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 »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全文在线阅读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十九年

关灯直达底部

(癸酉)十九年清康熙三十二年

春正月

1月2日

○丙午,賜義安君珹諡懿懷。〈宣祖子也。〉判書洪可臣諡文莊。判書權悏諡忠貞。

1月3日

○丁未,引見大臣備局諸臣。左議政睦來善進箚記,其第一條,論關西監兵營營下軍作隊操練事,以爲有煩耳目,不無彼人生梗之患,令監司春秋巡點列邑,如他道例。上以從當思量處之爲敎。

1月4日

○戊申,以嚴緝爲承旨。

○慶尙道尙州等邑,地震。

1月5日

○己酉,上御仁政門,行朝參禮。

○以朴慶後爲全羅觀察使,朴明義爲司書,沈檀爲大司諫,成瓘爲司諫,洪重夏爲正言,沈最良爲獻納。

1月6日

○庚戌,以崔敬中、洪柱震爲掌令,洪重鉉、朴明義爲持平,鄭來祥爲校理。

1月9日

○癸丑,初黑山島定配罪人李瞻漢、金必鳴等,聯名呈狀于羅州牧,以爲:「被謫人賤孽李晩初者,怨國訕朝,非止一二,而今春騷屑時,先以胡書,恐喝民情,仍與島中諸人,作黨結契,稱以欲爲丈夫事,差定將帥云。」本州上報朝廷,拿來設鞫。瞻漢供曰:「晩初以爲,閔宗道乘夜往來於張家,許以結婚,約以廢立,自宮中宣力換局,而謀廢中宮者,閔宗道也。」又言:「廢中宮時,大司憲睦昌明,卽爲停啓,滿朝一番庭請,以爲塞責,後日論罪,何可免也?」又言:「聞新童謠乎?仍爲誦而釋之,語犯中宮〈卽張氏也。〉世子,有不忍聞。」又言:「右相赴京時,兵判閔宗道中軍張希載,餞別還歸時,使娼女歌舞於前,所見駭怪,國勢不長,推此可知。」又言:「光州火藥庫飛上天之說,此非虛生之變,卽今胡人,以借路爲名,國之必亡,可立而待,作契聚衆,觀勢應變,豈非智者事乎?」晩初供辭以爲:「瞻漢,侵虐島民,罔有紀極。島民等,以十二件罪狀,訴于本島別將金成屹。」成屹以爲:「瞻漢本是火證人,不足深責,因治其奴順方。」成屹初欲轉報巡營,令渠及崔繼敏,依島中所訴,以眞書翻譯,故因此含憾,謀害至此矣。槪金時現者,初言吾輩,與島民,同爲作契,或會飮或會話,或相與貿穀,或有傷風悖俗之事,相議施罰爲好。仍爲書出回文。不意時現,以其日回文納之。蓋時現,乃瞻漢之婢夫也。此必瞻漢,敎誘時現誣陷之計也。兩人屢次對質,鞫廳啓以,犯上不道之語。晩初雖自發明,顯有理屈之色,且無可據自解之端。瞻漢於其作黨陰謀一款,旣已誣告金必鳴之聯名告變。金時現之同謀證成,俱極兇詐,竝請刑推。瞻漢、必鳴、時現刑問二次,竝承服,依法處斷。李晩初刑問六次物故。晩初,卽翔之庶子也。

1月10日

○甲寅,上謁太廟。

1月13日

○丁巳,閔宗道死。宗道,黯之姪也。鷙戾陰慝,在兇黨人中特甚,締結希載,主張陰謀,釀成廢母之禍。當聖母出宮之時,以庭請當罷之意,首倡於朝會中。其徒黨,亦多有側目者,世皆以病死牖下,得全腰領,爲恨。

