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1)。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2)。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3)。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4)。
【题解】
此章,老子强调无为,实际上是有为的。此种“无为则无不为”的思想,反映了老子站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立场,幻想通过消极无为,而达到保全其社会地位的目的。(采《老子注释》说)
注释:
(1)傅、范及《庄子·知北游》所引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下“为”字误作“闻”,“败”假作“云”。甲本损掩,只残留“为”字。河上、王及诸唐本,皆无两“者”字。
范注:“傅奕、严遵与古本,有‘者’字。”蒋锡昌《校诂》:“二十章王注‘下篇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系引此章经文,可证王本二‘日’字上亦有‘者’字。”朱谦之《校释》:“‘为学日益’与二十章‘绝学无忧’,皆指学礼而言。《庄子·知北游》:‘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
(2)傅、范如此。马王堆本甲本损掩,乙本,“损”假作“云”,无下“之”字,上“为”字以下,全部损掩。河上、王弼无“之”字,“则”作“而”。范注:“‘则’字,陈绍、王弼同古本。”古时,“则”用如“而”。王引之《经传释词》:“则犹而也。”赵、彭、吴、潘,句末有“矣”字臧疏及《庄子·知北游》所引,句末有“也”字。
(3)傅奕如此。“恒”作“常”,依马王堆本改。马王堆本乙本作“取天下,恒无事”。甲本同,“无事”二字损掩。河上、王弼及诸唐本作“取天下常以无事”。范作“将取于天下,常以无事”。宋徽宗、司马光、邵若愚、彭耜诸本作“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彭耜说:“《纂微》、苏、曹、达真并作‘取天下’,程无‘故’字。”毕沅说:“河上、王弼无‘将欲’‘者’三字。”罗卷、馆本、易州、蟠溪及成玄英《庄子·逍遥游》篇疏所引,同河、王本,作“取天下,常以无事”。
(4)参照傅奕及马王堆本乙本写定如此。傅无“也”字,据马王堆本补,马王堆本乙本“又不”及“下矣”四字损掩,甲本全部损掩。河上、王弼及诸唐本、宋本,俱无“也”、“又”、“矣”三字。及,若、如果,假设连词。王引之《经传释词》:“及,犹若也。”
【今译】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道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以至根本无所知而听任自然,听任自然,就能无所不为。要想夺取天下,就得表现出没有什么举动的样子,如果表现有什么举动来,就不可能取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