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二十三年大明萬曆十八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甲辰,傳曰:「今次逆賊之變,前古所無,而其擧事,只隔數月,若非朴忠侃等協謀措捕,伐義討賊,宗社之事,豈忍言哉?雖是臣子職今,而固不可尋常褒賞。褒忠報功之典,不可不擧。依祖宗朝故事,元勳朴忠侃、李軸、韓應寅、閔仁伯、李經、姜應棋先爲功臣,與大臣商議,有功人參酌錄勳。大臣以下推官,竝錄勳事,下議政府。
1月3日
○丙午,禮曹啓曰:「凡受勑書,列爲京外進箋陳賀,而前於走回唐人鮮降勑,或百官陳賀,無外方進箋之時。《五禮儀》內,凡有大慶皆賀云。今此勑書,似不至大慶,而前例如此,何以爲之?且皇朝有降勑,則例爲謝恩,而或於遣使臣,或順付赴京之使,今勑書之降,亦當爲陳謝。但近者赴京使臣,絡繹不絶,非但西路困弊,上國地方之人,皆以爲厭苦,至爲未安。今此謝恩文書方物,請順付聖節使之行,便當大臣之意,亦如是,故敢啓。」傳曰:「依啓。」陳賀,只百官爲之。
○大臣推鞫廳堂上啓曰:「國家賞功酬勞之典,所不可不擧,而但必賞當其功,名稱其實,然後恩無濫施,而衆情可服。朴忠侃等措捕逆賊之功,國人所快,今之錄勳,實愜輿論,而若如臣等,則只環坐于中,收供訊鞫而已。有何可紀之功,而褒功之命,竝及於臣等?非但來僭賞之譏,開倖恩之門,抑恐勸勵之擧,至此而不重。臣等誠惶誠悶,措躬無地。伏乞聖明,亟收成命。」答曰:「三冬討賊,罪人斯得,是誰之功?況祖宗朝推官參錄,自是其規,卿等雖欲辭之,不可得也。宜安心勿辭。」
1月16日
○己未,院啓曰:「六卿之職,亞於相臣,雖極難愼,未滿輿望,況不擇賢否,徒以勳庸而超授,則其於用人之道,豈不爲顚錯?刑曹判書李軸,爲人昏庸,才器短淺,曾試亞卿,尙且不稱,政卿是何等爵秩,司寇是何等責任,而敢以昏庸短淺者,輕授之乎?成命一下,物情駭異,請亟命遞改。」答曰:「有大功,非他可論。不允。」
○府啓曰:「李軸遞差事。」答曰:「李軸報其功,不可論,不允。」
1月17日
○庚申,傳曰:「日本實我隣國,其王初立,與我國新結歡好,兩國交際之間,處事接待之際,所關非輕。宣慰使,必須有才智,臨機善應戀,性又寬弘,有度量者,然後能得遠人之心。況玄蘇倭人中頗通文字,而喜作詩,又必能文,然後可以應之,傳播其國,不愧矣。此人中,某人可合與否,回啓。」令吏曹郞廳,議于大臣。宣慰使望,沈喜壽、趙瑗、吳億齡。
○府院前啓李軸事。不允。
○宣慰使議大臣,以吳億齡差遣。
1月18日
○辛酉,府院前啓李軸事。不允。
1月19日
○壬戌,院前啓李軸事,不允。
○府啓李軸事。與逆賊相爲吹噓,遷引之人,不可汲汲收敍,金順命、金垓被遷於逆賊,李震吉,公論激發,至削翰苑。今者別無恩命,遽卽收敍,已爲非矣。自槐院,旣移他館之後,前無還屬之例,而不爲啓稟,遽令還仕於本院,事體顚倒,物議譁然,請金順命、金垓亟命汰去,本院行首掌務官罷職。西方一路,在平時,猶爲關重,況於此時乎?義州乃華夷連接之地,而亦有使价絡繹,接應裝束,皆在於此。目今疲弊已極,新判官不可不十分擇遣。成恪必不能堪當,請命遞差。鐵山郡守愼好仁,到處見敗,不合蘇復之任。安岳縣監李應虛,門微望輕,無以鎭壓大處,請命遞差。牛峰縣令柳世新,衰者已極,不可在路傍之地,請命罷職。「答曰:」李軸事不允,新啓,竝依啓。「
1月20日
○癸亥,府啓曰:「驪州有劇盜,成群殺越,李海壽爲牧使時,設機捕得六七人,置之其法,其黨散落。及其遞來後,復還窟穴,屠戮其時用力都將兩人,極其慘酷,家口亦皆不免大肆報復,人皆畏之,莫敢開口。今則白日橫行,攻怯不已,牧使李廷虎,坐衙不知,極爲駭愕,急速遞差,以年少有謀略武臣擇差。漢城庶尹鄭景倫爲五品,未滿二十朔,遽陞四品,物議非之,請命改正。掌苑安昶,人物愚妄,處事顚倒,爲假監役,未滿一年,圖陞六品,物議喧騰,請命罷改。」答曰:「李軸事不允,他事依啓。」
○院啓:「上年推鞫時,郞廳等,東班敍用之命,則有之矣。陞敍之事,別無承傳,而遽授六品,物情未便。請掌苑安昶,兔山縣監崔浚,監察張逈,竝命改正。軍資主簿李景溫,人物愚妄,行己鄙陋,請命罷職。」答曰:「依啓。李軸事,不允。」
1月23日
○丙寅,夜三更,太廟之中火起,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