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学使司皖省旧有提督学政一缺,自科举既停,学堂日增,朝廷注重教育行政,于光绪三十一年京师设立学部。其明年夏四月,学部会同政务处奏请变通官制,奏称:"国初,沿前明旧制,各省设提学道,雍正年间改为提督学政,具见列圣建置具有深意,要在因时制宜,初不拘乎成例。现在停止科举,专办学堂学政,位分较尊,事权不属,拟请裁撤学政,改设提学使司。"谕令各省学政一律回京供职,改设提学使司。提学使一员,统辖全省学务,归督抚节制。秋八月,提学使沈曾植莅皖,就安庆营副将衙门修改作为提学使司衙门。《部章》:"提学使可仍用旧有之学政衙门,其有学政向不与督抚同城者,均应改归一律。"安徽学政衙门,向在太平府治,遵章改设。巡抚恩铭先刊木质关防,发交应用,奏请由礼部铸颁印信,以资信守。其旧有学政铜质关防一颗,同时咨部缴销。时学部以各省新设提学使司亦以前情具奏,于奉旨后抄折咨行礼部。部议,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印清、汉文小篆,铜质直钮,方二寸七分,厚九分。今添铸安徽提学使司印一颗,请照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印规制铸造。奏奉允准,钦遵照铸,于铸就后咨由巡抚派员赴部领回光字第二千一百三十四号新印,于三十三年五月发司验明开用,循例具详奏报,并比照旧有学政养廉银数,奏请每年支养廉银四千两,照八成实支银三千二百两。惟提学使办理学务需款甚巨,必须酌加公费,请援照臬司年支公费之例,每年由司库支给库平银五千两,另由学务公所每月加给公费银三百两,以资办公役食。照藩、臬两司定章定为四十一名,每名每季工食银一两五钱,每年照八折实支京平银一百九十六两八钱。以俸工项下不敷支放,改由粮道所解学院心红纸张项下按季动支。粮道解项每年计银七百九十三两六钱。余银五百九十六两八钱,即全数拨为贴补书记生纸张之用。所有岁修衙署经费银三百两,由藩库于春秋两季动支。至提学使补署升转以及用人行政,均照学部奏颁《学务官制权限章程》办理,摘录如左。
一、提学使秩正三品,在布政使之次,按察使之前,由学部以京外所属学务职员开单奏请简放。自到任之日起,每三年作为俸满,俸满之前,督抚将其平日所办事项详细咨报学部,证以三年内派出视学官所切实考察者,详晰胪列奏闻,或留任,或升擢,或调省,或调回,学部请旨遵行,其有不得力者,学部亦得随时奏请撤换。
一、提学使由四、五品京堂及实缺道员简任者,升转与臬司同。其由他项人员补授者,应俟三年俸满,列入升转。由他项人员署理者,俟实授后扣足俸满年限,列入升转。
一、地方学务,凡系按照定章,复经督抚筹定举办者,提学使当督饬地方官切实举办,力除向来因循敷衍之积习。其有延宕玩视并办不以实者,提学使可具其事状,详请督抚分别记过撤参;其有办事实心、卓著成效者,亦可具其事状,详请督抚从优奏奖。每届年终,分别所属府厅州县,兴学考成,出具考语,申详督抚办理。
一、提学使所办事务,除随时禀请督抚,由督抚咨报学部外,每学期及年终,将本省学堂办理一切情形以及阖省学务人员详报于学部,以备考核。如有重要事件,仍可随时径达学部,或遇应行出省考察之事,须先期电达学部,经学部允准后,方可出省考察,但仍当轻骑简从,勿受地方供应。
一、提学使于通省学务应用之款,除会同藩司筹划外,其盐粮关道以及税厘、银元、铜元各项局所,但有经理财政之责者,均应合力通筹,详请督抚核定。
一、自高等学堂以至小学堂并驻防学堂,概受提学使节制,惟陆军学堂不在此例。
附录:学部拟订《官制权限章程》原奏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二日,奉上谕:"政务处学部会奏《遵议裁撤学政请设提学使司》一折:'现在停止科举,专办学堂,所有学政事宜自应设法变通'。着即照所请,各省改设提学使司。提学使一员,统辖全省学务,归督抚节制,一切详细官制及办事权限章程,着学部妥议具奏,等因。钦此。"仰见圣明注意学务,慎重官常,莫名钦服。窃维兴学之道,期于普及,而各省幅员辽阔,风气不齐,全赖办事官绅通力合作,广施诱掖劝导之方,徐收整齐划一之效。惟是,地方官应办之学务统系不定,则推诿恒多;权限不明,则侵轶可虑。臣等谨就各省现在办学情形,参以东西各国地方兴学制度,凡提学使司以下人员,厘定职司,提挈纲领,分晰科目以专责成。合官绅而筹任使,尤重在教育行政与地方行政之机关,各有考成,不相扞格,期于实力奉行,徐图推广。至现在风气初开,办理学务之员于教育学教授、管理诸法及教育行政、视学制度皆须随时研究,以谋补充识力。其各厅州县凡有劝学之所,皆当遵照章程妥筹办理,(成)[城]乡市镇,一律推行。尤宜定期宣讲教育宗旨,俾资遵守,庶几经正民兴,邪慝不作,此则臣部任督催统率之责,而日焉兢兢者也。其各省学务详细官制、办事权限并劝学所章程,谨分缮清单,恭呈御览。所有臣部遵议各省官制权限缘由,谨缮折具陈。
