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通志稿都水志 » 江苏省通志稿都水志全文在线阅读

《江苏省通志稿都水志》第六卷 淮

关灯直达底部

淮水出河南南阳府桐柏县西南之桐柏山。东南流经湖北随州北界。又折而北,经桐柏县东折东流经信阳州北,正阳县南,罗山县北。有浉河自信阳州来会,经息县南有小黄河自罗山县来会。又东分二派,合于光州西北,又东经固始县西北,有南汝水来会,南有光山县水来会,又东北有曲河自商城县,史河自固始县来会,又东北入江南界,经颍州府阜阳县南,南汝水支津来会。东南流经霍邱县北、颍上县南,有沣河来会。又东南有淠河自霍山县,经六安州来会,折东北经寿州西,有沙河合汝水、颍水来会。又东北有东肥河来会。又东北有芍陂沿河水来会。又东北有庐州府北水来会。经怀远县南有涡河,亦名西肥河,自河南太康县,鹿邑县,经江南毫州分二支。一经太和县、颍上县至寿州来会。一经柘城县、鹿邑县,过毫州、蒙城县、怀远县来会。又东北有北肥河,自宿州来会。又东有龙子河自凤阳府凤阳县来会。又东经凤阳府北,又经五河县南,有浍河水自河南永城县分支经宿州来会。又东有沱河、自羊城湖来会。分二支:一东北为潼河。一东流复合。有池河自定远来会。又东经盱眙县北泗州南。东北汇为洪泽湖。湖之西北有濉河,自砀山、萧县、宿州、灵璧、睢宁来注之。其西北为桃源县境。南岸迤东北为高家堰。自睢口东南折而西北六十七里,又折而东。而东北经桃源县南境,有小水四自北来注之。南自老子山南岸,迤东北百五十余里为高家堰。

高家堰城西南四十里,汉广陵太守陈登筑。《三国志》注:登曾任典农校尉,乃巡土地之宜,尽灌溉之利。堰宜是时所筑。《宋史》李孟传:孟传为楚州司户参军,修复陈公塘,有灌溉之利。陈公塘即高家堰也。自韩信城五里至青墩二十里,至武家墩又南至管家庄,堰西为阜陵泥墩诸湖。西为淮,本不相通,当日筑堰以利灌溉,非以捍水患也。自河与淮合,河淮并高,于是淮水东浸诸湖并而为一。洪水直抵堰下冲荡激射,堰始危险加高增厚,屹若长城。明世堰圮,七邑罹灾。隆庆六年,漕抚王宗沐、知府陈文烛始议修筑,郡人丁侍郎士美为文记之。国朝康熙初又决。二十二年,靳辅大加修治,历数十年不坏。雍正八年,发帑金百万重修,高广坚固防守倍严。康熙四十二年,命于山盱汛建南北中滚水石坝三座。其天然北坝一座仍前设立,至乾隆十六年,复命增二坝,以前三坝为仁义礼,新增二坝为智信,定为五坝。并钦定开放机宜,必俟湖水十分涨盛,始于礼义仁三坝,酌开一坝,以次相度情形酌开。俟仁、义、礼三坝过水三尺五寸,则开智坝,水势不减,乃次及于信,其天然坝立石永禁开放。

乾隆七年六七月,大雨,河淮涨溢,淮决,高堰之古沟千里渺然巨浸,郡属田禾沉没,人畜漂溺无算。

北界为清河县境,为全湖之委。其北岸即清河县南之御坝,始为全湖之委,北流至清口,黄河自西来会。北流至清口,黄河西自清河县城南来会。

淮河在清河县南,自泗州流入汇为洪泽湖,至县西南清口,黄河自西北来会之,又折东北,经山阳、安东、阜宁三县境入于海。其下流今通谓之黄河。《乐史》《太平寰宇记》淮水,在淮阴县西二百步,又《汉志》云:至淮陵入海,淮陵故城在今盱眙西北八十五里,此地计距海甚遥,淮何得于县界入海,淮陵乃淮阴之讹也。《清河县志》淮水,自盱眙县龟山,益折而北,又二十余里,而洪泽、阜陵、泥墩,万家诸湖环汇于东岸,又东北至县东南五里为运河口,折而北五里,合大河为黄淮交会之冲。河自北而来,河身比淮为高,故易以遏淮。淮自西而

来,淮之势比清江浦又高,故易以啮运,病淮必至于病运者,莫如河。御黄,即所以利运者,莫如淮。黄、运两河之枢机,实皆自淮操之。

与河合东北流,东分支渠,南为运道,东北并流入于海。东北经清江浦淮安府山阳县,阜宁县北境,安东县南境,又东北经北沙镇北,又东北至云梯关入于海。

淮肇源桐柏,经信阳罗山息县,光州,新蔡,固始,霍邱,挟豫皖上游山水,至正阳关与汝水合。又经寿州与肥水合。历怀远、临淮与涡水合,至五河与潼、漴、沱、潧合。始由浮山硗石之间,入泗州境,过盱眙,下至龟山,北汇归洪泽湖,与睢汴二水合。又经古淮阴县西出清口,历山阳,安东,云梯关归海。淮固自有淮之道,未尝与河合流也。邱浚曰:“周以前河势自西而东而北,汉以后河势自西而北,而东。宋以后则自西而东,而南矣。”据此则旧志所称,自朱仙镇而东,南经留城,趋徐、邳,挟洗、沂直下,乃元明以来河入海之道。故淮运两河从清口来与河会,而河遂与淮同趋,断自有明始。《河防志》云:“汉元光河溢入淮。宋太平兴国八年、咸平三年、天禧三年、熙宁十年,河凡四入淮,然旋复故道,淮自淮而黄自黄也。元泰定初,河始离故道,南与淮合,然亦时有通阻。自贾鲁力捍入淮,而河不复北。明洪武四年,河决原武,南由项颍至寿州正阳镇,全入于淮。正统十三年,河决荥阳,北冲张秋入海,南至怀远东北入淮。”又《泗州

旧志》云:“国朝康熙五年,河决归仁堤,水势冲突,直逼泗境,与高堰平,此河决入淮之本末也。而其淤清口,则自明隆庆始。”考隆庆六年河水涨,挟沙阑入清口,逼淮水不得直下,沙随波停,清口淤塞,所谓门限沙者是也。后运口亦淤,梗运道者数年。万历二十三年,河大溢,清口久淤,淮倒灌泗城,至国朝康熙十九年,城竟沦陷。三十八年五月,淫雨,黄淮交涨,溃高堰,淀清口。淮水东注高宝,运河堤岸多坏,此黄夺淮趋病淮即以病运之端委也。淮虽挟七十二山河之水到海不及二千里,其源短。河来自万里,控引百川,其源长。长则强,短则弱。其势常虞不敌。明之治河也,疏浚塞兼用之,始未尝不善,而后陵夷也。故清口通塞不常,及隆万之际,大坏总河。潘季驯谓河未易,以人力导,惟以水治水。则导河即所以浚海也,治淮即所以导河也,故筑高堰,诸决口而淮遂出,久之复坏。杨一魁主分黄导淮之说,而淮亦出,久之愈坏。康熙三十年至四十二年,大司马遂宁张公秉承庙算总理河务,筑高堰,闭六坝,辟清口,开七引河,凡所为扬清抑浊者。视季驯加密,而淮遂大出,此蓄淮所以刷黄济运之由来也。

淮水厅汛

外南厅

吴城缕堤。自高家湾界起至张福口止,长三千五百五十八丈五尺。(北临黄河南临洪湖。)乾隆四十四年,河南仪德漫工,黄水由毫州、怀远达涡河,归洪泽湖。湖水盛涨,在旧三堡迤下开堤,宽二十丈,宣泄湖水入黄。两头用料裹护,中以竹篓铺底,旋亲补缺还堤。嘉庆十年,于北面堤尾斜至归西坝,筑堤长五百六十丈,堤南旧四堡至七堡。乾隆十二年,协办大学士高斌,总河顾琮勘建砖工长一千丈。十八年,又自昭七堡至十堡接建砖工,长一千二百二十丈,俱高八尺四寸。嘉庆十年,间段加高一二三层,经历年久,砖多酥碎。十三年,湖水异涨,间有撞塌。十四年,于砖工外首阀段包筑五段淤土坦坡,仍存砖工一段,长三百六十三丈,砖工尾。嘉庆十年,接筑碎石坦坡,工长二百八十丈。十二年,又接上至夫九堡,筑碎石坦坡,长六十二丈。吴城七堡埽工,长三百十六丈五尺。嘉庆十一年后,历年接建,埽外间段,抛护碎石。工尾下首碎石土坝,嘉庆二十三年筑。

