷之八 足疡
足跟疽
属太阳经,乃阴、阳二跷发源之所。由脏腑积热所致。忌毒药敷,外宜蒜灸,内服活命饮加牛膝、肉桂,或紫金锭之类。阴虚服补阴诸丸,煎服。
妇人足跟、足趾肿痛,足心发热,肿处溃脓,皆宜八珍汤、六味丸;内热,逍遥散之类。
敷方 白术为细末,先以盐汤洗净,干掺上,一日一换,效。
治腿肚上疮,水出作痒,用贯众煎汤洗,后用百药煎末,唾调敷。
卷之八 足疡
手足裂
乃手足皴涩,皮肤裂开,疼痛不能见风。
膏方 沥青(四两) 白色黄蜡(八钱) 乳香(二钱,另研末)
上用铁器先熬麻油(一两),煎熟,次下沥青,即下黄蜡,以麻布滤入水中,扯拽黄色(揉入乳末)。瓷器收贮。每用以药火上烘软涂之,外贴纸,其缝自合。
又方 手足裂痛,用清油(五钱),慢火煎沸,入黄蜡一块,再煎溶,入水粉、五倍末各少许,熬紫色为度,以热水洗手足软,用药敷,以纸贴痛止。
又 脚缝湿烂,用枯矾三钱,黄丹五分为末,糁。
又 指缝搔痒成疮,血出不止,用多年粪桶箍烧灰敷之。
又 脚裂烂,以蒸熟藕研成膏,敷之。
又 脚裂缝,以五倍子为末,同牛骨髓填缝内即愈。
冬月脚跟裂,大开出血,用白芨(要明亮坚,勿枯燥者)研细末,水调如糊,先以裂热汤洗净,抿药,外用纸盖,裹脚,过夜愈。冬月施人,大有利益。
通论以上诸毒:凡诸般肿毒初见, 赤肿痛,高硕速起,属阳证易治。恶寒发热表证,宜加减败毒散,发汗消解。烦躁口渴,里证,宜黄连内疏汤攻下大便。无表里证,惟作大痛,邪在经络,先宜真人活命饮解毒定痛,次托里养荣汤调和脏腑。若微赤肿痛,平塌不起,属阴经,难治。急宜十宣散、托里散之类温补助阳。外治可灸、可围、可洗,惟不可针。或攻散,或穿溃、托里、排脓、生肌、收口诸方诸法,悉于总论采用。其诸痈疽疮疡治法,亦大同小异。但宜各证加引经药,如患在上,入升上之品;在下,兼降下之味。溃后温补气血,寒热虚实,随证参酌,可获十全之功矣。
卷之八
恶疮
(附:人面疮、翻花疮)
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心主血,脾主肉。血热肉湿,湿热相搏,溃散肌肤,浸淫不休,不可定名,故曰恶疮。然亦有辩焉。如气血郁于皮肤腠理,可以表而散者,如疥、癣、疡、疹之类是也。汗之,疮即已。若气血郁于肌肉之分,外连皮肤,作寒发热而生脓;或七情所招,或膏粱所致,皆宜内托,不宜发汗,汗之则发 证。故疮成于皮肤之间,则因其轻而扬之,故汗之,用杀虫润燥药敷之。若疮成于肌肉之内,当因其重而减之,泻经络之热,清凉气血,外以化脓生肌膏 之。疮在头巅,则升而取之,用酒制寒凉药,更以风药升而上之,外以杀虫解热药敷之。明此三者,其于治疡,思过半矣。
主方 连翘 当归 栝蒌根 生地 荆芥 黄芩 赤芍 麦冬 牛蒡子 瞿麦 木通 栀子防风 川芎 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每四钱,水煎服。
敷方 (一切恶疮) 白矾(一钱) 乳香(七分) 轻粉(三分) 没药(三分) 上研匀敷。
