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伤寒论纲目 » 伤寒论纲目全文在线阅读

《伤寒论纲目》卷二 恶寒

关灯直达底部

【纲】仲景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目】朱肱曰。大抵太阳病。必发热而恶寒。恶寒家慎不可过当覆衣被。及近火气。寒热相薄。

脉道沉伏。愈令病患寒不可当。但去衣被微火。兼与以和表之药。自然不恶寒矣。妇人恶寒。尤不可近火。寒气入腹。血室结聚。药不能治。

刘完素曰。恶寒者。不待风而寒。虽身大热而不欲去衣也。是由阴气上入阳中。或阳微或风虚相搏之所致。恶寒。一切属表。虽里症悉具。而微恶寒。亦是表未解也。治法当先解外。

王肯堂曰。恶寒者。风寒客于营卫。非寒热之寒。又非恶风也。不待见风而后怯寒也。甚则向火添被。亦不能遏其寒。经云。发热恶寒发于阳。可发汗。无热恶寒而蜷卧。脉沉细。发于阴。可温里。恶寒虽悉属表。亦有虚实之分。若汗出而恶寒。为表虚。无汗而恶寒。为表实。表虚解肌。

表实发汗。伤寒太阳病在表。故恶寒。少阳在半表里。亦微恶寒。阳明在里。本不恶寒。而或恶者。

与太阳合病也。

【纲】仲景曰。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目】刘完素曰。恶寒者。必继之以发热。此发于阳也。恶寒而蜷卧。脉沉细而紧者。发于阴也。在阳可汗。在阴可温。其止称背恶寒者。背为阳。腹为阴。阳气不足。阴寒气盛。则背为之恶寒。若风寒在表而恶寒。则一身尽寒矣。

张元素曰。恶寒有发阳发阴二症。发于阳者脉必浮数。宜解表。属桂枝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汤、青龙汤症也。

【纲】仲景曰。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目】杨士瀛曰。汗后反恶寒。表虽不解。急当救里。若反与桂枝攻表。此误也。故去桂、姜、枣、加附子以温经散寒。助芍药、甘草以和中。

脚挛急。与芍药甘草汤。本治阴虚。此治阴阳俱虚。故加附子。皆仲景治里不治表之义。

【纲】仲景曰。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吐。更下也。

【目】朱曰。若其人热虽多。而脉甚微。无和缓之意。是阴弱而发。寒虽少。而恶之更甚。

是阳虚而恶寒。阴阳俱虚。当调其阴阳。勿妄治以虚其虚也。

【纲】仲景曰。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目】朱肱曰。太阳阳明少阴。皆有恶寒。要之惟太阳病。不问已发热未发热。必恶寒也。

柯琴曰。心下痞。是误下后里症。恶寒。是汗后未解症。里实表虚。内外俱病。皆因汗下倒施也。表里交持。仍当遵先表后里先汗后下正法。盖恶寒之表。甚于身疼。心下之痞。轻于消谷。与救急之法不同。

【纲】仲景曰。心下痞。大便硬。心烦不得眠。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

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

【目】柯琴曰。心下痞下。当有便硬心烦不眠。故用此汤。但心下痞而恶寒。表未解也。当先解表。宜桂枝加附子。而反用大黄。误矣。但以医下之而心下痞。犹发热恶寒。故属太阳症。

【纲】仲景曰。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目】朱肱曰。此阳明之表症也。同于太阳。而属之阳明者。不头项强痛耳。要知桂枝麻黄二汤。专为表邪而设。不为太阳而设。见麻黄症即用麻黄汤。见桂枝症即用桂枝汤。不必问其为太阳阳明也。若恶寒一罢。则二方必禁。

鳌按。仲景云。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一条。乃言阳明之表脉。其症亦同太阳。故用麻黄汤发表。当与本条同看。

【纲】仲景曰。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结。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症。

悉入在里矣。此为半在表半在里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目】王肯堂曰。三阴惟少阴有恶寒之症。然少阴恶寒。又有二症。发于少阴者。无热而恶寒。

宜温之。四逆汤、理中汤。少阴无热恶寒。似与太阳经未即热一条相似。所谓寒未即热者。为太阳症具而未热耳。少阴之无热恶寒。盖无太阳头痛等症。知为少阴也。若少阴恶寒而蜷卧。时时自烦。欲去衣被者。活人书用大柴胡下之。赵氏以为宜温散经邪。

导引真阳。汗而解可也。若下之。非惟不能解表。反虚其里。使恶寒之邪。乘虚内陷。纵使其脉沉滑而实。亦未可遽用大柴胡。必须先解表。使恶寒症罢。而后可用也。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有太阴自利不渴。厥阴下利厥逆。俱或恶寒。太阴。宜理中汤。厥阴。宜四逆汤。前既言二阴不恶寒。今又言或恶寒者。要知太阴厥阴。本不恶寒。此阳传阴者也。三阴皆能恶寒者。阴入阴者也。特在少阴为多耳。

陶华曰。恶寒者。寒邪入营卫。则洒淅恶寒。虽一切属表。尚在腑。阴阳所分。若发热恶寒。

兼之头疼脊强脉浮紧。寒邪在太阳表症也。宜汗之。照时令用药。若无热恶寒体蜷。脉沉迟无力者。

寒邪入少阴里症也。宜温之。四逆汤。

鳌按。此条但就脉言。曰沉曰细。俱是少阴。固不得与柴胡汤。惟推出头汗。则犹有少阳现症。

而非尽在里矣。虽脉已属少阴而仍与柴胡也。且三阴脉不至头。其脉止在身。三阳脉盛于头。阳结则汗在头。今阳微结。虽曰少阳而微恶寒。毕竟尚有太阳表症之意。所以此条仍列入太阳恶寒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