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2 » 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2全文在线阅读

《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2》“信封”为何用“封”来作计量单位

关灯直达底部

在电子邮件发明之前,人们最常用的通信工具就是信封了,把信写好后装进信封里寄出去。信件也以“封”作为计量单位,比如一封信、两封信。信件为什么以“封”作为计量单位呢?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的书写工具是刀,书写材料是竹片或木片,要用刀把所写的内容刻到竹片或木片上去。竹片称为“简”,木片称为“牍”或者“札”。写信的“牍”的长度有专门的规定,为一尺,所以古代信件又称“尺牍”。

信件写好了,需要封起来才能让人捎走,写好的“牍”本来就是木片,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往信封里一装,往邮筒里一扔就行了,那怎么封呢?用两块木板将“牍”夹在中间,再用绳子绑到一起,一封信就封好了。古人很风雅,很浪漫,这两块木板通常做成鲤鱼的形状,所以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一诗中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双鲤鱼不是真的鲤鱼,而是两块鲤鱼形状的木板夹着的信,因此古人又称信件为“双鱼”、“双鲤”、“鱼书”。

信件外面要用绳子捆扎起来,为防泄密,绳子的结合处要用胶泥加封,再盖上印章,这个程序叫“封泥”。“封泥”完成后,一封信才最后成型。

用加盖印章的纸条贴在门、箱或其他容器的口上以防开启,这叫“封”,正好跟“封泥”的功能一样,于是当“信”最终取代“书”成为信件名称以后,人们就用“封”作为信件的计量单位,顺理成章,装信的封套就叫“信封”了。记得20世纪80年代,寄信的时候,邮局工作人员一定会要求把邮票贴在信封的封口处,然后再加盖邮戳,如果邮票没有贴在封口处,邮局工作人员会拒绝寄出,需要重新贴。这个要求是对的,因为符合“封泥”的原意,只不过“封泥”要加封在绳子的交结处,而邮戳要盖在信封的封口处而已。今天寄信已经没有这个限制了,邮票通常贴在正面,邮戳也就盖在正面的邮票上面。

除了上述的称呼之外,古代的信件还有许多别称,都跟书写材料和邮寄工具有关:“函”,原指寄信用的木匣子,这种木匣子叫“函”,后来就用作信件的代称,比如信函、函件、公函,今天还在使用;“笺”,写信用的小幅纸张,通常都很精美;“尺素”,不到一尺的白绢或白绸,古人也有把信写在这上面的;“八行书”,古时候的信件每页八行,故称“八行书”;“鸿雁”,相传鸿雁可以传递书信,称“鸿雁传书”,因此用作书信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