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人帮”兴亡 » “四人帮”兴亡全文在线阅读

《“四人帮”兴亡》大学生王复兴奋笔批姚

关灯直达底部

1994年9月8日,笔者收到中原油田采油技校高级政工师王复兴的来信。在信中,他告诉笔者,他有着与中学生马以鑫十分相似的经历。“先生写及中学生马捷成了‘反姚先锋’,我反复读了多遍。本人有着与马捷同志相同的经历。当时,我是河南大学历史系一年级学生。1966年1月9日,我在《光明日报》发表反对姚文元的文章《不能这样否定──与姚文元同志商榷》,受到了原河南省委、河南大学当时领导人的迫害……”

当时,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学生,读了姚文元的文章,奋笔批驳。他化名“宋都”,把文章寄到北京的《光明日报》。意想不到,《光明日报》在1966年1月9日发表了他的文章!此后,他被打成了“反动学生”、“反革命”……

1994年11月29日,王复兴是这样向笔者叙述自己的这一不平常的经历:

当时,作为一个青年学生,不可能知道姚文元文章出笼的历史背景。但是,青年学生天真,没有包袱,无所畏惧,确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不管你是什么大人物、小人物,你说的不对,就要和你辩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嘛。

为了捍卫真理,我就到图书馆里翻阅《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和有关海瑞的历史资料及批判姚文元的理论根据。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化名“宋都”(因为学校在开封,开封是宋朝的国都),写出了《不能这样否定》的文章,寄往北京《光明日报》。

当时,我也没有想到会发表。1966年元月9日的《光明日报》来了之后,我发现刊登了我的文章,当时学校轰动了,好多同学都争看那篇文章。

我把那篇文章寄到了我的母校──河南省荥阳高中,母校的教导主任李涤平老师在全校大会上宣扬了我的文章,认为学校毕业生中出了一个才子。

1966年4月,原中南局书记在广州召开中南六省宣传部长会议,在会上点了我的名,说开封师院有个学生叫宋都,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河南来的同志回去查一查。

河南省委宣传部长连夜从广州坐飞机回到郑州。一天晚上十一点钟,开封师院党委的一个秘书,把我从学生寝室里叫了出来,问我:《光明日报》登那篇文章是不是你写的?我说是我写的。

第二天晚上,历史系党总支书记把我叫到他家里对我进行审问,问我家庭是什么出身,我说是贫农;问我父亲是干什么,我说是党员,荥阳完中党支部书记;又问我都干过什么,我说我从小上学,高中毕业后当过兵,当了兵又来上大学。

他又问我那篇文章是谁让你写的,有没有后台?我说是我自己写的,没有任何人指使我,出问题我自己负责。

接着系里让我写检查,又派人到我的家乡调查情况,全系开大会批判我。

他们抓不住我什么问题,就从笔名上无限上纲,说“宋都”要复辟封建主义,要恢复宋朝的国都。就连我不爱吃鸡蛋,也成了他们攻击的把柄,说我腐化堕落、资产阶级思想严重,连鸡蛋都不吃,真是无稽之谈。

后来,开封师院党委把整我的材料报到了河南省委宣传部,把我定为反动学生。

1966年6月4日,“文化大革命”在开封师院爆发,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全院第一炮就瞄准了我。一夜之间,前庭后院,墙上、地上、大字报、大标语铺天盖地而来,“打倒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王复兴”,“打倒小邓拓王复兴”,“打倒小吴晗王复兴”,大约有一万张之多。一夜之间,一个本来不出名的青年学生居然成了全校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被诬蔑为“历史罪人”。

在我的母校,曾经宣扬过我文章的教导主任李涤平老师也成了“黑帮”,宣扬我的文章成了他的一大罪状。我父亲也成了“黑帮”。他们学校的造反派把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贴了出来,说什么“老子反动儿混蛋”、“老反革命培养的小反革命”。

就连我们一个宿舍里平时和我很要好的同学,也不敢和我说话,要和我划清界线,写大字报攻击我。一时间,我成了孤家寡人,没人敢和我说话,没人敢接触我,我走到那里,后面就有人指指划划,“他就是小邓拓”。两派群众组织都不敢让我参加,说我是“反革命”,上街游行也不让我去,恐怕我玷污他们的“革命行动”。

直至1979年5月10日,王复兴才获得彻底平反。

《关于王复兴同志的平反决定》全文如下:

王复兴,男,现年三十二岁,贫农出身,学生成份,河南省荥阳县人。1965年考入我院历史系学习,1970年毕业,现任荥阳县刘河高中教师。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报刊上开展了对《海瑞罢官》问题的评论,王复兴同志于1966年1月9日在《光明日报》上化名宋都发表了题为《不能这样否定》的文章。王复兴同志在这篇文章中对反动文痞姚文元对吴晗同志的恶毒攻击和诬蔑表示反对。因此,受到林彪、“四人帮”及我省那几个积极推行林彪、“四人帮”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人的迫害。给王复兴同志强加上“小邓拓”、“小吴晗”、“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等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批判,使王复兴同志精神上受到很大委屈。

院党委认为:上述情况完全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作法是极其错误的。决定给王复兴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强加给王复兴同志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统统推倒,塞进本人档案或家属档案中的不实材料都应予清理销毁。

中共开封师范学院委员会 1979年5月10日

1985年出版的《河南大学校史》,对王复兴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吴晗同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中文、历史系一些学生对姚文元散布的反动论点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如历史系学生王复兴以宋都的笔名,于1966年1月9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不能这样否定》一文,批判姚文元的论点。他从理论和学术的角度为吴晗申辩,明确指出:“姚文元不顾历史的局限,不顾时代的不同,不顾事实性质的不同,而硬把《海瑞罢官》中的‘退田’、‘平冤狱’和现代的人民公社、翻案风相提并论,岂不可笑。”他还尖锐地指出,姚文元“自以为是地在自己的审判庭上把《海瑞罢官》判为毒草”,“我们决不允许”。事实证明,广大师生是富有鉴别能力的。

马以鑫和王复兴,作为两名普通的学生,能够鉴别姚文元的文章,这表明姚文元是无法一手遮天。“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手握真理的“小人物”必将战胜貌似强大的“大人物”。