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1)。上德无为,而无以为(2)。下德无为,而有以为(3)。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4)。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5)。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7)。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8)。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9)。
【题解】
“道”和“德”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道”原含“法则”和“普遍规律”的意义,老子却把它看作是产生和支配万物的精神实体,“德”是“道”的基本特征和体现。本章提到“上德”,即基本上能认识和掌握“道”的人,所以有德;“下德”,即不能认识和掌握“道”的人,所以无德。中间提到仁、义、礼、智(前识),重“道”轻“礼”,反对儒家的仁、义、礼、智,认为它们破坏了“道”的完整性。(采《老子注释》的意见)
注释:
(1)马王堆本乙本如此。诸本并同。韩非《解老》所引,无后二句。马王堆本甲本损掩,只剩末一“德”字。
(2)河上公与诸王本、诸唐本悉如此。马王堆本乙本同,惟末有“也”字;甲本“为而”二字损掩。“无以为”,傅、范及景龙作“无不为”。韩非《解老》所引作“无不为也”。以,何。杨树达《词诠》:“以,假借为台,何也。”下同。
(3)朱谦之《校释》如此。马王堆本及韩非,均无此句。“无为”二字,河上公、王弼及诸唐本均作“为之”。“有以为”三字,傅、范俱作“无不为”,劳健从之,并补“也”字。蒋锡昌从陶鸿庆说,谓上句当从韩非作“上德无为,而无不为”,此句当作“下德为之,而有不为”,与上句反正互明。张松如说:“景龙本,‘为之’二字原泐,据他本补。”朱谦之《老子校释》以为“为之”二字实误,应补“无为”二字,全句当作“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衡以上下文,“上德”与“下德”为对,“上仁”与“上义”为对,均以“无以为”对“有以为”。他解错落难通,朱说是,今从之。
(4)马王堆本甲乙本与韩非所引及众他本悉如此。惟马王堆本及韩非所引,均有“也”字,他本皆无。马王堆本甲本前句句中“而无”二字损掩。
(5)王弼、范应元及《释文》如此。马王堆本乙本前句末有“也”字,“扔”,省作“乃”。甲本同,惟“上礼”与“攘臂”间八字损掩。韩非《解老》所引,无“则”字,“扔”亦作“仍”。朱谦之说:“御注、遂州、邢玄、庆阳、蟠溪、楼正诸石本,严遵、傅奕、奈卷、室町、顾、彭诸本皆作‘仍’,范本作‘扔’,作‘扔’是也。《广雅》曰:‘扔,引也。’《广韵》曰:‘扔,强牵引也。’‘扔’与‘仍’音义同,但‘扔’字从手,与攘臂之义合。”范应元说:“揎袖出臂曰攘。”高亨说:“《广雅》:‘扔,引也。’攘臂而扔之者,谓攘臂以引人使就于礼也。”
(6)马王堆本乙本及后世诸通行本悉如此。甲本衍“失道矣”三字。“失义而后礼”句,“失”及“后礼”三字损掩。韩非《解老》所引,多四“失”字。作:“故曰:‘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蒋锡昌《校诂》:“此云人君失无为之道,而后以德化为治,失德化而后以仁爱为治,失仁爱而后以分义为治,失分义而后以礼敬为治也。”其言颇近老子之旨。
(7)傅、范及景福、《道德真经》诸本悉如此。马王堆本乙本“薄”作“泊”,上句多一“也”字。甲本前句八字损掩。韩非《解老》所引作:“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王本并无下“也”字。严遵、程大昌、吕知远诸本无“夫”字。李道纯《道德会元》无“而”字。
(8)傅、范及《释文》《群书治要》诸本悉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前句多一“也”字,甲本“前识者”三字损掩。韩非《解老》所引,同马王堆本,两句末皆有“也”字。
王本无下“也”字。李道纯《道德会元》无“而”字。
(9)王弼如此。傅、范、严遵及《群书治要》诸本,与韩非《解老》所引,两“居”字均作“处”。景龙、开元、古观楼、龙兴碑、《道德真经》及苏辙、宋徽宗诸本,前“居”字作“处”,后“处”字作“居”。马王堆本甲乙本两“处”字均作“居”,“薄”字均假作“泊”。甲本前句句中多一“而”字,“彼”字省作“皮”。乙本前句损掩三字,后句中多一“而”字,“彼”假作“罢”,末句作“故去罢取此”。
【今译】
品德高尚的人,不在乎形式上的“德”,因此有德。品德低下的人,死守着形式上的“德”,因此就没有德。品德高尚的人没有什么作为,而且不想为着什么去作为。品德低下的人没有什么作为,却想为着什么去作为。最仁爱的人有所作为,但是不想为着什么去作为。最正义的人有所作为,而且是想为着什么去作为。最有礼节的人有所作为,可是人家都不理睬他,他就扬起胳膊,指引人们遵守礼节。所以,失去了道然后才有德,失去了德,然后才有仁,失去了仁然后才有义,失去了义然后才有礼。所谓礼节这个东西,标志着忠信的不足,意味着祸乱的开始。所谓“先见之明”这回事,乃是大道的虚华,也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那后者(彼、礼、簿、华),而采取这前者(此、道、厚、实)———崇道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