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病源流犀烛 » 杂病源流犀烛全文在线阅读

《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

关灯直达底部

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经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此条言内伤房劳,阳气虚弱,不能运动,以致腰痛也。又曰:太阳所至为腰痛。又曰:巨阳虚,则头项腰背痛。此二条言膀胱之脉,挟脊抵腰,别下项,是经虚则六气之邪客之,以致痛也。而六气所害,惟寒湿居多。总之,凡人精耗肾衰,则膀胱之气亦不能独足,故邪易侵犯,则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盖风痛者,左右无定处,牵引两足,脉必浮(宜防风苍术汤,甚者加全蝎)。一味杜仲,姜汁炒为末,酒下一钱,专治肾气腰痛,兼治风冷痛。牛膝酒亦可。寒痛者,腰间如冰,得热则减,得寒则增,脉必紧(宜姜附汤加杜仲、肉桂)。如兼湿,须用寒湿兼治之剂(宜五积散加苍术、麻黄)。湿痛者,久坐水湿,或着雨露,身重,天阴更甚,脉必缓(宜肾着汤)。若挟风(宜独活寄生汤),挟寒(宜加桂枝、桃仁),挟热(宜羌活胜湿汤),须各分别用药。火热痛者,口渴便秘,脉必洪数(宜干豆汤加天麻、川断)。痰饮痛者,脉必滑(宜二陈汤加南星、香附、乌药、枳壳)。若脉有力,则痰必实(宜二陈汤加大黄,或威灵仙为末,每二钱,入猪腰内煨食,以微下为度)。气滞痛者,脉必沉(宜乌药顺气散)。死血痛者,转动若锥刀之刺,大便黑,小便或黄或黑,日轻夜重,脉必芤(宜调荣活络汤)。闪挫跌扑痛者,痛必甚(宜乳香趁痛散,加全蝎效更速)。不效,必有恶血(宜四物汤加桃仁、大黄、穿山甲)。劳役负重痛者(宜十全大补汤下青娥丸)。阻抑失志而痛者(宜牛膝、杜仲、菖蒲、远志、茯苓、沉香、乳香)。忧郁怒伤肝痛者(宜乳香、菖蒲、木瓜、枣仁、桂枝、当归、牛膝)。牵引足膝痛者(宜续断丸)。腰膝疼痛,或顽麻无力者(宜牛菟丸)。腰膝痛不可忍,似肾脏风毒攻刺者(宜海桐皮酒)。肾虚腰痛,不能反侧者(羊肾丸)。卒然腰痛,不可俯仰者(宜炙鳖甲末,酒服方寸匕,日二)。腰痛日久不止者(宜丝瓜根烧存性,每末二钱,酒服,效甚捷)。腰痛连环跳穴痛痹者(宜沙苑子、桂枝、茯苓、桑寄生、炒杞子、炒茴香)。腰髀环跳悉痛,脉涩,烦劳即发,下焦空虚,脉络不宣,所谓络虚则痛者(宜归身、小茴、桂枝、木防己、牛膝、萆薢、沙苑子、生杜仲)。老年腰膝久痛,牵引少腹,两足不堪步履,所谓奇经之脉,隶于肝肾为多者(宜薄桂、当归、鹿角霜、肉苁蓉、小茴香、柏子仁)。痛之为类不一,宜各治疗如此。总之,诸般腰痛,其源皆属肾虚。若有外邪,须除其邪,如无,一于补肾而已。腰肢痿弱,身体疲倦,脚膝酸软,脉或大或细,皆无力,痛亦隐隐而不甚,是其候也。然虽总属肾虚,其间又宜分寒热二患。脉细无力,短气溺清,是为阳虚而属寒,法当温补(宜鹿茸、肉苁蓉、巴戟、补骨脂、川椒、茴香、附子、肉桂)。脉大无力,火炎便赤,是为阴虚而属热,法当滋补(宜六味丸加芎、归、知、柏、龟板、白芍、杜仲、丹参、续断)。此其要法也。丹溪曰:若久腰痛,必用肉桂开之方止。亦是妙法,不可不知。

〔脉法〕 《内经》曰: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又曰:尺脉沉,腰背痛。《脉经》曰:腰痛之脉皆沉弦,沉弦而紧者为寒,弦而浮者为风,沉弦而濡细者为湿,沉弦而实者为闪挫。丹溪曰:腰痛脉必沉而弦,沉为滞,弦为虚,涩是瘀血,缓者是湿,滑者伏者是痰,大者是肾虚也。

