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注
太史公曰:老子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后人因其篇首之文,名上篇曰道,下篇曰德。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今从本名。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世俗之谈道者,皆曰道体微妙,不可名言。老子以为不然,曰道亦可言道耳,然非常人之所谓道也。名亦可强名耳,然非常人之所谓名也。常人之所谓道者,凝滞於物。所谓名者,苛察缴绕。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於无,故名天地之始日无。万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於有,故名万物之母日有。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边际也。万物既有,则彼无者宜若无所用矣。然圣人常存无不去,欲以穷神化之微妙也。无既可贵,则彼有者宜若无所用矣。然圣人常存有不去,欲以立万事之边际也。苟专用无而弃有,则荡然流散,无复边际,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者,非有非无,微妙之极致也。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美善有逵,为众所知,非美之至者也。
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凡事有形迹者,必不可齐。不齐则争,争则乱,乱则穷,故圣人不贵。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用智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
行不言之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
万物作焉而不辞,
心之出也,物或未之。物至而应,无所辞拒。
生而不有,
存养万物而不取以为己有。
为而不侍,
圣人於天下不能全无所为,但不恃之以为己力耳。
功成不居。
不自满假。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贤之不可不尚,人皆知之。至其末流之弊,则争名而长乱,故老子矫之,欲人尚其实,不尚其名也。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合,
使民无· 利欲之心。
实其腹,
足食也。
弱其志,
不敢争夺。
强其骨。
尽力。
常使民无知无欲,
甘其食,美其服,不知其外更有何
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众莫之应。
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为之使至於无为。
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深不可测,常为物主。
挫其锐,
锋角猛露,道所恶也。
解其纷,
事为烦乱,道所鄙也。
和其光,
辉华显赫,道所贱也。
同其尘,
污辱卑下,道所贵也。
湛兮似或存。
湛然不动,若有若亡。
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言其先天地生,物莫能瑜。
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祭祀之具也,未用则贵,已用则贱。天生五村,力尽而弊之,有似不仁。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排也。钥,乐钥。橐钥之中,空洞无情,故虚而不可穷屈,动而不可竭尽。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能守中诚,不言而信。
六章
谷神不死,
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
是谓玄牝。
玄者,言其微妙。牝者,万物之母。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天地由之以生。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微而不绝,若亡若存,无物不用,而未尝勤劳。
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凡有血气之类,皆营为以求生。惟天地无为而自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亦不一用力。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众人之私小,圣人之私大。小之至者,父子乖离,不能保一身。大之至者,蛮夷率服,享祚百世。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人恶卑也。
故几於道。
道无水有,故曰几。
居善地,
若水处下。
心善渊,
深观。
与善仁,
润物。
言善信,
妍皑无隐。
政善治,
涤秽。
事善能,
任物圆方。
动善时。
随时凝浮。
夫唯不争,故无尤。
争者,事之末也。与物无竞,莫之怨恶,何过之有?故特美之。
九章
恃而盈之,不如其已;
恃势恃位,恃才恃德,而自满者,不 如无势无位,无才无德。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揣知物情,锐求进入,必将失之。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四时更运,功成则移。
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善爱民者,任其自生,遂而勿伤。善治国者,任物以能,不劳而成。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
知乎?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长谓下知有之,宰谓有所制割。
十-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以其虚中受物,故能以寡统众。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和也。埴,土也。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礼至於无体,乐至於无声,刑至於无刑,然后见道之用。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爽,失也。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皆以外伤内?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腹内守,目外慕。
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为士者以道德为上,爵禄为下。上荣也,下辱也。众人乃宠其辱,操之则栗,合之则悲。
何谓责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由有其身。
及吾无身,
归之自然。
吾有何患?
色声味货,身之大患也。众人乃责之甚於身,者徇外而忘内故也。
故溃以合为天卞者,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矣。
夫责重天下者,天下亦贵重之。爱利天下者,天下亦爱利之。斤味续淮
贱残贼天下,而天下贵爱之者也。
故圣人之贵爱天下,所以贵爱其身也,如此则付以大器,必能守之。
十四章
视之不名曰夷,
为色。
听之不闻名曰希,
无声。
搏之不得名曰微
无体。
此三者,不可致诂,故混而为一
皆归於无。
其上不皦,其下不味。
皦明也。道之升沙万物以生而不可见。道之降,万物以息而未尝亡。
绳绳兮不可名,
绳绳,延长之貌,曰有曰无,皆强名耳。
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欲言无邪,则物由以成。砍言有邪,则不见其形。
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若有若无。
迎之不见其首,
无始。
体之不见其后。
无终。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古之道,无也。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以无为纪。
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识,故强为之容:
但言其外貌可者。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独。
有道之仕外貌皆然。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是以能弊复成。
谦受益。
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万物之动,必复归於静。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物出於无,复入於无。
归根日静,静分复命勾
物静则从天命。
复命曰常,
谁能违天。
知常日明。
动静不失其时。
不知常,妄作凶。
违理而动。
知常容,
虚静则无不包。
容乃公,
无偏无党。
公乃王,
为天下所归往。
王乃天,
与天合德。
天乃道,天法道。道乃久,
无疆。
殁身不殆。
虚则无所违拒,静则无所侵犯,何危之有?
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莫知帝力。
其次,亲之誉之;
有迹。
其次,畏之;
强以威服。
其次,侮之。
威德皆亡。
信不足,有不信。犹其贵言。
犹当作由。欲尽复其言,必不能周。
功成事遂,百姓曰我自然。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道者涵仁义以为体,行之以诚,不形於外。故道之行,则仁义隐;道之废,则仁义彰。
知慧出,有大伪;
小人依善而为恶。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鱼不能相忘於江湖,则濡沬之德生焉。
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圣智所以利民也,至其末流之弊,乃或假圣智以害民,故老子矫之云尔。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孝慈,仁义之本也。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巧於利民,圣智之本心也。盗贼乃窃巧以利己。
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故令有所属。
属,着也。圣智、仁义、巧利,皆古之善道也,由后世徒用之以为文饰,而内诚不足,故令三者皆着於名而丧其实。
见素
任真。
抱朴,
存本。
少私
无我。
寡欲。
无求。
二十章
绝学无忧。
学之所以不可已者,为求道也。若弃本而逐末,则劳而无功,不若不学之无忧也。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唯则为恭,阿则为慢。在有道者观之,唯阿善恶同归於无,相去无几。然恭则人喜,慢则人怒,善则受福,恶则致祸,怒集祸来,将丧其身,亦不得不畏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
荒兮其未央哉。
恭与善皆细行,聊以避害耳,未足以为大道也。大道广远,不可量。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以外物为悦。
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孩,小儿笑也。
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
务於多得。
而我独若遗。
不有於物。
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飘兮似无所止。众人皆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受乳哺於元和。
道德真经论卷之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