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不想再讨好这世界 » 不想再讨好这世界全文在线阅读

《不想再讨好这世界》第五章 那些不受控制的反应

关灯直达底部

在偶然的情况下,我与被称作隐蔽讨好者的人有些交集。

我提及这件事,是因为他们在很多时候表现出的领导风范和决断力,会致使人们以为他们很有独立的见解,甚至连重要人物的话也不用言听计从。然而,这些人允许他们任其他人的喜好和观点所摆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往往事后才恍悟不应该那般动摇。此外,他们还总是在关键时刻向外界的压力屈服,并附和打从心底不认可的主意。他们没有全力以赴地执行他们内心的游戏规则,而仿佛变成了一种摇摆不定的反应装置,一个极为有说服力的人能让他们暴露弱点,从而他们受到迷惑做出与内心深处相矛盾的选择。

理查德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将近五十岁了,在生活上丰衣足食,仅投资真正让他感兴趣的生意。他一直很擅长销售工作,不久前开始涉猎小型的商业地产投资。他的同事对他的评价很高,并且认为他的判断力很可靠。另外,在市民组织中也可见他的身影,只要有他在的地方,他都是当之无愧的一位领导者。众人尊敬他是因为长久以来他都能圆满地完成工作业绩,况且在共事的同僚之中很有影响力,令每个人各尽其能。

“我现在面临的问题非常棘手,”他坦白地对我说道,“我同一个女人由于房地产生意上的工作原因走得很近,现在却导致我的职业和个人生活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在他讲话时,我能辨别出他不轻易向任何人袒露自身弱点。而且据他的外表风度来看,他是那种能够轻松下达指令、赢得几乎每一个人的尊重的人。假使情势真严重得需要寻求专业咨询的地步,我料想这肯定是分外尴尬的事了。于是我对他说,“先声明,我想要帮助你摆脱目前深陷的困境,所以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你的整个情况。”

理查德做了一个深呼吸,然后就开始讲述他的处境是多么地无奈以致找不到解决的方法。那位女生意伙伴叫凯伦,一直负责帮他物色小型商业街的适合地点。她只比他小几岁,是一个很随和开朗的人,所以理查德很快就喜欢上她。通过她的关系人脉,合力帮他促成了一项成功的投资。现在他们正在筹划投资另一个项目。

“我遇到的问题是这段友谊的发展开始妨碍到我的婚姻生活了,”他解释说,“我们经常在一起吃午餐,在过去几个月里甚至有一些机会同进晚餐。这方面我对妻子是比较诚实的,但是她疑心我有了外遇还想让我和对方断绝一切关系。我的妻子不是嫉妒心很强的人,然而她现在确实明显地在嫉妒。”

“你说过你对妻子是比较诚实的。这个‘比较’是什么程度呢?”

“这个嘛,我告诉她我和对方成了朋友,她知道我们一起吃过几次晚饭,但是我让妻子艾丽西亚以为当时还有其他的生意人在场,而实际上是没有的。”

我快速地作了一个推理:“就是说你和凯伦发展了一段关系,同时艾丽西亚也知道她的存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和凯伦的牵绊加深了,可能还有过性暗示。尽管你明白怎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可是你无法做出反应,因为那两个女人钳制了你,而她们对你的欲望是截然相反的。”

他缓缓地摇着头,回复道:“你总结得很恰当。但是我和凯伦没有外遇,也没有任何类似的关系,不过我害怕它可能会发生。”

我不是百分之百的确信他们是否有私情,然而我决定暂时不在那个问题上追根究底。我得知理查德是信奉宗教的,就问道:“我猜你的信仰警告过你要离开凯伦以维护你的婚姻。那么是什么阻碍你去那样做呢?”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摇摇头,回答:“且说,首先,我和凯伦在金钱上面有很大瓜葛,我不能冒那么大的风险一拍两散。其次,”他停顿了一下,我能察觉出他内心在挣扎,“我开始疑问,如果我把妻子对我和凯伦之间的关系感到不快的事情告诉凯伦,她的情绪会有怎样的变化。凯伦是一个急性子的人,我不想激怒她,以免又给事情添乱。”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了解到理查德有过几次摆脱凯伦对他日益增强的操控力的机会,但是他却没有,因为他对他的友好形象太执着了。双方都没有让彼此出过丑,理查德总是顺从凯伦提出的见面要求,即使他们都明白那么做是多余的。尽管理查德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决断和有原则的人,然而他有一种被人们喜爱的需求,这导致他越来越深陷于错误的决定中,那总有一天会毁了他自己。事实上,在我对他有更多了解之后,我发觉他在生活之中也处处显露了这个倾向。无论是与妻子、孩子和工作上的人相处时,理查德会允许他自己被非优先的建议所说服并做出决定。