1月15日

○己未,月犯鬼宿東北星。

○以李寅賓、崔恒齊爲掌令,權頀爲持平,鄭來祥爲司諫。

1月17日

○辛酉,爲都目政。

1月18日

○壬戌,都目政,以鄭來祥爲校理,朴萬鼎爲副應敎,成瓘爲司諫,李東標爲兼輔德,兪夏益爲工曺判書,蔡獻徵爲弼善。

1月24日

○戊辰,贊善李玄逸從縣道陳疏,首言格致誠正之工,有所未盡。又曰:「前日所下成均館備忘記,宛然有三代上遺意,及其施諸擧措,則未聞有登崇俊良招延德行之實,只以湖堂,試取泮宮節製,爲聳動振作之擧。大臣籌司,一月三接之規,亦出於咨訪之意。而諸臣入對,未聞有經國遠謨。保邦長策,只以薦進凡例事面常規,將做一大事。或以小技末藝,不及古昔爲憂。伏願加意於輕重本末之分,如好文學則斥去浮華,專務實行。好武事則克詰戎兵,張皇六師也。」末復言消弭天災之道曰:「昔宋徽宗時,大水猝至。李綱以爲:『必有夷狄兵戎之端。』高宗時,有雷雹地震之異,陳俊卿以爲:『有夷狄侵凌之象。』此皆古之忠臣爲國家長慮却顧者之所爲也。天啓丁卯,崇禎丙子之前,咎徵之作,正符今日,將來事應之相契,寧保其必無也?況今境外之事,不無可虞之端,其可一向因循,終不爲綢繆牖戶之策耶?」上賜優批,諭令上來。

○藥房入診,領議政權大運、右議政閔黯、江華留守吳始大請對,以江華築城,正當農節,請姑爲停止,待秋始役。上許之。上因黯所達,命放送徒配罪人尹世紀。蓋以世紀方遭父喪故也。黯又以李瞻漢供辭中,構誣閔宗道,縷縷伸白。大運亦繼陳之。宗道卽黯之姪子。而敢於前席,肆然爲伸暴之說,其縱恣無嚴極矣。

1月25日

○己巳,藥房入診。都提調金德遠,請命有司,題給許積妻食物,仍請仁、孝兩廟朝相臣妻生存者,一體施恩。上從之。

1月26日

○庚午,以鄭來祥爲司諫,朴明義爲正言。

○全羅觀察使朴慶後辭朝。引見勉諭而遣之。

1月30日

○甲戌,流星出房星下。入巽方。

二月

2月3日

○丁丑,先是,左議政睦來善呈辭,至十餘上。上遣承旨敦諭,至是入來。命引見,來善言:「江界地有淸人越來者,而無譯舌,不卽問情,請去安州譯官,始探事情,江界滿浦,自前皆有譯舌,而以其供饋之難省減云。今宜依舊例,差送一員。」上從之。來善又進箚記三條,一則賑民之策,一則論邊將守令有聲績者,雖在被罪,變通調用事也。一則請抑奢侈之風。上皆優奬之。

2月4日

○戊寅,以權珪爲都承旨,洪墪爲修撰,李宇謙爲文學,睦林重爲掌令。

○掌令崔恒齊上疏論事,一曰,選忠正以輔東宮。二曰,開言路以來忠諫。三曰,恢公道以得人心。四曰,正祀典以重斯文。其開言路之條曰:「穆陵陵幸,定於今二十日,年事大侵,八路同然。而畿內尤甚,此際有陵幸之擧,則貽弊不貲,願寢成命,退以來秋。頃年春李玄逸,以停寢陵幸之意陳達,而語未及卒,遽下未安之敎。秋間權重經,略將數語,仰對顧問,而顯示厭薄之意。自是厥後,人多以此爲戒,緘口退縮,莫敢盡言,臣恐殿下,有以啓之也。其恢公道之條,首論庚申之禍。」又曰:「今日擧措,果可謂盡出於公,而少無可議者耶?朝廷之上,私意或勝。用舍之際,色目是拘。官方紊亂,躁競成風,是何異於同浴而譏裸哉?惟其科目,雖有彼此之分,而自殿下視之,莫非王臣也。雖在屛黜,如無大段罪過者,竝爲收錄,與之更始,俾令彼此,平憾釋仇,同底和平之域,而各自盡心於國事,則將見懷才抱器者,率皆願立於朝。此實國家之幸,而亦今日諸臣之福也。」其正祀典之條,論文廟黜享人公伯寮等十人復享事曰:「皇明弘治張九功始倡此論,程敏政過爲新奇之論而和之。至嘉靖,議禮臣張璁,新秉國政,欲立已見,掇拾敏政之緖論,竟至改正。儒門之是非褒貶,至朱子而大定。九人之言行,雖或評議,而若夫從祀一節,朱子獨無貶議者,豈無微意於其間耶?明廟末宣廟初年朝議欲依中朝例,革去文宣王位號,只書以至聖先師四字,先正臣李滉以爲:『書以王號,歷代遵用,其來已久,今不可輕議。』由是議遂寢。此亦足爲斷案也。」仍請如舊從享。上竝不納。

