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讨厌”一词来表达厌恶的心情。“讨厌”为什么会具备这个含义?“讨”和“厌”又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
想要厘清“讨厌”一词,必须先从“厌”字说起。鲜为人知的是,“厌”是古时的一种祭祀方式,分为阴厌、阳厌两种。这两种祭祀方式记载在《礼记·曾子问》中。
孔子向曾子解释何为阴厌何为阳厌时,说了一大篇今人不易理解的话:“宗子为殇而死,庶子弗为后也。其吉祭,特牲。祭殇不举肺,无肵俎,无玄酒,不告利成,是谓阴厌。凡殇与无后者,祭于宗子之家,当室之白,尊于东房,是谓阳厌。”
宗子,指嫡长子;殇,未成年而死;庶子,指嫡长子以外的众子;吉祭,下葬后拜祭,然后再哭祭一次完成祭礼,称之为“吉祭”;特牲,祭礼只使用一种牲畜;肺,周代人使用牲畜的肺来祭祀;肵(qí)俎,祭祀时盛放牲畜心、舌的器具;玄酒,祭祀时当作酒使用的水,其色黑,故称“玄酒”;利成,供养之礼完成;凡殇,指嫡长子以外的众子之殇。
以上疑难字词既明,然后来解释孔子的这一段话。这段话是讲解嫡长子之殇和庶子之殇后祭礼的区别。
嫡长子未成年而死,不得将庶子立为后,祭祀的时候只使用一种牲畜。前面提到过尸祭,周代人尸祭的时候要使用牲畜的肺,还要有“肵俎”,还要使用玄酒,祭祀完毕的时候,还要告知代表死者受祭的“尸”供养之礼已经完成。但是嫡长子未成年而死,当然不能像祭祀成年人一样,因此孔子说“祭殇不举肺,无肵俎,无玄酒,不告利成”。这种祭祀就叫“阴厌”。嫡长子身份尊贵,因此要在房间最尊贵的西南角祭祀,西南角乃阴暗之处,阳光照不到,故称“阴厌”。
嫡长子以外的众子或者没有后代的庶子之殇,要在嫡长子家里的祖庙之内祭祀,祭祀的时候要在阳光明亮的西北角,故称“阳厌”。
“厌”为什么会作为祭祀方式呢?郑玄说:“厌,厌饫(yù)神也。”让神吃饱的意思。其实“厌”的本义是覆压,当作祭祀方式属于借用。由覆压的本义引申为压制,比如秦始皇常常说“东南有天子气”,因此“东游以厌之”,要镇服这股天子之气。由此而产生了古代一种叫作“厌胜”的巫术,指使用诅咒的方法制胜,压服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或物。对自己有威胁,当然非常“讨厌”,“讨”是招致、招来的意思,招来这种厌胜的巫术,压服令自己讨厌的人或物,是之为“讨厌”。后人遂组成“讨厌”一词,一直使用到今天,但是“厌”的本义却渐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