讨好者时而会展现出他们真正的决心和领导能力,只是在一些情况下,他们仍然会不顾合理的逻辑思考以及不采取充分的主动权,而变成摇摆不定的反应装置。为了判断你是否同样具有这种倾向,勾选下列符合你自身情况的描述:

(1)我会让别人劝阻我想去做的事情。

(2)即使是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举动我也会同意照办。

(3)你觉得我有一种被人们喜爱的需求。

(4)我不经常泄露自己全部的想法,尤其是当我感觉到有可能引发争论的时候。

(5)有时我觉得自己被别人利用或被操纵了。

(6)有些事我会笑脸以对,即使我并不需要微笑。

(7)我宁可维持现状继续生活,也不愿和一个顽固、食古不化的人抗衡。

(8)我应该相信我的直觉,但有时我却犹豫了。

(9)尽管我很有主张,一旦我与某人建立起个人关系,维护关系的欲望可能胜过我个人的主张。

(10)我的心情会强烈地受到其他人心情的影响。

0至4分:有时我们的决定难免要考虑到其他人的处境,因此你有这些反应是很正常的。

5至10分:这表明其他人对你的影响可能大于你的自发的行为。你要更加谨慎,不要一不留意就让你的生活被其他人的欲望所束缚了。

激发的反应

1、过往有失衡的依赖性

当我接触到理查德这一类人的时候,我就开始密切注意在关键人际关系中,他们的依赖性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很多人,比如安妮塔和艾琳,会让人马上联想到“依赖性”这个词,因为在一个意志坚定的人面前,她们时常自视人微言轻,屈居次位。而像理查德一样的天生领导者,他们则难以承认自身的这个特性,误以为只有软弱和优柔寡断的依赖者才符合这种一贯的印象。由于他们不是这一类型的人,就假定依赖性是别人而不是他们自己身上的特质。这不是正确的观点。

依赖性属于情绪和关系的范畴,是指你允许你的心情或内心的导向被外在因素所支配的一种倾向。当你不顾常规的自主行为,或者正确的直觉被情绪的顾虑占了上风的时候,你便处在依赖模式中。你任由外界的环境强烈地动摇了你内心的使命感。

那么,依赖别人就总是错误的吗?答案是否,因为这是每个人的普遍的特性。在你呱呱落地的那天,你就用哭声表现了依赖性,希望被拥入怀中和被肯定。当别人哺育和响应你的需求时,你感到被珍视了,于是平静了下来。你感到心满意足因为外界的人抚慰了你的身心。这种渴望在往后的年月中持续不断,事实上直到今天一直在你的内心留存。没有哪个正常人能够如此的在感觉上无动于衷、在情绪上毫无依赖,才能完全不受这种被公然肯定的欲望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行动和决定时常与其他人的需求和偏好纠缠在一起。其实,成功的人意识到顾及他人意见的重要性,以及学会解读他人心情,以便在作决策时保持团队的凝聚力。他们允许别人影响他们作的决定,只是这不表明他们懦弱、胆怯并且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而是因为他们领悟到协调人们多种需求和意图的必要性。

然而,讨好者面临的问题不在于他们自身的依赖性,而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平衡这份依赖性。

理查德在听到那番话后咯咯地笑着说:“直到你提起它为止,以前我绝对不会把自己归为有依赖特性的那一类人。我一直很受欢迎,人们自然而然地被我吸引,遇到问题便纷纷前来请教我的意见。要说我和依赖性的联系,就是时而觉得自己太被依赖了,而不是太依赖别人。”

“别人依赖你的事实也不能改变你自身有依赖性的状态,”我阐明说,“其实,很多领导者依赖别人对他们的依赖,这就是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的原因。”

理查德点点头表示他明白我的意思。

我继续说:“久而久之,无论是在作决策时,还是在开展人际关系时,我们都下意识地相互满足彼此的欲望,于是我们人际关系的模式就形成了。虽然你没有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暗地里你需要与其他人建立联系或者获得认同,这可能致使你在生活中恰似一个容易受到影响的感应器。在当时,你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赢得某个重要人物的赞赏或让他们铭记你。”