洗方 (一切恶疮) 贯众 川芎 茵陈 地骨皮 荆芥 独活 防风 蓄 当归 甘草上水煎洗。
地丁散 (恶疮肿痛)
地丁 当归 大黄 赤芍 金银花 甘草(减半)上用水煎服。
卷之八 恶疮
人面疮
多生于膝上或臂间,状如人面,眼、鼻、口俱全,此为冤业所致。内服十六味流气饮、苦参丸,外用贝母末敷之,次用生肌散。
卷之八 恶疮
翻花疮
疮溃从中翻出 肉如蛇头状,大小不一,证由肝经血燥所致。宜内服清肝养血之药,次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加麦冬、五味之类。
卷之八
丹毒
人身忽然变赤如丹,乃血热肌虚。风邪所搏而成。宜防风通圣散之类治之。
主方 (一切丹毒)薄荷 连翘 郁金 黄芩 黄连 栀子 大黄 甘草 糯米(各等分)
为末,每服三钱,蜜汤调服。
敷方 (丹毒痛甚) 车前草 益母草 地胆草 共捣烂,涂患处。
又方 赤小豆(研末) 羊角(烧灰)上研匀,鸡子清调敷。
又方 治丹毒。大蒜捣如泥,浓涂患处,干即易。
又单方 水苔 慎火草 浮萍 豆叶 生地黄 随取一味,捣敷患处。
灶心土 靛青 大黄 蚯蚓泥 随取一味研末,鸡子清调涂。
卷之八
杨梅疮
此疮乃湿热邪毒所成。或共处者患此传染;或同饮食、坑厕、圊桶;或于淫室熏惹秽气;或患下疳、便毒而起。治当察其表里虚实,先须发散表邪,如防风通圣散、加减败毒散。湿热,羌活苍术汤;次清里热,内疏黄连汤之类,随证连服数帖。大势略缓,次服主方解毒,次调和气血。最不宜妄求速效,误服轻粉、粉霜之药,反收热毒,沉凝骨髓,日久毒发,头面周身溃烂不已,痛苦万状,悔之不及,致成终身痼疾。初患者,后有羊酒方可用。
主方 当归尾 川芎 赤芍 生地 升麻 葛根 黄芩(各一钱) 黄连 金银花 黄柏连翘(各八分) 防风(八分) 羌活 甘草(各五分) 蝉蜕(二个) 大黄(二钱)上剂煎成,入芒硝一钱服。大便已通,减去硝、黄。
又方 防风 荆芥 连翘 白芷梢 地骨皮 当归尾 川芎(上部倍用)木通(下部倍用)
黄阵 赤芍药 五加皮 黄芩 栀子 白藓皮 金银花 木瓜 薏苡(下体多用) 苦参 皂角刺蝉蜕 僵蚕 黄柏 白蒺藜 甘草(各四两) 土茯苓(三斤) 痛加羌活、独活。虚加人参、茯苓,去栀子。
上锉,作五十帖,每日二帖,水煎服。忌牛肉、烧酒,盐,煎炒,食之生癣。
又方(治一切杨梅疮,不俱始终虚实) 金银花 黄连 连翘(各一钱) 当归 生地 防风木通 薏苡(各八分) 白藓皮 白术 皂角刺(各七分) 甘草(四分)
上剂加灯心二十枚,用仙遗粮(二两,即土茯苓),石 捶碎,煎汁二碗,入众药煎服。土茯苓二汁,再煎众药渣服。
茯苓饼 (远近顽癣,搔烂不痊,并治)
防风 人参 五加皮 白藓皮 当归 丁皮(久无真者,丁香代之) 木瓜 皂角刺 海桐皮 川芎 金银花甘草 乳香(出汗,研) 没药(出汗,研。各一钱)
上为末,对和面作饼,蒸熟拌乳香、没药末,嚼食,白汤送下。
西圣复煎丸 治疮后肿块,经年破烂,诸药不愈。
