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周贞定王二十三年非周威烈王二年辨
《史记》:“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共伐灭智伯,分其地。桓子之孙曰文侯都。”《索隐:“《系本》桓子生文侯斯。”《集解》:“徐广曰:《世本》云:斯也。”是《史记》误斯为都,误子为孙也。考《年表》,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灭知伯,在周定王十六年,下去魏文侯元二十九年,其间不著桓子之子名字,及始立年岁。盖桓子之子即文侯斯,《史记》误移文侯之年于后,疑其相差过远,因谓文侯乃桓子孙,然竟亦不能确指其子为何名也。余考文侯元年,实在周定王二十三年。去桓子灭知伯祗七年,明其为父子矣。(高诱注《中山策》,亦误以文侯为桓子孙。又《韩诗外传七》“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云云,文侯立在智伯灭后七年,赵灭知伯系襄子,此称简子必误。简子死在鲁哀二十年前,下距魏文侯立近三十年。又语与阳虎同,李氏《尚史》亦辨之。)知文侯元在周定王二十三年者?《年表》文侯三十八年,武侯十六年,而《索隐》引《纪年》,文侯乃五十年,武侯二十六年,两世相差凡二十二年。依《纪年》则文侯元在贞定王二十三年也。《史记》于周贞定王以下,记载阔略,世次多舛。顾亭林所谓“自《左传》之终,至周显王之三十五年,前后凡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也。”(见《日知录》卷十三。即如《年表》,于威烈王二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同年称元,考之上一年,惟赵书襄子卒,而魏、韩两家均阙。盖《年表》于此段最疏,三晋尤甚。惟赵襄较有依据,而韩最阔佚。韩、魏《表》首书献子、宣子,其时献子死已三十三年,宣子死且三十八年,其疏谬至此。)余本《索隐》所引《纪年》,合之当时情事,参伍钩稽,而知《纪年》之可信,《史记》之多疏。为之逐条纠正,凡得数十事,虽史实不详,而年世差明矣。
又按《晋世家 索隐》引《纪年》:“出公二十二年,赵、韩、魏共杀智伯,尽并其地。二十三年,出公奔楚,乃立昭公之孙,是为敬公。魏文侯初立,在敬公十八年。”据《索隐》他处引《纪年》推算,知文侯初立去智伯见杀七年,是敬公之六年也。六字与十八字相似,又涉下正文“十八年幽公淫妇人”句而误。《索隐》原本当系六字,否则不应自为乖错十二年之多。今本《伪纪年》误据《索隐》误字,谓魏文立在晋敬十八年,故以考王七年为魏文元年,较《史表》移前十年,而魏文卒年,仍据《史表》,在安王十五年,则前后凡得四十八年,然又据《索隐》,谓魏文在位五十年,疏谬之迹,昭昭甚著。后人犹多信者,则以考年论世之学,久不为学人所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