〔腰病原由证治〕 《入门》曰: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开合者也。然诸经贯于肾,络于腰脊,虽外感内伤不同,必肾虚而后邪能凑之,故不可轻用凉药,亦不可纯用参芪补气也。又曰:腰痛有十,有肾虚,有痰饮,有食积,有挫闪,有瘀血,有风,有寒,有湿,有湿热,有气,凡十种。食积云者,因醉饱入房,湿热乘虚入肾,故腰痛难以俯仰也,合用四物、二陈,加麦芽、神曲、葛花、砂仁、杜仲、黄柏、桔梗、官桂、枳壳治之。仲景曰:病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腰以下冷痛,重如带五千钱,肾着汤主之。(鳌按:此即肾着证也,亦属于腰,治法大抵与湿同。)《医说》曰:腰痛病,面上忽见红点,人中黑者,死也。

(鳌按:《古今医鉴》载有补肾汤一方,可为一切腰痛主治之剂,或随其风寒湿热痰食气血,略为加减可也。其方用炒破故纸、盐酒炒茴香、酒炒元胡索、酒洗牛膝、酒洗当归、酒炒杜仲、盐酒炒知母、盐酒炒黄柏各一钱,加姜三片,空心服。今议加减之法:如有风,加制草乌七分,天麻钱半。如有寒,倍杜仲,加桂枝、炮附子各一钱。如有湿,加苍术、白术、桃仁各一钱。如有热,去破故纸,加羌活一钱,黑豆三钱。如有痰,减知、柏一半,加制南星六分,制半夏二钱,茯苓三钱。如有食,倍故纸,加神曲、麦芽、枳实各一钱。如有气,减知、柏一半,加白蔻仁、白檀香各五分,乌药、青皮各一钱。如有瘀血,去知、柏,倍元胡,归身换归尾,加肉桂、柴胡各一钱,桃仁二钱,甚者加五灵脂一钱。如跌扑闪挫,去知、柏,倍元胡、归身,加羌活、独活、乳香、没药、桃仁各一钱,或加肉桂、赤芍,酌治分数。)

〔腰痛导引法〕 《得效》曰:病人正东坐,收手抱心,一人于前据蹑其两膝,一人于后捧其头,徐牵令偃卧,头到地,三起三卧,便瘥。

脐痛,肾经病也。《难经》曰:十二经脉,皆系于生气之源。所谓生气之源者,谓肾间动气,即下丹田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也。故《正理论》曰:下丹田在脐下三寸,方圆四寸,着于脊梁两肾之间,右白左青,上赤下黑,中央黄色,名曰大海,贮其精血。据此,则知脐为一身所系,而关于肾也。故仲景特传脐筑证,谓脐筑湫痛,命将难痊。湫者,深也。脐为生气之源,筑痛者,生气已绝也。海藏亦谓脐下筑者,肾气动,理中汤去术加桂主之。肾恶燥,故去术。恐作奔豚,故加桂也。若悸者,加茯苓。海藏之法,诚能深体仲景者也。余尝治一少年,数日必患腹痛,痛连少腹,脐中常湿,甚则黄水流出,诊其脉,两尺皆虚,右关濡而且沉,知其有伤肾元,又为脾湿所遏故,因制方以药令填脐中(宜沈氏填脐散),内服丸剂(宜沈氏温脐丸),数月全愈。盖欲治脐,必以治肾为主,或兼他证,乃可瘳也。小儿有脐风、脐肿、脐疮等证,皆由断脐后为风寒水湿所侵而成。脐风则必面赤喘急,啼声不出,脐肿突,腹膨胀,日夜多啼,不能饮乳,甚则发搐,噤口撮口(宜调气益黄散,甚者宣风散)。至如热在胸膛,伸引努气,亦令脐肿发风(宜千金龙胆汤)。凡脐边青黑,爪甲黑者死。大约初生七日内,见噤口、撮口、脐风三证者危,百日内见此证,手足蜷者亦不治。断脐后伤水湿,或入风冷,致成脐肿,必四肢不和,多啼不能乳(宜柏墨散、五通膏)。脐中血水汁出,或赤肿痛,乃脐疮也(宜龙骨散掺之)。脐之为病如此。

〔脐病证治〕 《内经》曰:脐者,齐也。言其上下齐也。天枢之穴,正当脐两旁各二寸,是为身半也。《集要》曰:病人脐肿反出者死。脐反出,此为脐先死。凡人脓从脐中出者,肚痈也。丹溪曰:水肿脐突出者死。东垣曰:肠痈为病,绕脐生疮,或脓从脐出。