张福口缕堤尾起,至旧西坝止。(在风神庙前对岸)临清堤一道,长五百二十八丈。康熙三十七年筑。接下自旧西坝根起至新河南岸堤尾止,乾隆四十四年筑。

临清束水堤一道,长六百九十二丈。嘉庆九年,又于前堤之东,自旧西坝起至河尾止,重筑临清束水堤一道,长一千五十丈。(《外南厅册》)

里河厅

运口之南,向有引河七道,上承洪湖来源,下至运口外张家庄前会流。三分入口济运,七分东注敌黄,天赐烂泥浅引河二道,久经淤闭,现存张福口引河一道,长一千二百三十五丈。张家庄引河一道,长一千六百七十丈。天然引河一道,长一千九百三十八丈。裴家场引河一道,长一千七百六十丈。三岔(今名太平)引河一道,长一千六百四十丈。以上引河历经淤浅疏浚。乾隆五十三年奏准,每冬令湖水消落,于各河内筑坝拦截收湖水或酌留口门或径行堵塞,随时察勘办理。

临湖堤一道,自运口头拦坝起至济运坝止,长一千四百七十八丈,乾隆八年筑。又于二十四年,自济运坝东临湖撑堤头起,至高堰交界止,堤长七百七十丈。临湖一面建砖工,长七百五十丈,高一丈八寸。又于二十七年自济运坝西起至太平庄止。翠华南幸临视,谕令接筑砖工,长五百九十八丈,高一丈八寸,又于三十六年自砖工尾起,西接筑砖工,长九十三丈,嘉庆九年奏明于卑矮砖工之上,间段加砌,长八百五十三丈并普律加高二层,与高堰石工一律相平。十三年六月初三日,砖工三坝后掣通两段,长四十余丈,奏准与临湖一面镶筑柴圈,堰长四百七丈,外抛碎石坦坡偎护,连砖工头共长五百八丈。二十一二年及二十五年,又接前,南至里堰交界止,北至束清坝尾于砖工外抛砌碎石坦坡共长一千六十四丈。

束清坝,乾隆四十六年,筑在运口北,本名兜水坝,使湖水多入运口济运,东坝长四十三丈,西坝长四十一丈,中留口门十二丈,每年大汛拆展以泄湖水。冬初接筑蓄水济运,五十年改名束清坝。每年收束应留口门。大学士阿桂,两江总督萨载,总河李奉翰奏明:“如湖水消存三尺,酌留口门十二丈,湖水消存二尺,酌留口门八丈。”五十七年奏准,移建于里外交界处所。嘉庆十年,又移建于运口之南,挑浚坝之外,湖水会出之处,筑东坝长七十一丈,西坝长七十九丈,中留口门宽十二丈,每年相机展束西坝,并无一定丈尺,因东坝逼近头坝,不行折展以为盖护。二十一年,于东坝临湖一面抛护碎石,长五十丈,以御风浪。(《里河厅册》)

高堰厅

管清河、山阳两县境内洪湖、高堰堤工,北自清河县里河厅属运口汛界武家墩起,南至山盱厅属高良涧禹王庙前止,堤长九千九丈一尺八寸,乾隆十六年后,一律帮培顶宽十丈。嘉庆十年,复加帮原建临湖砖石工,长八千九百二十五丈二尺,于乾隆四十六年在二号工内越湾砖工外首取直建筑石。工长七十五丈(计圈进砖工长一百十二丈)附堤临湖石,工长八千八百八十八丈二尺。为汛一汛半,曰:高堰汛,曰:高涧汛。二堤一道,自武家墩南接盐河堤起,至高良涧山盱界止,长八千四十五丈。内七堡堤后高堰迤南涵洞一座,宽、高各三尺六寸,乾隆十二年民建。

运料河(俗名二河)一道,北起武家墩后与盐河通,南至周桥。在高堰境内长八千三百九十七丈。《淮安府志》载:在大堤之东,二堤之西,自武家墩而南,至山盱周桥,共长一万一千六百余丈。二厅运料船只,悉由杨家庙进口,直抵工所可免洪湖之险。康熙二十五年总河靳辅题请挑浚,四十一年总河张鹏翮率河工大小臣工捐挑,六十一年又挑,乾隆十九年复浚。

旧运盐河(《淮安府志》载,接运料河在武家墩之东,水出单阳口。)盐坝一道。在武家墩大堤东坡,以石铺成。(《淮安府志》载:康熙三十四年商建。)

高堰汛,汛地北自里河运口汛界武家墩北起,南至十四堡高涧汛小黄庄界止,堤长六千三百八十五丈,临湖附堤石工,长六千三百九十七丈六尺。自里堰交界至二堡显王庙戏楼后止,堤长四百八十五丈,属清河县境。自显王庙戏楼后至高涧汛,堤长八千五百二十四丈二尺,属山阳县境。

按堰盱临湖大堤,明季建石无多,康熙三十九年,总河张鹏翮题:建石工高堰自武家墩南首起至小黄庄止,长五千八百四十七丈四尺。山盱古沟至唐埂一带间段建石工,长一千三百五十五丈三尺三寸。雍正七年,钦奉谕旨加修石工,始于九年正月至十年六月告成。又按雍正七年修建堰盱石工起止段落地名丈尺成案,府志皆未载明,惟成案载十年御制高堰石工告成,碑文内有六千三百四十余丈之语,今照厅册核计,高堰所属自小黄庄下高涧汛,接康熙年间所建石工尾起,至禹王庙止,工长二千四百九十丈六尺。接下入山盱境徐坝汛七堡内第一段止,工长三千八百十八丈六尺七寸,计创筑石工共长六千三百九丈二尺七寸,比碑载之数几少四十丈,自系年久,或由越湾取直之处,致有不符。乾隆十九年及二十五年,又自石工头往北至里堰交界,旧有埽工之处,改筑砖石工,长四百三十八丈,于是高堰厅临湖大堤,并无土堤矣。

一号石工,长二百九十一丈。乾隆二十五年,改埽工为砖工,高一丈二尺。四十五年改砖为石。又加石二层,共十二层。嘉庆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一尺七寸,十四年改砖为石。堤后东堤一道,长二百五十八丈七尺。(《淮安府志》载系明季运口东堤。)山清交界大堤至东堤,中有拦河坝一道,长四十丈,康熙三十六年筑。

二号石工,长四百六十八丈,内一段长一百四十七丈,乾隆九年建。砖工一丈二尺,四十六年砖改石工,加石一二层,一段长三百二十一丈,康熙三十九年砌石十三层,乾隆四十五年加石一层,工长二百十六丈,加石二层,工长四十丈。嘉庆十年,又加石一二层,长三十丈。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一尺七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一二层。二十四年加石一层,工长四十丈九尺。

三号石工,长五百二十六丈四尺,康熙三十九年建。石高十三层。乾隆二十三年加砖二层。四十五年改砖为石,又工长二百六十五丈加石二层,又工长八十丈加石三层。四十六年改砖为石,工长一百七十一丈。嘉庆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十四年改砖为石一二层。

四号石工,长五百丈。康熙三十九年建,石高十三层。乾隆二十三年加砖二层。四十五年改砖为石,又工长三百九十四丈,加石二层。四十六年改砖为石,工长九十六丈。嘉庆十年加石二层,工长四十二丈。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十四年改砖为石—二层。二十四年加石一层,工长十五丈九尺。