学务公所
学务公所为全省教育行政总汇之区,即为学司督率属员办公之所,于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经提学使沈曾植详准,将原有之学务处遵章改设。学部遵议,奏定《官制权限章程》,各省学务处俟提学使到任后,即行裁撤,改设学务公所。先是,学务处规模狭小,既改公所,乃别构屋于学署之东,凡用银一万一千三百九十二两有奇,当由藩司于土药项下支拨。员司组织大致如部章,开办之初或有简略,嗣经陆续增置,惟议长尚未奏派,科长止三人,而以总务科长摄会计之事,普通科长摄专门实业之事,另委收掌档册一人、收发核对一人及差遣委员数员。科长月薪银七十两,议绅、副长、省视学月薪银各五十两,科员暨收掌档册、收发核对等月薪银自四十两至十六两有差。又,见习生、书记、司事等月薪银十元或八元,惟差遣委员专备出省调查控案之用,平日不支薪水,濒行发给川资。凡公所常年经费、职员薪津及差役工食为额支,火食杂用及各项拨助为活支,岁需银三万六千两。经藩司冯煦详准,于科场考试外销项下取给。
按,学务公所分为六课,嗣复改作六科:曰总务科,掌办理机密文书事件,收发一切公文函电、案卷册籍,编纂统计报告及各种学务报告,并编印教育官报,检定教员,考核所属职官、教员功过及其任用、升绌、更调,核定关于本省学务全体之规则章程,并掌理佣聘外国人、考查公所人役一切杂项事务。又,各学堂卫生事务亦归管理。曰专门科,掌理本省高等学堂及各种专门学堂教课规程、设备规则及关于管理员、教员、学生等一切事务,并保护奖励各种学术技艺及海外游学生事务。曰普通科,掌理本省优级初级师范学堂、中等学堂、女子师范学堂、女子中学堂、小学堂教课规程、设备规则及关于管理员、教员、学生等一切事务。又,凡通俗教育、家庭教育、教育博物馆及与中小学堂相类之学堂一切事务,均归办理。曰实业科,掌理本省农业学堂、工业学堂、商业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实业补习、普通学堂、艺徒学堂及各种实业学堂之设立,维持教课规程、设备规则及关于管理员、教员、学生等一切事务,并考察本省实业情形,筹画扩张实业教育费用。曰图书科,掌理编译教科书、参考书,审察本省各学堂教科图籍,翻译本署往来公文书牍,集录讲义,经理印刷并管图书馆、博物馆等事务。曰会计科。掌本所经费之收支、报销、核算,省会及各府厅州县教育费用是否合度,并稽核各学堂。凡各学堂建造营缮之事亦归考核经理。各科设科长一人,副长一人,科员少则一人,多则不过三人。此外,设议长一人,议绅四人,佐提学使参划学务并备督抚咨询。设省视学六人,承提学使之命令,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科长、副长、省视学及各科员,以曾在中学以上毕业,或曾习师范,或出洋游学,并曾充学堂管理员、教员,积有劳绩者充任。此时创办,应予变通,可暂就本省官绅办理学务积有阅历、学望素符者,由提学使详请督抚札派,议绅由提学使延聘,议长由督抚咨明学部奏派。据《学部奏定各省学务官制章程》。
查皖省于光绪二十七年以办理大学堂司道兼管全省地方学务。三十年大学堂改名高等[学堂],巡抚诚勋奏请专设学务处,以藩、臬两司为总办,并设提调、文案、支应各一员。嗣复委员赴湖南、北调查,参照湘章,分设审订、考验、会计三科。审订、考验两科均用士绅,会计科官、绅并用,仍以文案拟批叙稿,另聘热心学务之绅士二人为参议。经费初由地丁项下拨银一千二百两,嗣复加拨淮北盐斤加价银一万两。迨改为公所,初设总务兼会计一科,普通兼专门实业一科,图书一科,科设正、副科长各一,科员自一人至三人不等,或竟暂从缺略,另委收掌档册及收发核对二人。旋以事务日繁,省视学自一人加至四人,并陆续加委额外科员及差遣委员等。三十四年,部咨以各省学务人员名目间多未合,应即厘正。经署提学使吴同甲裁撤额外科员,添委科员每科三人,副长每科一人,省视学亦增至六人之数,所定常年经费三万六千两。即自是年为始,议长先以蒯光典详咨奏派,部复以该绅业已奏派留欧学生监督,咨令另行选聘,议绅则自经开办即遵章聘足四人。据《学署卷》。
附:教育官练习所
学务公所经营既成,越明年,教育官练习所遂附设焉。遴精于教育者讲演其中,自提学使以次所有学务、职员、群众讲习,盖部章之规定如此。提学使沈曾植以地方官皆有监督学堂之责,爰扩充办法,凡同通州县,一经得缺,先饬到所听讲,俾知教育行政之概要,然后赴任。其未及补署暨甫经到省人员,有愿听讲者,均准其报名考验,分期入所练习,以备学务佐治官之选。详经督抚批准,并移会宁、苏、赣三省学司照办,当于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开学,九月间毕业。一班计得毕业证书者三十五员,得听讲证书者二十七员。兹将章程摘录如左。
一、练习所设所长一人,监学二人,延请外国讲员一人,本国讲员无定额,讲授教育原理、教授法、管理法、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制度各科暨迭次颁行部定章程并私塾改良诸事。