理查德为妻子和子女提供了良好的生活让他感到很骄傲。可是,他总觉得妻子艾丽西亚对他明显地缺少赞赏。以致,她的任何批评性言语都能使他变得神经过敏。尽管他不是有意地这么做,但是他开始格外留意起对他表示尊重的女人。因此当凯伦出现时,他把自己的防卫心降低了,足以令她影响到他所作的决定。在他初来我的办公室时,这个模式的特征已经浮现,表现在他努力给凯伦留下好印象及处处顺从她的请求上,甚至最终违背了他直觉上正确的判断。理查德对正常范围内依赖性的需求已经失去平衡,以至于他较少运用自身缜密自主的思考,而更多的是响应凯伦的意愿。

为了重新赢得他生活上的方向感,理查德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积极的情绪能力,二是重获他是谁的使命感。倘若不谨慎防范,这两方面将成为讨好行为的潜在作用点。

 2、需要情绪能力

讨好者总是被牵扯进别人的计划中,他们是通过情绪被套牢的。无论是否由于恐惧感、罪疚感或对被喜爱的渴求感的作祟,这些人把平时待人处事的逻辑思维搁置一边,而跟随他们感觉的脚步。

在当时讨好者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赢得某个重要人物的赞赏或让他们铭记自己。例如,理查德决定与凯伦相约共进晚餐,不是因为他非得那么做不可,而是因为被一个女人关注时他感到精神为之一振,十分享受这种快感。

而安妮塔的情况是她对丈夫泰德表现得太过殷勤,不是因为她断定那是一种好的相处方式,而是因为她没有足够的情绪力量与他的易怒脾气抗衡。

由于在严重讨好行为中,情绪的斗争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你应该特别注重情绪所发挥的作用,并明确如何成熟地规划你个人导向的发展。现在试着回忆一下,在你还小的时候,有多少回某人坐下来与你闲谈,只为了告诉你情绪因素在作决策时有何种影响的类似体验?倘若你和绝大多数的讨好者一样,如果有的话,这种经历是不是太鲜见了。

在理查德的案例中,他与父母在极少的场合下才会谈论情绪的问题,每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多数的意图是告诉他不要做某事,而这并没有助他学会理清情绪的方向。

譬如,他给我讲了一次被教导的经历,在年少的时候,几个小伙伴说服他携手在某个周末去捉弄别人,结果惹得一些邻居的不快。“孩子,”父亲说,“当那些男孩说服你和他们一起去恶作剧的时候,我不明白你期望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快感。但我能明白地告诉你,不管你策划了怎样有趣的事情,一旦你的过失被查出来你会感到痛苦,那样的后果是不值得的。”

理查德作了解释,“在家里,我们讨论情绪的话题也就差不多到那种程度了。我爸爸只是告知我要让自己感到快乐,但是我们从没真正地探究为什么我会有那样的感受,当然了,我们也没有深刻地论述过我的情绪隐含着怎样的深义。”

你是不是也有过那样的感受?尽管极少或没有受到相关的指导,绝大多数成长中的孩子还是会快速地以他们的情绪经历作参考。例如,你可能听到过类似的话: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心情不好,但你最好快点振作起来!”

·“哭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假如你不再一味地感到难过,也许你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糟糕。”

·“是什么让你感到如此生气呢?你现在是束手无策了。”

·“假如你感到很内疚,就表示你肯定做了错事。”

假若情绪被表达出来,那么它就达成了它的目的,不会再次成为你的阻碍,因此你就能够转而解决其他琐碎的问题了。

仔细地想一想,许多课题都具备一种特有情绪的本质,再想一想,你需要多少悉心的引导才能获取解决的途径。例如,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小孩或少年,你需要以下和更多的指导:

·用平衡、谦逊的态度来建立内心平和的方法

·如何决定果断对待你的愤怒感的时机,即使对方是难以相处的人

·如何回应别人排斥你的信息

·如何在顺从与守原则之间保持平衡

·认识真实罪疚感和错误罪疚感的区别

·知道如何应对你首次“被爱”的感受(被认可)

·如何恰当地让某人明白你伤心或失望的感受

·防止焦虑感在你性格中占据上风的要素是什么

当我向理查德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咧嘴笑着答道:“我们下次再计算这个频率,到时只会有一次。在我长大的地方,还没有过那般的沟通经历。”

毫无疑问,他绝对不是唯一一个有那种经历的人。然而,理查德情绪导向上的训练已刻不容缓,因为他的许多言谈举止都显示了他没有受到过任何情绪能力上的训练。

现在请思考,当一个人极少受到有关情绪问题方面的训练会有怎样的影响。显然这些人会顺从外界环境,尤其是在他们情绪的根本感到困惑或不愉快的时候。

好比理查德,他从生意中积累了管理情绪的方法,并且在事业上很有建树。如今在他即将五十岁的节骨眼上,不料对妻子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又对另一个女人萌发渴望心理。他理性的一面知道他应该如何去做,但是另一面他缺少足够的情绪力量致使他引火上身。