五号石工,长四百七十丈,康熙三十九年建。石高十三层,乾隆七年加砖二三层。四十六年改砖为石,工长三百九十二丈九尺,又加石一层,工长七十七丈。嘉庆十年加石一层,工长四十五丈。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一尺四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一层。二十四年加石一层,工长三十八丈。

六号石工,长四百六十五丈,康熙三十九年建。石高十三层。乾隆七年、二十三年砖加二三四层。四十五年改砖为石,又工长一百十丈,又加石一层,四十六年加石一层,工长一百九十九丈七尺。嘉庆十年间加石工一层,工长一百四十八丈。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二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一二层。

七号石工,长四百七十丈,康熙三十九年建,石高十三层。乾隆二十三年加砖二三四层。四十五六年改砖为石,又工长二百八丈,加石一层。嘉庆十年间加石工一层。工长三十四丈。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一尺八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一二层。二十四年加石二层工长二十四丈。堤后高堰里越坝一道,长一百四十九丈二尺,康熙三十四年建。西面建石十三层,砖八层,乾隆十九年修砌,改砖为石共十九层。(此项越堤石工,亦在大堤石工数内。)高堰大坝外越埽工,长一百九十四丈,乾隆三十七年停修。高堰关帝庙前志桩,原高一丈八尺八寸,嘉庆十一年增高一尺二寸,现高二丈。(查正阳关水报于乾隆二十八年定式,水势长发时,由正阳关巡检随时填单通报,其所管之凤台县寿州亦一体填报,单内言正阳关淮河水势。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内三官庙石岸前奉立大志桩高一丈七尺,与石岸相平,又于河边立小志桩,高七尺,与大志桩根底相平,此时中泓水深二丈,共高深四丈四尺)。

八号石工,长五百丈,康熙三十九年建,石高十三层。乾隆二十三年加砖一二层,四十五六年改砖为石,又工长七十六丈八尺,加石一层。嘉庆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四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一二层。

九号石工,长四百七十丈,康熙三十九年建。石高十三层,乾隆四十五六年改砖为石。又工长八十三丈五尺,加石一层,又工长五十丈,加石三层。嘉庆十年间加石工二段:一长二十五丈加石一层;一长六十五丈加石二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四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一二层。二十四年加石一层,工长三十丈。

十号石工,长四百七十丈,康熙三十九年建。石高十三层,乾隆十二年加砖一二层。四十五六年改砖为石,又工长八十三丈三尺,加石一层。嘉庆十年加高二段:一长八十一丈,加石一层;一长二十六丈加石二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四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一二层。二十四年加石一层,工长十四丈五尺。堤后侯二门越堤一道,长一百二十八丈,乾隆六十年筑。

十一号石工,长四百九十丈,康熙三十九年建。石高十三层。乾隆十二年加砖二三层。四十五六年改砖为石,又工长七十一丈七尺,加石一层。嘉庆十年间加一层,工长三十丈。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一尺八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一二层。二十四年加石一层,工长二十四丈。

十二号石工,长四百八十丈,康熙三十九年建。石高十三层。乾隆七年,加砖二三层。四十五年改砖为石,又工长一百丈八尺,加石一层。嘉庆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一尺五寸。十四年改石一层。二十四年加石一层,工长二十二丈。

十三号石工,长四百七十丈。康熙三十九年建。石高十五层。乾隆四十六年,加石一层,长八十二丈。嘉庆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一尺七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一二层。

十四号石工,长二百十丈,康熙三十九年建。石高十五层。乾隆四十六年加石一层,工长八十七丈八尺。嘉庆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十四年改石一层。

高涧汛,汛地自高堰汛界小黄庄十四堡尾起,至高良涧禹王庙山盱厅界止,堤长二千四百七十四丈九尺八寸,附堤临湖石工,长二千四百九十丈六尺,属山阳县境。

十五号(接堰汛并计)石工,长六百六十丈,雍正九年建。石高十五层。嘉庆十年间加二段:一长六十丈加石一层;一长四十五丈加石二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四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一二层。

十六号石工,长六百二十丈,雍正九年建,石高十五层。嘉庆十年加二段;一长一百十丈加石一层,一长八十丈加石二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四寸。十四年改石一二层。

十七号石工,长五百九十丈六尺。雍正九年建。石高十五层。乾隆四十五年加石一层,工长一百十丈。嘉庆十年加石二层,工长三十丈。十一年配平砖工,高一尺二寸至二尺。十四年改石一二层。

十八号石工,长五百五十丈。雍正九年建。石高十五层。嘉庆六年,露桩落低一层,工长七丈八尺,上又加石一层,共十六层。十年加石一层,工长六十丈。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四寸。十四年改石一二层。二十四年加石一层,工长八十丈七尺。

十九号石工,长七十丈。雍正九年建。石高十五层。禹王庙后里越石堤,上首接至大堤,乾隆六十年筑。越堤一道,长九十九丈。

乾隆三十五年编堰字一号至十九号造册咨部有案。

堰涧两汛,康熙四十七年,仰蒙圣祖仁皇帝如天之仁,令沿堤建设救生桩,在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各解交河库银五百两,分发高堰、山盱两厅,购木签钉以广救济,岁以为常。雍正八年将应解银两改归上下江藩库,各在耗羡项下动支应用。乾隆十一年七月,高宗纯皇帝谕旨:“朕闻洪泽湖周围宽广五百余里,一遇风起浪涌,船只每有漂溺之患。康熙年间,蒙圣祖仁皇帝特设救生桩,钉于石工之外,使被溺之人得以攀援而上,全活甚多,今夏家桥地方有旧苇坝一座,并高堰迤南有顺水坝一座,俱有口门,为遭风船只躲避之所,于行舟甚属有益,著再于高堰厅属之老堤头,山盱厅之高涧坝迤南,又徐家湾、周桥等四处,各添设护堤救生坝,俾沿河一带人船恃以安全,该部即行知河道总督顾琮,令其遵照妥协办理。钦此。”遵建高堰救生桩,计七堡、八堡、九堡、六安沟坝、左右十堡至十七堡,共十三处。嘉庆十二年后,湖水蓄高,柴坝木桩难于存立,至今未办。(《高堰厅册》)

山盱厅

管山阳、盱胎两县境内洪泽湖高堰堤坝工程。北自高堰厅属高涧禹王庙交界起,南至盱眙县境蒋坝止。临湖堤长八千三百五十五丈二尺,乾隆十六年后一律帮培,顶宽十丈,嘉庆十年复加高帮宽,西面附堤石工,长七千九百八十七丈六尺。为汛一汛半(高涧一汛与高堰厅分管),曰高涧汛,曰徐坝汛。

按山盱堤工,原管至秦家高冈而止,迤南至蒋家坝,地势高阜,未创堤工。雍正以后湖面渐高,因就冈为堤,直抵蒋家坝,而山盱之汛地亦随加长矣。涧徐两汛,康熙年间石工之外。如高涧坝、龙门坝、清水潭、古沟、茆家圩、头坝、茆家圩二坝、夏家桥、唐埂等处,各有外越埽坝,节年抢修,至嘉庆十一年裁减停修。

又按山盱临湖大堤,明季建石无多。康熙年间,历次建徐坝汛古沟至唐埂一带石工,长一千三百五十余丈,雍正八年钦奉谕旨,特发内帑修建堰盱石工。山盱自高涧头堡起至七堡徐坝汛第一段止,建石工,长三千八百十八丈六尺七寸。乾隆十六年,圣驾亲临阅视,允总河高斌之请将堰盱土堤一律帮宽十丈,特颁谕旨,添建智信两坝,仍加封浮土五坝以仁义礼智信为次,坝底高矮维均,以高堰志桩水深八尺五寸平脊,俟仁义礼三坝过水三尺五寸,以次启放智信二坝,信坝以北砖改石工,信坝以南石基砖甃,于十七年完工。计改建接筑共长一千八百九十二丈五尺。北起礼坝,南迤蒋家闸,并建工尾蒋家闸上钳口石坝一座。