一、已经奏补及由部铨选尚未到任人员,应以到所听讲为必修功课,不得托故不到,已委署而未到任者同。必修功课不须考验,部选人员赴任,虽有例限,短期一月尽可听讲。
一、应补班次在先或有劳绩补署在即者,亦当视听讲为必修功课。
一、听讲分长期、短期两班,短期极少,以一月为限,长期以三个月为限。短期者发给听讲证书,长期者发给毕业证书。
一、听讲员应各备日记,录出所听讲义,每月月终呈由讲员阅看,以验学力之浅深。其听讲之余,自能研究别有心得者,得以另册录呈,由讲员公同检定,加入分数。
一、听讲员得有毕业文凭者,由学司(驻)[注]册详院以备学务佐治官之选。其最优等者,并请给予超委劳绩,以示鼓励。
一、练习所略如研究会例,讲员与听讲者均以友道相待,每日开讲以三小时为定则,讲堂规则一如学堂规则,以静肃整齐为主。
录提学使沈曾植详文窃维教育为个人生存之要具,亦即国家强弱之枢机,东西各国之视为国务范围而属于助长行政之一部分者,诚以教育之普及国民,非实有主持干涉之方,必不足收划一整齐之效。乃者钦承明诏,饬办学堂,并迭经颁发章程,申明宗旨,以地方学务责成州县各该牧令等仰承巨任,宜如何实心筹办及或因机利导,俾教育充分发达,期于职务无亏。顾各州县遵办迄今,其城乡所设学堂能达十所以上者卒尚寥寥无几,余或开办一、二官立小学堂以资塞责,亦复精神不具,形式不完。至公立、私立各学堂之究应如何监督维持,及该学堂之究与地方关系如何,则尤为漠不相关,悉听其自由兴废。即本司刊发各学堂稽察教案课程各表,前饬各州县饬填汇送,亦延未催取送司。揆其致此之由,良以本官素未讲求,幕友复划学务于刑钱之外,平日无人过问,有事随意支吾,积压视为固然,玩传为秘诀。似此丛脞废弛,年复一年,成何事体?窃维欲得实行之效果,非明定记过章程,无以振聩发蒙。而为正本清源之计,非使各牧令先行练习无以锻炼材智,以利教育行政之枢纽。查《学部奏定提学使办事权限章程》,本有设教育官练习所一条,法美意良,亟宜遵办,并酌设扩充办法。现本司就公所房屋设立教育官练习所,选中外教员深明教育者逐日上堂讲演,应即自开办之期为始,除公所人员遵章听讲外,余凡同通州县,一经得缺,无论正途、捐纳,均饬赴所照章听讲,以资练习。极少以一月为短期,否则不得遽行赴任,庶他日学优而仕于教育行政粗识纲维。其未及补署及甫经到省人员,有愿听讲者,均准其来所长期听讲,毕业后加以考验,分别优次,以备学务佐治官之选。兹谨将拟就章程开折恭呈宪鉴,是否有当,理合详请察核批示,祗遵。
附:学务佐治官
新颁官制章程于各州县定有学务佐治官之制。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提学使沈曾植详请试办,于各州县遴委一员,其公费即由州县筹给。巡抚冯煦以皖省缺多瘠苦,批令于每府选委一员,在佐治官,所辖之区域不广,监督易周;在牧令,所出之经费无多,担负亦易。遵经署提学使吴同甲以教育官练习所毕业各员择优实行照委。所有详定《学务佐治官章程》,录之如左。
一、学务佐治官,选候补知县之由学堂毕业出身及曾经出洋考察学务,或曾办学务富有经验者任之。州县以下正途出身而具有三项资格者,亦可酌量委用。
一、学务佐治官之职任,佐州县监督其境内各学堂,司学务之政令,管理员、教员之任用,稽查地方学务财政,剂其盈虚,综核其豫算统计,随时报告于学司,会同本州县行之。由司刊给钤记,文曰"某处学务佐治官之钤记"。所有学务文牍,除用州县印外,由佐治官加印钤记,乃得施行。
一、学务佐治官不必另设公所,可即住居州县署中,遇有学务公事,以便同坐公商。佐治官受州县之待遇,略准本官之与幕友,不得如长官之对佐贰,薪水每月酌定五十两,由州县按月致送。书记、杂役酌设数人,由地方官署中人役拨充,工食仍由署中给发。
一、凡州县之具有前举三项资格,热心教育,能自办学者,即无用更派佐治官,以节经费而一事权。其自审不长学务而能禀请合格之佐治官者,亦准其指名禀准学司核定加札。其不能自办而又不愿佐治官分权,遇事掣肘,贻误学务者,察核事理轻重,轻则记过,重则详请撤任。
一、佐治官以两年为一期,期满由司考察,著有成绩者,详请给与超委劳绩,以示鼓励;其不称职者,随时撤回,记过停委,酌核办理。
录提学使沈曾植详文窃照皖省自奉停科举饬办学堂,一再严催,已难指数。本司履任后,复迭次严催各州县妥速养成师范,广兴小学,剀谕城乡各巨族各兴族学,并于所属学堂内多设课堂,不留膳宿,仿办半日学堂、夜学堂、星期讲习所等类,以资推广。然犹恐穷乡僻壤多所为难,复刊发《改良私塾章程》,开示暂用教科书目,官书文告络绎于途,督责提撕再三不厌,乃各属奉文遵办者讫难多觏,甚或因循玩,微特迁延不办,并无只字复司。幸而有热心学务之员刻意经营,幸成基础,辄苦莫为之,后一经瓜代,必有澜翻,讦讼滋多,成功顿毁。睹其灭裂,弥足痛心,岁月悠悠,伊于胡底查近来新政繁兴,百端待举,各州县以一身肆应,微特用非所习,亦实有顾此失彼之虞。且学堂日益增多,在在有监督维持之责,尤非察核情形酌派专员不足以资整顿。本司再四思维,拟仿照新颁官制章程,于各州县添委学务佐治官一员,略如帮审委员,以佐印官之不及,谨拟章程,详明立案。此项合格人员,一时未能多得,只可于学务繁赜地方先行拟派,各州县之足此资格自能经理者,即可勿庸再派,以专责成。如有自请派员者,仍如所请,以收赞治辅行之效。此系暂定章程,试办之后,必尚有因事因时再加增订事项,应俟试办一学期后再行咨部,以昭郑重。所有请委各州县学务佐治官缘由并拟就试办章程五条,理合开折详请俯赐察核批示,祗遵。