乳香 孩儿茶 没药 丁香(各一两) 阿魏 白花蛇 血竭(各四钱,各为末) 白面(一斤,炒熟) 蜂蜜(六两,炼熟) 香油(四两,煎熟) 枣(水煮干,去皮核)
上为一处,捣千余下,丸如弹大。每服二丸,土茯苓煎汁化服,一日三次。
拔毒糕 土茯苓(去皮为末,一斤) 白蜜(一斤) 糯米粉(一升)
上和匀,蒸糕,食土茯苓汁送下,忌饮茶汤。
羊酒方 治杨梅疮,初觉即宜服此。
大黄 麻黄(天热减半) 蝉蜕(各一两) 羊肉(斤许,煮汁,三饭碗听用。)
同好酒三碗,煎药至三碗,先以羊肉同饭吃完,次服药汁完,浓盖卧,头至足出大汗,欲泻至空地,连解连移,勿令气复入肛门,内外毒尽出,无后患。
玉脂膏 治杨梅疮。愈后发鹅掌风,手上白皮层起。
牛油 香油 油 黄蜡(各五钱,同熬化,待冷) 银珠(五钱) 官粉(一钱) 麝香(二分,同研) 油药和匀,火拷掌热擦,再烘频擦。
又方 治杨梅疮,不论久近,及痈毒、鹅掌风,亦须内服解毒方。
灶心土(二钱) 水银(一钱) 枯矾(三分) 百草霜(一分) 白藓皮末(七分) 香油(少许)
上四味研至不见星,入藓,油和匀,无风处擦手足心。药完吃葱汤二碗,浓盖卧出汗,三日一擦,三次愈。
点药 银朱 轻粉 杏仁 雄黄(各等分)
上研细末,猪胆调搽,或掺膏药上贴,加冰片尤妙。
导水丸 治便毒、下疳 、杨梅毒、大小便闭、湿热为甚。
大黄(二两) 黄芩(二两) 黑丑(炒) 滑石(研,各四两)上为末,水丸或糊丸,每服二钱,临卧汤下。
简便方 官粉(二钱) 豆腐(八两) 以官粉掺入腐,重汤煮食。
又方 土茯苓(新鲜白者佳) 石 捶碎煎汤,代茶汤任意饮之。
灸法 杨梅疮初发数个,逐个灸三、五壮,愈。隔蒜灸亦可。
卷之八
下疳
人之前阴,属足厥阴肝经。多因郁怒日久,抑遏不舒,致成此患。或淫家交接至伤,或硬衣擦损而起,阴头破烂,不速愈,延及玉jing,名曰蛀梗。治法相同,切宜防微杜渐。有腐去玉jing,块块累累,全失本形,数年而毙者。脉多尺部洪数。先服加减败毒散,次龙胆泻肝汤(方见悬痈)、小柴胡汤之类。肿痛甚者,宜清肝火,除湿热;小便赤涩,利小便;如不涩而自汗者,不可利,若利之,荣卫枯竭,无以制火,疮益甚。
主方 柴胡(一钱五分) 黄柏 赤芍药 赤茯苓 胆草(各九分) 苍术 知母 黄连荆芥 连翘 木通(各七分) 防风 独活(各六分) 甘草梢(三分)上加灯心二十枝,水煎,空心服。
发便毒加大黄;热甚加栀子、滑石,去苍术;寒热往来加黄芩、泽泻;二便不利,宜服八正散(方见淋门)
凉血解毒丸 先服败毒散,次主方。未全可再制此丸服。
苦参(八两) 黄连(四两) 连翘 防风 石膏(各两半) 牛蒡子 生地 白芷 大黄(各一两)
上为末,荆芥煎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送下。久不愈,宜服六味地黄丸。
敷方 鸡肫内黄皮(不见水、取净,火炙,研细末,一钱) 孩儿茶(另研,八分) 珍珠(另研,三分) 冰片(二分) 上研匀,米泔净洗敷。
又方 枯矾 雄黄 珍珠 黄柏(另研) 铅粉( 。各等分)上为极细末,米泔洗,拭干,猪胆汁调搽。