高涧汛,汛地自高堰厅禹王庙界分管起,至徐坝汛周桥界止,堤长兰千五百九十五丈,内临湖石工,长三千三百六十二丈。头堡石工,长五百五十六丈八尺,内一段长三百六十九丈二尺,砌石十五层。雍正八年建。乾隆四十五六年加石二层,一段长一百八十七丈六尺,砌石十五层,砖四层,雍正八年建。乾隆十八年倒卸补修,长一百七十七丈一尺。(内有外越埽工改直补筑石工,长一百八丈。)改砖为石,余长十丈五尺。乾隆四十五年改砖为石。嘉庆十一年加砖配平,高八寸至一尺。十四年改砖为石。二十四年加石二层,长四十九丈。(龙门坝一段堤长一百五十四丈,堤顶宽四丈。)(按道光二年又加石二层,长一百四丈。)

头堡内高涧里越石工,长二百三十三丈,砌石十三层。雍正八年建。乾隆四十五年加砖四层,又自高涧坝南起,至龙门坝止。以下建龙门坝里越石工,长一百八十六丈五尺,计石十五层。十九年改建,加石四层,外越埽工,二百三十三丈,乾隆十六年停修。

二堡石工,长五百五十三丈,砌石十五层,雍正八年建。乾隆四十五年,加石二层,长八十三丈。嘉庆十年间加卑矮工,长一百七丈,加石一层。十一年加砖配平,高一尺五寸至二尺四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二十四年加卑矮工,长二十七丈五尺,计石二层。(按道光二年又加石二层,长三十五丈。)

三堡石工,长五百七十二丈,砌石十五层,雍正八年建。乾隆四十六年加卑矮工,长一百六丈,计石二层。嘉庆十年间加卑矮工,长一百十一丈,计石一层,又长四十八丈,计石二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一二尺。十四年改砖为石。二十四年又加卑矮工十丈,计石一层。

四堡石工,长五百七十三丈,砌石十五层,雍正八年建。乾隆四十五年加卑矮工,长一百二十丈,计石二层。嘉庆十年间加卑矮工,长四十五丈,计石一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四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二十四年加卑矮工,长七十二丈,计石一二层。

五堡石工,长六百二十四丈二尺,石砌十五层,雍正八年建。乾隆四十六年加卑矮工,长三十八丈,计石二层。嘉庆十一年配平砖工,高一尺至二尺四寸。十四年改砖为石。(按道光二年又加卑矮工,石二层,长一百八丈。)

六堡石工,长四百八十三丈,(已抵周桥汛尾)砌石十五层,雍正八年建。乾隆四十五年加卑矮工,长九十七丈,计石二层。嘉庆十一年配平砖工,高一二尺。十四年改砖为石。大堤东二堤一道,上接高堰界起,下至周桥止,长三千二百二十丈,康熙二十五年筑。大二堤之中运料河一道,长三千二百丈五尺,康熙二十五年挑,乾隆十九年复浚。浔河一道,长五千四百丈(在高良涧东,即昔年高良涧闸水下注河道,现通料河水入岔河归白马湖以达宝应湖。)周桥迤东顺水堤一道,长一万二百五丈。上自周桥二堤起,下至万家集止。(按《行水金鉴》载:周桥顺水堤至仁和集西止,长四千八百九十五丈,康熙三十九年建。《淮安府志》载长一万余丈。

)堤南草泽河一道,长五千五百四十二丈,水达宝应湖。(《淮安府志》载:明嘉靖间水淹泗陵,于周桥建闸,以泄湖水,康熙十九年改建减水坝,二十九年总河张鹏翮闭坝堤,补建石工,草泽河即周桥闸下之河,乾隆九年浚。)高涧窑湾并周桥护堤救生坝工二处,乾隆十一年奉特旨建,现无。高涧坝南、龙门坝南、厉家西五坝,璩家湾、清水潭、救生桩五处,康熙四十七年奉旨建设,现停。

徐坝汛,汛地自高涧汛周桥界起,至蒋家坝止,临湖堤长四千七百六十丈二尺,西面附堤石,工长四千六百二十五丈六尺。(又智信两坝金门,长一百二十丈。)自周桥至智坝止,堤长二千一百七十六丈五尺,属山阳县。自智坝至堤尾,长二千五百八十三丈七尺,属盱眙县。大堤东运料河一道,北接涧汛河尾起,南至束水北堤止,长一千二百十七丈,乾隆十八年挑浚。

七堡石工,(接涧汛六堡顺计)长一千三十六丈八尺七寸,内一段长四百五十六丈六尺七寸,砌石十五层,雍正八年建。(雍正八年接建石工止此。)乾隆四十五年加高三十四丈,计石二层,又一段长八十一丈,计石二十一层,乾隆十九年改建。四十五年加石二层,又一段长三百三十四丈三尺,计石十五层,乾隆十九年改建,四十五年加高,长十一丈,计石二层。又一段长一百五丈六尺,计石九层及十一层,康熙三十九年建。乾隆四年加砖三四层,四十五年改砖为石。又一段长五十九丈三尺,计石八层至十一层,康熙四十二年建。乾隆十六年加砖四层,四十六年改砖为石。嘉庆十年间加卑矮工,长一百一丈,计石一二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四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二十四年加高二十五丈,计石一层。

八堡石工,长三百七十五丈四尺,内一段长一百八十二丈二尺,计石九层至十一层,康熙三十九年建。乾隆四年加砖三四层。四十五六年改砖为石。又一段长七十六丈三尺,计石十二层至十五层。又一段长一百十六丈三尺,计石十二层,皆乾隆十九年建。嘉庆十年间加卑矮工,长二百四丈,计石一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四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二十四年加高四十八丈,计石一层。束水北堤一道,长九千四百五十丈,康熙四十五年建。束各坝减下之水合流,长五千七百六十七丈八尺,至普利寺达

氾光湖入宝应湖,南注高邮诸湖,分入运河,由东岸闸坝,邵伯以南者归江,邵伯以北者归海。乾隆九年,复加筑。嘉庆十年又加筑仁坝(即北坝)。康熙三十九年建。雍正五年将坝底落矮一尺五寸。乾隆三十三年坝上加筑封土护埽。嘉庆十六年启放跌成深塘,堵闭后未能修复。二十三年奏明补还土堤。临湖建筑石工,长九十五丈八尺三寸,内北长四十六丈八尺三寸,砌石十六层,南长四十九丈,砌石二十四层,石后筑堤,长九十四丈,又于西面抛筑护桩碎石,长六十丈。

九堡石工,长三百六丈七尺,内一段长一百十六丈五尺,计石十一层,砖三四层,康熙四十二年建。乾隆四十五六年改砖为石。又一段长一百九十丈二尺,计石九层十层,康熙三十九年建。乾隆二十三年间加砖,高一二三层。四十五年改砖为石,又加高长八十五丈,计石二层。嘉庆十年间加卑矮工,长一百四十二丈,计石二层。又长九十一丈,加石一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一尺二寸至二尺二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二十四年又间段加高。一百十丈五尺,计石一层。(按道光加石二层,长一百十六丈。)义坝(即中坝)康熙三十九年建,雍正五年,将石底落矮一尺五寸。乾隆三十三年坝上加筑封土护埽,嘉庆十年十五年两次过水,跌成深塘,堵闭后未能修复。二十三年奏明,补还土堤,临湖建筑石工,长七十三丈五尺七寸,内南北长三十三丈五尺七寸,砌石十六层,中长四十丈,砌石二十层,石后筑堤,长七十丈,西面抛筑护桩碎石,长四十二丈。