劝学所
劝学所为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每州县应设一所。皖省自光绪三十二年奉到部颁章程,学务处即刊刷通行饬遵,及提学使到任,复檄各属切实奉行。兹各属之已经举办禀明有案者,凡四十七州县,具之如表。
州县地址成立年月学务
(历任)总董
(现任)学区经费太湖县裁缺训导署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李汝稚王述祖借拨仓房
租项及绅
富捐望江县附高等小学光绪三十
四年五月范廉清租课歙县张文毅公祠光绪三十
三年九月汪国杰钱粮平余
及珠兰花
捐征信
册费休宁县光绪三十
四年十月王世勋婺源县附师范传习所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汪开安祁门县借城西民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方振均黟县城内考棚光绪三十
二年十月李淦程朝宜绩溪县附东山学堂光绪三十
三年五月胡家谟王昭三宣城县保甲局改光绪三十
三年七月王铭勋泾县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太平县光绪三十
三年正月续表
旌德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江翰宁国县附高等小学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洪兆奎存款息银
及酌提无
益公产南陵县光绪三十四
年十二月胡遇璜贵池县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高炳麟青阳县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林之楠铜陵县光绪三十
三年六月曹荣绶东流县光绪三十
三年正月王雨禾当涂县借县儒学署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李梁生黄春富芜湖县明伦堂西斋光绪三十
二年九月吴云周弼忠无的款合肥县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王善达吴春芳县署筹拨舒城县典用民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徐本森官绅合捐巢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杨鼐
曹安荣杨鼐无为州光绪三十
三年六月卢茂林张焕勋复凝州租凤阳县光绪三十
二年正月张海潮王荩臣官捐及竹
林寺、草寺地租续表怀远县裁缺训导署光绪三十
三年五月沈丰瑞定远县光绪三十
三年四月陈骧灵璧县大街公星光绪三十
三年十月杨化南寿州善后局改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孙多莹阜阳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程维屏圩长领谕陋规颍上县光绪三十
三年九月常凝章霍邱县光绪三十
三年四月田立勋蒙城县光绪三十
四年正月兵厘亳州光绪三十
三年正月晋龄广德州租用民房光绪三十
三年十一月董献章建平县裁缺教谕署光绪三十
四年九月岑彬县拨宾兴租金滁州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黄铎来安县借吉祥寺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何求钊章光潞和州光绪三十
四年十一月夏道沛米厘及牙帖捐含山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陈修文
续表
六安州城南内保公所光绪三十
二年十月涂彬儒新垦滩地
租金英山县附高等小学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傅卓夫学堂款内
开支霍山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吴贤扬公租泗州借释迦寺光绪三十
四年五月张仲煊泗虹宾兴