又方 抱腿鸡子壳(略炒,研末) 孩儿茶(研细,等分)
上研匀,细末,茶洗净。湿者干掺,干者猪胆汁调搽。
玄霜散 下疳蛀梗,茎烂亦能长全,及诸疮毒 疮,久不愈者,可收敛。舌伤,乳没汤含,止痛,敷此药。
黑铅(五钱)。铜杓溶化入水银(二钱五分),搅匀倾出,研不见星,入软石膏(火 ,三钱五分) 真轻粉(二钱五分),明硼砂(一钱) 珍珠(另研极细,五分) 冰片(三分。)
上共研匀,入瓷瓶内,用时葱、椒、艾煎汤,入坛先熏至温,洗净敷药。干者,猪胆润湿掺上。
洗方 黄连 黄柏 当归 白芷 羌活 防风 荆芥 苦参(等分)
加乌梅肉五个,铜钱五十文,水煎,入皮硝,明矾,先熏后洗,一日五次。
又方 黄连 瓦松 花椒 葱根 川萆 艾叶(等分)上用水煎汤,青布洗拭。痒加硝、矾,少时重顿。
简便方 六一散加轻粉、冰片,研匀。湿者干掺,干者猪胆汁调搽。
又 用乱发洗净,烧灰敷。
又 用鸡肫皮炙,研细末,敷。
一人茎肿不消,一溃而肿痛发热,便涩;一小儿肿痛,各煎小柴胡汤(方见伤寒),吞当归龙荟丸(方见胁痛)而安。
卷之八
便毒
骑马痈、鱼口、血疝(名四,实一,)生于两腿合缝之间,属冲任为病,见于厥阴肝经之旁络。皆郁怒蕴热,血聚成毒。有因劳役而致者;或不遂交感,精离不泄;或强固败精,留结而致;或先下疳而继生,常有接发杨梅疮者。微觉,前羊酒方可用。初宜发散,即行疏利而兼解毒。
一服已泻,不必再服。次清湿热,疏肝火。如不散,先托里,次调养气血。
主方 大黄(三钱,虚人减用) 僵蚕(二钱) 当归尾 赤芍药 金银花 白芷梢(各一钱) 芒硝(一钱) 木鳖子(三个) 穿山甲(三片,炒研) 天粉(一钱)上用好酒二碗,煎至一碗,入大黄、芒硝滚一沸,连罐露一宿,五更温服, 浓盖卧出汗,通利一、二次愈。
治便毒:山甲(三片,土炒) 木鳖(三个,切碎) 牡蛎( ) 大黄(三分) 金银花黄连 黄柏 黄芩 连翘(各一钱半) 黄蜡(二钱) 好酒煎,入蜡,空心服。
又方 便毒初起可消 大黄 皂角刺 金银花 防风 当归尾 甘草节 栝蒌仁(各等分)
上用水、酒各半煎,空心服。仍频提掣顶中发。
又方 三方皆可消散 僵蚕 槐花(各三钱)上为末,酒下。欲疏利,加大黄。
又方 龙胆草 大黄 栝蒌仁 桃仁(各一钱) 木鳖(三个)上用水酒浓煎,露一宿,温服。
又方 代赭石(另研) 栀子 大黄(各一钱) 当归(五分)上用水煎,调乳香、没药末各一钱服。
又方 毒将成脓 大黄 连翘(各五钱) 枳实(三钱) 浓朴 甘草(各二钱) 桃仁(二十一粒)
上分三帖,酒煎服。
又方 劳役而成 射干(三寸),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服。未利,加大黄煎服。
灸法:用核桃壳半个,以人粪填满,合毒上,壳外艾炷灸至消为度。
一人肿痛,服疏利药不消亦不溃,用人参、黄 、当归、白术、柴胡、白芷、甘草、皂角刺,并八珍汤而愈。
一人溃而肿不消,脉浮涩,以豆豉饼灸,内服十全大补汤而愈。
卷之八
肾脏风
