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街角的老北京 » 街角的老北京全文在线阅读

《街角的老北京》探寻窑台

关灯直达底部

窑台,现如今说起这个名字估计知道的人应该不在少数,这实在是因为陶然亭的“窑台涮肉”在北京城里也算是有一号了。要说起窑台涮肉起家也不过是这几年的光景,但是眼下分店也有好几家了。尾号限行的日子坐公交回家,40路大公共汽车经过陶然亭北门那条街的时候,我看到昔日的窑台涮肉,如今的招牌上已经赫然写的是北京窑台餐饮公司了,这家餐饮公司借用的“窑台”二字,其实历史颇为久远。

一进入陶然亭公园的北门,眼前便是一座土山包。因为我小时候就是在这儿玩大的,所以记不清有多少次逃票混进陶然亭了,但是眼前的这一座土山却从来没有好好看过它,因为土山脚下就是儿童游乐场,注意力早已被它吸引走了。我想生长在宣武区的孩子们,还没有谁没玩过大雪山呢!等到长大成人之后,再来到陶然亭,才开始注意眼前这座土山,这便是——窑台。

窑台是一座土山,高有三丈多,东西横亘一百多米,现如今进入陶然亭公园北门就能看到半山腰有一座亭子,亭檐下有一块匾额,写着“窑台”二字。绕过亭子走到山顶,是一座小小的庭院坐北朝南,院中有一块石头颇似古人造景所用的假山石,但它绝非是造景之用,而是窑台历史的见证——窑炼。院中有一块铜牌是这样注解的:“窑炼指烧窑时未炼成的砖块。此窑炼是1952年公园建园初始发现的,经首都博物馆赵其昌鉴定为唐代窑炼。进一步证明窑台作为窑址的历史,较之元代在此设窑厂要早得多,可追溯到唐代。”

到了明代的时候,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修建城池宫殿在北京设五大厂,分别是方砖厂、亮瓦厂、细瓦厂、琉璃厂、黑窑厂。《明史•食货志》记载“琉璃、黑窑厂,皆造砖瓦,以供营缮”。黑窑厂当年烧制的砖瓦其实并不都是黑色,那为什么叫黑窑厂呢?《日下旧闻考》中解释道“黑窑厂为明代制造砖瓦之地。曰黑窑,别于琉璃、亮瓦二窑也”,也就是说“黑窑厂”这个名字是为了区别于其他窑厂。

现如今出陶然亭公园北门,马路对过儿就是黑窑厂小区,可见当年这一大片区域都是黑窑厂,而窑台只不过是黑窑厂的一部分。明朝末期在窑台之上建起了窑神庙,专门供奉窑神昆吾公,昆吾据说是中国陶器制造业的发明者,所以后世之人都把他供奉为窑神。

黑窑厂烧窑的历史一直持续到清朝,康熙年间随着其他窑厂被裁撤,黑窑厂也渐渐完成了自己烧窑的使命,但是窑台却没有闲置下来,而是成了南城登高远眺的一处好地方。黑窑厂被废之后,窑神自然就不用再去供奉了,于是在窑台之上建起了一座道观叫太清观,而在窑台下面又有三门阁、铁马关帝庙等庙宇,再加上窑台附近有宋仁宗年间的三圣庵,明正德年间的清慈庵,元代修建的慈悲庵,此处庙宇众多,自然成了文人雅士登高赏景、吟诗作赋的好地方。

窑台一年之中从春到秋都很热闹,春夏时节人们来这里登高纳凉,《燕京岁时记》中写道:“时至五月,则搭凉棚,设菜肆,为游人登眺之所。”秋天的时候,因为陶然亭在清朝时期颇有几分野趣,依山傍水,芦苇丛生,尤其到了重阳节,芦花随风摇曳,好似白雪一般,又正合了文人的心境,在清朝戴璐所著的《藤阴杂记》当中有这样的描述“黑窑厂登高诗充栋”,可见当时的情景。

因为宣南的会馆众多,所以很多进京赶考的举人在考试过后也经常来窑台宴饮聚会,雍正年间浙江省的举人甚至把窑台当成了固定的聚会之地。文人来得多了,自然会觉得烧窑的窑台不够文雅,于是窑台一度被写成了“瑶台”。游人多自然有消费的需求,乾隆时期窑台上建起了茶馆,供过往的游人品茶小憩。

民国时期,窑台又出现了特别的一景儿,很多清朝的遗老来到窑台行“禊礼”,所谓禊礼,字典中解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禊礼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这些清朝遗老的装束非常特别,夏孙桐在《乙丑江亭修禊》诗中写道:“北眄黑窑台,中峙岧峣。贵人乞丐装,高踞啜新醪。”夏孙桐又自己注解:“清季,有宗室贵爵,数人相与,敝衣垢面,日聚黑窑台上,谓之乞丐装,临散,乃盥沐冠带,鲜衣怒马而去,时人怪愕,以为亡国之徵。”也就是说这些清朝的遗老们去窑台的时候都是蓬头垢面、破衣烂衫形同乞丐一般,回家的时候又梳洗打扮一番,衣着鲜亮地骑马回府,路人看到都很惊愕,以为是国之将亡的迹象。溥仪1912年退位,这一年中华民国建立,而夏孙桐的《乙丑江亭修禊》则是作于1925年,可以看出对于清朝灭亡,这些前朝的遗老们心有不甘。

民国时期除了偶有清朝的遗老来窑台聚集,这里的常客还有就是梨园子弟了,因为当时的梨园界人士大多住在南城,窑台便成了他们每天吊嗓子练功的好地方,京剧界著名的戏班富连成的学员就经常来窑台练功,每天清晨窑台上咿咿呀呀之声不绝于耳,狂热追随的票友也会跟来一睹伶人幕后下的苦功。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2年陶然亭公园建立,窑台被划在了公园的范围里,但似乎它与京剧的缘分并没有完,每日清晨还是会有票友聚在窑台上过过戏瘾。1990年9月4日,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先生来到陶然亭窑台茶馆与票友交谈。

如今窑台因为紧邻公园里的游乐场,似乎被抢去了风头,我去的时候发现登临者甚少,山下游艺机的音乐声此起彼伏,山上却是冷冷清清。我写的这篇文章甚是粗陋,只是简括了窑台的历史,读者不妨在看过陋文之后亲临窑台,再去细细地品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