及卷费租
息项下
提拨盱眙县借吴勤惠公祠光绪三十
四年五月杨臣恭义学并净
土庵田租天长县光绪三十
三年七月许兆枢学堂款内
开支五河县光绪三十
三年月
各属分定学区细目
太湖县以城厢为一区,东、南、西三乡各一区,北乡分两区,以前七保为一区,后十保为一区,合共六区。
望江县就全境四乡十三寺及华阳、吉水等镇,以县城为第一区,华阳、吉水等镇及菩提、大慈等寺为第二区,龙城、武州、妙光、张山等寺为第三区,土岗、南台、十里等寺为第四区,南塘、法华、褒隐、永兴等寺为第五区。
歙县就城厢划分十八区,以城厢为中区,四乡分东二区,南九区,西三区,北三区。
婺源县以城厢为中区,四乡各为一区,合共五区。
宣城县就四乡各团镇原设公所略为更易,划分为三十区。东乡分八区:双桥为东一区,沈村为东二区,佳山为东三区,洪林为东四区,亲睦为东五区,桂峰为东六区,黄渡为东七区,水东为东八区。南乡分五区:凉伞为南一区,城山为南二区,象峰为南三区,杨柳为南四区,高桥为南五区。西乡分五区:团山为西一区,寒亭为西二区,弋江为西三区,西河为西四区,红杨树为西五区。北乡分十一区:麒麟为北一区,油镇为北二区,养贤为北三区,慈渡为北四区,新丰为北五区,湾上为北六区,湾下为北七区,金宝所之水阳为北八区,裘公渡为北九区,杨泗渡为北十区,雁翅为北十一区。
宁国县就全境旧有之四十八都划分十三区,以城厢为中区,四乡东分五区,南分二区,西分三区,北分三区。
青阳县就全境分东、西、南、北、中五区,上下图为中区,上三都为南区,中三都为东区,里三都、下五都为西、北两区。
当涂县四乡地丁向分十三直半,每直十甲。今以各直上五甲为一区,下五甲为一区,如以十坊为第一区,即以头直上五甲为第二区,下五甲为第三区,余直由此类推,合共二十八区。
芜湖县就城厢划分二十四区,县前仓、前东门、西门为中一区,北郭上一五、下一五为中二区,通津、百家升平驿前为中三区,来远、南塘、江口为中四区,南辛为东一区,咸保为东二区,保丰为东三区,保胜为东四区,政和为东五区,周皋为东六区,易俗为南一区,管平为南二区,行春为南三区,移风为南四区,陶辛为南五区,白沙为南六区,丹阳鲁港为西一区,麻浦为西二区,山口为西三区,石为西四区,七都、八都为北一区,官陡、十里为北二区,陶杨为北三区,玩鞭为北四区。
舒城县以城厢为中区,四乡各为一区,合共五区。
阜阳县就城厢划分二十四区,城厢分东、西、南、北四区,四乡以插花庙为东一区,正武集为东二区,泗溜集为东三区,六十铺为东四区,曹家店为南一区,中村集为南二区,薛家集为南三区,方家集为南四区,胡家庙、柴家集为西一区,龙王堂为西二区,新村集为西三区,土坡集为西四区,驿口桥、安流集为西五区,长官店为西六区,沈邱集为西七区,鲖阳城为西八区,姜寨集、瓦店集为西九区,次河铺、行流集为北一区,伍明集为北二区,王老人集为北三区。
颍上县全境七十余保,城乡分东、西、南、北、中五区。
六安州就全境划分十七区,以东内外保、南内外保、西内外保、北内外保、东十里上下保、桃湾上下保、樊通桥、田家湾、小刘集上下保、北十里铺上下保为中区,东二十铺、东三十铺上下保、东四十铺、东五十铺上下保、东六十铺、先生店、陈山店、汤家畈为东一区,东南二三十铺、东南四五十铺、施家桥、孙家岗、招庆寺、余家店、徐家店、连城畈上下保、马家湖为东二区,官亭、高庙冲上下保、周家冲、上河上下保、百洋铺上下保为东三区,苏家埠、八里滩、白浒圩上下保、百市集、陆家集、段排洪、韩摆渡、林家湾、砚瓦池为南一区,枣林岗、陶家珂、椿树岗上下保、戚家桥上下保、九里冲上下保、青山、奚家冈为南二区,毛坦厂、元口、指封河上下保、两河口、东西溪上下保、山王河上下保为南三区,上打石、淠家滩上下保、方家冲、西桥集上下保、獐山上下保、黄家上下保、骆家庵为西一区,丁家集、徐家集、文林畈上下保、荒滩、梁家集、车家畈上下保、青凉寺上下保为西二区,虎头潭、齐头冲、青石河上下保、九公湾上下保、独山上中下保、望江湾上下保、羊羔湾、仙人洞为西三区,大小孟上下保、十八道上下保、石婆店、麻埠为西四区,流波疃上下保、八斗斛、毛坪、苏口上下保为西五区,古碑冲、槐树湾、新店、七邻湾上下保、南庄畈为西六区,北二十铺、北三十铺上下保、花林寺、北四十铺上下保、马头集上下保、千工堰为北一区,柴枝湖、杨家集上下保、火星庙、单家埠、黄夹洲、王家楼、刘武集、梅家集为北二区,固县寺、百神庙、查家墩、松冈上下保、钱家集、马家集为北三区,洞阳城、钟武店、陆家冈、石家庙、张家集为北四区。
泗州就本州各堡情形,按东、南、西、北、中酌量匀配,划分二十八区,计中四区,东九区,南九区,西二区,北四区。
按,劝学所以本地方官为监督,设总董一员,由县视学兼充,综核各区之事务。每区设劝学员一人,由总董选择本区土著之绅衿,禀请地方官札派,其薪水、公费多寡各就本地情形酌定。劝学员于本管区内调查筹款兴学事项,商承总董拟定办法,劝令各村董事切实举办。此项学堂经费,皆责成村董就地筹款,官不经手,劝学员但随时稽查报告于劝学所。又,劝学员查有学龄儿童,随时册记,挨户劝导,并任介绍送入学堂之责,使学务日见推广。每岁两学期以劝募学生多寡定劝学员成绩之优劣。至分定学区之法,除本治城关附近为中区外,凡所属村坊市镇约三四千家以上,即划为一区,少则两三村,多则十余村,均无不可。据部颁《劝学所章程》。教育会