证由风湿所袭,湿热汗润,致阴囊抓痒。或肾水亏虚,火炎血燥,隐处瘙痒成疮,致黄水浸淫。此方亦治脚汗,擦脚底、铺鞋中,及脚指缝烂。
敷方 枯矾(一两) 牡蛎( ) 黄丹(炒。各五钱) 为末,夜擦数遍。
卷之八
疮
按外 属足三阳,内 属足三阴。此疮皆由湿热下注,瘀血凝滞;或寒湿裙边,血风伤手细疮而始。不守禁忌,恣啖热毒,朝伤暮损;迁延日久,湿淤生热,湿热相蒸,渐成斯患。亦有跌磕破损而成,惟锅口割伤者,竟为终身之患,皆由行动劳伤,气从下流,难于收敛。外用膏药掺药,内服当归拈痛汤。
如气血虚,宜补托之药,更忌热毒发气之物。
膏方 阿魏(一钱五分,少酒研化) 黄丹(二钱) 儿茶 龙骨(各一钱半) 乳香海螵硝(水煮,晒。各二钱) 赤石脂 血竭(各一钱半) 水银(一钱,铅制) 轻粉(二钱)
没药(出汗,研细。二钱)上各研极细末,加冰片三分,研匀听用。麻油(二两五钱,)铜杓熬老,柳棍觉转,化入黄白蜡(各五钱)次入嫩松香(二两)熬化,绵滤碗内,坐水中过夜,将前药调匀,以薄油纸二层,中夹膏药。如疮口大,四边折转,膏上簪脚密透眼,疮用洗方,或葱、椒煎米泔,洗冷挹干,先掺玄霜散,更生肌散护之。外缚膏药,每日导转。
隔纸膏 黄 末(五钱) 轻粉 乳香 没药 银朱(各一钱) 血竭(五分) 铜青(二分)
上各研细末和匀,香油调膏,薄油纸如前法。
又方 随疮口大,裁好绵纸十二张,四角小纸捻钉住听用。
香油(二两)铜杓熬,下川椒(四十九粒)煎黑取起,次下槐枝(长一寸,四十九)煎焦黑取起,次下黄蜡(一两)、轻粉(二分) 枯矾(五分),煮前纸令透,勿焦,取起。用槐枝、葱、椒煎汤,洗疮暖透,拭干,以膏纸贴,外以油单纸掩护,绢帛缚定,一日揭下,近疮一张尽,十二日愈。
又方 松香(三钱) 乳香(二钱)各为末,香油调敷患处。外用笋箬密刺孔缚之。或冬青叶缚,每日导转。
又方 黄柏末(一两) 轻粉(三钱) 猪胆汁调敷,湿者干掺。
又方 五倍子末(一两) 香油(一两) 百草霜(一钱) 熬滚,下黄蜡一两化匀,调前末为隔纸膏贴。
又方 川椒末 枯矾 百草霜 研匀,调桐油敷;葱、椒煎,米泔水洗。
又方 灶心土 黄丹 轻粉 黄柏末 乳香 没药(俱研末,等分)上研匀,清油调膏,薄油纸(甘草水煮,)夹膏透眼贴患处,每日导转频,勿伤动,守禁忌。加赤石脂妙。
又方 炉甘石(火 至黄色),淬入黄连、黄柏汁内,晒燥,研细末,一两 白占(五钱,研) 象牙末(三钱)上研匀,香油调敷。
简便方 陈小粉(研) 芝麻(炒研) 细茶研末,用香油调匀,摊纸贴,外缚油纸,一日一换,药包裹。
卷之八
天泡疮
此疮湿热为本,风邪为标,脉浮缓,发热拘急,加减败毒散发散诸邪。脉沉实,二便秘涩,防风通圣散疏通表里。为末,敷疮亦效。
敷方 滑石 黄柏(各二钱)上为末,先以皂角刺挑破,靛青调搽。
又 大黄末(一两) 海金沙(半两)上为末,以新汲水调搽患处。
简便方 靛青 滑石末 蚯蚓泥 井底泥 随取一味敷。
卷之八
疥疮