十堡石工,长二百二十三丈五尺,石高九层至十一层,康熙三十九年建。乾隆二十三年加砖二三层。四十五年改砖为石。嘉庆十年间加卑矮工,长六十八丈,计石二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十四年改砖为石。二十四年加高三十四丈,计石一层。智坝一座,金门南北长六十丈,石底面宽二十丈四尺,墙高一丈二寸,乾隆十六年建。三十三年,坝上加筑封土护埽。嘉庆十五年将坝底加高四尺,每年堵闭,在坝脊上加筑埽戗。按堰盱境内,康熙初年湖水不能畅出,清口湖面渐高,十九年创筑伍家墩、高良涧、周家桥、古沟,东西夏家桥、唐埂等减水坝,是为六坝,屡经冲缺,泄水过多。三十九年,特命尚书范承谟等堵塞,而设南北中减水三石坝。(即仁、义、礼三坝)迨乾隆八年,总河高斌以三坝未足减涨,议请添建两坝,格于部议。十六年南巡,乃具南河紧要各工图说二十条呈阅,圣驾亲临阅视全堤,周览形势,特颁谕旨,添建智、信二坝。仍加封浮土,俟仁、义、礼三坝过水三尺五寸,始相机节宣。旧有之天然坝,则立石永禁启放,钦遵办理。垂六十年,遵守弗替,嘉庆十五年后,仁

、义、礼三坝冲成深塘,未能修复,于蒋家坝南山坡之地,以次创挑仁、义、札三河筑成滚坝,一如旧制以操节宣,而将旧坝三处筑土石堤工。

十一堡石工,长四百七十六丈二尺三寸,内一段长一百七十七丈二尺三寸,砌石九层,康熙三十九年建。乾隆二十三年加砖二三层。四十五年改砖为石,又一段长一百四十二丈五尺,砌石十一层,康熙四十二年建。乾隆二十三年加砖三四层。四十六年改砖为石。又一段长一百五十六丈五尺,砌石九层,康熙三十九年建。乾隆二十三年加砖一二三层。四十六年改砖为石。(康熙时历次所筑石工止此。)嘉庆十年间加卑矮工,长二百六十八丈,计石一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一尺九寸,十四年改砖为石。礼坝(即南坝)康熙三十九年建。雍正五年将坝底落矮一尺五寸。乾隆三十三年,坝上加筑封土护埽。嘉庆十五年,加高坝底三尺。十七八年启放,跌成深塘,未能修复。二十三年奏明补还土堤,建筑石工,退后圈越新石工,与南北两金刚墙下裹头相接,共长一百四十七丈,内中长五十三丈,砌石十九层。南北长四十四丈,砌石十七层。又两金刚墙旧石工,长四十八丈,亦作临湖石工,石后筑堤,长一百四十一丈。西面抛护桩碎石,长四十五丈。

十二堡石工,长四百四十丈,砌石九层。乾隆十六年建。(乾隆年间接长石工自此起。)四十六年加高十一丈,计石二层。嘉庆十年间加卑矮工,长五十五丈,计石二层。又长二十六丈,加石一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一尺九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二十四年加高。七十一丈,计石一层。信坝一座,金门南北长六十丈,坝底东西宽二十丈四尺,墙高一丈二寸,乾隆十六年建。三十三年坝上加筑封土护埽。嘉庆十七年加高坝底一尺,每年启放在坝底上筑做埽戗。

十三堡石工,长一千四百五十二丈五尺,乾隆十六年建。内一段长一百六十八丈,砌石九层。四十五年加高八十丈,计石二层。又一段长七百九十七丈,计砖五层,石三层。四十五年改砖为石,又底桩露脚,长二十三丈三尺,添加一二层。又一段长二百六十四丈,砌石十层。四十五年加高六十一丈,计石二层。又一段长二百二十三丈五尺,砌砖四五层,石三层。十九年改砖为石。工长一百二十二丈二尺,计石七层。四十五年加高二段,一长六十九丈,计石二层。一长五十五丈,加石二层,底桩露脚添石二层。四十六年全改石工。嘉庆十年间加卑矮工,长四百十三丈,计石一层。又长十四丈加石二层。又长十六丈,加石三层。十一年配平砖工高八寸至二尺二寸。十四年改砖为石。二十四年加高二十二丈,计石二层。(按道光元年加石三层长五十六丈。)束水南堤一道,起十三堡,长一万二百六丈,康熙四十五年建,乾隆十九年复修。将谢家涵洞处开挖支河,以畅泄五坝下注之水,两岸建筑堰工,东长一千五十丈,西长九百八十丈,其水汇归宝应湖。二十一年,将口门建竹络坝,长五十丈。嘉庆十年又改建碎石坝,长八十丈,两头砌片石裹头。蒋家坝护街堰一道,长一百六十三丈,嘉庆二十四年筑。蒋家闸石闸一座,乾隆十一年建。蒋家坝临湖堤尾钳口石裹头,乾隆十六年,泄湖尾之水由蒋家民便河下达宝应湖,坝上筑有拦湖坝,年久未启,嘉庆二十四年,启放减涨,旋堵。仁字河减坝,嘉庆十八年挑河长七百六丈,以抵仁坝减泄湖涨,后恐刷深。二十二年,于河头创建滚水石坝一座,金门口宽六十丈,两墙各高八尺四寸,砌石七层,坝脊横宽十丈,以湖水长至一丈二尺以外过水。义字河减坝,嘉庆十八年,挑河长七百八丈,以抵义坝宣泄湖涨。(按道光三年,河头建滚水石坝,金门宽六十丈,两墙高九尺六寸,砌石八层,坝脊横宽十丈,以湖水长至一丈一尺以外过水。)礼字河一道,长八百丈。嘉庆二十一年挑浚,以抵礼坝宣泄湖涨,河头筑有拦坝,以时启闭。(十八年原奏,仁、义、礼三河并建滚坝,以符旧制,奏定礼坝以湖水长至一丈三尺以外过水,现尚未建。)新挑仁、义、礼三河泄下之水,汇入旧坝汉河内,统归高宝等湖东注。(《山盱厅册》)