连肾发者,即下搭也,生十四椎旁,腰肾之间,其发也,寒热百节痛,口渴(宜仙方活命饮、黄芪内托散),不治,溃烂透膜而死。若咳嗽呕哕,腰间似折,不能俯仰者,亦死。此皆由房劳太过,有伤肾水所致也。若腰胯之间,疽发如石,经月不溃,名石疽,由肝胃二经积热,邪毒固结,元气弱,不足以起发之,故经月不溃也,急服药以发之(宜仙方活命饮加羌活、独活、柴胡、黄芩),或汗之(宜胜金丹),或下之(宜一粒金丹),或老弱者补之(宜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各随所宜。呕哕不食,神昏脉散者,亦死也。缠腰火丹者,即火带疮,由心肾不交,肝火内炽,流入膀胱,缠于带脉,故腰间生疮,累累如珠,如束带者然,急宜服药以解之(宜仙方活命饮),壮实者下之(宜内疏黄连汤),外用清热解毒药敷之,不早治,毒由脐入,亦膨胀死也。蛇缠疮亦往往生腰间,如蛇盘之状(宜醋调雄黄末涂之,仍酒调服)。流注者,不尽生腰间,或四肢关节,或胸腹腿臀皆患之,以腰间亦生此证,故详于此,生他处者,可一例治也。其原皆由脾胃伤损,或由房劳阴阳凑,或由营气逆于肉里,或由邪客腠理,或由暴怒伤肝,或由郁结伤脾,或由湿痰流走,或由跌扑血瘀,或由产后恶露凝滞,种种之由,要必成于元气亏损。其为证也,有结块者,有漫肿者,有肿硬作痛者,方其未溃,急急消之,先服行气散血之剂(宜疮科流气饮),一两帖,随服消散药(宜沈氏流注散),则自愈矣。若已成者,当溃,宜托之(宜托里消毒散)。久而不敛者,当益气补血(宜人参养荣汤)。内有脓管而不敛者,必腐化其管(宜针头散)。一切流注,皆如此治法,不独腰间流注也。脐膀紫黑,先厥后热,少腹痛如刀刮,二便皆涩,两足筋缩者,有肠痈之虑。至于脐疮,已详上篇不赘。

〔流注之属〕 薛立斋曰:有马癇串者,名走散流注,外形微肿,骨内疼痛,因风热走散四肢,治当疏风散热,不可针烙。缪仲淳曰:马癇串,名不一种,但有热者用去热散,有表者用荆防败毒散,有里者用内疏黄连汤,有表又有里者用追疔夺命汤。又曰:马癇,有热未成,服药退之。已成者,但出脓,其热方退。若生堆核四五,必尽出脓方退。若溃烂者,依溃疡法治之。

【治腰脐病方二十六】

防风苍术汤 〈风痛〉

防风  苍术  桔梗  陈皮  桃仁  白芷  川芎  当归  枳壳  厚朴

姜附汤 〈寒痛〉

杜仲  干姜(炮)  附子(炮)

肾着汤 〈湿痛〉

干姜  茯苓  白术  甘草

独活寄生汤 〈风湿〉

独活  牛膝  杜仲  秦艽  细辛  白芍  人参  茯苓  当归  熟地  防风  甘草  桑寄生

五积散 〈寒湿〉

白芷  半夏  白芍  枳壳  桂枝  当归  茯苓  川芎  甘草  麻黄  陈皮  桔梗  厚朴  干姜  苍术

加葱。

羌活胜湿汤 〈湿热〉

羌活  防风  苍术  甘草  黄连  黄柏  泽泻  猪苓

甘豆汤 〈热痛〉

黑豆(二合)  甘草(二钱)

二陈汤 〈痰饮〉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乌药顺气散 〈气滞〉

白术  白芷  青皮  茯苓  乌药  陈皮  人参  甘草

调荣活络汤 〈死血〉

大黄  牛膝  赤芍  当归  杏仁  羌活  生地  红花  川芎  桔梗

乳香趁痛散 〈闪跌〉

龟板  赤芍  没药  当归  防风  血竭  官桂  白芷  牛膝  天麻  羌活  槟榔  乳香  虎胫骨  自然铜  白附子  苍耳子  骨碎补  五加皮

每末一钱,酒下。

四物汤 〈恶血〉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十全大补汤 〈劳役〉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黄芪  肉桂  姜  枣

青娥丸 〈又〉

补骨脂  杜仲  胡桃肉

同蜜丸。

续断丸 〈牵引〉

六味丸 〈补阴〉

熟地  山萸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牛菟丸 〈顽麻〉

牛膝  菟丝子(各一两)

同入银器内,酒浸一寸五分,晒为末,将原酒煮糊丸,空心,酒下。

海桐皮酒 〈痛极〉

海桐皮  苡仁(各二两)  生地(十两)  牛膝  川芎  羌活  地骨皮  五加皮(各一两)  甘草(钱半)