2月5日

○己卯,頒柑試士于泮宮,賜居首進士洪瀅及第。

○以洪萬朝爲承旨。

2月7日

○辛巳,以鄭漢柱爲檢閱。

○靈春君涏,犯松禁下獄,有除杖徒收贖之命。諫院請還收收贖之命,不允。時海西中軍金孝曾者,私用軍布二十九同,事覺當死。上以其有膂力,特命減死定配。諫院亦爭論之,不從。

○左議政睦來善請對入侍。先是,來善請於陵幸時,以春收米待秋退捧之意,慰諭父老。至是,又言:「各邑中收米,有本邑應下者外,無上納之數云。此邑則稅米豆待秋退捧,已捧者則請令賑廳,移轉穀物,以示均惠之意。」上從之。來善又言:「陵幸時楊、廣兩州,最被其害,廣州則權減稅豆。楊州則竝減稅米豆似宜。又請移江都軍餉米五千石於海西,以補賑資。」上竝許之。大司成權瑍同入言:「明倫堂額,乃朱子筆。黃㦿赴燕得來。而吳竣以爲,明是朱子眞蹟,陳達懸揭。金益熙以爲。非朱子筆,塗墨於板,今宜改懸。」上許之,仍命廣搜神皇御筆以入。後玉堂白以廣搜不得。上命日後燕行覓來。

2月9日

○癸未,都堂選弘文錄,取金文夏、洪重夏、李宇謙、洪重鉉、李元齡、金汝鍵、金世欽、李師尙、閔彦良、李允明、吳尙文、丁時潤、丁思愼、睦林重、閔興道等十五人。

2月13日

○丁亥,以李東標爲舍人,李文興爲執義,蔡獻徵、李寅賓爲掌令,鄭思孝、呂聖擧爲持平,洪重鉉爲司書,睦林重爲弼善。

○引見大臣備局諸臣,戶曺判書柳命天啓言:「仁、孝兩朝相臣妻生存者,題給食物,時故相臣鄭致和妻,亦入其中。而其家以爲,致和大拜,在顯廟朝,不敢受云矣。」上曰:「三朝耆老之臣,不可異同,一體題給。」

2月14日

○戊子,以洪墪爲正言,閔興道爲副校理,睦林重爲副修撰,旋陞校理,李元齡爲副修撰,李宇謙、丁思愼爲修撰,崔恒齊爲文學。

2月17日

○辛卯,左議政睦來善請對,袖進箚記。蓋以陵幸時,慰諭父老事也。來善曾以楊州稅米豆減給事,陳達蒙允。至是,又言:「今聞楊州牧使之言,減稅米不如蕩滌糴穀。蓋本州田結中,除給復實結,所捧米豆四百餘石,而二百石則牧使欲自爲別備,其餘未捧,只二百餘石。而此皆都城十里內田結,卽京居富戶之所當納者,故本邑窮氓則終不得蒙惠矣。丁卯戊辰兩年未收糴穀,多至二千餘石,特減一年,則是爲一州莫大之惠也。」上從之。命丁卯糴穀,一倂蕩減。

2月18日

○壬辰,大風霾。

○以李禎爲正言,洪重夏爲副修撰,張希載爲右尹,李東標爲執義,宋儒龍爲輔德,李元齡爲校理,賜贈左參贊李惇五諡忠顯。贈左參贊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