你认为某个人对你有吸引力,是因为他/她接纳了你,或者是因为你在他们面前具有威慑力。无论原因为何,有些时候,你肯定会试图通过不健康的绥靖行为来满足你自身的情绪。当你察觉到那些脆弱想法的时候,请仔细地反思:你是否有能力重新导向你的思维方式并且选择将你内心最坚信的意念化为行动方针的决心?假如你在情绪紧张的条件下也能够谨慎地考虑并做出选择,你现在的生活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我教导讨好者认识到他们的问题不是缺乏情绪能力,而是没有接受到如何运用情绪能力的训练,恰恰相反他们是有这种能力的。更确切地说,他们的问题在于默默地将他们情绪的导向权交给了其他人。这种倾向是能够也是该当被逆转的。

仔细地回想一些例子,当你告诉你自己无法控制感受时的情形。展开与你自己的对话并问道,真的是那样吗?你真的不能把你的行为带入到正确的方向吗,或者,你真的只是希望你的举动成为所处境遇的映射吗?

稍微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态度要极其坦诚。

关于理查德是否掌握了情绪导向的这个问题,他思索了片刻,试探性地说道:“所以你是在暗示,由于我还没有控制好我对妻子的情绪,以至于我很轻易地受到凯伦的影响,从而削弱了我的常规判断。是这样吗?”

我点头表示同意。“一点也没错,我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我认为你浪费太多时间斟酌你要做出何种正确的选择,等到时间所剩无几,你就下意识地允许外界的信息来源左右你的情绪导向。”然后我补充说,“那样做是很有危害的。”

当你处于讨好行为模式时,很容易将眼下面临的情况小题大做。譬如,你可能告诉你自己,要是某人能变得更开心或更体贴,你也会感到高兴。然而,事实上你真正的问题是你自身不愿对眼下的所有选择作过多的思考。从孩提时代起,你就没有受到情绪能力的训练,由此可知你的依赖性是不平衡的。现在你已然是个成年人,是否愿意给你自己一次机会,重新取得你主要人际关系的导向权呢?

3、需要一种使命感

只要你决意你确实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那就是时候运用这种能力去完成更大的使命了。

假如讨好者被问起成功和成熟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他们多数人都能给出很好的答案。长久以来,他们学会理性地解读他们所认为正确的事物,即使那种理性的感悟是没有经过实际检验的。虽然他们很善于表达何为成功的人生,他们的切实体验却又是另一码事。

理查德就有着这种体会。“由于我不时地当众讲课,因此当我站在人群之前,就能够口若悬河地演说成功人生的组成要素。人们喜欢我讲的内容和我表达的方式。大家还多次告诉我,那对他们很有启发。”

“你一定也感到很欣慰吧,”我谈论道。“你讲课的内容都偏重哪一方面呢?”

“嗯,我所居住的小镇,物质享乐的氛围很浓厚。人们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如果你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就表明你很有身份地位。而我的重点是让他们思考自身的内在价值。脱离了你虚饰的外表,到底何为存在的意义?我喜欢挑战人们的想法,首先他们应该从精神层面定义他们的价值,然后再把那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人际关系技巧。”

“听起来很引人入胜啊!可以想象人们真的很有必要来听一听你的课程。”

“噢,的确如此,但我又何尝不是呢!我需要更仔细地聆听我教导给别人的内容,因为最近我感到自己的生活也偏离了轨道。不知怎的,我的情绪和行为并不总是听我大脑的使唤。”

理查德身处的困境对讨好者来说是很普遍的。绝大多数与我合作过的人都不存在智力的缺陷。他们从幼时起就被告知做事应有的是非观念。在一般情况下,他们懂得过于顺从和急于求成都只能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当然这些都是经过他们实践得来的经验。

为了让理查德明白我的意思,我向他解释道:“当你十五六岁时,对异性十分的好奇,我肯定有人教导过你如何和女性相处吧,对不对?”