浸酒二斗,冬十四日,夏七日,空心,饮一盏,日饮三次,常令醺醺,禁毒食。

此方治湿热而痛者。方内药味分量,切不可添减,方效。

羊肾丸 〈肾虚〉

鹿茸  菟丝子(各一两)  茴香(五钱)

为末,以羊肾二对,入酒煮烂,捣泥和丸,阴干,每三十五丸,酒下,日三服。

沈氏填脐散 〈脐湿〉

大附子(一个)  甘遂(研,钱半)  蛇床子(研,筛,一钱)  麝香(五厘)

先将附切一盖,挖空,将二末装人,以盖盖好,线扎,用火酒半斤,入罐内,将附子并挖下屑俱放在内,细火同煮,罐口竹纸封好,盖上放糯米七粒,米熟取出,切片烘干,并屑亦烘干,同研细末,入麝香再研,每用一匙填脐内,外用膏药贴之。此余自制方也,用之奇效。

沈氏温脐丸 〈内服〉

补骨脂(五钱)  巴戟  白术  杜仲  乌药  苡仁(各一两)  菟丝子(两半)  苍术  小茴  青盐(各四钱)

神曲糊丸,空心,米汤下。此亦余自制方也,用之效。

调气益黄散 〈脐风〉

金头赤足蜈蚣(一条,酒浸,炙)  蝎尾(四个)  白僵蚕(七个,炒)  瞿麦(五分)

每末一字,吹鼻取嚏,啼哭则可治,仍用薄荷汤调一字服。

千金龙胆汤 〈又〉

柏墨散 〈脐肿〉

黄柏末  釜下墨  乱发灰(等分)

为末,干掺之,或油调敷。

五通膏 〈又〉

生地  生姜  葱白  萝卜子  田螺肉

共打烂,搭脐四围,一指厚,抱住,下屁泄而愈。

龙骨散 〈脐疮〉

龙骨(煅)  枯矾(少许)

掺之,油调敷亦可。

【治腰脐疮疡方十一】

仙方活命饮 〈下搭〉

穿山甲(炒)  白芷  防风  赤芍  甘草  归尾  花粉  贝母  角刺(各一钱)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另研末)

水酒煎,送下二末。

黄芪内托散 〈又〉

黄芪  当归  川芎  厚朴  桔梗  防风  人参  甘草  白芍  白芷(各五分)  官桂(三分)

为末,洒服。

此方治溃后内虚气虚,初发亦可用。

胜金丹 〈石疽〉

制白砒  麝香  蟾酥(各一钱)  雄黄  辰砂  乳香  没药  血竭(各钱半)  全蝎(炮)  天龙(炙,去头、足)  穿山甲(炙,各三钱)  炒僵蚕(五钱)

每三钱,砂糖调葱头酒下,取汗。

一粒金丹 〈又〉

沉香  乳香  木香(各五分)  巴霜(一钱半)

枣肉丸,芡子大,每一丸,量人虚实,先呷水一口,行一次,胃气实者只可呷水三四口,后用水一口送下,行数次,米饮补之。

人参养荣汤 〈又〉

人参  陈皮  黄芪  肉桂  当归  白术  炙草(各一钱)  远志(五分)  白芍(钱半)  熟地  五味子  茯苓(各八分)

十全大补汤 〈又〉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黄芪  肉桂

内疏黄连汤 〈火带〉

黄连  白芍  当归  槟榔  木香  黄芩  山栀  薄荷  桔梗  甘草(各一钱)  连翘  大黄(各钱半)

水煎,量人虚实而用。

疮科流气饮 〈流注〉

人参  桔梗  肉桂  当归  甘草  黄芪  厚朴  紫苏  白芍  乌药  枳壳  防风  槟榔  川芎  白芷  木香  生姜

痛加乳香、没药,流注加羌活、独活,气滞加香附,胃虚加陈皮。不可多服,致气血虚耗,不能成脓。

此方主恚怒气结块核肿硬,及风寒湿热搏结经络,或血气不和成肿块,漫肿木闷者,神效。

沈氏流注散 〈又〉

木香(钱半)  雄黄(五分)  朱砂(六分)  蝉退  全虫(各七个)  金银花子(五钱)

共为末,分三服,酒下。

此余自制方也,用之无不效。

托里消毒散 〈又〉

人参  盐水炒黄芪  酒炒当归  炒白芍  川芎  白术  茯苓(各一钱)  金银花  白芷(各七分)  炙甘草  连翘(各五分)

针头散 〈又〉

乳香  蟾酥(各一钱)

研匀,以儿乳汁和如泥,人磁盒安放。每用以唾调一些,点肿处,以膏药贴之,毒气自消,即发亦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