教育会为教育行政补助机关,定章:省治设总会,府厅州县各设分会,期与学务公所及劝学所联络一气,策励教育之进行。皖省地势以长江界分南北,而南阻群山,北连大陆,交通不便,风气蔽僿,各属分会设立无多,仅恃总会,或虑调查难遍,于是皖南各属复设教育会于芜湖,皖北各属亦设教育研究会于省垣,以补总会之不及。兹分述之。
阖省总会光绪三十一年冬十月,皖绅李经畬等禀在江宁设立安徽学会,蒯光典等复呈由巡抚恩铭咨部。是年,学部始立,饬俟部拟章程奏定后,通行各省照办。越明年,部颁《教育会章程》,遂改用教育总会名称,而会所仍驻江宁。议于皖垣设立事务所,以通阖属之声气。三十三年十一月,在籍绅士洪恩亮等呈请将总会遵章移皖,于江宁设立事务所,公举副会长两人,一居安庆,一驻江宁,经提学使沈曾植详奉咨部立案。详称,设事务所并举副会长两员,虽与部章微觉参差,惟江宁为总督驻扎地方,皖生之游学宁省者日多。安庆总全省机关,江宁为一部分机关,亦属有裨实济。总会发起阅二年,至是始为成立,其会以皖南、北两分会会员与各府州县公举之代表及志愿入会由会员介绍者组织之。但年未满二十五岁者不得为会员。代表人之资格有四:一、学务董事;二、各地方教育会会长及职员;三、兴办学务著有成效者;四、曾充学堂教员或管理员及卒业学生素有声誉者。志愿入会者之资格有三:一、士绅于学务有关系者;二、士绅之实能担任推广扶翼学务者;三、兴办学堂业有成效者。出会之条件有五:一、破坏学务被控有实据者;二、沾染嗜好者;三、侵侮同类,妨害公安者;四、患疯癫等痼疾者;五、会费逾期不缴者。会员或经公举担任会务,则为职员。职员之规定,除照部章设会长、副会长、书记、会计外,另有五项,曰庶务员,驻总会,经理各项事务及布置开会、闭会一切事务。曰学务干事员,专司检查分会会章及各府州县学堂编行之教科书,并辑录调查报告关于普通及专门教育一切事项,每府、直隶州各一人。曰招待员,接待到会之员及会员来省调查学务者,每府、直隶州各一人。曰调查员,此分二项:一、通常调查员,各州县一人,就近调查本地学务,随时报告本会。二、临时调查员,遇有特别事件,由正副会长临时协商选派。曰评议员。每府三人,每直隶州二人,有评议监察本会之经济状况及议决全会教育事务之权。凡会员有特别提议事件经评议员二人以上赞成者,得请会长开会公决,然必得评议员过半数之赞成,乃能决议。职员只住所办事之书记、会计酌给劳金,临时调查员酌给夫马,余概不领薪水。任期以一年为满,连被举者得连任。会期分二项,曰常年大会,每年一次,定于九月选择会期,届期前一月登报,并发信知照各分会会员。曰特别大会。凡本省及各处遇有关于学务重要之事,或由各分会要请总会协助,或由总会请各分会集议,均由会长交全会评议员审议决定后,得定期招集开特别大会。如于紧急要事不及招集时,得由会长决行后于二星期内布告。会费分二项,曰经常捐,会员每年缴龙洋六元,于常年大会时缴清,随时入会者,即随时照缴,均须发给收据。曰特别捐。由有力会员随时捐助。其宁、垣事务所,均照《总会章程》办理。凡驻宁会员所缴会费统归总会集收,常年用费亦由总会按时照拨。三十四年六月,会长洪思亮、李国棣以部章第五节规定会务应举事项颇多,而会中所资以挹注者仅会员之会费,不敷展布,函请酌筹官款协济。经署提学使吴同甲允,由学务公所按年协助龙洋二百元,以资提倡。
皖南教育会光绪三十二年四月,绅士吕祖翼等请设皖南学会,议未果行。三十四年三月,胡璧城等复以皖北七属既有教育分会之设,其范围稍狭,声息较易灵通,调查较易周密,辅助总会不无裨益,爰联合安、徽、宁、池、太、广六属人士设会所于芜湖,公举吕祖翼为会长,呈经提学使批准立案,并通行各属州县每年于学务经费内筹解龙洋一百元作为常年经费,而皖南教育会乃成。以有划分皖界之嫌,特于会章内明定"责任"及"交际"两节。其"责任"节有云:"对于总会有扶持匡翼之责,对于皖北教育会有协同保护之责。"其"交际"节有云:"对于总会虽不为隶属,而实为其支派,对于皖南各属之教育会,虽不为主体,而实为其机关。"故凡总会有关于皖南教育事故移咨本会者,均可就近代为理处,及皖南教育上一切事故,苟为本会力所能及,不必移咨总会及地方学务官者,均应代为理处。或必须移咨总会及地方学务官者,亦应代为介绍。惟为总会所既评断者,本会概不越俎。至对于皖北教育会,有彼此牵涉须协商合力之义,务极和平商办,以冀相互有益,不以私人意见强分南北。若皖北同人有愿入会者,亦极欢迎,以化畛域。此皆其会章最善之点也。其余一切办法,大致本《总会章程》。惟职员少庶务、招待及学务干事三项会费,岁只三元。会期分常会、临时会二种,临时会即特别会,常会每月一举,此则与总会小异者也。