治河治淮工程

道光元年春,奏修峰山闸及王家山闸下河堰。四月,黄强淮弱,暂堵御黄坝。夏。安东六塘河堤溃,倒灌硕项湖。六月。启放王家山天然闸,十八里屯滚坝,及龙虎滚坝,峰泰滚坝。六月。奏运口汛临湖砖工,一律包护碎石坦坡。河工防险抛填碎石。七月,启放山盱仁、义、礼三河。七月。泰州决鲍家坝。是年七月,以严娘为河东河道总督。道光二年春,加培江省邳睢以上黄河两岸堤工。明年春,又加培邳睢以下堤工。黄河漾清口。五六月,启放峰泰滚坝,龙虎滚坝,十八里屯滚坝,王家山天然闸。阜宁陈家浦人民偷挖黄河堤工。七月,启放山、盱、仁、义、礼三河智、信两坝。立秋后,次第启放车逻坝,南关坝,五里中坝,南关新坝。秋分后,启放昭关坝。秋,邮、兴、盐、阜等处水,泰州水不为灾。冬,建山盱义字河头滚水石坝。徐州护城石工间段加高。冬。筹挑峰山闸河取直,挑深二千四百十丈,培东西堰,添官修守。道光三年二月,奏修堰盱石工间段加高。二月。东省运河十五孔桥风暴,掣通湖水下注江境运河。夏、秋江水异涨,通州、如皋、靖江、仪征潮溢。掣卸江都扬子桥石闸。六月,启放王家山天然闸,峰泰滚坝。七月,启放山盱礼字河。七月,泰州决鲍家坝,下河禾稼被淹。移建祥符五瑞二闸。修洪湖周桥下草泽河及各涵洞。是年十二月,建山盱蒋坝镇字河头滚水石坝工竣。道光四年三月,以张文浩为江南河道总督。七月,启放峰泰滚坝。闰七月,启放王家山天然闸,十八里屯滚坝,龙虎滚坝。闰七月,启放山盱仁河、义河两坝。九月,黄水大涨,启放祥符五瑞二闸。十一月,暴洪湖决十三堡周桥等处石工万一千余丈。运河日长水二三寸,掣卸迎湖石工三百四十一段,启放车下逻坝,南关坝,南关新坝,五里中坝,昭关坝,并堵清口御黄坝,以杜倒灌,水渐平定。十二月,塞决口及各坝。十一月,张文浩革任。枷号工次,调严娘为江南河道总督,以张井为河东河道总督。时清口黄水高清水丈许,筹备引黄济运。道光五年正月,挑五引河及里运河沙淤,又挑御黄坝至运口湾曲,以备引黄济运。二月,堵闭束清坝,启放御黄坝,黄水力猛,束清坝刷蛰过水,大溜直入洪湖,新挑五引河受淤,抢堵引河黄水入运,运河上下及金湾各口均受淤。五月初,夏至节届,堵闭御黄坝,别开济运坝,过水甚少。议自运口附近高坂头盘坝驳运,估费百万。是时运河底垫高一丈有奇,自清江浦至高邮二百余里,粮船衔尾停泊,陷泥淖中,不得已筑坝六道,蓄水养船。湖底淤水不能出,乃车水入坝以养之。即改从高邮驳运,秋议浚运河,旋因洪湖长水,刷涤淤沙浚之,议遂罢。又议明年江南漕由海运,余仍盘坝,并坚守御黄坝,以防倒灌。春,大修堰盱石工。建临清东西堰于御黄二坝之南,名临清堰。六月,启放王家山天然闸及峰泰滚坝。六月,睢宁大水,平地深一二尺。七月,启放十八里屯滚坝。秋,议黄河改道,由灌河入海,江督河督亲往查看,以为不便,遂止。道光六年正月,东河督张井赴江南会勘海口。三月,调张井为江南河道总督,调严烺为河道总督。以淮扬海道潘锡恩为江南副总河。三月,盘坝驳运,订海运章程,试行海运。春,接筑黄河海口大堤并裁湾取直。三月,张井议改河,自安东东门工迤下,以北堤为南堤,改筑新北堤。中挑引河,绕避高淤,傍旧河行走,至丝网滨下,仍归见在海口,旋又改议。以李工为河头,与江督琦善意左,格不行。五月,附奏。有人议改河自桃源高家湾,借用中河盐河,至李工或安东东门工仍归旧河,将清口下移,亦格不行。六月,洪湖盛涨,启放仁、义、礼三河,智、信二坝,又启放蒋家闸拦湖坝。六月,启放归江各坝,并启放向未开放之褚家山坝,沙河坝,启放车南中新四坝,并不得已又启放已坏之昭关坝。六、七月,范公堤归海,各闸坝全行启放。八月,黄淮并涨,启放王营减坝,拆展束清坝,御黄坝。十月,淮水又涨,仁、礼二坝既堵复开,又开智坝,又放吴城七堡。冬,增培堰盱大堤。冬,挑王营减坝迤下正黄河。是年八月,副总河潘锡恩试行戽水灌塘,送铜铅船过河,遂筑拦清土堰于临清堰之南,建草闸于御黄坝外之钳口坝,又于钳口坝外两边筑直堰,中筑拦堰,曰:临黄堰,船由塘河进出,为灌运新制。道光七年三月,启放御黄坝通运舟,适王营减坝合龙,黄水复涨,仍倒塘灌运,开塘河自河口草闸至临清堰,长五百八十八丈。九月,空回。是年四月,钦差蒋攸铦察看南河。五月,任江督。春,挑培王家山天然闸下河堰。五月,启放山盱仁、义、礼三河。闰五月,启放山盱智坝。闰五月,议疏淮运归江之路,并修范公堤及通海各闸座,旋议暂缓。道光八年春,清黄高低不一,御黄坝以时启闭,通行重运。九月,灌塘回空军船。二月,钦差英和江督蒋攸锸奏,加培宿桃以下黄河堤工,下迄海口。二月,奏加高堰盱石工一二三层不等,共长三千七百五十余丈。三月,奏挑培王家山天然闸下河堰。四月,启放山盱仁、义、礼三河。五月,启放淮水归江,人字河坝,褚家山坝,五月底,启放山盱智坝。五月,张井、潘锡恩奏,改订高邮四坝水则。七月初,洪湖水涨,风掣石工一百数十段,启放信坝,同时掣通山盱龙门坝正堤两处抢护平稳。七月初,风暴掣通宝高运河西堤一千数百丈,河湖相连,启放车逻坝,又启放南中新三坝。道光九年正月,清水高于黄水尺许,启放御黄坝。三月,黄水高于清水尺许倒塘灌放,均通重运。十月,回空军船,渡黄灌放。十二月,挑浚塘河。春,加宽堰盱大堤,三载毕工。启放山盱仁,义、礼三河。五月,启放山盱信坝。秋,建山盱林家西滚水坝。阜宁县黄河南北岸,淤溢地亩五千余顷,又射阳河南北岸淤溢地亩升科芦课七百七十余顷。道光十年春初,大挑塘河,开替河于口门之西,建新草闸以备互相灌放,又虑清黄相平,口门草闸底淤不能刷跌,乃于东岸御黄坝、御二坝之间,建泄清涵洞,以为泄清落水之计,又虑黄水过高不能启放,乃于东岸御黄坝临黄草闸之间,建引黄涵洞,以为引黄抬水之计,并随时添做马牙蟹钳等坝,以期周备。是年春,重运北上。九月回空。均倒塘灌放。春,张井查勘海口气势深畅,拦门沙不足虑,南河受病全在中段。五月,启放山盱仁、义、礼三河及信坝。盱眙等六州县卫水灾。七月,张井议增辟淮水归江河道,拆除芒稻河西废闸矶心闸底挑金湾等处淤滩。又议展宽壁虎北桥,明年工成。是年,落低高邮南关坝坝底,并添建南新两坝耳闸各一座。道光十一年三月,倒塘灌运,旋洪湖长水,清高于黄七寸,启放临清御黄两坝,通行重运。八月,挑塘河。十月,仍灌塘回空。三月,淮涨,启放山盱仁河。三月底,风掣堰盱石工四百余丈,启放信坝。四月,启放归江坝,凤凰桥一带吸溜甚大,漕挽艰难。六月,洪湖异涨,启放义礼二河及智坝。六月中旬,高邮运河漫决,马棚湾及迤北张家沟两处过水,共三百余丈,水深三四尺,启放车逻坝。夏、秋,通州至江浦一带江潮大溢。十月,洪湖又涨,复开礼、义二河。是年十月,以林则徐为河东河道总督。道光十二年,是年二月,以吴邦庆为河东河道总督。是年三月,循例倒塘灌运。春,移建山盱信坝于智坝之北,照旧坝升高坝脊一尺。张井奏订扬州归江坝水则。张井再订高邮归海坝水则。四月,启放山盱礼河、义河。六月,启放山盱仁河及智坝林家西坝,又启放高邮车南新三坝耳闸泄水。七月底,次第启放高邮车中南新四坝。八月朔,启放甘泉汛昭关坝。八月,桃源县民陈端谋淤地亩,偷挖于家湾黄河南堤掣动大溜水入洪湖。拆展束清御黄等坝,启放顺清河吴城七堡,明年正月,于工塞。八月,于家湾既决,桃源以上黄河暴涨,启放王家天然闸。闰九月,挑黄河自于家湾至吴城七堡,吴城七堡以下正河日渐刷深。十月,尚书朱世彦奏述严娘改河之策,议自桃源北岸顾工起,改黄河斜穿遥堤,跨过中河盐河行经遥堤之北,创立新堤至安东萧工仍归正河,即移清口于萧工,可以鬯出,不果行。道光十三年三月,清高于黄一尺余寸,军漕船入塘,启放坝闸飞渡。六月,黄水涨发,倒塘济运。九月回空。仍照旧灌放。春,修黄运湖河各工三月。风掣堰盱石工,启放礼河。六月,启放山盱仁河、义河及智坝。八月,启放林家西坝。七月底,启放高邮车逻坝。八月,启放南关坝五里中坝。秋,通州大风潮溢,仪征江溢,圩埂尽坏,成灾。是年,以麟庆为江南河道总督。道光十四年秋,通州及如皋大水。是后黄河及洪湖各坝,仍按章启放。道光十五年五月,以栗毓美为河东河道总督。东台县潮涨,河垛场商偷挖范公堤过水,有碍农田,旋申禁如故。阜宁县大旱,卤水倒灌入马家荡。是年,豫省河防试用砖工。道光十六年,淮运河水涨,兴化县知县徐林春领请缓开邮坝。适农民挖拆人字河坝,泄归江水,跌三尺,遂中止启放车逻坝。道光十七年夏,仪征江潮涨溢,城内民居半浸水中,重建临黄堰草闸。道光十八年,建山盱礼字河坝,石底奏请归河人字河坝随时启除,每年重运过完后,酌启淮水归江之路,腾空河面。六月,通州泰兴江潮涨溢。道光十九年七月,启放高邮车逻坝。八月,启放新中南三坝。是年,栗毓美奏河防仍参用砖工。道光二十年二月,以文冲为东河道总督。七月,次第启放高邮车新中南四坝。道光二十一年六月,河决祥符撼城,淤惠济河,下注凤颍夺淮,文冲革任,枷号河干,命大学士王鼎、通政使慧成督办大工。明年春塞。七月,次第启放山盱义礼智信各坝,又启放高邮车新中南四坝。是年八月,以朱襄为河东河道总督。道光二十二年六月,河溢桃源县北岸,崔镇汛杨工漫水,冲一大泓,由涵洞入六塘河,六塘河溢,倒灌硕项湖。徐州河涨,启放王家山天然闸、十八里屯滚坝。是年九月,以慧成为河东河道总督。十一月,以潘锡恩为江南河道总督。道光二十三年,改建山盱仁字河坝,升高坝脊。建吴城七堡碎石坝八道。挑萧县天然闸河,修堰河。六月,河决中牟九堡,夺贾鲁河,下注凤颍入淮。河督慧成革任,枷号河干。特遣大臣查勘,又命尚书廖鸿荃、麟魁督办大工。明年冬塞。闰七月,次第启放高邮车中南新四坝。冬,中牟坝工筑复蛰。是年闰七月,以钟祥为河东河道总督。道光二十四年春,中牟坝工屡蛰,各钦差均革职留工,旋撤回京。秋,宿迁运河决张家窑,水入城。九月,高邮七颗柳漫溢,启放车中新三坝。道光二十五年夏,河再决桃源杨工口,安东西乡被灾。六月,邳州、宿迁大水,沂运两河决口数十,河湖合为一。道光二十六年,盱眙县修张公堤七百余丈,御淮水,又淮学宫淮岸筑堤一百三十余丈。夏,大雨,中河六塘河漫溢。七月,次第启放高邮车中新三坝。道光二十七年夏,清河县黄河大涨,吴城堤将溃,民情汹惧,七堡工泄水入湖,遂获无恙。道光二十八年六月,洪湖溢,林家西坝运河水涨,启放车新中三坝,又启放南关坝。七月下旬,启放昭关坝。六月,通州、如皋、靖江、泰兴、仪征、六合、江浦等处江潮暴溢,平地深数尺。是年九月,以杨以增为江南河道总督。道光二十九年闰四月,以颜以燠为河东河道总督。夏,河决阜宁北岸五套,太平河淤。六月黄河大涨,剧吴城兵六堡迤下大堤,泄黄水入洪泽湖,五引河淤。六月,启放高邮车中二坝。七月,启放南新二坝。秋,扬州江湖并溢。奏定高甘五坝启放时限。道光三十年,凤阳五河及高邮水灾。山盱仁字河坝冲损以后闭堵。两江总督陆建瀛奏添建王营缕堤滚水石坝一座。江督陆建瀛,钦使福济接筑扬州运河三沟闸迤下西堤,自通湖港南至梁家港一千七百余丈,以障邵伯民居。