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虽然亦由五脏蕴积热毒,兼血虚风湿而发。疥有五种,曰干、湿、虫、砂、脓是也。干者,枯槁燥痒。湿者,湿热多水;虫者,有虫传人;砂者,细而痒甚;脓者,胀满脓窠。治宜先服发汗疏风、凉血解毒、清脏腑热毒之药,釜底抽薪;次用敷药。宜用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 减硝、黄、枯、术、加黄连、黄柏、金银花、苦参煎服。
敷方 水银 硫黄 雄黄(各一钱) 蛇床子末 大枫子(取肉) 杏仁(去皮,各三钱)
同枫捣如泥 川椒末 槟榔末 樟冰(各钱半) 枯矾(一两)
上先以银、硫、矾、雄加信(五厘),研至不见星,再添矾研,次入枫、杏研,次入诸末研匀, 油(二两)钵中,炖半烊掇起,调诸药匀,抓破擦。
又方 诸般疥疮 荆芥(二两) 苦杖皮(一两) 白芷 苦参(各五钱) 大黄 槟榔黄柏(各三钱)为末,入枯矾末(二两),硫黄(五钱),以腌猪油捣匀,擦。
脓窠疮:轻粉 枯矾 硫黄(各二钱) 用鸡子一个,香油一两,煎蛋焦取油,调前三末搽。
又方 枯矾(一两) 硫黄(七钱) 五倍子末 川椒末(各五钱) 人言(二分) 上为细末,用香油二两,根据前煎蛋油调搽。
诸疮虫:蛇床子末 枫子肉(各五钱) 水银(二钱) 白锡 枯矾(各一钱) 上将锡入铜杓溶化,水银和匀,加矾研细,枫子捣如泥,和猪油或 油,同前药研匀擦。
疥疮经年不愈:威灵仙 蔓荆子 何首乌 荆芥穗 苦参(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或汤。一日三服,忌热毒等物。
洗方 防风 荆芥 马鞭草 野菊花 苦参(等分) 川椒一撮 上加葱,水煎汤,化入明矾、朴硝,日洗数次。
卷之八
癣疮
癣有五种:曰湿、顽、风、马、牛是也。皆因血分燥热,以致风毒克于皮肤,浮浅于疥,多挟风湿热毒而成,亦有日久生虫,致多年不愈者。宜内外用药,或防风通圣散减硝黄,加浮萍、皂角刺,服之有效,外用擦药。
主方 浮萍 当归 川芎 赤芍 麻黄(天热减半) 荆芥 防风 甘草(各二钱)
淡豆豉(六十粒) 上加葱白(二根),水煎服,取汗出。
敷方 雄黄(一钱) 斑蝥(十个) 蛇床子(末) 寒水石 金毛狗脊 轻粉 硫黄朴硝(各五分)上各研细末和匀,香油调搽,淫者干敷。
又方 白蔹(一两) 川槿皮(五钱) 雄黄(三钱)上为细末,以无根水调,饭上蒸赤色为度。癣不可抓破搽药,七日勿洗。
又方 枯矾(四钱) 樟脑(二钱)上为细末,以醋调,抓伤擦。
简便方 黑枣一枚,巴豆肉三粒,捣匀擦。
又 蒜捣碎煮水。洗浴拭干,再用生桐油搽上,火烘干,愈为度。
卷之八
漆疮
近新漆器,或漆污身,感其气,则面身肿热痛痒。或谓木形人,患漆毒。
主方 甘草 滑石(各三钱) 连翘(钱半)
水煎成,调雄黄、青黛服。
简便方 铁店磨刀水,盆底垢脚涂。或杉木屑煎汤洗,效。或蟹壳炙、研末,水调涂。或面身俱患,甘草煎汤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