皖北教育研究会此会为庐、凤、颍、滁、和、六、泗七属人士所组合,于光绪三十三年十月成立,设会所于省垣。拟俟经费稍充,再于皖北适中之正阳关设立分所。会中一切规定与总会无甚悬殊,惟会期分常会、例会、特别会三种。例会定于每月第四星期,凡有职务人员均须到会。常会即大会,每年二次,于春秋二季举行。会员常年义务捐由三元至六元,由本人自认,多者不限。旋以事繁费绌,会长李国棣以教育会既系七属学务机关,则经费亦应由各属学会摊派,拟于每州县学务项下岁拨龙洋一百元,呈经提学使批令,径向各属学绅两界酌量地方情形商办。呈称,皖北七属共有三十二州县,以一县之大,无论学款如何支绌,百元之微亦无大损,而集腋成裘,教育会即有三千二百元之岁入。以本会预算,岁费不过二千金,其余款三分之一即可移贴教育总会,且总会得此拨款,推而征之全省州县,则总会将来亦无忧仰屋矣。其明年,皖南组织教育会亦以前情为请,当经通饬各属遵照,分春秋两季解交。
各州县分会自奉部章三年以来,各地虽已渐次设立,然按之全皖八府五直隶州,所属未及三分之一,太湖一县又以会员阮某、舒某等有托名敛费、包讼招摇情事,立经解散,其余遵章成立有案可稽者计十有七州县,表之如左。
州县成立年月正副会长历任现任会员宿松县光绪三十三年六月贺颀
石长裕歙县三十四年三月程锦
洪汝闿休宁县三十四年九月朱梯年
韩熙黟县三十二年十一月胡元吉
汪绩芳程定保
何宗敏绩溪县三十三年四月周懋如
胡晋接宣城县三十四年三月周堃泾县三十四年七月吴广霈
朱度成南陵县三十四年十月徐乃光建德县三十三年八月徐传钵
徐传友合肥县三十二年三月范家煌
李绪昌巢县三十三年二月杨鼐
曹安荣杨鼐颍上县三十三年七月杨松年
张学楷续表
滁州三十四年四月金点
王楷祖全椒县三十四年四月张德霈
程福谦含山县三十三年二月赵前瑾
胡春林六安州三十二年十一月程先进
程元淦天长县三十二年孙锦城
许兆枢
按,教育会均由绅、民发起,惟须遵守部章之宗旨,斟酌本地之情形,拟定详细会规,禀经提学使批准后,并陈明地方官立案,方为成立。总会许用钤记,须呈由提学使详报督抚咨明学部存案;分会许用图章,报明地方官详提学使存案。会中应举之事,如立教育研究会以求增进学识,立师范传习所多造小学师资,调查境内官立、私立各种学堂管理教授之实况,作境内教育统计报告,筹设宣讲所宣讲圣谕广训,并明定教育宗旨之上谕及原奏,余如破迷信,重卫生,改正猥鄙之戏曲、歌谣等事,均应随时注意。及图书馆、教育品陈列所、教育品制造所,并搜集教育标本,刊行有关教育之书报等,以益学界。此外,参考他处兴学之法,详察本地风土所宜,得随时条陈于提学使,并时应提学使及地方官之咨询。据《学部奏定教育会章程》。
附:僧立教育会
安徽僧立教育会,发起于光绪三十四年四月,成立于七月。初由在籍绅士吴传绮等函请设立皖教育僧会,举迎江寺僧月霞为会长,经提学使沈曾植改名为安徽僧立教育会,详奉督抚批准。详称:据在籍绅士吴传绮、方守彝、姚永概、胡元吉、胡璧成、蓝晋琦等公函内开:近年新政颁行,国家立图自强,诏各省普设学堂,期于无一事不学,无一人不学,国家多一明理之人,即社会少一酿乱之人。法至良,意至美,诚万世不易之规模也。惟是新旧异见纷纭,扰乱日腾,口说格多端,不独舆地、天算、律法以及种种国粹为我国固有之学湮没于漫漶陈腐书中,莫由自拔,即向人言教育家与宗教家性质不同,亦多瞠目直视而莫知所答。是故,今日时势,讲治安之上策,莫先于辨明宗教、学术以定人心。人心之宗旨既定,则人各有当尽之学,各行各教同学是学,而全国之志以宁,纵有邪说辞,无自入矣。大凡宗教家由精神发为意识,皆有最高之见解,保持善良之道德。中国有三教,三尺童子皆能言之,名哲达匠潜修冥悟,有三教一贯之说,卒以文章不能名世,后人无传之者。总之,三教皆道德宗教,无可疑也。道教为一种幽元之哲学,与儒教异。佛教济度众生,与孔门四海兄弟之思想同。比较世界宗教之教理,惟佛教之思想最大,然则欲求完全无缺、独一无二、永劫不变、纯粹无垢而又有无限量之哲学理想,舍佛教外其奚求乎总之,中国以儒教实行于纲常伦纪之地,以佛教阐秘奥深密之旨,二者不可一废也。后汉时,佛教由印度入中国,而中国思想为之一新,旧日人心之牢笼为之一破,文人学士竭虑殚精润色诠释,名理文辞较胜于印度百倍,而印度之佛教浸衰。迨唐代全盛之时,乃由中国传入日本,存于日本者宗派约十种,禅宗、净土宗派别尤盛,日本当年文学胥赖佛教以传,近复由日本西传入欧美。譬之商务,印度为佛教出产地,中国为佛教制造场,锻炼既精,出口货自必畅行,推其道路通达,贸迁便宜之故,则转输递运,中国实为枢纽。试观日本学问,美术、风俗、习惯、言语、思想、治民术、道德学之类,其大得利益于佛教者不胜枚举,至于今犹盛行于公民社会之中,可知武士道、太和魂,其元气之所存,实为佛教而已矣。中国虽自元明以后,末徒之有学识者渐少,荐绅先生多袭辟佛之旧说以掊之,然利害祸福不足动其心,灵妙不可思议之道之存于高僧者,仍历历可数。《王船山先生集·目录》中载有《八识规矩赞》,其他名儒硕彦单辞粹义不遑论矣。皖中僧学尚未大兴,自江苏教育僧会副会长月霞为省垣迎江寺方丈以来,演讲法华、涅槃已阅数月,听者滞意顿消,靡不称善。说小乘以起下等之信悟,大乘以开般若之基,可以开八万四千之法门,可以除八万四千之烦恼,转万法界而为真如界,转生灭界而为不生灭界,转迷界而为悟界。