咸丰元年,宿州、泗洲、五河县均大水,启放山盱礼河坝,坝底冲损未修。七月,启放高邮车逻坝。八月,启放中坝。八月黄河决丰北厅蟠龙集,食城河淤,大溜冲为大沙河,北出四支达昭阳湖,南出三支达微山湖,水势东溢运中河、骆马六塘河,江督陆建瀛塞东台。角斜场海潮涨溢,决范公堤。咸丰二年六月,以慧成为河东河道总督。正月,丰工塞,复决。徐州、宿迁、睢宁等处大水,六塘河漫溢。六月,启放高邮车逻坝中坝。宿州及五河县大水。七月,如皋县海潮直入内河。九月,命勘办洪泽湖仁坝工程。是年十二月,以福济为河东河道总督。咸丰三年二月,粤匪踞金陵。三月,以长臻为河东河道总督。春,丰工塞。五月,复决,时海内多故,议修筑未果。七月,宿迁、安东六塘河决。七月,启放高邮车新二坝。八月,启放南关坝中坝。咸丰四年,丰工未塞,徐州北境皆大水。夏、秋,宿迁、安东六塘河漫溢。十一月如皋海啸,淹毙多人。咸丰五年夏,宿迁大水,河湖尽溢。六月,黄河大决兰仪县铜瓦厢,溜分三股。一股由曹州赵王河东注,两股由东明县南北分注,至张秋穿运河复合,夺大清河入海,时军务繁兴不塞,遂徙。黄河北徙,蓄清济运之举废,山盱礼河口不闭,遂为洪泽湖最大之尾闾。七月,盱眙淮水暴涨,乘船入市。七月,宿迁安东六塘河漫溢,七月,如皋水啸。咸丰六年正月,以庚长为江南河道总督。八月,潮入兴化境。咸丰七年七八月,如皋县江海溢,决堤堰,靖江县大风潮。咸丰八年秋,如皋海溢。咸丰九年三月,以黄赞汤为河东河道总督。咸丰十年二月,皖捻陷清江浦。是年五月,漕督王梦龄兼署南河总督。宿州大水。七月,启放高邮车二坝,露筋镇至金湾一带间段漫塌。咸丰十一年八月,如皋海溢,坏范公堤。是年裁南河总督缺,以漕督兼管河务。十一月,以吴棠为漕运总督。

同治元年夏旱。阜宁卤潮倒灌。闰八月,启放高邮车逻坝。是年七月,以谭廷襄为河东河道总督。同治三年夏秋,盛涨,黄河一股直下开东范濮。一股旁穿定陶曹单等处,修补金堤。秋,靖江县风潮。是年,吴棠拆用河湖堤岸砖石,建清河县城。是年七月,以郑敦谨为河东河道总督。同治四年正月,江督曾国藩奏复设淮扬及徐海河务兵备道。是年四月,以张之万为河东河道总督。宿迁大水。秋,睢宁大水。七月,启放高邮车新二坝。七月,河决郑州下汛十堡。秋,祥符河溜北趋大堤裂缝七十余丈。同治五年,黄水灌濮州北城,深丈余,新城在南亦受水,修北金堤,议修长垣太行堤与开州金陵接。夏,大霪雨,六塘河漫溢。夏,永城、宿州、泗州及寿州、凤阳、五河、盱眙等处大水灾,为从来所罕有。六月、洪湖盛涨,启放高邮、车南两坝。六月,运河决,清河潭东西岸皆漫塌。月杪,二闸漫场过水,下河平地水深丈余。冬、春堵筑修复高邮南关新坝,漕督吴棠改订高邮各坝水则。山阳丁显,阜宁裴荫森,宿迁蔡则沄等请复淮水故道,导淮议起,吴棠收束洪湖礼字河,疏挑张福口引河。是年八月,以苏廷魁为河东河道总督。同治六年,阜宁春旱。四月,卤潮内灌。江督曾国藩奏设导淮局。拟导淮或由成子河或由张福河依议未行。漕督张之万试办导淮,修砌洪期大堤,抽挑旧黄河及张福碎石等河。七月,启放高邮车南两坝。秋,如皋飓风,大潮坏堤堰,修筑之。同治七年四月,宿迁运沭诸河水溢。黄河决赵王河之红川口,郓城境被淹,大溜渐移安山,由安山北入大清河,运道受淤,红川口屡堵未就。六月,黄河决荥泽县十堡,水入洪湖。冬、春堵塞。江苏举人蔡则沄等在都察院呈诉下河频年被淹,请照旧志保守邮坝,勿轻启放。同治九年,砀山、夏邑、永城、宿州、泗州等处大水。七月,启放高邮车逻坝。八月,如皋水啸。是年秋,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同治十年秋,黄河决郓城县侯家林民堰,南注昭阳湖、微山湖,运中漫入骆马湖、六塘河,明年二月堵合。冬,江督曾国藩挑淮水故道,自李工至卫滩,以资预备。是年八月,以乔松年为河东河道总督。同治十一年夏,泗州及扬州均大水。十二月,安东海暴涨,溺死人畜无算,阜宁海啸覆船。同治十二年五月,阜宁县卤潮大上,秋,泗州五河县及扬州均大水。秋,黄河大决,直隶东明县石庄户决口。与张支门对冲,漫牛头河、南阳湖入运河。黄河溜分三股:一由石庄支门径下湖运为南溜;一由正河北折入郓寿为北溜;一由红川分入沮河为中溜。三溜以南溜为大,运河自临清至济宁,或涨或淤,自济宁至济迁两堤,冲刷殆尽,昭阳、微山湖等湖连成一片。黄水挤清,下注六塘河,由各水口放溢四出,徐海大灾。越二岁,决口乃塞。李鸿章奏将山东黄河侯家林上下民堰加培高厚,议自安山上至铜瓦厢一律接筑南堤,以障黄流。同治十三年,石庄户未堵,江督李宗羲派道员程国熙、庞际云、张富年等挑浚杨庄以下旧黄河三百余丈,并于杨庄及顺清河两处酌做裹头,以备溜至堵闭。泗州、五河水灾。夏,淮扬大水。八月,宿迁大水,运河、六塘河俱溢。

