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人帮”兴亡 » “四人帮”兴亡全文在线阅读

《“四人帮”兴亡》张春桥介绍江青结识“青年评论家”姚文元

关灯直达底部

1965年春节刚过,北京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春雪。

冒着黑烟的火车头,拖着长长的绿色列车,在漫天皆白的银色世界中急急南行。

车厢里达到了“过饱和”状态。处于一年一度的客运高峰之中的列车,连过道里都像筷子笼一般站满了旅客。

紧靠火车头的第一节软卧车厢里,门窗紧闭,所有的玻璃窗上都挂着白色窗帘。室内温度按照“指标”,保持摄氏27度。整节软卧车厢,只住着一位旅客和她的几个随从。

那唯一的旅客,便是上海的“女客人”。

她,一次又一次到上海“基地”去,总是坐“公务车”来来往往,每一次都要独占一节软卧车厢。

她此时手里正拿着1961年第1期《北京文艺》,细细琢磨着上面登着的历史剧《海瑞罢官》剧本。剧本的作者为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教授。

江青求助于柯庆施,在1963年5月6日的《文汇报》,发表了梁壁辉的长文《“有鬼无害”论》,猛烈抨击了昆曲《李慧娘》,打响了“大批判”的第一炮。

江青的第二炮,目标便是眼下放在茶几上的那本《北京文艺》刊登的历史剧《海瑞罢官》。

早在1962年7月6日,她在北京看了京剧《海瑞罢官》就认为问题严重。不久,在跟中宣部、文化部四位正副部长谈话时,她提到了要批判吴晗的《海瑞罢官》。部长们竟充耳不闻,仿佛没有听见似的。

她向来是个一不做、二不休的女人。她看准了《海瑞罢官》,那就绝不会轻易放过。

当然,遗憾的是,她只能靠嘴巴进行“批判”。她必须物色“笔杆子”作为她的刀笔吏,替她捉刀。

起初,她想在北京就近找“笔杆子”。她想到了1954年的风云人物——那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两个“小人物”。1964年秋,她找了其中的一个。出乎意料,他竟没有答应。

于是,她又求助上海。有了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的支持,她把上海当作了“基地”:“样板戏基地”——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和芭蕾舞剧《白毛女》这三块“样板”要在上海“打成”;“大批判基地”——已经对《李慧娘》放了一炮,此行要对《海瑞罢官》开刀。“样板”是“立”,“大批判”是“破”。

她跟“基地”的联系,日趋密切。张春桥成为架在她与柯庆施之间的一座“桥”。

光是在1964年,她跟张春桥时而在北京、时而在上海见面:

年初,她在上海,跟张春桥研究上海京剧院排演的《智取威虎山》;

6月5日至7月31日,全国京剧现代观摩演出大会在京举行,张春桥来京;

6月22日,江青在中南海和张春桥一起接待山东《奇袭白虎团》剧组,指定“张春桥挂帅”,修改此剧。

11月,江青来上海看了淮剧《海港的早晨》,要上海京剧团改编为京剧,指定“张春桥负责组织工作”。

火车急急南行。上海已在准备接待“女客人”。

“女客人”声称,此行是为了观看上海京剧团初排的《海港的早晨》(即后来的《海港》)。唯有柯庆施和张春桥知道她此行的真正的目的……

1965年3月,江青在上海写给钱浩梁——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扮演者(“文革”中江青为之改名“浩亮”,不要“钱”之意)的一封信,透露了她的行踪:

“你2月22日的来信,我收到的比较晚,大概是医生压了。”

“我病了二十多天,目前已有好转,请放心。”

“我知道你们已经到上海,我心脏不好,没什么,等我好些去看你们。”

钱浩梁是随京剧《红灯记》剧组从北京到广东宝安(今深圳)演出,在宝安给江青写了一封信,报告宝安演出情况。此后,他们来到上海。

4月27日,她在上海会见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组。6月上旬,江青也在上海。前文已提及,她6月7日在上海看京剧《海港》,6月11日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见剧组。

6月1日,江青在上海写信给云南省剧团《战火中的青春》剧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一直违反医生的意见,断断续续地工作着,6月份还不能完全休息,7月、8月我一定得休息,否则,我将丧失工作能力,那对党、对人民都不利。我是由于全身植物神经不平衡,引起心脏不好。你不要替我着急,我会控制地使用的。所以你的戏9、10月到北京最好。这样,我好给你改。”

6月24日,她在上海再度和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组座谈。

就在这些日子里,在上海锦江饭店,江青秘密地策划着写作第二篇“有分量的批评文章”。

柯庆施把任务交给张春桥。已经成为“京剧书记”的张春桥,为了树立“样板”戏,跟江青有着密切的交往,何况此人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大批判”正属于他的工作范畴。

张春桥对于京剧是外行,对于“大批判”却是行家里手。照理,这位宣传部长,完全可以独力承担江青交给的重任。不过,张春桥心眼颇多,不像俞铭璜那般直来直去。张春桥知道这次交办的任务来头不小,牵涉颇广颇深,他宁可退居幕后指挥,向江青另荐上海一位“青年文艺评论家”。

此人应召而来,名唤姚文元。据上海锦江饭店经理任百尊回忆,江青是在锦江俱乐部首次召见姚文元。任百尊看见,姚文元是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来的。

34岁的姚文元,一身蓝卡其中山装,一双草绿帆布胶鞋,一个草绿色挎包,一对金鱼眼睛,第一次与“第一夫人”握手。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头一回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