“唔,其实在家里,我们不讨论女孩子的话题,不过也可以说我是以道听途说的方式得知的,就是应该对她们有礼貌和照顾周到。这就是你所指的意思吧。”

“一点也没错。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讨论,”我说,“在人生的道路上,你需要某个人来挑战你已经获得的那些基本的道理,从而你将它转化成自身的更明确的生活准则。比方说,起初某个人会鼓励你相信基本的礼数甚至是婚姻观作为你个人的信念。你需要某个人向你展示,良好的教导最终会让你何去何从。其次,你需要受到挑战,然后决定那是否是你真正想要贯穿生活始终的信念。换言之,你需要某个人质问你,你对所获的教导有什么真正的想法。直到你心满意足地把它变成你个人的理论之前,你都有权利去质疑你所获得的谆谆教导。”

他不禁窃笑,回应说,“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样的经历。”

只有当你在深度层面上掌握了所获的正确教导,才能把它变作你自己的理论。也只有到那时,你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才能彻底体现出你的使命感或用意。不过,一个讨好者光挂在嘴边可是不行的。例如,一位女士,当男女方的大家庭开始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她会说她明白本应更加决断的。更确切地说,她需要懂得她为什么要变得决断,她需要将她的判断力和恪守健康、成熟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她表现出的将不仅仅是优秀的理解力,还有用意与意义。

为什么多数情况下,这种观点都适用呢?

其实答案就是,即使懂得何为成熟的生活方式,也不一定要将其转换为实际的行动。在把这份理解力转化为生活模式之前,你首先要拥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才能身体力行你的原则。

我们来再次回顾你成长岁月里的点点滴滴。你必然会想起些许关于是与非的谆谆教导,以及大部分人都不会遗忘的“该做与不该做”的生活经验。请仔细思考:从谆谆教导中获得启发并把其变成你自己的理论,你有过多少这样的体会? 

那么,接下来,请概括一下自己的性格特征,然后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最能阻碍你发挥性格中最有特色的一面?                              

这里,你可以试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你是否有一个考虑缜密的目标感,关于你是谁和你努力实现的人生意义?

你是否有想过如何保护这个目标感的完好无损,即使是遭到他人的质疑或动摇你的事情时?

你内心的指引力是否足够的明确和坚实,以至于经得起生活里沉郁和失望的挫折?

若答案为否,你恐怕对你自己还没有一个足够深刻的定义。你需要(独自或者与一位可信的导师或者与一位咨询师)耗费时间决定什么是你真正想要贯穿生活始终的信念。

现在立即在如下的空白处写出各项任务的概要,简述你希望你自己将要实施的行动方针。直到它充分地反映了你周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为止,你都可以回过头来对写过的内容进行调整或者润色。 

婚姻

受到教养的方式

工作

友谊

双方的大家庭

市民组织

现在,再回到理查德的事情。理查德的脸上有一丝疑惑的表情,他说:“我从没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做事没有计划的人。特别是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都以目标为导向。但是由于最近几个月的所作所为,我不得不大大地质疑我的人生了。就好像我人生当中第一次认真地问,‘我是谁?’”

“你目前的遭遇不会是你经历之中最糟糕的事情,”我回答道,“你和妻子面临着婚姻问题的困惑,我感到很惋惜,我也对你近来的消沉抑郁感到惋惜。”

“不过在同时,我认为你也逐渐意识到你在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是在被动地回应别人,而并非真正自主地行动。事实上,每当你告诉你自己是一个相当独立的人的时候,你仍然着眼于其他人,用他们的眼光来打量你自己。我希望你能借此机会,诚挚地反省你究竟想要以怎样的姿态示人。而不是时刻观察别人的动静,凭你深信不疑的信念,你能够拿捏好你的决定。”

那么,你的情况又如何?是否你也身在同样的处境。准备好扪心自问,“我是谁?”一旦你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你将注意到你的关系模式有了显著的不同。尤其是,你更有可能行使你的自主权,而不是让其他人的反应过滤了你的决定。

参见下列的实例是如何演示的:

当有人请求你帮忙,而那样做会牵制到你当天的日程安排的时候,不去破坏你原有的计划,你可以选择答应请求或选择拒绝,最终要取决于你所认为的最明智的方案。

·假若某人对你的见解感到不愉快,你没有必要立刻改变你的想法。首先,再三考虑你要说的话,然后以你认为的最佳方式做出回应。

·假若你遇到一个与你追根究底的人,你无须与对方口舌交战,也不用害怕地退缩。而是阐述你的观点,不一定要让对方赞同你。

·在你处理矛盾的时候你可以顾及他人的需求,但那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你的主动权和去做你认为恰当的事情。

所以,只要你在情绪和关系的处理能力上获得自信心,只要你更加坚定不移地追求你的使命,你就不至于轻易地优先别人的事项而误了你的当务之急。相反地,你拥有不同的视角,应当为此感到欣喜才是,与众不同是值得被颂扬而不是被辱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