光绪元年二月,以曾国荃为河东河道总督。三月,荷泽县贾庄合龙,下游王老户张家支门均断流,黄河大溜仍归大清河故道。四月,东抚丁室桢创筑东明以下黄河南堤二百五十里,修北岸古金堤。是年,江督刘坤一议导淮,赴杨庄履勘。光绪二年,阜宁春旱。卤潮内灌至乌家荡。是年八月,以李鹤年为河东河道总督。光绪三年二月,东抚李元华接筑黄河南堤,起东明经长垣至考城圈堤止,七十余里。又修筑东阿以上民堰,与开州民堰相接。光绪四年七月,次第启放高邮车、南、新三坝。光绪五年,拆修高邮车逻坝,议修南新二坝。淮扬海道庞际云于杨庄对岸直对黄河头作一挑水大坝,逼溜东趋。又于北面大滩挑川字形以顺溜势。淮安教职殷自芳上筹运篇,议引淮、泗由盐河莞渎河归海,江督檄司道筹议,佥以改道不便,议疏浚杨庄以下旧黄河为入手第一义。光绪六年,河决东明县南岸高村明春塞。军务肃清,江督吴元炳奏请导淮。山阳教职殷自芳上导淮六则。江督刘坤一奏请导淮,设导淮局。光绪七年三月刘坤一挑溶淮水故道,自杨庄至云梯关,底宽四尺,深以配平双闸志桩一丈九尺八寸为准。五月工竣。六月、八月盐城,阜宁等县海啸。西溢百余里,漂没无算。议增筑避潮墩。九月,刘坤一亲勘导淮工程,议修洪湖堤工。议浚张福河碎石河。是年八月,以梅启照为河东河道总督。光绪八年,高邮湖水盛涨,守坝未启,秋,阜宁海啸,是后山东黄河溃溢屡见,遂普筑两岸大堤,迄于海口。光绪九年二月,以庆裕为河东河道总督。泗洲难湖并涨,五河大水。七月,启放高邮车、南两坝。江督左宗棠奏请复淮故道,饬淮扬海道徐文达,徐州道程国熙会勘,又以军务早竣,议将淮北盐厘全数提用。报可。江苏学政徐郎奏挑泗沂,为导淮先路。朱太和议于洪泽湖三河口建设滚水坝三百丈,不果行。是年十二月,以觉罗成孚为河东河道总督。光绪十年正月,开缺江督左宗棠议复淮,亲自履勘,奏陈办法,会商漕督杨昌浚设立复淮局于清江浦。光绪十一年十月,太常寺少卿徐致祥以汴省河务安澜,山东河患日亟,请移河东河道总督于山东以专责成,其汴省河务责成河南巡抚暂行兼管,不果行。光绪十二年,山东巡抚张曜议分黄河水入南河故道,江督曾国荃、漕督卢杰持不可。光绪十三年八月,黄河决郑州。大溜由贾溜河、颍河入淮。九月,五河大水。盱眙水长七八尺。十月,曾国荃挑旧黄河二百余里,堵顺清河,截宣沂泗,又创开陈家集窑河达顺清河。是年九月,以李鹤年为河东河道总督。是年十二月,命礼部尚书李鸿藻督办郑工。光绪十四年二月,奏修东明县上中下三汛南堤六十余里,并修开州全堤九十余里。大旱。盐城县盐潮逆灌。五河县大水。六月,郑州坝工失事。十二月,郑工合龙。是年七月,以吴大澂为河东道总督。光绪十五年,吴大鬣测绘豫直鲁三省黄河图,河决范县南岸民堰。五河县大水。光绪十六年二月,以许振祎为河东河道总督。山东河工,采用铁轨运土。是后豫省河防参用碎石工程。光绪十七年,议复山盱林智信坝。议建礼滚坝。盐城县卤水伤禾。光绪十八年五月,许振祎奏豫省河工加抛碎石,盐城县卤水伤禾。光绪十九年春,盐城县海口倒灌。夏,盐潮渡闸,淮扬道谢元福筑坝御之。光绪二十一年,或议山东河工资成河督经理。光绪二十二年正月,以任道镕为河东河道总督。三月,任道镕奏河移扎济宁,窒碍难行。山东河工厅仍归巡抚兼管,诏可。光绪二十三年八月,先后启放高邮车逻南关两坝,并预备启放新坝。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山东黄河上游南岸黑虎庙浸溢,徐海水灾。沭阳县总沭河北决,塞之。是年七月,谕裁河东河道总督。九月复设。以任道铬仍为河东河道总督。是年九月,特派大学士李鸿章阅勘山东黄河。光绪二十五年春,大学士李鸿章阅勘山东省黄河,随带比国工程师卢法耳,估工三千二百万两。光绪二十七年四月,以锡良为河东河道总督。河溢,兰仪、考城二县成灾。光绪二十八年正月,裁撤河东河道总督缺,河工事务归巡抚兼管。光绪三十年冬,裁撤漕运总督缺,改为江淮巡抚,十二月,以恩海为江淮巡抚。光绪三十一年四月,裁撤江淮巡抚缺,致以淮扬镇总兵为江北提督,加兵部侍郎衔。江北镇道以下均归节制。光绪三十二年六胃底,启放高邮车逻坝南关坝。七月底,启放南关新坝。淮北大水灾,北六塘河决口,水灌上滩。又扁担沟横堰冲决下滩,水灾亦重。通州张謇议复难浚河,标本兼治。光绪三千三年,设导淮局,实测黄河故道,自洪泽湖至杨庄,自杨庄至海口。

宣统元年六月,江北提督王士珍电奏江北入夏两河水涨溢。六月下旬,启放高邮车逻坝,南关坝。夏秋,淮北大水灾,北六塘河南堤,一决谢家庄,再决周家码头,滩民集资堵闭。秋,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提议治淮,议设江淮水利公司。十月,江督张人骏奏:“江北各属被水成灾,扬州府一带湖河井涨,海州等处冲塌房屋,淹毙人口,毁坏圩堤,漂没田禾,不可胜计,请拨饷助赈”。夏秋。江皖大水灾,命盛宣怀,决煦查办赈务。北六塘河、周家码头南北并决。七月下旬,启放高邮车逻坝,奏重订高邮归海各坝水则。秋,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瓷政院议员周廷弼议导淮,由淮北盐河北潮河入海,海州绅民持不可。十二月,御陈善同以江、皖、豫水灾奇重,奏请推行工赈,大举治淮。宣统三年六七月,通州江潮异涨,漂没人畜庐舍。黄河决东明县南堤。徐州微山湖水涨,决兰家坝。是年,从张囊议,设江淮水利测量局于清江浦,为导淮之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