错综定、戒、惠三学,包括经、律、论三藏,明法性之本旨,实行济世主义,以期普渡,脱离苦海,斯易易耳。职绅等因其讲论之功足以牖觉众生,拟公举为皖教育僧会正会长,主持全省僧学校事宜,将来再公举一有才干者以为之副。僧学昌炽,初步定千里之程,一篑肇万仞之山。涅槃为真实体,悟澈即宇宙之全体。驰思于高远之域,研究道德之真理与天地万物之原因,则佛学于各学堂、学科为益殊非浅鲜,况哲学、伦理学、文法学、诗歌之流更可借此以促其思想进步乎!虽然佛教高妙幽远,僧众仍宜设立学校,斯为有用之学,何也智识为道德之本,无智识而谈道德,一物不知,一理不明,非愚即谬,何道德之足云是以僧学校内仍宜添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种种科学。想月霞救济为怀,必能提倡一切而不负盛意也,等因。据此,本司查佛教自印度入于中国,宗风彪炳,代有大师,及唐宋间流入东洋,吾邦虽日就衰微,而日人裒集群宗,相传勿替,今且列于哲学必修科目。金经贝叶,蒐讨维殷,论者至谓维新巨子之功得力于佛学者实为不少。且教育未经普及,习俗狃于私利,惟宗教能起众生之信,足弥道德之穷,裨益人心,所关尤巨。今该绅等请设皖教育僧会,系属仿照京师成案,拟请准其设立,但应改名为安徽僧立教育会,以归一律。所举省垣迎江寺月霞为正会长,并拟再举一人以为之副,核与《教育会章程》亦属相符。惟此项僧立教育会之名,前奉学部通行,既系按照《教育会章程》核定,自应一体遵照《章程》宗旨,斟酌本地情形,拟定详细会规,禀经本司核准后并陈明地方官立案,方为成立。兹该绅等未据将详细会规呈送,应饬由该会长即行妥拟,呈司核准,再行详请核咨。其有借学务为名经营别项事业或援引外国僧徒依托保护、妨害国权者,即遵章由本司查办,以杜弊端而维善举。当经会长月霞拟定详细会规,以省治东门外之迎江寺为会所,以全省各丛林住持之有资望者为会员。一切组织大都查照部章及本省教育会章程办理,惟会务系特别规定,约分九项:一、立佛学讲习会;绍隆佛法,自利利他,悉以义解为本。欲得义解,必持经论慈恩传述。烂陀寺诸僧以通经多寡为高下,前明僧人必赴礼部试经,始得度牒,是故建立僧学,教典为急。今宜谋设佛学讲习会,选聘正知正见之法师,宜期讲授大乘经论,会员一律听讲,并购三藏教典以备会员悉心研究。二、办佛教流通所;三藏法宝慧命攸关,流通教典乃兴起佛法第一大事。内府所印梵本龙藏,非有力寺僧不能奏请,且不便携带。昔有嘉兴楞严寺刊印书本藏经,最利后人,流传二百余载。因毁于兵燹,石埭杨居士文会始自同治初年于金陵募资重刊,增入古德逸书,益臻完备,现已刊成大半,他如扬州、杭州、湖南等处亦有流通印本。取携既易,为益宏多,本会宜办佛教流通所。三、立设初级师范僧学堂;本会劝令各属寺院公筹款项,设初级师范学堂,由会中延聘教员,教授教育管理等法及他种科学,养成师范教员、管理员。各寺僧侣有志肄业者,当津贴学费,以资公用。毕业期限敬遵学部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办理。学生以年在二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文理通顺者考选入学,毕业后由会长禀请提学使派员考验,给予凭照,得由本会介绍各寺充当僧学教员。四、传布正法;我佛以宗、律、教三门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宗以参禅自悟明心见性,律以精持戒行严护观瞻,教以讲经明理依经修行。故各山各有古法宗旨,如金山高天宁寺素为禅宗名刹,华山古林戒幢寺素为守律法苑,焦山山龙华寺素为讲教门庭。本省各寺皆有专习一门者,渊源有自,均宜互相传授,俟得上乘信徒,将来派往苦善地中说教,以期同证善果。五、广兴小学,凡未设学之各府州县寺院,本会当劝其酌量寺产之多寡,自筹经费,广设初等小学,不分教界,以谋教育之普及。惟学堂课程及管理等法应由发起人报告本会,经会中核定,代为禀官保护。至各学堂所需教员,先由各寺自向僧界选聘,如有不足,可向学界延请品学兼优、热心教育之士暂行充当,俟本会师范毕业有人,僧学堂教员全归僧人专任,仍任地方行政官调查。六、设编辑部;由本会敦请僧、学两界精通内典及深明教育之人,按照学级程度编辑佛学课本,如《佛教历史》、《佛教地理》等,分类编纂,以备僧学堂教科之用。七、设阅览室;筹办书本、藏经及图器、标本并有关教育及宗教书报,以供会员博览之资。八、立调查部;每年春秋两季,由会长特派调查员数人,分赴江南、北各府州县调查大小寺院教规、学务一切情形,如遇不合法度之处,应随即指名,直接规劝,助其更正,报告本会。九、作统计表。必经本会所调查各府州县寺院之宗派、院址、财产及住院僧侣一切状况,每年分春秋两次编成表册,存储本会,以备稽查,以一分呈送学务公所存案。呈经提学使核准立案,并准用钤记,以资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